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試刑法簡答題

司法考試刑法簡答題

發布時間: 2023-03-05 22:48:34

A. 刑法學-簡答題2

11.(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12.1死刑適用條件的限制:刑法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2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刑法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包括審判時和羈押時懷孕的婦女,也包括在審判時和羈押時流產的婦女。
3死刑適用程序的限制:刑法48條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死刑執行制度的限制:刑法48條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緩刑期間有犯新罪並且是故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才能判處死刑。
5刑法分則的限制:(1)並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規定了死刑(2)在規定死刑的犯罪中,都以情節特別嚴重,後果特別嚴重作為死刑的判決的條件
13.題目有問題吧14.(1)主體必須是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
(2)必須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異種罪行
2處罰原則:以自首論(如果是同種罪行,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如實供述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15. (1) 管制; (2) 拘役; (3) 有期徒刑; (4) 無期徒刑; (5) 死刑。 16.累犯,是指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法定期限內又犯被判處一定的刑罰之罪的罪犯。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兩種。
累犯具有以下特徵:
(1)累犯是一種再犯罪的事實
(2)累犯是一種犯罪人的類型
(3)累犯是一種從重處罰的刑罰制度 17.刑罰體系,是指國家的刑事立法以有利於發揮刑罰的積極功能,實現刑罰目的為指導原則,選擇刑種、實行分類並依其輕重程度排成的序列。我國刑罰種類有:

(一)主刑。所謂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主刑的特點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對於個體犯罪,只能適用一種主刑,不能適用兩種以上的主刑。主刑具體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二)附加刑。所謂附加刑,是指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也稱從刑。附加刑的特點是:可以附加主刑適用,也可以單獨適用。在附加適用時,可以同時適用兩個以上的附加刑。附加刑具體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三種。

(三)專門針對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法》第35條規定,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驅逐出境僅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該刑罰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 18.1.主觀條件:前後兩罪都是故意犯罪。
2.刑度條件:前後兩罪都是或者應當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法的犯罪。這表明前後兩罪都是比較嚴重的犯罪。
3.時間條件:後罪發生在前罪的刑法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後5年內。 19.一、緩刑考驗期的長短以原判刑期長短為依據,可以和原判刑期時間相等;也可以適當長於原判刑期,但有封頂,最長不超過原判刑期一倍;

二、緩刑考驗期也不能短於原判刑期,這樣不利於充分發揮緩刑的作用;

三、緩刑考驗期,說明對判緩刑的犯罪分子並非免除刑事處罰,是否不執行刑事處罰,取決於犯罪分子在考驗期的表現,如果表現符合法律規定的執行原判決的規定,撤銷緩刑,執行刑罰;

四、緩刑考驗期間的時間起算從判決生效之日起計算,由於緩刑是有條件的不執行原判刑期,所以判決之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緩期考驗期。20.我也不會。

B. 兩道歷年司法考試題(刑法)

04那道真題張銘楷的解釋是.公共汽車上形成一個人數眾多的特定空間 而03年真題設定是一個只有老闆和甲的空間.

C. 司法考試《刑法》章節考點

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

1.不作為犯的成立條件

(1)行為人負有積極實施某種行為的義務這里的義務屬於法律性質的義務,而非一般的道德義務,對於僅僅違反一般道德義務的行為,不成立不作為犯罪。而且,法律性質義務的內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

(2)行為人具有履行該積極義務的能力

指負有作為義務的行為人具有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對於根本不具備履行積極義務能力的行為人,刑法並不對之施加強行的義務,這也表明刑法並不強人所難。至於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該積極義務的能力,則應當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和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3)行為人沒有履行該積極義務、沒有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從而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即不作為與危害結果的發生之間存在著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換句話說,只有當行為人履行作為義務可以避免結果發生時,其不作為才可能成立犯罪,即行為人必須具有結果迴避可能性。

2.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

這里的「法律」是廣義的,包括狹義的法律以及法令、法規等。如婚姻法規定的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因此,拒絕撫養或贍養,可能成立不作為犯罪。

