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禁止
① 刑法中禁止類推解釋,還是禁止對被告人不利的類推解釋
司法解釋以後,我們所說的禁止有罪類推,是禁止不利於被告的類推。 任何案件存疑時,都要作出有利被告人的判決
② 刑法《從業禁止》相關問題
被判不得在電信行業從業必然要吊銷他的營業執照而且不得重新換名取新的營業執照
③ 刑法上「禁止重復評價」的含義是什麼
罪行均衡原則即罪來行相源適應原則,是我國刑法的三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之一,基本含義為: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即,在適用刑法時,應將刑罰的輕重與行為人的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在制刑、量刑、行刑各個環節均應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不能重罪輕判,也不能輕罪重判。罪行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第五條規定的內容:《刑法》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④ 在刑法學上「禁止重法溯及力既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即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回」的准則。
刑法的該規定主要是答針對我國1979年舊刑法和1997年現行刑法之間的矛盾問題,且主要是針對新刑法溯及力的問題。即新刑法對公布之前的行為是否認為是犯罪問題,以及如何適用等問題。
「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⑤ 凡是刑法明文禁止的行為,就是犯罪。這是哪一類型的犯罪概念
新《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這個其實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主要指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成文法主義,它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這主要是指《刑法》中規定的每個犯罪的具體量刑標准都是法律事先規定的。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包括以下這些:
(1)法律主義(成文法主義)。罪刑法定主義所要求的法律主義是指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必須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據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2)禁止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事後法是指只能適用行為時的法律,而不得適用行為後的法律(溯及既往)。
(3)禁止類推解釋。
(4)禁止絕對不定(期)刑。
(5)明確性。明確性表示規定犯罪的法律條文必須清楚明確,使人確切了解違法行為的內容,准確地確定犯罪行為與非犯罪行為的范圍,以保障該規范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會成為該規定運用的對象。
(6)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是指刑法只能將具有處罰根據或者說值得科處刑罰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7)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
一般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o.o
⑥ 刑法中的禁止類推解釋中不禁止對有利於告人的類推解釋是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嗎
1、意思:我國刑法暫不適用類推解釋,刑法中有文理(義)解釋、擴充解釋、限制解釋、當然解釋、體系解釋、法意解釋、目的解釋以及補正解釋,但是根據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則」,刑法不適用類推解釋,但類推解釋有利於被告人的除外。
形式側面禁止類推解釋,是禁止一切類推解釋。因為類推解釋導致刑法的規定適用於相似的情況,然而,只要兩種現象之間存在相同之處,人們就可以說它們具有相似性。於是,任何行為都可能與刑法規定的行為相似,都有被定罪量刑的危險。
2、例子:《刑法修正案九》第34條將刑法第302條修改為:「盜竊、侮辱、故意毀壞屍體、屍骨、骨灰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於「屍體」不包括骨灰,因此將「屍體」解釋為包括骨灰屬於法律所禁止的類推解釋,但立法者認為侮辱骨灰同樣侵害了公眾對骨灰的虔敬感情,理應得到刑法的保護,那麼立法者可以通過立法使其成為刑法所保護的內容。
(6)刑法的禁止擴展閱讀:
司法解釋禁止類推解釋
司法解釋是溝通立法與司法的橋梁,對於刑法適用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罪刑法定原則的制約下,司法解釋是有限度的,超越這種限度的司法解釋是越權的,也是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
在罪刑法定原則下,司法解釋不能採用類推解釋的方法。類推解釋是指對於法無明文規定的行為,按照刑法中最相類似的條文加以解釋。
因此,類推解釋是以法無明文規定為前提的,類推解釋使刑法適用於法無明文規定的行為,因而有悖於罪刑法定原則,是應予禁止的。同時,不利於被告人的擴張解釋,由於解釋已經超出刑法條文詞義的范圍。因而也是違背罪刑法定的,不應允許。
⑦ 刑法中的從業禁止怎麼適用
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根據該條款規定的內容,筆者認為法院要對被告人適用「從業禁止」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行為人必須實施了犯罪行為,即以行為人構成犯罪為前提;
第二,行為人是利用職業便利實施了犯罪,或者是實施了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職業」是指性質相近的工作的總稱,是個人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是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專門勞動崗位。
