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法國商法

法國商法

發布時間: 2020-12-17 16:28:24

民法商法分離的原因 和依據

民商分立的淵源可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民商法的來源主要有三個:羅馬法、教會法和中世紀商法。中世紀商法出現以後,由於它形成了專門的概念和體系,它具有了與羅馬法、教會法相獨立的地位。這樣,商法作為一種專門的法律體系發展起來。從這一時期商法的特點來看,它主要是適應地中海沿岸商業貿易發展的需要,在商人的商業交往中產生的各種習慣規則,如匯票規則、海上保險契約、商業契約等,其中以海商方面的規則更為突出,此外,商人還自己組織法庭來處理商事糾紛案件。因此,商法是適應商業和貿易的發展在商人之間獨立發展起來的。從中世紀商法的形成來看,可以說它與羅馬法、教會法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它不是從普通私法中分離出來的。中世紀商法一經產生,它就自治自立,與普通私法平行發展。 中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日益壯大。16、17世紀,隨著歐洲中央集權國家的強大,歐洲諸國將在各國商人之間普遍適用的、具有國際性的各種商事習慣、商事規范納入本國的國內法,從而開始了近代商事立法。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頒布的《商事條例》(1673)和《海事條例》(1681)就是近代最早的兩部商事法令。另一方面,法國的民事關系屬於民法規范調整,南部成文法地區施行的是羅馬的《優士丁尼法典》,北部的習慣法地區施行的是由法律傳統形成的並經官方文件予以記錄的習慣,主要是1580年修正的1510年的巴黎習慣,1509年和1583年的奧雷昂習慣。因此,在這一時期,民商分立的格局已經開始出現。 民商分立的真正標志是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和法國商法典的先後頒布施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成功和國家統一後,在全法國統一法律的任務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面對法國民事法律的混亂狀況,法國1791年《憲法》明文規定:「應制定一部共同於整個王國的民法典」。由於「在西方發達的法律體系裡,一直存在著一股促進法典化的驅動力」,加之法典編纂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已經成熟,因此,在拿破崙的推動下,法國民法典於1800年開始起草,於1804年3月21日通過。幾乎與此同時, 法國在1801年成立了商法起草委員會,並於1807年頒布了商法典。因此,以法典為標志的民商分立體制正式得以確立。繼法國開創民商分立體制後,德國 1861年頒布了《普通德意志商法》(即舊商法典),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後,開始編纂新的商法典,並於1897年5月10日頒布, 1900年1月1日生效。另一方面,1874年、1890年分別成立了民法起草委員會,起草民法典,於1897年頒布、1900年施行。因此,在德國也形成了民商分立體制。除了法德兩國以外,採用民商分立體制的國家還有義大利、日本、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除了普通法系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之外,把私法劃分為民法與商法兩個分立的體系,在當年似乎是私法的一個基本特徵」。據統計,迄今為止,大約有四十多個國家制定了獨立於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

Ⅱ 法國商法和德國商法的異同

法國商法典和德國商法典

(一)法國商法:

1.立法基點的客觀主義:其一,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商行為概念的基礎作用,並試圖依此確定商主體的范圍、商法的適用范圍和商法規則體;其二,這一立法體例強調商事主體資格對於商行為的依存性

2.發展與現狀:第一,原法典大多數條款都已經廢除或修改,特別是頒布了眾多商事單行法;第二,在立法基點上,從單純的客觀主義轉向折中主義;第三,加強對商行為的特別調控和專門規范。

(二)德國商法:

基本內容:

(1)立法基點的主觀主義,又稱「新商人主義」:其一,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商事主體的資格確定,並將其作為商法適用的一般;其二,這一立法體系強調對商行為內涵的一般概括,並通過「營業」概念的引入,使之成為商人身份確定的基本標准;其三,這一立法體例強調商法中對一切商事關系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基本規則的抽象,從而形成科學的「總——分」結構。

異同

1.法國商法典:1807年頒布。4編共648條。在拿破崙指導下制定,開大陸法系民商分立的先河。
德國商法典:1897年頒布,1900年同民法典同時生效。4編共905條。

2.法國商法法系和德國商法法系
法國商法法系:行為主義和客觀主義為特徵。
只要行為活動屬於商行為、其行為人就是商人,則適用商法。 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巴西、阿根廷等。

