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新部長

司法部新部長

發布時間: 2023-03-06 02:25:45

⑴ "水門事件"是怎麼回事

1974年8月8日,理查德·尼克松成為第一位辭職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辭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門」丑聞。

1972年6月18日凌晨2點半,有五個人因潛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民主黨總部——水門大廈而被捕,這似乎是一次一般意義上的入室行竊。兩名實習記者被派往現場進行報道。在隨後的傳奇事件中,卡爾·伯恩斯坦和鮑伯·伍德沃德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彙——水門。

兩位高官,E·霍華德·亨特和G·高登·利迪也因不法行為受到指控。利迪是「爭取尼克松連任」委員會的總指揮,他拒絕回答聯邦調查局提出的有關水門事件的問題,並因此被解僱。這七個人被指控有盜竊和安裝竊聽器的行為,被判入獄。起初,尼克松似乎沒有隱瞞什麼。他在電視講話中說:「今晚,在這間辦公室,我向你們保證,我將盡職權所能確保有罪之人受到審判。」然而,事實上,這一事件的真相是作為共和黨主席的理查德·尼克松授權部下,在競爭對手民主黨的總部內安插竊聽裝置,為的是竊聽競選對手的備戰情況,確保自己連任總統。

受到指控並被判入獄的七個人,由於與尼克松有不同尋常的關系,引起了包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麥克文在內的許多人的懷疑,他們認為尼克松有所隱瞞。麥克文希望水門事件能成為他獲勝的籌碼,為此他對尼克松提出指控:「我指控尼克松政府命令司法部和大陪審團掩蓋民主黨被竊聽案。我指控……」

尼克松繼續否認他曾參與這起事件,並且在11月的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連任之後,這位自作聰明的總統開始麻煩纏身。1973年2月,新聞界開始不厭其煩將地他的醜行公諸於眾。水門大廈侵入案被掩蓋的真實情況開始浮出水面。競選連任總統委員會的副指揮開口告訴聯邦檢察官,尼克松的親信與此事有關,他說他們毀掉了罪證並做了假口供。1973年初,美國參議院成立了調查委員會,由參議員歐文領導。尼克松的前任競選連任總統委員會指揮約翰·迪恩告訴委員會,尼克松對被掩蓋的事件真相十分清楚。1973年7月,一名白宮前官員證實尼克松對他的談話進行了秘密錄音,但尼克松利用行政特權拒絕向法庭交出錄音帶。1974年3月1日,聯邦大陪審團指控了七個人,包括尼克松最親近的兩個顧問,海德曼和厄利徹曼,還有前任總代理律師約翰·密歇爾。他們被指控陰謀妨礙司法公正。

4月30日,在這些人的指證下,尼克松不得不拿出了編輯過的文字資料。但聯邦法官斯利卡傳喚附加錄音帶,尼克松則拒絕交出,案件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全體通過對尼克松的裁決。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了三項對尼克松的彈劾:妨礙司法公正、濫用總統職權、試圖反抗委員會的傳喚以妨礙彈劾程序。尼克松終於在1974年8月5日交出了三盤錄音帶,其中一盤清晰地記錄了尼克松曾經積極參與掩蓋事件。面對不可避免的彈劾,理查德·尼克松辭去了總統職務

⑵ 美國司法部部長塞申斯的履歷是怎樣的

傑夫·塞來申斯,美國司自法部部長。

消息人士稱,特朗普的「禁穆令」在聯邦法庭受阻也令他倍感挫敗。6月5日,特朗普還發推批評司法部應該推動「更嚴厲版」的「禁穆令」,稱現在在高法待審的版本受政治正確影響。

涉俄調查之前,塞申斯和特朗普關系不錯。在2016大選期間,塞申斯是第一個支持特朗普的參議員。他們在打擊犯罪、移民等問題上的立場也相近。

⑶ 司法部部長是什麼級別

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行政級別都是正部級,除了一府兩院高配副國級以外都是正部級