一方面該法條所說的「職業」並沒有特殊的要求,他可以是任何勞動領域、任何崗位的人員,只要其利用了職業的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了違背其職業特定義務的犯罪的,都可以成為宣告「從業禁止」的對象,也就是說適用「從業禁止」的「前提犯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例如:某從事家政服務職業的人員利用其看護老人的便利,實施了虐待老人的犯罪行為;某人是從事刻章業務的個體戶,利用其職業便利偽造了大量的公文、印章構成犯罪的等等,法院都可以根據其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對其宣告從業禁止。
另一方面,這里的「職業」當然也包含了「職務」,即利用職業便利包含了利用職務便利,違背職業的特定義務也包含了違背職務的特定義務,因為職務是職業的下位概念。因此,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實施了犯罪,自然可以成為「從業禁止」的對象,如職務侵佔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挪用資金罪等。
第三,行為人因實施該犯罪而被判處了「刑罰」;根據該法條規定,被禁止從業的人員是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假釋之日」起禁止從事相關職業,因此行為人因實施犯罪被判處的「刑罰」,應當是可以被「執行完畢」或者被「假釋」的,所以這里的「刑罰」至少應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情形,因為這三種刑罰均存在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而且根據刑法規定管制期間可以適用管制禁制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內從事特定的活動,據此精神,當法院對被告人判處管制時如認為在其管制期滿後仍有必要限制其從業的,當然可以宣告「從業禁止」。
但對於無期徒刑、死刑包括死緩來說,不可能刑罰執行完畢,從這個角度講,死刑和無期徒刑應該不包括在內,但又因為死緩和無期徒刑均可以減刑,所以在死緩、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之後還是有適用「從業禁止」的可能的,而且根據刑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所以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被告人在「被裁定假釋之日」也可能被宣告「從業禁止」。
另外,這里的「刑罰」,應該是指主刑,不包括附加刑,也就是說刑罰執行完畢不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的執行。同樣,被告人被判處緩刑的,因為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並不存在刑罰執行完畢的問題,所以緩刑也不包含在內。
第四,人民法院根據該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認為有必要宣告「從業禁止」;也就是說法院在決定適用「從業禁止」條款時,要綜合考慮被告人利用其職業便利或違背其職業要求所實施的犯罪情況,認為在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後,被告人在刑罰執行完畢或假釋之後仍有再次利用其職業便利實施犯罪的可能和危險的,為了預防犯罪、保障社會公眾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
滿足了上述四個條件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就可以對其宣告從業禁止了,根據現行法律規定,被告人一旦被宣告了從業禁止,就意味著其要承擔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在三至五年內不得再從事相關的職業的法律後果,這個法律後果雖然不是刑罰,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刑罰給被告人所帶來的制裁更嚴厲,因為它在一定期限內剝奪了行為人繼續從事某種職業的資格,因此,法官在對被告人適用「從業禁止」時應當謹慎,在確實認為被告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與其職業有密切關系,而且確有可能再次利用其職業實施犯罪的,才可以宣告「從業禁止」。
(二)違反「從業禁止」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第二款規定,「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款規定了行為人違反「從業禁止」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即行為人違反了「從業禁止」的規定,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也就是由公安機關視其違法的具體情況依據相關行政處罰法律給予處罰。
根據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款關於違反管制禁止令的規定,是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拘留、罰款的處罰,因此,違反「從業禁止」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給予行為人的處罰形式也應該是以罰款、行政拘留為主。對於違反「從業禁止」,情節嚴重的,刑法規定依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即「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定罪處罰,目前違反「從業禁止」情節嚴重的情形,法律尚未作出詳細規定,實踐中建議也要謹慎把握,至少應當與拒執罪的情節嚴重程度相當。
(三)「從業禁止」的執行機關
法院在對被告人宣告「從業禁止」後,應當由誰執行?目前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在一些規定了保安處分制度的國家中,對於保安處分的執行機關通常有三類:
一類是矯正機構,即由社區矯正機構對行為人進行監督和改善;一類是決定機關,即做出保安處分決定的機關也同樣承擔著監督行為人是否執行該決定的責任;還有一類是警察機構,因為警察機構承擔了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其更方便於對行為人進行監視和控制。根據現行刑法的規定,法院即是「從業禁止」的決定機關,同時又與公安機關共同承擔了對違反「從業禁止」的行為人進行制裁的職能,
因此,筆者認為由社區矯正機構對法院宣告了「從業禁止」的人員進行監管和執行更具有合理性,而且在目前我國各地區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區矯正機構的情形下,由社區矯正機構承擔這一職能也更具可行性。
⑧ 刑法修正案九的「從業禁止」是什麼意思
條文共有四百五十二條,但罪名沒辦法數清,因為刑法中沒有規定「罪名」,只是對犯罪行為和處罰進行的規定,「罪名」這個概念是司法上加進去的。
⑨ 禁止拒絕裁判原則為什麼不適用於刑法
兩者所調整的法律關系不一樣。所處理的法律對象。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