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名詞解釋司法責任

名詞解釋司法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9 23:13:47

⑴ 衛生法律責任的名詞解釋

衛生法中的法律責任可分為衛生民事責任、衛生行政責任和衛生刑事責任內3種。

一、衛生民容事責任

衛生法中的民事責任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和衛生工作人員或從事與衛生事業有關的機構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公民的健康權利時,應向受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衛生行政責任

衛生行政責任是指衛生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衛生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根據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管理法規的規定,衛生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

三、衛生刑事責任

衛生刑事責任是指違反衛生法的行為侵害了《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⑵ 名詞解釋: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織與活回動的原則以答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我國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嚴密的人民司法制度體系,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制度、仲裁製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⑶ 法律名詞解釋大全

法律 漢語拼音:fǎ lǜ 英文名稱:Law 法文名稱:Dénomination 「法」[1] 拉丁文jus, 法文droit, 德文Recht, 俄文праhuy 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從「法」的詞源看,都喻意公平和正義,
編輯本段法律的英文解釋
名詞:Law,Legislation,Codex 形容詞:Legal,Legislative,Juridical,Juridic
編輯本段法律的定義
法律的具體定義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著社會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時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 現在指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准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力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的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律的其他解釋
基本的法律: 一般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憲法實際上相同。「基本法律」所意味是不永久並權宜之針,在沒有實施憲法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這里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法律,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問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屬於「基本法律」的層次。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也叫「一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2]法律」(《憲法》第67條)。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出的決議和決定,如果其內容屬於規范性規定,而不是一般宣言或委任令之類的文件,也視為狹義的法律。它一般包括--憲法,民事法,行政法,經濟法等。 廣義的法律:是指法的整體,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及其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規章) 狹義的法律:專指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在三權分立的國家,由行政機關為執行法律而制定的行政命令僅對該行政機關之公務員有拘束力,除法規命令外,原則上行政機關所制訂之行政規則對於人民均不發生拘束力。而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法律必須由人民所選舉之立法機關制定之(即後者)。
相關法律名詞
法律體系 通常,法律體系可以分成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另外還有第三種法律體系(依然存在於某些國家的部份或整個地區)-宗教法,是一種以經籍和其解譯為基本的法律。一個國家所使用的體系通常和其歷史、其和外國間的關連、以及其對國際標準的依附等有關。司法體系認同應遵行的法源為其法律體系的明確特徵。所以不同體系的差別多在於模式的不同,而不在於其內容,且每個司法體系通常都可以找到相類似的法條。 法律制度 在發達國家,主要的法律制度有獨立的法院、代議議會、責任內閣、軍警系統、官僚系統、法律專業和公民社會本身。約翰·洛克在其《政府論》里,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和外交三種權力,其後的孟德斯鳩在其著作《論法的精神》中對其進行了完善,主張將國家權力劃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而且三種權力必須要分立,而且相互制約。[103]他們的原則是不應該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到國家的所有權力,和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內的獨裁理論相對。[104]更近代,有馬克斯·韋伯等人重塑有關在行政控制下的國家的模型。現代軍事、政治與官僚的力量對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顯現出了許多特別的問題,這些是早期如洛克和孟德斯鴆等作家所不可預見的。法律專業的慣例和實例是讓人民接觸公平正義的重要部份;而公民社會則是一個用來指形成法律的政治基礎的社會組織、社群和團伙等

⑷ 法律名詞解釋

法律淵源是一個歧義較多的法學基本范疇
從 語源上看,法律淵源(sourceoflaw)演化於 羅馬法的回fontesjuris,原意是指「法的源泉」。答
在 大陸法系國家,法律淵源詞義的分歧不象英美 法系國家那樣突出,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法律淵源 乃指法律的效力淵源,因此,制定法、習慣法和條 約,就往往被宣布為法律唯一的淵源。8我 國法學界關於法律淵源的理解,大體上有兩種 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淵源即指法律的效力淵源 。9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法律淵源有實質意義上的淵 源和形式意義上的淵源之分,前者是指法的來源 、發源、源泉、根源等而言,亦即法的內容導源、派 生於何處、發生原因為何,也就是說法律內容的最 終決定力量,通常即指法的經濟根源;後者是指法 律規范的創制方式或外部表現形式,如法律、法規 、習慣、判例、命令、章程等。
但是你這里來看,說的是效力淵源。
至於單行法,是指一些單行條例,一般英美法系採用判例法就主要是單行法的模式,這與大陸法系制定法典的做法是相對的。就如同稅收單行法是就某一類納稅人,某一類征稅對象或某一類稅收問題單獨設立的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