德國商法:屬人主義和主觀主義。
商人是商法的中心,同一行為,商人為之則適用商法,若非商人為之則適用民法或其他法律。奧地利、瑞典、挪威、丹麥、清末的中國。

Ⅲ 商法和經濟發有什麼區別聯系

商法的概念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指以商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 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
(5)外商投資企業。
商行為,就是適用商事法律規范的營利行為。從本質上講,商行為就是市場中經常化、專門化和規范化的行為。
4 形式的商法和實質的商法
我國沒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實質的商法,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商事單行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
5 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第二節 商法的歷史沿革
商法雖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義上的近代商法卻是始於中世紀歐州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確立於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極不發達,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進借鑒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商事立法也有不少是借鑒了英美法等的商事立法。

第三節 商法的一般原則

商法的一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現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則。
一 強化企業組織
1 提高企業素質。主要依靠兩套法律機制,一是,企業融資和確保企業財產基礎的法律機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責任、資本三原則。二是,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實現資產優化組合的法律機制,如破產、重整、兼並制度。
2 完善企業結構。包括完善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協調企業內部關系(主要保護職工利益,加強職工民主管理)。

二 提高經濟效益 即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營收益。商法的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保護產權、維護信用、促使交易便捷三個方面。
1 商法保護產權,主要體現在界定產權(明晰產權)和維護其權威上;包括在產權受侵害時,給予及時、充分的救濟。
2 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著可以低成本地進行交易,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破產法對維護信用有積極的作用。
3交易便捷可以節約時間成本。為此,商法提供了不少制度支持。如商事交易的技術化(定型化),大量運用默示行為、證明形式自由、時效短促、商事促裁等。

三 維護交易公平
就是要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主要體現為平等原則和誠信原則。 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權原則、禁止內幕交易等,體現了平等原則。 董事對公司的忠實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等,體現了誠信原則。

四 保障交易安全 商法為此提供的制度主要有:
1、強行主義;
2、公示原則;
3、外觀法則(客觀主義);
4、嚴格責任;
5、保護善意買受人(第三人)。

商法與民法、經濟法既有緊密聯系,也有一定區別。
簡單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對商法具有領導指導的意義,而商法對民法具有補充、變更、限制的作用。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主要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導性原則,經濟法則強調國家意志和政府職能的介入,並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商法與經濟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學科。要說明這一點,必須清楚經濟法的性質。經濟法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壟斷階段,國家干預經濟的產物。因此最早出現的經濟法是以反壟斷為核心的。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視角也在不斷調整。國家不僅是對經濟生活進行總體管理、監督,同時肩負著組織、協調的職能,使個體經濟利益與社會經濟利益協調發展。因此,當代經濟法是對經濟的平衡協調法。

從企業來看,商法雖以企業為核心,但僅調整企業的經營關系和強調企業個體的權利,而經濟法側重於調整國家平衡協調經濟生活中發生的國家與企業的關系,強調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效的一致性。因此,屬於經濟法范疇的企業往往是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而一些其活動完全由市場調節與國家平衡協調無關的企業並不屬於經濟法主體的范疇。

從兩法的性質來看,商法與經濟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商法屬於私法,其理念是維護主體的私權,以個別經濟主體的利益為基礎,調整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原則上屬於公法,並兼有一些私法的特點。經濟法的公法性體現在它的以社會為本位,著眼於超越個別經濟主體利益的整體利益,調整國家經濟管理關系和維護公平競爭關系;經濟法兼有的私法的特點表現在,經濟法還調整體現一定國家意志的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