⑷ 韓亨林的任免信息

2012年11月14日,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16年1月15日,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吳愛英主持召開司法部黨組會議,傳達學習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中央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蒲增繁出席會議。上述報道顯示,韓亨林不再擔任中央紀委駐司法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

⑸ 我想知道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
水門事件(Watergatescandal,或譯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之一。其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美國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丑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情報門」、「虐囚門」等。

1968年11月55歲的副總統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HubertHumphrey),當選美國總統

1970年7月23日尼克松批准一項計劃,同意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以及其他一些情報機構大量擴大在國內的情報收集工作。後來經過重新考慮,他取消了該計劃

1971年6月13日《紐約時報》開始登載來自美國國防部的文件——國防部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史。《華盛頓郵報》很快也跟進報道

1971年9月9日專事竊聽與盜取政敵文件的白宮「鉛管工人小組」(PlumbersUnit),從丹尼爾·埃爾斯伯格(DanielEllsberg)的精神病醫生處盜竊資料。埃爾斯伯格是國防部前官員,正是他將國防部的秘密文件透露給媒體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凌晨2點30分在當場遭警方逮捕

1972年6月19日《華盛頓郵報》消息,一名共和黨安全官員涉嫌水門大廈事件。但美國前司法部部長約翰·米歇爾(JohnMitchell)否認與此次水門大廈竊聽有任何瓜葛,尼克松連任成功,此人功不可沒

1972年8月1日《華盛頓郵報》報道,參與水門大廈事件的一名案犯的銀行賬號上,有一筆2.5萬馬克的現金款項,很顯然來自尼克松的競選團隊

1972年9月2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米歇爾在擔任美國司法部部長期間,掌握一筆秘密的共和黨助選基金,廣泛收集對民主黨不利的情報

1972年10月10日《華盛頓郵報》消息,FBI承認,水門大廈強行潛入事件,實際上來自於一次大規模的政治間諜以及破壞行動,背後的操縱方就是為了讓尼克松再次當選的勢力

1972年11月11日尼克松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美國總統,他贏得了大約60%的支持選票

1973年1月30日尼克松的前助手李迪(G.GordonLiddy)和詹姆斯·麥考特(JamesW.McCordJr),被控策劃水門事件、盜竊以及竊聽罪名成立。其他人也被不同定罪

1973年4月30日尼克松的主要助手霍爾德曼(H.R.Halde-man)和埃爾利·希曼(JohnEhrlichman),以及司法部長克萊因·戴恩斯特(RichardKleindienst)因為涉嫌丑聞辭職。白宮顧問約翰·迪恩(JohnDean)被解僱

1973年5月18日參議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舉行電視聽證。新司法部部長埃利奧特·李察德森(ElliotRichardson)任命考克斯(ArchibaldCox)為司法部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

1973年6月3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約翰·迪恩告知「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尼克松總統與他就如何掩蓋水門一事,討論過不下35次

1973年6月13日《華盛頓郵報》消息,「水門事件」檢察官發現一份埃爾利·希曼的講話備忘錄,其中記載有潛入埃爾斯伯格的精神醫生診所的計劃細節

1973年7月13日總統辦公室前主任亞歷山大·布特菲爾德(AlexanderButterfield)在國會作證時說,自1971年開始,尼克松就要求他將辦公室內進行的所有對話以及電話進行錄音

1973年7月23日尼克松拒絕將錄音記錄交給「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的屠殺」:尼克松剔除了考克斯,而且清洗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司法部長李察德森和副部長威廉·魯克爾斯豪斯(WilliamD.Ruckelshaus)辭職。國會方面也遭遇壓力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宣布,「我並非惡棍,」他堅持稱自己在「水門事件」中是清白的

1973年12月7日一份提交調查機構的磁帶中出現長18.5分鍾的空白,白宮對此無法解釋。辦公室主任AlexanderHaig的解釋是,有「惡勢力」強制抹去了這部分內容

