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再審司法解釋
㈠ 最高院判決後還能再審嗎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屬於生效判決,不可以上訴。但對於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仍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
【法律分析】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終審判決之後,不能上訴,但可以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或者逾期未作出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四十五、 將第一百八十一條改為第二百零四條,修改為:「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㈡ 民事訴訟法再審司法解釋規定了什麼
一、 民事訴訟法 再審司法解釋規定了什麼? 民事訴訟法再審司法解釋規定了如下內容: 第一條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內,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第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 再審申請書 ,並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再審申請書是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再審人與對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 (二)原審人民法院的名稱,原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三)申請再審的法定情形及具體事實、理由; (四)具體的再審請求。 第四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 判決書 、裁定書、調解書, 身份證 明及相關 證據 材料。 第五條 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 訴訟 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處理。 第六條 申請再審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或者其他材料不符合本解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或者有人身攻擊等內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申請再審人補充或改正。 第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第十條 申請再審人提交下列證據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 (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二)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 (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 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 第十一條 對原判決、裁定的結果有實質影響、用以確定當事人主體資格、案件性質、具體權利義務和 民事責任 等主要內容所依據的事實,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基本事實」。 第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人民法院認定案件基本事實所必須的證據。 第十三條 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 法規 或司法解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二)確定民事責任明顯違背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的; (三)適用已經失效或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四)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五)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六)明顯違背立法本意的。 第十四條 違反專屬 管轄 、專門管轄規定以及其他嚴重違法行使 管轄權 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管轄錯誤」。 第十五條 原審開庭過程中審判人員不允許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利,或者以不送達 起訴狀 副本或上訴狀副本等其他方式,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但依法缺席審理,依法徑行判決、裁定的除外。 第十六條 原判決、裁定對基本事實和案件性質的認定系根據其他法律文書作出,而上述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變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十三)項規定的情形。 第十七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是指除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四)項以及第(七)項至第(十二)項之外的其他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導致案件裁判結果錯誤的情形。 第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 受賄 ,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是指該行為已經相關刑事法律文書或者紀律處分決定確認的情形。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應當徑行裁定再審。 當事人申請再審超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期限,或者超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所列明的再審事由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第二十條 人民法院認為僅審查再審申請書等材料難以作出裁定的,應當調閱原審卷宗予以審查。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情需要決定是否詢問當事人。 以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為由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詢問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 在審查再審申請過程中,對方當事人也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列為申請再審人,對其提出的再審申請一並審查。 第二十三條 申請再審人在案件審查期間申請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申請再審人經傳票 傳喚 ,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詢問,可以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不成立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駁回再審申請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終結審查: (一)申請再審人死亡或者終止,無權利義務承受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人聲明放棄再審申請的; (二)在給付之訴中,負有給付義務的被申請人死亡或者終止,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三)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且已履行完畢的,但當事人在執行和解協議中聲明不放棄申請再審權利的除外; (四)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可以另案解決的。 第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查再審申請期間,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裁定再審。申請再審人提出的具體再審請求應納入審理范圍。 第二十七條 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一般由本院提審。