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法的頒布
Ⅰ 求羅馬法體系形成的時間軸(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
1、習慣法:公元前至前6世紀的羅馬,稱為王政時期,此時的羅馬尚處於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古老氏族的習慣和社會通行的各種慣例,至王政後期國家最後形成時,它們逐漸演變成為習慣法。
2、成文法:於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於羅馬廣場。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為對前者的補充,構成了所謂的《十二表法》。
由於這些表法當時都是由青銅鑄成的,所以又稱《十二銅表法》,這是古代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3、公民法: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
公民法的實施,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4、萬民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1)萬民法的頒布擴展閱讀: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Ⅱ 萬民法是在羅馬帝國建立前頒布的嗎
不是羅馬共和國時期,而是在羅馬帝國時期。
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7年建立。公元3世紀,萬民法成為適用於羅馬同志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Ⅲ 什麼是萬民法
萬民法抄時代相當於公元前2世紀襲中葉到公元3世紀初葉。萬民法意指「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羅馬私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共和國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異邦人與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
Ⅳ 羅馬萬民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標志著萬民法的開端。
Ⅳ 《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頒布的時間分別是哪年
1 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並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
Ⅵ 萬民法是什麼時間開始形成的
萬民法是什麼時間開始形成的? 答:萬民法形成於公元前三世紀中葉。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私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私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一般說來,萬民法有下面兩種含義: 第一,和自然法一樣,萬民法是普遍適用於所有文明社會和國家的法律。 第二,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與羅馬公民法相比,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 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從公元3世紀開始,羅馬境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奴隸制危機,羅馬法學也開始走向衰落,統一法便逐漸取代了萬民法。
從羅馬法的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談起:
(1)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Ⅶ 你確定萬民法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嗎
是的。
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
萬民法
萬民法是「市民法」的對稱。又稱「各族人民的法」。羅馬法中調整非羅馬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法律。在法的淵源上,主要採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學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其中裁判官或其他高級長官的創製法最為重要,故整體上不具有制定法特徵,學理上又稱為「裁判官法」或「大官法」。在內容上,更多的涉及財產關系和商業關系。體系較市民法更加完備,程序上較為簡便靈活,更適用於維護羅馬奴隸制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要求,具有某種國際法和自然法的性質,現代國際法的語源就直接來自萬民法,產生於公元前242年。公元前3世紀後,萬民法的原則移用到市民法中去,羅馬非公民取得市民權後,與市民法在內容上逐漸接近、融合,查士丁尼民法典頒布後,兩者最終統一起來。
Ⅷ 萬民法是在羅馬帝國建立前頒布的嗎
沒有頒布,萬民法不是法,而是一系列法學家和法官做的基於判例的法學作品,君士坦丁改革之後逐漸退出使用,因為新的規范的國家立法出現了,狄奧多西法典頒布後萬民法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