1974年4月30日白宮將1200多頁的錄音編輯稿交給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堅持,錄音帶原件必須交出

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不記名方式裁決,尼克松總統必須交出錄音記錄,其中應包括64次對話錄音。此外,高院還拒絕了總統申請特權的要求

1974年7月27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第一次彈劾,指責總統妨礙司法公正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成為第一位在任上辭職的美國總統。副總統福特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隨後福特發表書面報告,就「水門事件」中針對尼克松的全部指控道歉

⑹ 什麼是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 (Watergate Affair) 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在5個人被捕後幾天,前白宮助理小亨特和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盜竊罪和竊聽罪。1973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賽里卡主持審訊7名被告。從被捕到受審的幾個月內,雖然《華盛頓郵報》不斷報道此案,但白宮新聞秘書齊格勒卻把闖入水門稱作「三等盜竊案」,尼克松總統則否認政府中的任何人員與此有牽連。司法部長克蘭丁斯應允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但在審訊「水門七條漢子」時,檢查機關並未大力提出有關證據。賽里卡法官親自訊問證人,並公開表示他相信案情尚未完全揭露。在7名被告中有5人認罪,另外2人由陪審團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時賽里卡法官宣讀了被告之一麥科德的來信。信中指控白宮至今仍在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7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在白宮顯然有牽連的情況下,尼克松總統於1973年4月17日宣布他已開始一次新的調查。4月30日尼克松公開聲明他對捲入此案的白宮工作人員的行動負有責任。他接受了顧問霍爾德曼和埃利希曼以及司法部長克蘭丁斯特的辭職,並宣布解除迪安的職務。然而尼克公一口咬定他對政治諜報活動以及掩蓋錯誤的努力毫不知情。同一天理查森替克蘭丁斯特任司法部長。他選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考克斯為水門事件的特別檢查官。後來調查中心轉向參議院,開始由該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然而只有迪安一個人證明尼克松總統有直接捲入掩蓋活動。1973年7月16日前白宮工作人員巴特菲爾德揭露: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考克斯和歐文委員會立即(7月23日)票傳錄音帶。尼克松以行政特權和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交出。當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交出錄音帶的時候,尼克松表示可以提供有問題的錄音帶的文字提要,但以不再索取總統文件的協定作為交換條件。考克斯拒不接受這個建議。10月20日總統命令司法部長理查森解除特別檢查官的職務。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寧肯辭職也不執行這個命令。最後考克斯的職務是由副總檢察長解除的。群眾抗議的怒濤迫使尼克松於10月24日交出了錄音帶。但賽里卡要的是9盤,他只交出了7盤。白宮聲稱另外兩盤根本就不存在。5月20日賽里卡法官命令尼克松向特別檢查官賈瓦斯基提交其他的錄音帶。7月27日—30日期間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彈劾案。8月5日總統提交三盤錄音帶的文字本,這些文字本清楚表明總統與掩蓋活動有關。因此尼克松在國會里失去了最後的支持者。他於8月8日宣布辭職,次日上午11時35分離開白宮。1974年9月8日繼任總統福特給予尼克松以無條件的赦免,不受進一步懲處。

2005年5月31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承認自己就是「水門事件」中那個曾被稱為「深喉」的人,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1972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依據內線「深喉」的消息,捅開「水門事件」的內幕,導致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辭職下台。兩名記者一直拒絕透露當時線人的身份,但是總編輯西蒙斯引用了當時一部知名色情電影《深喉》的片名,作為告密者的化名

他把美國總統拉下馬

他令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離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下台總統」。30多年來,他沒有名字,只留下一個綽號「深喉」 (DeepThroat) ,供人猜想。

對於大部分在世的美國人來說,1972年的「水門事件」漸漸淡去,而揭開美國政府這樁丑聞的關鍵人物——「深喉」究竟是誰,直到2005年5月31日方才揭曉,填補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空白點。

