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原則

民法中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29 18:08:20

A. 民法的六大原則是什麼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B. 民法的原則包括哪些

民法原則包括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2、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准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於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准則。

C.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D. 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民法基本原則中「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1、平等原則

2、自願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其中"平等原則"是我國民法的首要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是體現民法精神、指導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民事立法上,確立了以下幾項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由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根本特性決定的,體現著國家的民事政策。不同的法律調整不同領域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的性質不同,法律的調整原則、法律的精神也就不同。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這就決定「平等」、「自願」必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由於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一國在特定時期對民事關系的政策也必然通過民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出來。例如,現代社會特別強調信用,強調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民事政策也就體現在誠實信用和禁止權利濫用或公序良俗原則中。

(4)民法中的原則擴展閱讀: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

(一)指導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突出表現在它的指導性。學者在論述民法基本原則時,強調它是指導原理、指導原則、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司法均有指導意義。

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規范特別是在制定民事基本法時,立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的本質和特徵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條款高度概括這些指導思想和本質特徵?落實在概括性條款上就成為民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確定之後,不僅是民事基本法的指導原則,也是各項民事立法的指導原則。

民事主體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能把握民事關系的大方向,在不了解民法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懂得民法基本原則,就能大體上懂得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

民法基本原則是司法機關處理民事案件的指導准則。司法機關以民法基本原則為指導,才能正確理解、解釋和使用民法規范。

(二)約束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都有約束力。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基本法中的具體規范和單行民事規范,具有約束力,即民事法律規范不能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行為受民法基本原則的約束,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民事行為不受法律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對民事司法活動具有約束力,法官解釋和適用民事法律規范應當以民法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如果偏離民法基本原則,就會形成錯判。

(三)補充功能

民法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規范中處於指導與統帥的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規范有具體的規定的情況下,必須適用具體規定,不能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有學者稱民法基本原則是「帝王條款」,不可輕易動用,否則就會造成適用法律的偏差和混亂。

在民事法律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民法的基本原則對民事法律規范起補充作用。由於立法者的認識有局限性;由於法律具有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由於社會關系不斷發展,立法不可能窮盡一切,因此現行法規往往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

在民事法律規范存在漏洞的情況下,需要法院補充法律漏洞,需要法院造法,這是各國民事立法與民事司法經驗的總結。補充法律漏洞和法院造法,比根據基本原則限製法律的效力有更高的要求,應當十分慎重,需要針對個案,根據民法基本原則,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進行充分說理的創造性裁決。由於基本原則是沒有具體構成要件和後果的抽象規定,如何准確地適用基本原則,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形成案例類型。

熱點內容
鋁業公司規章制度牌 發布:2025-04-26 03:06:12 瀏覽:811
2016法治建設工作方案 發布:2025-04-26 03:06:07 瀏覽:767
石俊松律師 發布:2025-04-26 03:05:54 瀏覽:469
廣東德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6 03:01:08 瀏覽:214
收據演算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6 03:00:26 瀏覽:421
中國人壽職業道德 發布:2025-04-26 02:57:24 瀏覽:812
法律援助專職律師寧波 發布:2025-04-26 02:57:19 瀏覽:192
佳木斯市中級法院 發布:2025-04-26 02:52:55 瀏覽:34
湘潭大學法律碩士法學學制幾年 發布:2025-04-26 02:52:11 瀏覽:927
司法警察分院 發布:2025-04-26 02:47:12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