Ⅳ 商法中的客觀主義是什麼意思

商法對象的確認是商法中的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商法對象如果不能從民法對象當中區分出來那麼商法也就喪失了其據以獨立的基石,商法部門也就無以確立。在近代商事立法中,對於商事關系的確立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立法例:即法國的客觀主義、德國的新商人主義以及日本的折衷主義。我們首先對在這三種立法例下對商法對象的確認進行考量。 法國的客觀主義客觀主義標准,又稱作商行為主義標准,是1807年《法國商法典》所採用的標准。該標準的要義在於,商法首先界定何種行為是商行為,當雙方當事人從事的是商行為時,該種行為便引發商事關系,從而適用商法。商主體也是通過商行為來界定的,因此,《法國商法典》第1條明確規定「所謂商人是指從事商行為並以此為業者」。對於何為商行為,法國人認為商行為即「商業上的經營行為」。[3]由此可知,在法國的客觀主義立法例下,對商法對象的確立首先是立足於商行為的意義上,其次由於商行為的認定又得藉助於「商業」和「經營」這兩個名詞,所以說對於商法對象的界定最終,就落腳在「商業」和「經營」這兩個概念之上。何為「經營」,我們從字面可以得知,「經」指經常,「營」指營業。而營業之成就也需要有一定的長期的從事營利性目的的事業的事實。也就是說「經營」和「營業」幾乎是同義的。何為商業,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商業是指「可滿足人們盈利慾求之業」。[4]對比「商業」和「營業」的定義似乎商業之義也是可以涵蓋在營業的定義之中。由此可以得出商行為其實就是一種營業行為。法國人采客觀主義標準是基於一種商法國民化的設想。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人對特權深惡痛絕,而經商在中世紀是一種特權,商人身份的獲得必需經過國家有關機構的特許。法國人為了消除特權,拒絕承認有商人階層的存在,認為經商是一種自然權利,憲法將其賦予每一個法蘭西人。也就說在法國的這么一種立法例下,由於不承認商人階層的存在,所以對商事關系的確立也就只能從商行為的角度出發,而對商行為的界定又立足於「商事營業」的開展。「營業」的開展是一個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現形式的客觀的東西。所以對於商行為的確認也就有了一個較為客觀的標准。從這個層面來看,在法國的上行為主義的立法例下,對於商行為以及商事關系的確認還是可能的。而並非像有的人所說的,在法國的商行為主義模式下,由於把商行為界定為「以盈利為目的」的行為,從而使得對商行為的界定依靠於一種內在的主觀心態,而主觀心態的詮釋又得反過來依靠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一來就會出現邏輯上的反復。[5]從而使得對商行為以及商事關系的確立,缺乏事實上的客觀性,使商法的對象的邊界表現出來是非常的模糊。對於法國的商行為主義的批判,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有學者認為「受商行為主義標準的擺布,實施商行為是行為人成為商人的唯一依據,但是卻不問津於行為人是否已有投資,因此會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許多不應有的麻煩。」[6]的確如果說不要求商人具備一定的資金,商人信用也只是以商人的個人人格信用為基礎,那是肯定不能適應商事活動的需要的。然而,前面已經有所論述,所謂的商行為並非指的是盈利行為,而是指商事營業性行為。並非所有的盈利行為都適用商法,只有在其成就為營業行為才適用商法。在這里我們很有必要對盈利行為和商事營業行為進行一下區分。「營業」一詞有主觀和客觀兩種含義,在營業行為中所採用的是營業的客觀含義。營業客觀上是指當事人所實施的「持續性同種盈利行為」。[7]也就說偶爾為之的盈利行為是不能說是營業行為的。也就不能適用商法的規定。也就是說在法國的商行為主義立法例下,由於商法對象認定落腳於「營業」一詞,所以是否為商法的對象不再取決於行為是否是「以盈利為目的」了,而在於行為人是否長期從事某一盈利行為,並因其長期從事盈利行為而具備了在此一行業中比其他人更高的技能。因為其在此一行業中具有更高的技能所以法律讓其承擔不同於一般的人在為民事行為時所負擔的法律義務。這一現象表現在法律的適用上,那就是為營業行為時應適用商法。對於長期從事某以營利活動的人如果其不投入與該盈利活動所相適應的資金的話,我們很難想像該營利活動能夠長期維持。即使法律不對其進行規制,市場也會將其淘汰。況且在商行為主義的立法例下也並非所有的行業准入都沒有資金的限制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客觀主義在這方面應該說是不存在缺陷的。對於客觀主義的另一個批評是,「主體因從事商行為而成為商人,而傳統主體理論是商人可為商行為。這裡面邏輯順位出現了錯誤。所以說客觀主義有違大陸法系傳統的主體人格理論。」[8]但是筆者認為,由於在法國,採的是商人國民化的立法傾向,所以所有的民事主體都有從事商行為的權利能力。因此在法國對商人的界定所要解決的其實不是權利能力問題,而僅僅只具有一種概念的描述的功用。所以說也就不存在什麼對於傳統民事主體邏輯定位的缺失問題。綜上所述,法國的客觀主義其實已經解決了對於商事關系的確定的問題。

Ⅳ 怎樣理解商法的獨立性

所謂商法的獨立性,至少涉及對三個問題的認識:一是是否存在形式上的商法或商法典;二是商法能否作為獨立的部門法存在;三是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是商法包容經濟法抑或經濟法包容商法。

一、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形式商法的獨立性問題
資本主義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商事活動的規模和程度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表現為:第一,人的普遍商化和商化的人。商人直接成為工業家,商人企業化而進入生產領域;生產者直接成為商人,並直接為商業進行大規模生產。第二,商業職能與生產職能融合為一。商業了職能已從交換過程向生產領域滲透,商業職能不再局限於買賣,也向代理、采購、倉儲、運輸、居間、零售等職能發展。第三,商人特殊階層及其特殊利益的進一步消失。與之相適應,出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立法趨勢,要求削弱身份在商事活動中的影響,統一市場行為立法。