(2)職務、業務要求的義務,以及對危險源負有監管、控制義務而產生的作為義務。如值班的醫生、執勤的消防隊員。

(3)法律行為(合同行為、自願接受行為)引起的義務

例如,在若幹人組成登山隊(合法的危險共同體),並約定在登山過程中相互救助的情形,任何人在登山過程中發生危險時,其他人均有救助的義務。再如,根據約定暫時撫養他人兒童的人對該兒童負有撫養義務,將棄嬰領回家中的人也對該棄嬰負有撫養義務。

提示注意:上述危險共同體必須是合法的危險共同體,非法的危險共同體不是作為義務的來源,例如,搶劫集團的成員之間不具有相互救助對方生命的義務。

(4)先行為(危險前行為)引起的義務

先行行為導致刑法所保護的某種權益處於危險狀態,行為人負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即先行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權益處於某種危險狀態,行為人就負有防止、排除和避免危險發生的積極義務。至於引起危險狀態的先行行為則既可能出於故意也可能出於過失。如成年人帶兒童游泳的行為,導致他負有保護兒童安全的義務,否則該成年人可能成立故意殺人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因果關系中斷的判斷問題

1.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雖然介入了中間因素,但該因素是由前行為引起的,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介入的因素不是由前行為引起的,是一個獨立出現的因素,要分兩種情況:

(1)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不能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反之,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能夠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中間因素切斷。

學員問: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甲的行為和乙有無因果關系?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A的行為和B有無因果關系?

「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跑到路上被車撞上死亡。甲的行為和乙無因果關系」這是這個講義上的2010-2-3例題B的選項。但是老師在講中斷因素中,又舉例說「如果A追B ,B忙中跑到高速路上被車撞上死亡,A的行為和B無因果關系。我不太明白,同一個情況,為什麼有兩種不同的結果?請老師詳解。謝謝。

教務老師回復:A追B說的是追殺吧,對於追殺與追小偷是不一樣的,第一追小偷是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追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對於追殺行為,因為B被追殺,B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表明B除此之外無路可走,此處的被迫表明介入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很大,並且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的概率很大,所以並不阻斷因果關系。

而對於追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汽車,乙撞車並不是唯一選擇,只是乙由於慌忙撞上汽車,此事發生的概率不大,所以撞車阻斷了因果關系。

特殊主體

1.概念。

特殊主體是針對自然人犯罪而言的。

2.只要求實行犯是特殊主體,教唆犯、幫助犯可以是一般主體。如女幫男****,妻子協助局長丈夫貪腐。

3.與貪腐罪有關的一個司法解釋:

(1)國家工作人員與非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將本單位的財產據為己有的,以主犯的身份定性。

① 國家工作人員的判斷:

就非國有制單位而言(包括國有控股公司):關鍵看委派的單位。

國有單位委派的,視為國家工作人員;非國有單位委派的,視為非國家工作人員。

②如果從題目表述能夠看出誰起主要作用的,以起主要作用的'為主犯;看不出誰起主要作用的,以地位高的為主犯;既無法判斷誰起主要作用,也無法判斷級別高低的,定貪腐罪。

主犯——地位高——貪腐罪

(2)單位外部的人員與單位內部的人員勾結,侵吞、竊取、騙取單位財產予以私分的,以單位內部的人員的身份定性。

單位犯罪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3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的情形:

1.法律沒有規定可以按單位犯罪處理的:單位犯罪具有嚴格的法定性。

2.沒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企業犯罪的,按個人犯罪論處。

3.個人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單位犯罪的,以個人犯罪論處。

4.單位成立後主要以犯罪為目的,以個人犯罪論處。

5.盜用單位名義犯罪,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以個人犯罪論處。

(二)主要的單位犯罪和非單位犯罪:

1.理論規律:

自然犯不能由單位構成,只有法定犯才可能由單位構成。

2.立法規律:

(1)整節犯罪基本都可由單位構成的,主要有:

