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行為法則

司法行為法則

發布時間: 2023-03-16 02:50:31

A. 司法的含義和原則是什麼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原則是:

(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處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據客觀事實,不能以主觀臆斷為根據;只能以國家法律為標准、為尺度。決不允許另立標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都是統一適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依法承擔平等的義務。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存在。

(3)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有兩層含義:

一是法律規定,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

二是法律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時,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對於發揮司法機關的職能,維護法制的統一,正確適用法律,防止特權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1)司法行為法則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的作用:

1、是依法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的基本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構成了和諧社會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過程。

2、依法調節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社會主義為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提供了制度條件,但個人與社會之間仍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突出表現為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問題。

3、依法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包括了資源和環境兩個方面。和諧社會不可能建立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基礎上。和諧社會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尋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最佳結合點。

4、促進思想道德和先進文化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支持。社會的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質。

B. 行政司法行為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司法行政工作,包括律師管理,基層法律服務管理,法律援助,司法調解,法制宣傳,社區矯正,司法鑒定人及司法鑒定機構管理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正殲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十條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一條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舉橡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第十二條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如廳、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地方性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C. 司法行為與行政行為的概念、特徵以及區別。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 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

D. 刑事司法行為有哪些

刑事司法行為應具有以下的要件:
一是其主體只能是公安、國家安全回等具有刑事司法職答能的特定機關;
二是其實施的行為必須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如拘留、執行逮捕、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搜查、扣押等行為,都有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
三是其目的是為了查明犯罪事實的需要。

E. 什麼是行政司法行為

法律分析:行政司法行為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

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力的行為。行政司法行為是一種特殊的行政行為。

在我國,行政司法行為主要是指行政復議行為、行政裁決行為、行政調解行為、行政仲裁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十三條 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F.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區別:

1、含義不同:

司法行為:是指司法機關在司法活動中所實施的行為,例如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公證機關的公證行為等。

准司法行為:即行政司法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具體行政行為,它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按照準司法程序審理和裁處有關爭議或糾紛,以影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具有相應法律效應。

2、執行主體不同:

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司法機關。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

准司法行為:執行主體是法律規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職權的行政機關,在我國,主要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行政裁決機關、及調解機關。

3、執行對象不同:

司法行為:司法行為執行主體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為:准司法行為的執行對象是和行政管理有關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經濟糾紛,這些一般都由法律給以特別規定

4、執行程度和范圍不同:

司法行為: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

准司法行為:不同程度地具有確定力、約束力、執行力(行政調解的執行問題有特殊性)。但它對糾紛的解決一般都不具有終局性,所以原則上也具有可訴性,不服行政司法決定的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6)司法行為法則擴展閱讀:

關於司法行為和准司法行為的情況延伸:

隨著《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相繼頒布並實施,使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受理、審查、執行程序更加規范,審查更加嚴格,對指導和規范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起著重要作用。

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是有關法律的明確規定: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請求該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行政救濟制度。

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時,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求得司法救濟的法律制度。

所謂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指行政機關不因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而暫時停止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

《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從以上法律條文的規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是明確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1、為了保障行政機關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2、行政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和對社會的管理權,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權本身就具有強制力和執行力。

3、是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隨意間斷和停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政司法行為

G. 司法公正原則

公正司法的基本原則:

1、獨立性原則:法官在案件審理中必須堅持自身的獨立性。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脫離不了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和感情羈絆,感情用事和依利分對錯常常是人們行事的基本原則。然而感情的沖動、不穩定以及利益的相關性常常會使人枉顧是非,偏向失真,具體事務中不免因程序不當或目的不善越界觸犯他人權益。在審判與執行中,法律的神聖和庄嚴要求法官必須具備獨立的品性,在案件中依從法理而不是其它。

2、平等性原則:人人並非平等,然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神袛之理給予人同樣的賜福也給予了人同樣的懲罰,不因個人的財富,地位、名望、身世……有絲毫的改變。如果有人在規則中尋出其它,此人該被終身奴役。作為法律的掌管者必須克服偏見歧視,秉持公義、一視同仁地看待所有人。

3、公正原則:公正指的是公平、公開、公正按程序執行法律賦予。案件審理中原告和被告都有依法為自己辯護的權利,也有要求陪審的權利,作為公共利益的守護者亦必須接受監督和制約起因於法律的公正不可違背。

4、訴訟立案原則:每一起社會事件都是協約事件,其中所涉及的關系既有應享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個人事務中利益每一方都可以上訴法院,公共事務中由應由代理機構或受害一方進行上訴,沒有一起案件是無訴而立案的。

5、實證原則:審案應依憑證進行。無論罪犯有多大的過錯,如果受害一方找不到相應的犯罪證據,應遵循疑罪從無法則,不能進行無罪推定強制執行審判,也不能進行治罪。

(7)司法行為法則擴展閱讀:

司法公正是以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為載體的,是體現在司法人員的職能活動之中的,因此司法公正的主體當然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毫無疑問,審判過程和結果是否公正,主要取決於法官的職務活動,但是法官並非司法公正的唯一主體。

檢察官對審判活動是否公正具有監督職能,因此也應該屬於司法公正的主體。至於各類訴訟案件的當事人,他們不是司法活動的行為人,而是司法活動的承受者,所以他們不是司法公正的主體,而是司法公正的對象。倘若我們說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司法公正的主體,那麼我們就必然要依靠那些被告人來主持司法公正了。其荒謬之處是不言而喻的。