二、民法與商法的區分:實質商法的獨立性問題
1.商法有獨特的調整對象。商法調整的是商事關系,包括商事交易關系和商事組織關系。
2.商法有獨特的調整方法。與民法注重自由和公平不同,商法更注重營利。
3.商法有獨特的調整原則。為了保證商法的營利性,商法確立了商主體法定原則、維護交易安全原則、促進交易迅捷原則和保障交易公平原則。
4.商法有相對獨立的體系和結構。自法國制定商法典以後的近百年中,各國商法典所包含的內容雖然有所不同,立法形式也有差別.

三.從民商法到經濟法的跨越: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問題
1.從兩者歷史發展階段的原因來看,民法、商法、經濟法相繼出現。
2.從兩者性質和理念來看,商法是屬於具有公法因素的私法,強調商人間的平等,商事交易的自由、效益和安全;經濟法是具有私法因素的公法,自由、平等、公平、效益、安全、秩序等法律價值理念被側重於從公法的角度去闡釋,經濟法更強調社會整體經濟效益,反對暴利和私權絕對。
3.從兩者的基點和作用過程來看,商法立足於確認和保護商人的地位和利益,強調商人的營利性;經濟法的基點是國家整體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強調社會經濟利益的整體平衡性。
4.從兩者的內容和制度來看,商法主要規定商人的地位、組織形式、商事交易行為規則和行為後果、商事登記、商號、商業賬簿等,並形成了總則、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破產法、海商法等商法制度;經濟法主要規范商事活動中的 競爭關系、經濟資源配置關系、社會保障關系、產業發展 與調整關系等,形成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社會 保障法、產業調整法、財政與稅收法等法律制度。

Ⅵ 在法國封建法的形成與發展中,羅馬法的復興和商法的發展出現在什麼時期

在法國封建法的形成與發展中,羅馬法的復興和商法的發展出現在等級君主制時期。

等級君主制形成於西歐封建制度確立以後。11世紀以後,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12世紀後英、法等國的王權呈逐漸加強之勢,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和新興市民階層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

1、羅馬法復興是歐洲11~15世紀主要以義大利為中心而發生的重新研究、鼓吹羅馬法的高潮。

2、歐洲中世紀時期,商法經歷了從商人習慣法到成文法的飛躍,並在中世紀晚期以法國1673年的《陸上商事敕令》為標志進入了近代商法典時期。

(6)法國商法擴展閱讀:

羅馬法復興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時西歐的法律狀況同商品經濟發展及社會生活極不適應,而羅馬法是資本主義社會以前調整商品生產者關系的最完備的法律,這一法律遺產可以滿足當時西歐各國一般財產和契約關系的發展變化的需要。

經過羅馬法復興,以研究《國法大全》為突破口和中心,法學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改變了教會僧侶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這就為把羅馬法運用於實踐准備了條件,從而為正在成長中的資本主義關系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

Ⅶ 商法的特徵

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7)法國商法擴展閱讀

商行為的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Ⅷ 商法的演化發展過程

商法的歷史沿革

商法雖源於古羅馬時代的商事規約,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義上專的近代商法卻是始於中世紀歐屬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確立於1807年的法國商法典。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商法極不發達,20世紀初以來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進借鑒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陸法系的商法,但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商事立法也有不少是借鑒了英美法等的商事立法。

Ⅸ 誰有法國商法第一卷或關於法國商法的電子書啊,急需,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嗎

現在下載不到電子書,我幫你查了,從亞馬遜或當當網購,只要77元,為了學習沒辦法,祝你學習愉快,心想事成,

熱點內容
衛生條令條例 發布:2024-11-16 03:10:36 瀏覽:133
保護原則刑法 發布:2024-11-16 03:04:55 瀏覽:488
民法典手卡 發布:2024-11-16 02:55:41 瀏覽:838
單位法律知識講座通知 發布:2024-11-16 02:30:12 瀏覽:182
觀其復道德經 發布:2024-11-16 02:21:55 瀏覽:301
七零九律師 發布:2024-11-16 02:20:19 瀏覽:465
廣東司法親子鑒定 發布:2024-11-16 01:59:43 瀏覽:104
民法典之意 發布:2024-11-16 01:57:40 瀏覽:269
勞動法最近案例 發布:2024-11-16 01:43:34 瀏覽:741
刑法總論ppt 發布:2024-11-16 01:33:36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