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前兩節和後兩節:第1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第2節「違法犯罪」、第7節「侵犯知識產權罪」、第8節「擾亂市場秩序罪」。第6節妨害稅收征管罪除「抗稅罪」外都可由單位構成。

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第6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第9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2)整章、整節犯罪一般都不能由單位構成的:

刑法分則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除「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除「強迫勞動罪」、「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後兩個罪名為《修正案七》增加)外,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五章「侵犯財產罪」除「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修正案八》規定),其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二節「妨害司法罪」除「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修正案七規定)外,都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刑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罪主體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當然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3)金融詐騙罪比較特殊,有三個犯罪(貸款詐騙罪、信用卡詐騙、有價證券詐騙)只能由自然人構成,其他都可以由單位構成。

正當防衛

(一)成立要件:五項條件

1.起因條件:必須存在不法侵害行為。

(1)只能針對人的行為。對動物的自發侵害進行反擊不成立正當防衛;動物受人驅使襲擊他人,被害人無論是對動物進行反擊,還是對驅使動物的人進行反擊,都成立正當防衛。

(2)不存在不法侵害以為存在不法侵害對他人進行打擊是假想防衛,定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2.時間條件:不法侵害必須正在發生。

也就是不法侵害即已經開始,並且尚未結束。否則是事先的防衛和事後的防衛(防衛不適時),構成故意犯罪。

(1)開始的時間:一般情況下,自不法侵害人著手實施不法侵害行為時開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現實危險十分明顯、緊迫,待其著手實行後無法避免危害結果時,也應認為不法侵害已經開始。

(2)結束的時間: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包括侵害人被制服、自動停止侵害、逃離現場、已經造成損害後並且不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害後果。

事後防衛:在不法侵害行為結束後進行防衛屬事後防衛。事後防衛考得較多,按故意犯罪處理。

一個重要例外:在財產犯罪中,行為雖然已經結束,現場還來得及挽回損失的(因為財產還沒有完全脫離控制),應當認為不法侵害尚未結束,可以實行正當防衛。

3.主觀條件:必須具有防衛的意圖。

中國刑法學界傳統上認為,主觀上具有防衛的意圖,是指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

新的觀點認為,防衛意圖包括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兩個方面。防衛認識是指行為人認識到對方正在實施不發侵犯行為;防衛意志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

防衛挑撥、互毆、偶然防衛主觀上不是為了保護合法利益,不成立正當防衛。

4.對象條件:必須是針對加害人。

針對其他人不成立正當防衛。

對象錯誤常見的是圍魏救趙,不成立正當防衛,但可成立緊急避險。

5.限度條件:不得超過必要的限度。

理論上一般概括為:大體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可以小於、等於、大於不法侵害造成的損害。

防衛過當

是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重點注意罪名。

防衛過當不是獨立的罪名,一般定過失犯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過失致人重傷罪。

D. 一道刑法司法考試題

1、以故復意殺人罪分別起訴甲制、乙二人。二人行為性質相同。
2、甲、乙二人均有殺人的故意,並實施了犯罪行為(二人分別投毒)。丙的死亡與二人的犯罪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故不論理論上的結果如何,二人行為的性質是不變的,只有在量刑時才會有所區別。
3、甲、乙犯罪,無合謀情節,故不存在主、從犯。

E. 一道刑法司法考試題目

  1. 酒後駕駛造成受害人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張某與王某為共犯;

  2. 逃逸的目的內是什麼,就是逃避容法律追究,雖然已打120使被害人得到救助,但二人還是畏罪潛逃,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除非報警後在現場等待警察的到來,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構成交通肇事的自首情節。

    望採納!