⑸ 名詞解釋:土地民事法律責任急用~~~~

需要給你解釋一下
土地的糾紛是沒有民事責任的
你可以參讀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裡面沒有民事責任這個名詞
要是土地發生了什麼糾紛
解決的途徑有四個
調解
信訪
仲裁
訴訟

⑹ 市場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的名詞解釋

市場主體的行政法律責任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及其工版作人員或者被權授權的其他主體如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經濟法所規定的經濟管理義務,以其從事經濟管理的資格和經濟管理行為受到某種限制的方式承擔的一種消極後果。

⑺ 名詞解釋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一定的人或組織對法律規定涵義的說明。
法律解釋,是有關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法律、法規或法律條文的內容、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所作的說明、理解的活動。即進一步明確法律法規的具體含義和補充法律依據以適用法律制定後出現的新情況。其目的是使人們准確理解法律規范的精神實質和內容,以保證法律規范的正確實施,達到立法者所預期的效果。
一、法律解釋的特點
1、法律解釋的對象是法律規定和它的附隨情況。其任務是通過研究法律規定及其附隨情況,探求它們所表現出的法律意旨。
2、法律的解釋往往是由待處理的案件引起的,並確需要將條文與案件事實結合起來進行解釋,與具體案件密切相關。。
3、法律解釋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性。法律解釋是一個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過程。
4、法律解釋受解釋學循環的制約。解釋學循環是解釋學中的一個中心問題,它是指整體只有通過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對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過對整體的理解。
二、法律解釋的種類
1、按效力分類
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1)正式解釋
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
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2、按尺度分類
(1)限制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法律解釋的意義
1、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
2、通過法律解釋,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律教育。
3、由於法律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需要通過法律解釋,化抽象為具體,變概括為特定。
4、由於人們的認識能力、認識水平、利益和動機的差異,需要通過法律解釋,說明法律規定的具體含義。
5、由於立法的缺憾,需要通過法律解釋,改正、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四、我國法律正式解釋現狀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法律正式解釋分為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
1、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區別在於對於立法解釋的主體即立法機關和立法解釋的對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3、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4、地方法規
凡屬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的常委會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地方性法規規章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解釋。

⑻ 名詞解釋司法公正。

司法公證 是指國家公證機構依法對當事人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證明的活動。

⑼ 名詞解釋教育法律責任

我國教育法律抄責任具有廣義和狹襲義兩種解釋。
就廣義而言,它又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人們所應當履行的義務。它要求人們主動、自覺地履行。如贍養父母、撫養子女、尊敬老人等。二是指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而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它是具有強制性的責任。例如,毆打致人傷害,必須承擔賠償損失等相應的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接受刑事處罰。前者為第一性義務,後者為第二性義務。
狹義上所講的法律責任僅指後一種含義。人們通常也是從狹義上理解和使用法律責任這一概念的。所以我們通常對法律責任定義為:法律責任是由法律關系主體的違法行為引起的,應當由其依法承擔的懲罰性法律後果。

⑽ 名詞解釋司法賠償程序

受害人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應在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賠償。內賠償義務機關逾期容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根據行政賠償、刑事賠償的不同情況,國家賠償法規定了不同的程序。屬於行政賠償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屬於刑事賠償的,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直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以外的公安、安全、檢察機關的,賠償請求人需要先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或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再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的賠償委員會申請賠償。

熱點內容
邱均平法學 發布:2025-04-28 14:26:24 瀏覽:724
經濟影響立法 發布:2025-04-28 14:18:07 瀏覽:718
香港暫委法官工資 發布:2025-04-28 14:14:15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代表人訴訟 發布:2025-04-28 14:04:40 瀏覽:485
電腦維修條例 發布:2025-04-28 14:03:09 瀏覽:550
民法知識點框架 發布:2025-04-28 13:43:12 瀏覽:389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軍優屬條例 發布:2025-04-28 13:40:01 瀏覽:345
曉天鎮法院 發布:2025-04-28 12:54:15 瀏覽:830
工傷保險條例第39條 發布:2025-04-28 12:52:53 瀏覽:8
看透了司法 發布:2025-04-28 12:51:23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