遲到贊譽

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北部郊外住宅區。《華盛頓郵報》證實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二號人物馬克·費爾特 (Mark Felt)「就是「深喉」的消息傳到這里,費爾特的鄰居們奔走相告,雀躍不已。

大批記者迅速聚集到費爾特門前草坪,踩壞了院子里的花草,小區街道阻塞一時。

費爾特的外孫尼克·瓊斯向媒體發表講話,稱外公為「英雄」和「愛國者」。30分鍾後,面對草坪的門打開,身穿黑色薄毛衣、滿頭白發的費爾特,在女兒陪伴下依靠金屬支撐架,緩緩走出。閃光燈一通猛閃,費爾特抱以開心笑容,並做出一個有力的大拇指向上動作。

鄰居中,不乏前總統尼克松的支持者,但他們仍褒獎費爾特能夠站出來說真相。

「我不認為他是英雄,也不認為他是個誹謗者。我想他按照他認為適當的手段履行職責,」鄰居羅納德·菲奧里對美聯社記者說,「但是我很高興他在去世之前說出來,美國人應該認識他。」

與費爾特為鄰近20年的吉姆·貝克說,「他顯示了勇氣,我希望他成為其他人的榜樣,繼續民主進程,監督政府。」

就連12歲的小鄰居、與費爾特一牆之隔的喬希·希基似乎也懂事了,他詢問大人:「他就是那個讓尼克松丟臉的人嗎?」

然而也有人指責,費爾特曾經要求在其死後才公開秘密,如今為了獲取金錢開口。

「理想人物」

「水門事件」發生前一個月,FBI的傳奇掌門人埃德加·胡佛去世,二號人物費爾特被視為當然接班人。在1979年撰寫的《FBI金字塔》一書中,費爾特承認當時自認升職有望,「我的業績良好,我想我等到了絕好的機會。」

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及其親信也感覺到了費爾特的「野心」。他們認為,既然費爾特的心思在升遷上面,將是避免FBI過多介入「水門事件」調查的「理想人物」。他們大錯特錯。

最終,尼克松還是堅持在FBI中插入「自己人」,任命司法部助理部長帕特里克·格雷擔此重任,凌駕於費爾特之上。白宮企圖控制聯邦調查局的舉動令費爾特大為光火,他成為FBI中抗議白宮阻撓調查的官員之一。

後來公開的錄音帶中記錄,白宮辦公廳主任H·R·霍爾德曼曾於1972年告訴尼克松總統,大部分消息是費爾特捅出去的。

費爾特向《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大量內幕,並告訴他,「從那些錢入手」,追蹤尼克松競選資金來源,最後揭開真相。

「水門」事發次年1973年,尼克松離職前一年,費爾特從FBI辭職,全身而退。

1978年,他曾經因為批准搜查激進小組「地下天氣」成員的家遭到起訴。費爾特認罪,1981年裡根總統赦免了他。「深喉」從此消失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

30年謎團

過去30多年裡,費爾特無數次被疑為「深喉」,他從來沒有承認過。

1992年出版的《大西洋月刊》雜志報道,1972年1月《華盛頓郵報》負責本城新聞的29歲記者鮑勃·伍德沃德與費爾特聯系,就「華盛頓警察部門內部腐敗」進行采訪。

幾個月後,伍德沃德就有人試圖刺殺總統候選人喬治·華萊士爆出數條獨家新聞。至於消息來源,伍德沃德使用了一個假名,掩蓋費爾特才是真正的情報提供者。

「水門」事發之後,伍德沃德再次找到費爾特。只有伍德沃德、同事卡爾·伯恩斯坦和《華盛頓郵報》時任總編本·布拉德利知道「深喉」是誰。他們約定費爾特在世期間絕不公開謎底。

「FBI二號人物,向我們提供了絕佳消息,」5月31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引用本·布拉德利的話說,「唯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該死的秘密居然保持了這么久。」