F. 司考刑法題

四人偽造國家機關復證件後制招搖撞騙的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罪名,屬牽連犯。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按照上述規定從重處罰。從該犯罪事實相牽連的兩種刑罰來看,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從重處罰。而且從本案的具體情形來看,被告人是以招搖撞騙為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由此來看,招搖撞騙行為重於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的行為,故就此犯罪事實應定為招搖撞騙罪。

G. 【刑法】2021司法考試題庫:刑法解釋

一、試題精講

1.關於刑法用語的解釋,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14/二/3.單選)

A.按照體系解釋,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均指購買並賣出;單純的購買或者出售,不屬於“買賣”

B.按照同類解釋規則,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同類解釋

C.將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行為,認定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屬於當然解釋

D.將盜竊骨灰的行為認定為盜竊“屍體”,屬於擴大解釋

【考點】刑法解釋(擴大解釋、同類解釋、當然解釋、體系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體系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體系解釋要求前後協調、邏輯一致,但並不要求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法條中均作相同的解釋,即同一文字在不同法條中的含義范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買賣”一詞是由“買”和“賣”構成的合成詞彙,單純就文義而言,包括“買進”、“賣出”、“買進+賣出”三種不同的情形,不一定都是指“購買並賣出”。從保護法益、合理劃定處罰范圍出發,刑法分則中的“買賣”一詞除了包括通常情況下“購買並賣出”的情形,還包括單純購買的行為或者單純出售的行為。A項錯誤,不當選。

對於刑法分則條文在列舉具體要素後使用的“等”“其他”用語,應按照所列舉的內容、性質進行解釋,這是同類解釋的基本要求。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中的“其他危險方法”,應理解為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方式不同,但法益侵害性程度相當的危險方法。B項正確,當選。

當然解釋是指根據當然邏輯進行推理解釋,即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是依照形式邏輯以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自然可以得出的邏輯推理解釋。當然解釋是對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進行解釋。誹謗罪的實行行為是明知是虛假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進行傳播散布,捏造行為僅僅是該罪的預備行為,是否具有該預備行為不影響誹謗罪的成立。自己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進行傳播散布的,也可以構成誹謗罪。因此,這里不存在將刑法沒有規定的事項進行輕重比較而得出的當然解釋。C項錯誤,不當選。

屍體和骨灰在日常用語上顯然具有不同的含義。將骨灰解釋為屍體,已經超出了“屍體”的文義射程,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故這一解釋不是擴大解釋,而是類推解釋。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已經將《刑法》第三百零二條盜竊、侮辱屍體罪修改為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屍骨、骨灰罪,即在“屍體”之外新增了“屍骨、骨灰”,這也正說明了“屍體”與“屍骨、骨灰”是並列的關系,而不是包含的關系。D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B。

2.①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既然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時可以規定“攜帶凶器搶奪的”以搶劫罪論處,那麼,立法解釋也可以規定“攜帶凶器盜竊的,以搶劫罪論處”。②當然,立法解釋畢竟是解釋,所以,立法解釋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③司法解釋也具有法律效力,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抵觸時,應適用新解釋優於舊解釋的原則。④不過,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立法解釋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釋可以進行擴大解釋,司法解釋不得進行擴大解釋。關於上述四句話正誤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8/二/20.單選)

A.第①句正確,其他錯誤

B.第②句正確,其他錯誤

C.第③句正確,其他錯誤

D.第④句正確,其他錯誤

【考點】刑法解釋

【難度】★★

【答案】B。解析:立法解釋不是刑法的淵源,進行立法解釋時,也需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解釋,因此,即使是立法解釋,也不得進行類推解釋。①說法錯誤,②說法正確。

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不同,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因此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存在沖突時,直接適用立法解釋,而不能適用司法解釋。③說法錯誤。

擴大解釋是指刑法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比刑法的真實含義窄,於是擴張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實含義。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都可以進行擴大解釋,但是該解釋結論要符合刑法的目的,不得違反罪刑法定原則。④說法錯誤。A、C、D三項錯誤,不當選。B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B。

二、知識點總結

1.刑法解釋的分類

按效力(解釋的主體)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學理解釋

(1)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屬於正式的刑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學理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立法解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對同一條文的解釋,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有沖突時,適用立法解釋。

(3)同級司法解釋效力相同,同級司法解釋有沖突的,可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兩高先後頒布的新舊解釋存在沖突,新解釋廢除舊解釋的,適用新解釋。