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與原審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再審,或者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第二十八條 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的影響程度以及案件參與人等情況,決定是否指定再審。需要指定再審的,應當考慮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便利人民法院審理等因素。 接受指定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程序審理。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一)原審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的; (二)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三)原判決、裁定系經原審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作出的; (四)其他不宜指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的。 第三十條 當事人未申請再審、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發現原判決、裁定、調解協議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確有錯誤情形的,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的規定提起再審。 第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按照第 一審 程序或者第 二審程序 審理再審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案件應當 開庭審理 。但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雙方當事人已經其他方式充分表達意見,且書面同意不開庭審理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再審案件,應分別不同情形進行: (一)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先由申請再審人陳述再審請求及理由,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二)因人民 檢察院抗訴 裁定再審的,先由抗訴機關宣讀抗訴書,再由申請抗訴的當事人陳述,後由被申請人答辯及其他原審當事人發表意見; (三)人民法院依職權裁定再審的,當事人按照其在原審中的訴訟地位依次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具體的再審請求范圍內或在抗訴支持當事人請求的范圍內審理再審案件。當事人超出原審范圍增加、變更訴訟請求的,不屬於再審審理范圍。但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在原審訴訟中已經依法要求增加、變更訴訟請求,原審未予審理且客觀上不能形成其他訴訟的除外。 經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後,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四條 申請再審人在再審期間撤回再審申請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終結再審程序。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裁定按自動撤回再審申請處理。 人民檢察院抗訴再審的案件,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再審程序;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的,應當准予。 終結再審程序的,恢復原判決的執行。 第三十五條 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時,一審原告申請撤回起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裁定準許的,應當同時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再審審理中經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判決、裁定視為被撤銷。 第三十七條 人民法院經再審審理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予維持;原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闡述理由方面雖有瑕疵,但裁判結果正確的,人民法院應在再審判決、裁定中糾正上述瑕疵後予以維持。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再審案件,發現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認定事實不清的,應當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但原審人民法院便於查清事實,化解糾紛的,可以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原審程序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且無法達成調解協議,以及其他違反法定程序不宜在再審程序中直接作出實體處理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第三十九條 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應予改判。 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再審改判,被申請人等當事人因申請再審人或者申請抗訴的當事人的過錯未能在原審程序中及時舉證,請求補償其增加的差旅、誤工等 訴訟費用 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請求賠償其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可以另行提起訴訟解決。 第四十條 人民法院以調解方式審結的案件裁定再審後,經審理發現申請再審人提出的調解違反自願原則的事由不成立,且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應當裁定駁回再審申請,並恢復原調解書的執行。 第四十一條 民事再審案件的當事人應為原審案件的當事人。原審案件當事人死亡或者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受人可以申請再審並參加再審訴訟。 第四十二條 因案外人申請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案外人應為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在按第一審程序再審時,應追加其為當事人,作出新的判決;在按第二審程序再審時,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應撤銷原判,發回重審,重審時應追加案外人為當事人。 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訴訟當事人的,僅審理其對原判決提出異議部分的合法性,並應根據審理情況作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或者駁回再審請求的判決;撤銷原判決相關判項的,應當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審當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相關爭議。 第四十三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本解釋未作規定的,按照以前的規定執行。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法中賦予了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在不滿原判決的基礎上向上一級的法院提出再次審理的請求,而這種權利也必須是基於有確定的新證據或者新事實才可以行使的,否則對於啟動再次審理的程序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㈢ 最高院再審立案新規定
法律主觀:
最高人民法院再審改判的各類 申訴 或申請再審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完畢。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審限管理規定》 第七條,對不服本院生效裁判或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各類申訴或申請再審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完畢,作出決定或裁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八條,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刑事案件的 審理期限 為三個月;有特殊情視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裁定再審的民事、譽前行政案件,根據再審適用的不同程序,分別執行第 一審 或第 二審 審理期限的規定。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灶李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 法規 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隱虛遲,由本院院長批准。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㈣ 最高院關於再審的規定