白宮曾經追查過「深喉」,尼克松本人都曾經懷疑過費爾特。費爾特始終否認自己向《華盛頓郵報》提供消息。「帕特(帕特里克的昵稱),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事情,」費爾特曾經這樣告訴他的新上級帕特里克·格雷,「他們都錯了!」

1997年《華盛頓郵報》關於「水門事件」的回顧報道中,曾簡要提到費爾特,但沒有點破謎底。1974年,費爾特曾被一名記者「逼到牆角」,追問他到底是不是「深喉」。費爾特沒有直接說「不」,而是說「不論『深喉』是個真人還是幾個人的『合成體』,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30多年來,美國人一直在幾個可能是「深喉」的人中猜來猜去。

1999年,尼克松辭職25年之後,想從費爾特——「深喉」可能者之一——嘴裡掏出真話的記者們仍然無功而返。只有伍德沃德,是唯一可以到費爾特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寓所探望他的人。

時尚中人

費爾特1913年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1942年加入聯邦調查局後平步青雲。起初,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分部工作,在打擊犯罪方面成就斐然。

20世紀60年代,費爾特升入FBI華盛頓總部。他辦事干練,深得胡佛賞識,很快被提升為他的左膀右臂。

70年代,長相英俊的費爾特經常代表聯邦調查局向媒體發表講話,入時的黑色寬邊眼鏡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

費爾特對威士忌情有獨鍾,品位超然。不過,也許是為了營造神秘氣氛,伍德沃德、伯恩斯坦合著的《總統班底》,以及同名電影都把「深喉」形容成一個「老煙槍」,實際上費爾特根本不抽煙。

伍德沃德曾經點明,「深喉」是一個人,不是幾個人的「合成體」,他在一個執行部門擔任要職,喜歡香煙和蘇格蘭威士忌。(「水門事件」的前因後果

水門事件的開端不過是1972年的一起非法闖入案,開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兩年後,這樁案件掀起的政治風浪導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總統辭職。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這幾個人受雇於尼克松的手下。

調查顯示,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總顧問戈登·利迪獲得25萬美元實施破壞選舉的計劃。利迪曾在聯邦調查局工作過,他當時擔任尼克松競選連任的財務顧問。他的骯臟招數包括在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電話竊聽器,查閱民主黨的文件資料。

潛入水門大廈的5人並非普通竊賊,其中包括前中央情報局探員霍華德·亨特和曾在中情局服務了20年的技術人員詹姆斯·麥科德。麥科德當時正負責尼克松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安全。

從這樁闖入案剛剛發生起,《華盛頓郵報》的兩名年輕記者,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就開始追蹤此事。他們敏感地嗅出,這起丑聞一直連通著白宮。在審判5名闖入者的法庭上,麥科德被要求陳述自己身份,伍德沃德聽到他輕聲說了一句「中央情報局」。

然而,盡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用自己的報道讓水門闖入案一直沒有離開公眾視線,尼克松仍然以壓倒優勢贏得了選舉,成功連任。

不過,對水門案的調查也未停止。麥科德給法庭來信,指控白宮試圖掩蓋它與闖入水門的關系。麥科德還說白宮曾對被告施加壓力,要他們認罪並保持緘默。

這一階段,調查中心從政府轉到了參議院,開始由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由參議員小歐文領導)舉行由電視播放的公眾聽證會。尼克松的助手們開始接受調查。白宮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尼克松責令兩名助手辭職。此後,他又解僱了白宮顧問約翰·迪安,因為後者公開了白宮如何試圖用錢堵住水門大廈闖入者的嘴巴。