(4)不同解釋主體的解釋方法沒有限定,但是,無論是立法解釋,還是司法解釋,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都必須遵循罪刑法定原則,不能進行(不利於犯罪人的)類推解釋。一種解釋如果被認定為屬於類推解釋,即使是由立法機關作出的解釋,仍然屬於類推解釋。

2.刑法的解釋方法

(1)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的區分

①形式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②實質上,看解釋結論是否超出了國民預測可能性。如果解釋結論超出了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超出了國民的預測可能性,該解釋即為類推解釋。

(2)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3)同類解釋:對“等”、“以及其他”、“或者其他”的含義進行解釋時,必須遵循同類解釋的規則,解釋時應當根據所列舉的同類行為或對象等的性質進行解釋。

(4)當然解釋:主要運用的是“輕”與“重”相比較的邏輯,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入罪時“舉輕以明重”。當然解釋所比較的兩個行為,性質應當相同。

①入罪時,舉輕以明重,必須同時符合形式當然和實質當然,對行為人不利的類推解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②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只需要符合實質當然,因為刑法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H. 刑事訴訟法——簡答題

1、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哪些?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有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專程序、第二審程序、死刑復屬核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執行。

2、刑事訴訟的證據種類和證據分類,各自包括哪些證據?
證據種類: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
證據分類: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言辭證據與實物證據、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3、刑事訴訟國際准則包括哪幾項內容?
刑事訴訟國際標准,是指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為各國刑事訴訟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權利保障標准。它們一般以「基本原則」、「標准」或「准則」的形式存在於一系列由聯合國通過的有關刑事司法活動的國際法律文書之中。包括:
(一)平等原則。(二)司法補救原則。(三)程序人道性原則。(四)強制措施法定原則。五)司法獨立原則。(六)控審分離原則。(七)公開審判原則。(八)無罪推定原則。(九)有效辯護原則。(十)反對強迫自證其罪特權規則。(十一)有權上訴原則。(十二)未成年人特別程序保障原則。(十三)刑事錯案國家賠償原則。(十四)一事不再理原則。(十五)訴訟及時原則。(十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I. 司法考試刑法部分真題及答案

司法考試刑法部分真題及答案

1、關於單位犯罪的主體,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私營企業,也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B、刑法分則規定的只能由單位構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單獨實施

C、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機構,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D、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參考答案】A

2、下列有關單位犯罪的說法哪一項是錯誤的?

A、信用卡詐騙罪和貸款詐騙罪的主體都不可以是單位,只能是自然人

B、行政機關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C、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私營企業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

D、經企業領導集體研究決定並實施的盜竊電力的行為,可以成立單位犯罪,但不對單位判處罰金,只處罰作出該決定的單位領導和直接實施盜竊行為的責任人員

【參考答案】D

3、下列情形中屬於連續犯的有:( )

A、某甲和村民有仇,在三天之內先後殺死了村長的妻子、兒子和兒媳

B、某乙在連續半年時間內,持續對丈夫與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罵、凍餓、不讓吃飯等方式進行虐待

C、某丙系國家工作人員,在一個月之內,先後實施了侵吞和收賄行為

D、某丁以其妻子快要生小孩為由,將其年邁的父親趕出家門,使父親沿門乞討;一周後又將妻子生下的女嬰溺死

【參考答案】A

4、村民張某,為了籌集結婚費用,動起了盜竊國防通信線路的念頭,先後三次用鋼絲鉗等工具,偷剪該線路電纜2000餘米,價值2萬元,銷贓後得贓款3000元,致使該線路中斷通信3個多小時。張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