H. 公正司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遵循平等和正當的原則。

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在這里,司法主要指法院的審判活動;公正的含義則包括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等。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遵循平等和正當的原則,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的精神。

在司法活動中,由於當事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其個人利益便經常會與社會其他成員的利益和社會整體的利益發生沖突。在如何協調這種矛盾沖突的問題上,不同國家在建立司法制度時採取了不同的態度。有些國家在司法活動中強調要優先保護社會整體的利益;有些國家則在司法活動中強調要把個人利益的保護放在首位。

(8)司法行為法則擴展閱讀:

司法公正的相關要求: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包括法律對全體公民平等。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受法律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行為都要受法律的追究。

2、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即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排除主觀想像、分析和判斷的依據。要以法律的標准和尺度審理案件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

3、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其中包括國家的審判權和檢察權分別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統一行使。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I. 商事行為的商事行為的司法適用原則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國家立法對於生活現實總是顯得捉襟見肘:一方面,立法者並非完全理性,而屬有限理性之人,難以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以回應現實;另一方面,「人工立法」對於迅變的現實總是滯後的,尤其是商事交易,其中夾雜著商人的聰明和狡黠,一直處於被「創新」的狀態,因此,對於許多商事糾紛來說,商事制度總是顯得無可奈何。立法的滯後要求法官要具備積極主動法律解釋的能力,而不能被動地在法條中尋找解決問題的依據。在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下,民法可以補充適用商事糾紛,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商事交易無法補充適用相似的民法規范,某些商事交易則可能會補充適用民法規范。
與聯合行為與組織行為相比而言,商事契約行為就更易適用相似的民法規范,但也應該有所節制。比如,《合同法》第125條規定:「合同應該按照交易習慣來解釋」,但由於交易習慣通常分為民事交易習慣和商事交易習慣,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是否應該有所區別。再比如,《合同法》第41條規定,格式合同應該做不利於格式合同制定方一方的解釋,但是,這里的問題是未能區分消費型格式合同和商業型格式合同。以建設工程合同為例,由於其訂約主體均為商主體,雙方就其營業項目的內容和流程,均有相當的經驗、知識以及足夠的注意能力了解合同的內容,更有足夠變更格式合同的能力,因此在訂立契約過程中,無須進行特別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可以排除《合同法》第41條的適用。
商事聯合可以補充適用民事合同法律的相關規定,但由於其准團體性,在適用時應該有所節制。以特許經營為例,我國法官雖然對特許經營合同的特殊性有所認識,但在審判中依然將其與普通契約行為等同看待,以至於忽視其中交易者的身份和判斷能力以及其准團體的性質,將現實中許多特許經營合同認定為無效。特許經營屬於商主體之間的聯合,按照星野英一的說法,民事人是「弱而愚」的人,而商人是「強而智」的人,因此,合同無效、可撤銷等制度對以強而智的商主體之間聯合應該盡量慎用。但在實踐中,法院經常會將特許經營中的虛假宣傳內容視為被特許人選擇加盟意思表示的基礎內容,繼而以被特許人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為由,認定合同應該撤銷。這種做法混淆了惡意欺詐與誇大宣傳之間的界限,也將商主體降格為民事主體,不利於聯合關系的穩定。
組織合約和民事契約的區別最大。組織合約有其特殊性,難以用民法來解釋,如果適用相似的民法規范,可能會推導出完全相反的效果。
其次,契約、聯合和組織中行為人的相互依賴程度不同,預期也就有所差異,契約中的利益沖突較為明顯,組織中的合作為主旋律,而聯合則介於二者之間,處於競爭中的合作狀態。對於不同類型的商事行為,法院採取的介入方略也應有所差異。對於契約行為,法院可以較為積極地介入,以滾廳侍實現對於交易者的損害救濟。但是,對於因組織行為所引發的商事糾紛,法院的介入該有所保留,因為,組織內部是一塊自治的領域,法院應該盡量尊重公司自己的商業判斷,維持組織內部的團結和合作。比如,法院在面對股東訴訟董事的案件中時,對於董事責任的追究要有更為謹慎的態度。在大吵股東代位訴訟以追究公司董事和經理的經營決策責任時,美國法院一般會適用商業判斷法則,首先推定董事和經理已經善盡注意義務,除非公司能夠舉證董事和經理具有重大過失。在股東會決議撤銷案件中,除非該決議「違反的事實屬重大且於決議有影響時」,否則,法院可以駁回股東的訴訟請求。但是,對於董事和經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致公司遭受損害時,法院更願意讓董事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聯合行為糾紛,法官的介入也應該有一定的節制。如,特許經營屬於特許人和加盟者之間的合同,司法應該尊重雙方之間的約定,維持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但在實踐中,法院經常會借用我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里規定的「兩店一年」、信息披露和備案制度的要求干涉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甚至判定合同無效。豈不知上述規范純屬管理性規定而非效力性規定,因此,即使未具備上述條件的特許商與加盟商之間的合同,法院也不得直接認定為伏橡無效。

J.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司法行為是、什麼是行政行為。只要舉例就可以,不用論述概念。

1、司法行為舉例

①法院審理案件,作出判決;

②檢察院提起公專訴;

③地方各級人屬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④公安機關依法將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

⑤監獄對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進行偵查。

等等。

2、行政行為

①稅務局收稅;

②衛生局吊銷違規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③教育局查處學校亂收費;

④民政局進行結婚登記;

⑤公安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等等。

注意:公安局「抓人」有些是司法行為,有些是行政行為。

例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的逮捕是司法行為;

例如,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自行決定的行政拘留是行政行為。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