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46條規定
1. 刑法第246條誹謗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誹謗罪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教師犯了會怎樣
刑法246條為侮辱罪、誹謗罪。該罪為故意犯罪,根據《教師法》相關規定,故意犯罪遭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將喪失教師資格。
1、《教師法》第十四條規定: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不能取得教師資格;已經取得教師資格的,喪失教師資格;
2、《教師資格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喪失教師資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其教師資格證書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收繳;
3、《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1)弄虛作假、騙取教師資格的;(2)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3. 我國刑法246條是什麼
刑法246條是侮辱罪和誹謗罪的認定。侮辱,是指對他人予以輕蔑的價值判斷的表示,所表示的內容通常與他人的能力、德性、身份、身體狀況等相關。即使行為人所表示的內容是公知的事實,但只要該內容是毀損他人名譽的事實,就屬於侮辱。例如,即使周圍的人都知道某人是賣淫女,行為人公然辱罵其為「婊子」的,也屬於侮辱。侮辱方式可以分為四種:
一、暴力侮辱。這里的暴力不是指殺人、傷害、毆打,而是指使用強力敗壞他人的名譽。如使用強力逼迫他人做難堪的動作;強行將糞便塞入他人口中等。
二、非暴力的動作侮辱。「例如:與人握手後,隨即取出紙巾擦拭,作嫌惡狀。」
三、言詞侮辱,表現為使用言詞對被害人進行戲弄、詆毀、謾罵。四是文字或圖畫侮辱,即書寫、張貼、傳閱有損他人名譽的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標語等。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2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法律依據: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4. 刑法誹謗罪第幾條
刑法誹謗罪第246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一、誹謗罪構成要件
1、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尺鎮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2、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單位不能構成犯罪主體。
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二、罪行認定
1.本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
2.本罪與侮辱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所侵犯的客體,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譽嘩行。不同之處主要在於: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進行,而誹謗則必須是捏造事實。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為,而誹謗則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當著被害人的面進行的,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3.本罪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針對特定對象,採用捏造事實的手段實施的。不同之處在於:
(1)所捏造的事實內容不同。誣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實,誹謗罪捏造的是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事實。
(2)行為方式不同。誣告陷害是向政府機關和有關部門告發,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觀方面不同。誣告陷害的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處分,誹謗則是意圖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
(4)追究方式不同。誣告陷害罪是公訴案件,誹謗罪只有在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影響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是公訴案件外,一般均為自訴案件。
4、誹謗是否構成誹謗罪的界限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陵蘆粗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於尚不夠刑事處罰的。
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於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第二款規定,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構成誹謗罪有以下條件:
1、誹謗他人所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並對他人人格和名譽造成損害的。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損害了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屬於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誹謗罪的對象必須是個人,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對象;
3、誹謗罪的行為人在散布虛假信息時必須是直接故意,此外在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存在不實成分的,不構成誹謗罪。
5. 多少次構成誹謗罪
依據我國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會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實施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從而構成的犯罪。
刑法解釋提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屬於誹謗罪的情節嚴重行為。
在網路持續繁榮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變革。而任何事物都是虛慎遲雙面的,利弊同生。誹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變多了起來,更嚴重的則構成了誹謗罪。那誹謗情節嚴重多少次構成誹謗罪?本文將會對此問題加以講解。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誹謗罪的構成要件:
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客觀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差李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孝談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單位不能構成犯罪主體。
主觀方面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刑法解釋提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屬於誹謗罪的情節嚴重行為。
我們可以初步得知:誹謗罪有著十分嚴格的評定標准。一般是誹謗信息超過五千次等情況下才會被認定為誹謗罪,需要接受刑法的處罰。但是相應的處罰標准還需要依據具體的犯罪情節綜合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6. 造謠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判幾年
網路造謠罪按照《刑法》第246條規定,應該會被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如果嫌疑人的誹謗造謠行為對受害者產生了人身傷害的,比如說精神失常或者自殺的還需要附帶民事賠償。一、網路造謠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如何量刑
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但是行為人如果實施了誹謗行為,但不符合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的,也不能認定為誹謗罪。
二、誹謗造謠最的公訴條件
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認定。按照刑法規定,誹謗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外,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被害人如果沒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對實施誹謗的行為人處以刑罰,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就是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案件,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為了明確對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刑事案件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有七種情形:
1、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2、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3、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4、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5、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6、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7、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網路造謠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甚至是剝奪政治權利。如果受害者自殺或者精神失常的還屬於嚴重情節,嫌疑人不僅僅要坐牢,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包括醫葯費、護理費等相關的費用。
7. 刑法246條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侮辱罪客觀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為會造成敗壞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2、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六條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8. 刑法246條是什麼內容
《中華人民培悄坦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內容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配桐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九條之一
侮辱、誹謗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情節嚴重的,運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第二百三十七條
【強制猥褻、侮辱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罪】猥褻兒童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褻兒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眾猥褻兒童的,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猥褻兒童,情節惡劣的;
(三)造成兒童傷害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四)猥褻手段惡劣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9. 挖自己祖先墓地犯法嗎
只要是掘人墳墓無論出發點是什麼,都可能違反了:
1.我國刑法第302條規定了侮辱屍體罪,如果有證據可以去請求法律制裁。
2.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的,應承擔刑事責任。對於侮辱罪,刑法第246條規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犯侮辱罪的,只有告訴的才予處理。因此,可以人民法院提起自訴,要求追究侮辱罪的刑事責任,同時要求賠償其精神損失。 侮辱罪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譽,是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低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高銘暄)。按照我國風俗習慣,對於祖先的靈墓、遺骨、骨灰、遺物等 向來甚為尊敬,後代對其祖先靈墓的完整性極為重視,按中國古老的習俗,後人每至敗正純特定年節,應對祖先的墳墓察咐進行祭掃。對於祖靈,中國人有特殊的情感,任何對於祖先名譽與尊嚴損害,國人皆視同己身受辱,感情上會受到嚴重傷害。其行為顯然屬於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構成侮辱罪。
3.民事違法性上來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三)明確規定,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4.但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最高人民清咐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自然人死亡後,其遺骨受到侵害後,近親屬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五條指出,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以上只是理論上而言,現實中,還有取證,還有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還有執行問題,並不可能都是最理想化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