A、盜竊罪

B、破壞公用通信設備罪

C、破壞軍事通信罪

D、故意毀壞財物罪

【參考答案】C

5、甲為其鄰居乙打工,認為工資太少,遂產生勒索乙錢財之念。甲准備了一桶汽油,於某日凌晨1時許,將汽油倒在乙家門前草堆上,點燃後暫時躲回家中,乘乙全家人出動救火之機,翻後牆進入乙家院內,撬開門鎖,將在屋內睡覺的乙僅18個月的兒子丙盜回家中。乙回家發現丙不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人員及時趕至現場,當即組織全村村民在各路口設卡追堵。甲見無法將丙帶走,而丙在其家中又哭鬧不止,怕被人發現,即將丙抱還乙的家人,並謊稱丙是其從小偷手中追回,後裝暈倒地。甲的行為:( )。

A、甲是綁架罪的中止

B、甲是綁架罪的未遂

C、甲是綁架罪的既遂

D、甲構成綁架罪和放火罪

【參考答案】D

6、甲為上廁所,將不滿1歲的女兒放在外邊靠著籬笆站立,剛進入廁所,就聽到女兒的'哭聲,急忙出來,發現女兒倒地,疑是站在女兒身邊的4男孩乙所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兒,一手用力推乙,導致乙倒地,頭部剛好碰在一塊石頭上,流出鮮血,並一動不動。甲認為乙可能死了,就將其抱進一個山洞,用稻草蓋好,正要出山洞,發現稻草動了一下,以為沒死,於是拾起一塊石頭猛砸乙的頭部,之後用一塊磨盤壓在乙的身上後離去。案發後,經法醫鑒定,甲在用石頭砸乙之前,乙已經死亡。依此情況,甲的行為構成何罪?

A、過失致人死亡罪

B、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既遂)數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未遂)數罪

D、故意殺人罪

【參考答案】C

7、邢某與有夫之婦夏某勾搭成奸,後夏某因受丈夫責罵,與邢某中斷了關系,邢某懷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將夏某騙至自己的住處將其殺害,當晚又潛入夏某家將其丈夫殺害。邢某的行為屬於:

A、結果加重犯

B、連續犯

C、牽連犯

D、結合犯

【參考答案】B

8、下列犯罪中,不構成牽連犯的是:

A、為盜竊槍而侵入他人住宅,竊得槍後又予以私藏,構成盜竊槍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B、槍殺一人的同時造成另一人重傷的結果,構成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

C、盜掘古墓葬後為湮滅罪跡又毀壞文物,構成盜掘古墓罪與破壞珍貴文物罪

D、為了詐騙而偽造公文,構成詐騙罪與偽造公文罪

【參考答案】B

J. 刑法簡答題匯總(完整版)

刑法主觀題的答題方法匯總

互關聯。在分析其中犯罪人的刑事責任時,有以下兩種答題思路:

1、以犯罪行為為線索,即分析每個犯罪行為涉及的法律問題。典型論述方式為:「對於甲、乙實施的某某行為,甲、乙二人成立某罪共犯,甲成立A罪既遂,乙成立B罪既遂。由於甲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自首情節,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以行為人為線索,依次分析各犯罪人的各種犯罪行為。典型論述方式為:「對於甲的刑事責任,分析如下:首先,甲實施A行為,符合A罪的構成要件,成立A罪既遂,同時觸犯B罪,屬於想像競合犯;其次,甲實施C行為,成立C罪,與A罪應當數罪並罰;最後,甲的D行為屬於立功,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無論採取哪一種答題思路方法,在分析完案件事實之後,建議以行為人為線索對觸犯的罪名和處罰原則做簡明扼要的總結。

熱點內容
陝西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4-11-06 20:22:49 瀏覽:205
cpa東奧經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06 19:50:23 瀏覽:480
勞動法元旦三薪 發布:2024-11-06 19:45:10 瀏覽:336
教師無故曠工多久可以辭退勞動法 發布:2024-11-06 19:38:19 瀏覽:154
刑事訴訟法學試卷 發布:2024-11-06 19:37:08 瀏覽:909
做hr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06 19:35:38 瀏覽:262
泰安市律師 發布:2024-11-06 19:29:17 瀏覽:507
夫妻之間借條怎麼寫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6 19:15:20 瀏覽:292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