尼克松總統堅稱自己對掩蓋水門事件真相的行為一無所知,他說他從未鼓勵手下在競選過程中採取任何不當手段。但歐文委員會根據證詞判定白宮和競選委員會成員有罪。

謊言最終被戳穿。除迪安外,尼克松的前白宮工作人員亞歷山大·巴特菲爾德也站出來揭露說,在總統辦公室的談話都錄了音。參議院要求白宮交出錄音帶,尼克松一開始堅持不交,甚至動用權力解除負責調查此案的獨立檢察官考克斯的職位。在民眾抗議的怒潮中,尼克松最終不得不交出錄音帶。錄音帶證實了總統與水門事件的直接關系。尼克松於1974年8月辭職。

「水門事件」關鍵人物命運

理查德·尼克松總統:1968年、1972年兩度當選總統的尼克松在1974年黯然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辭職總統。此後,他生活了20年,撰寫了多部有關國際事務的著作以及生平和政治生涯的傳記。尼克松1994年去世,享年81歲。

參議員薩姆·J·小歐文: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民主黨參議員,當時擔任參議院總統競選活動特別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被簡稱為水門委員會。後來,他從參議院退休,返回故鄉北卡羅來納州的摩根頓。他撰寫了3本書。1985年去世,享年88歲。

鮑伯·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當時是負責調查闖入案以及其他尼克松政府活動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水門事件後,兩人撰寫了大量著作。伯恩斯坦後來成為《名利場》雜志編輯,伍德沃德目前是《華盛頓郵報》助理常務編輯。

查爾斯·科爾森: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特別顧問,曾成立了所謂「管道工」小組,調查白宮泄密情況。在獄中服刑數月。目前,他是作家,是「監獄獎學金」創始人。2005年2月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5個最有影響力的新教徒」。

約翰·埃利希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國內政策顧問,親自領導了「管道工」小組。獄中服刑18個月。後來成為作家、商業顧問。1999年在亞特蘭大去世,享年73歲。

H·R·「鮑勃」·霍爾德曼:當時是尼克松總統的白宮辦公廳主任,獄中服刑18個月。曾撰寫自傳,後成為加利福尼亞州一名房地產發展商。1993年67歲時去世。

E·霍華德·亨特:當時是白宮「管道工」小組成員,組織了在水門大廈民主黨全國總部安裝竊聽器的行動,獄中服刑近3年。目前居住在佛羅里達州撰寫間諜小說。

G·戈登·利迪:當時的身份是前聯邦調查局探員,幫助策劃了水門闖入事件。獄中服刑4年多。後來成為演員、作家、電台脫口秀主持人。

⑺ 新中國歷任司法部部長

1、史良( 1954.9-1959)
2、魏文伯( 1979.9-1982.5)
3、劉復之( 1982.5-1983.3)
4、鄒瑜( 1983.3-1988.3)
5、誠( 1988.3-1993.3)
6、揚( 1993.3-1998.3)
7、昌禮( 1998.3-2000.11)
8、福森( 2000.12-2005.7)
9、愛英( 2005.7-)
59年到79年間由於文化大革命專沒有設立司法部屬。。。。

⑻ 司法部部長為什麼任職省政協黨組書記

司法部部長為什麼任職省政協黨組書記?

公司法部部長任職省政協黨組書記,是為了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維護黨的統一領導。同時,部長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為公司法部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導。

⑼ 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部部長是誰

1927年6月24日,南京國民政府特任王寵惠為司法部部長。1927年12月23日,部長由魏道明代內理;1928年3月9日,魏道明辭職後,特任容蔡元培兼代;10月6日,蔡辭職,由朱履和代理。

1931年12月28日,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選任伍朝樞、居正為司法院正副院長;1932年1月6日,因伍朝樞辭不就職,由居正代院長,3月,國民黨中央改組,准伍朝樞辭職,正式任命居正為司法院院長兼最高法院院長。

1943年5月13日,國民黨五屆十一中全會決定;居正、覃振為司法院正副院長。

熱點內容
民法上的民事權利有 發布:2024-12-26 01:21:35 瀏覽:52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
司法姜明 發布:2024-12-26 01:09:24 瀏覽:81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