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

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

發布時間: 2020-12-30 01:46:08

⑴ 社區矯正人員有哪些情形之一,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將給予警告處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通知:

第二十三條 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1)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通知:

第二十五條 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六條 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⑵ 司法行政機關,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在社區矯正中的職能分別是什麼

社區矯正實施復辦法:制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三條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⑶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社區矯正人員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的情形是什麼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二十三條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內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容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⑷ 社區矯正人員逾期不報到司法行政機關需做什麼工作

根據情節,警告處分或者提請撤銷緩刑。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二十三專條 社區矯正人員有屬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第二十五條 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⑸ 社區矯正人員重新犯罪,司法行政機關如何處理

第二十五條 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六條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或者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罪犯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監獄管理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監獄應當立即赴羈押地將罪犯收監執行。
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將罪犯收監執行。

⑹ 司法行政機關的社區矯正執行工作是在執行刑罰,那麼是否屬於行政權力

監獄本身就是屬於司法行政機關,所執行的也不是司法權,而是行政權。社區矯正工作交給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執行沒有問題,是行政權。

⑺ 社區矯正對象有幾類其法律依據應由哪個單位管理是公安機關還是司法行政機關

一、社區矯正對象:
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暫回予監外執行的,具體包括:答
(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4、被裁定假釋的;
5、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對於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等,應作為重點對象,適用上述非監禁措施,實施社區矯正。
二、社區矯正的法律依據: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明確規定了對判處管制、緩刑以及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標志著我國社區矯正法律制度的確立,為改革完善我國刑罰執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社區矯正寫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三、社區矯正由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及其派出機構(司法所)在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⑻ 司法行政機關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職能是什麼

《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暫行辦法》第四條,社區矯正的職能是:版
(一)依照有關法律、權法規和規章的有關規定,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和監督,確保刑罰的順利實施;
(二)採取多種形式,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矯正其不良心理和行為,促使其成為守法公民;
(三)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在就業、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利於其順利適應社會生活。
第五條對下列人員實施社區矯正:
(一)被判處管制的;
(二)被宣告緩刑的;
(三)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包括:
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再危害社會的;
(四)被裁定假釋的;
(五)被剝奪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

⑼ 司法行政機關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有哪些方法

根據《實施辦法》的要求,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

一是加強日常管理。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實地檢查、通訊聯絡、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的家庭、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和居住的社區走訪,了解、核實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情況。重點時段、重大活動期間或者遇有特殊情況,可以要求社區矯正人員前來報告、說明情況。

二是加強對適用禁止令人員的監督管理。司法行政機關要根據禁止令的具體內容,結合社區矯正人員的情況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執行方案,明確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落實監督管理責任人,並根據執行情況和效果及時調整執行方案。對於被禁止出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人的,司法行政機關要加強調查走訪,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實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審批,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三是嚴格社區矯正人員外出、居住地變更審批的程序和時限。認真核查社區矯正人員提交的外出、變更居住地的書面證明材料,如村(居)委會證明、單位證明等。社區矯正人員一次請假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到期仍有外出需求的,需重新辦理審批手續。居住地變更涉及到具體執行機關的變更,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還應當在徵求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並做好銜接工作。

四是要加強檢查考核。司法所要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居住的社區、學校、單位、家庭等進行實地檢查核查,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日常表現的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分級管理,調動社區矯正人員發行的積極性。

五是創新監督管理方式。發揮基層組織、社區群眾以及社區矯正人員家屬在監督管理中的作用,推廣應用手機定位等信息技術實施監管,提高監管工作的便捷性和實效性。

六是要健全應急處置機制。針對社區矯正人員脫離監管、參與群體性事件、實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制定應急處置預案,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確保對突發事件防範有力,處置迅速,應對有效。通過全面加強監督管理措施,促使社區矯正人員認罪悔罪、遵紀守法,防止重新違法犯罪的發生。

⑽ 社區矯正人員有哪種情形,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給予書面警告

社區矯正人員有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等情形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要給予書面警告。

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二十三條 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10)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二十條 司法所應當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的家庭、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和居住的社區了解、核實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等情況。對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司法所應當定期與其治療醫院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其身體狀況及疾病治療、復查結果等情況,並根據需要向批准、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看守所反饋情況。

第二十一條 司法所應當及時記錄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和社區服務等情況,定期對其接受矯正的表現進行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分類管理。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必考 發布:2025-04-28 17:41:05 瀏覽:437
居委會證明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8 17:40:15 瀏覽:48
刑法修正案九的評價 發布:2025-04-28 17:40:08 瀏覽:405
經濟法李昌麒筆記 發布:2025-04-28 17:34:22 瀏覽:218
司法行政法律服務體系 發布:2025-04-28 17:31:59 瀏覽:342
2010版教材國際經濟法自考復習提綱 發布:2025-04-28 17:21:12 瀏覽:25
外國收養條例 發布:2025-04-28 17:20:25 瀏覽:526
中國文化道德 發布:2025-04-28 17:19:20 瀏覽:538
普及農村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28 17:19:19 瀏覽:287
法國法官退休年齡 發布:2025-04-28 17:14:09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