當事人或案外人申請再審,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人數提交再審申請書副本。
法律依據:
《最高院關於受理審查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一條當事人或案外人申請再審,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並按照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帶培或事人人數蠢伍提交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二條人民法院應當審查再審申請書是否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再審人、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的基本情況。當事人是自中譽然人的,應列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及有效聯系電話、郵寄地址;當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列明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及有效聯系電話、郵寄地址;
(二)原審法院名稱,原判決、裁定、調解文書案號;
(三)具體的再審請求;
(四)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及具體事實、理由;
(五)受理再審申請的法院名稱;
㈤ 最高院是否有明確規定再審的次數,還是可以無限再審
目前,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尚未修改的情況下,通過制定司法解釋,規范再審立案,合理設置再審次數,應是限制無限再審的一個辦法。對於規范再審立案,最高人民法院於2002年9月10日印發了《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規定(試行)》,它既規范了法院的再審立案工作,也規范了當事人的再審申請活動。對於再審次數的設置事關一個案件的命運,應力求符合實際,不宜偏多,也不宜過少,偏多了則使得無限再審得不到應有限制,過少了則使得一個有錯誤的案件失去糾正的機會。應本著既要經過再審,使錯誤裁判得以糾正,又要對再審的發動有節有度,以達到既確保法院裁判的公正性、權威性,又不失其嚴肅性和相對穩定性的原則,來設置再審次數。200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有關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發回重審、指令再審和有關再審的次數作出了規定。依照該《規定》,各級人民法院依院長發現制度決定再審,對同一案件只能再審一次;上級法院指令下級法院再審,只能指令一次;各級法院根據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對同一案件只能再審一次。即規定了各級法院只能再審一次的原則。由於第一次再審一般是在作出終審裁判的法院進行,難免會受到法院內外方方面面的干擾,法院內部的干擾和阻力更甚於外部;研究有些終審裁判時,院領導已參加過討論,發表了意見。故應正視原終審裁判法院自己糾錯的難度。實際中發現雖已經終審裁判法院再審,但尚有錯誤的案件仍不乏其例。為此《規定》還指出,上級人民法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再審判決、裁定需要再次進行再審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提審。筆者認為,《規定》對再審審級、次數的設置是妥當的,比較符合法院的審判實際。
㈥ 最高院再審受理條件
法律分析:最高院再審受理條件,具體如下: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7、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8、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9、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10、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11、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12、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13、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㈦ 民事訴訟法199條再審規定
一
一方針對二審判決申請再審,法院作出再審判決後,另一方不服的,能否向法院申請再審?
最高院答:不能,應向檢察院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釋法說理:《民事訴訟法》第199條(2021年修正後為第206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這里所稱當事人是案件的全部當事人,均依法享有申請再審的權利。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申請再審,另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未提出再審申請的,在審判監督程序終結後,所有當事人針對該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或二審判決、裁定申請再審的訴訟程返舉序權利已經消滅,並不會因另一方未在法定期間內行使申請再審的權利而為其另行保留一次向作出再審裁判法院申請再審的權利。人民法院針對一方當事人的再審申請,經過審查,裁定進入再審程序的,雖然再審程序是按照二審程序審理的,但所形成的法律文書並非二審判決,而是再審判決,兩者因所處的訴訟程序不同而性質有別。此時,由於當事人相應訴訟權利所指向的對象是再審判決而非二審判決,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09條(2021年修正後為第216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當事人可以「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為法定鍵侍事由,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因為在再審審理程序中,法院對於「兩造」都是平等對待的,在實體處理上,是對於申請再審人的再審請求和被申請人的抗辯依法作出裁判。民訴法及司法解釋規定,其他當事人均可在法定辯論終結前提出再審請求,以求在再審審理范圍內盡可能覆蓋當事人之間的所有爭議,故沒有必要再專門賦予被申請人對再審裁判的申請再審權。
《民事審判信箱》及該輯《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審判監督程序重點問題的理解與適用》。
二
一審生效的裁判經再審、上訴後作出的裁判,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最高院答:不能,應向檢察院申請再審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釋法說理:(1)已生效裁判在啟動再審,進入再審審理程序後作出的裁判,不論是一審後直接生效,還是經上訴審後才生效,均屬於再審救濟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判。(2)再審裁判的審理對象是已生效裁判,二審裁判的對象是未生效的裁判。一審生效後的裁判經再審、上訴,從形式上看似乎是針對未生效的一審裁判,但再審一審裁判已經對原生效的裁判正確與否作出了評判,那麼二審裁判對其審理的再審一審裁判無論改判與否,均實質包含了對原生效裁判正確與否的認定。(3)有限再審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價值取向。(4)民訴法及司法解釋規定,其他當事人在法定辯論終結前提出再審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一並審理和裁判,故將此類裁判理解為再審裁判,對未申請再審一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的行使並不失公允。因此,一審生效的裁判經再審、上訴後作出的裁判屬民事訴訟法第209條(2021年修正後為第216條)第1款第3項規定的再審裁判,當事人對此類裁判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而應當依法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
觀點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6年第4輯(總第68輯)
三
對經檢察院抗訴,法院指令再審後重新形成的生效判決,當事人能否再次申請再審?
最高院答:不能,法院不應受理,如已經受理的,裁定終結審查再審申請。
釋法說理:因再審發回重審後形成的重審生效判決,因其系在再審程序中形成的判決,故在性質上屬於民訴法司法解釋第383條(2022年修正後為第381條)規定的再審判決即「當事人申請再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對稿世吵再審判決、裁定提出申請的;...」。如允許當事人申請再審,則在實質上將違反2012年修訂後的民事訴訟法所確立的「一審、二審、再審及檢察院抗訴」的「3+1」模式。因此,對該判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應予以受理。如果已經受理的,則應當依據民訴法司法解釋第402條(2022年修正後為第400條)第6項規定,裁定終結審查當事人的再審申請。
四
對於駁回再審申請的案件,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被申請人時,是否有必要進行公告?
最高院答:無必要,送達與否其實無損被申請人的權利。
釋法說理:在處理申請再審案件過程中,出現較多的被申請人聯系不上、郵寄被退件、原審律師以不代理為由拒收等無法有效送達的情形。按照最高院關於加強送達工作的規定,當事人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確認的送達地址,適用於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執行程序,但未擴大到再審審查和再審審理程序。對於駁回再審申請的案件,送達與否其實無損被申請人的權利,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進行公告。一是送達與否並不影響被申請人的權利。二是因為沒有改變生效文書的狀態,再審針對的是已生效的法律文書,不同於二審程序,即使二審是維持原判的結果,如果送達不到依然要公告.
五
當事人對一審判決已認定問題,未作為上訴理由而作為申請再審理由,能否成立?
最高院答:不能成立。
釋法說理:審判監督程序應當是糾錯程序,即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確有錯誤的,才可進入再審。一審程序後,是否上訴、針對哪些問題上訴、提出哪些上訴理由,均屬於當事人對自己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處分。對於一審判決中已經作出認定的問題,如果當事人在上訴時沒有提出異議,應視為對一審判決相關認定的認可。申請再審時再對此問題提出異議,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另一方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68條(2021年修正後為第175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二審程序中,若當事人對此問題未提起上訴,雙方未形成爭議,二審法院即不必對此問題進行審查,更談不上錯誤與否的問題。所以,當事人再以此為由主張二審判決錯誤並申請再審,顯然不能成立。
六
當事人對按撤回上訴處理的民事裁定申請再審,能否受理?
最高院答:不應予受理,如進入審查程序應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釋法說理:《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雖僅規定了不予受理、駁回起訴兩類裁定可以申請再審,但從立法技術及司法解釋的原意來看,有且只有這兩類裁定可以申請再審。《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十一種裁定類型,在審判實踐中,裁定種類更是繁多,如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訴程序均適用裁定結案,對管轄權異議、保全和不予執行、准許和不準許撤訴、中止和終結訴訟、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等亦由法院作出裁定。上述裁定一般是解決訴訟或非訴訟的程序性問題,不涉及案件的實體審理,而且有相應救濟途徑,如提出復議、異議等,此類裁定申請再審既無必要也缺乏依據。
㈧ 如何理解最高院民事訴訟司法解釋中405條的解讀
您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版百零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再審權案件應當圍繞再審請求進行。當事人的再審請求超出原審訴訟請求的,不予審理;符合另案訴訟條件的,告知當事人可以另行起訴。
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在庭審辯論結束前提出的再審請求,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一並審理。
人民法院經再審,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一並審理。
這一條規定的是人民法院再審的審理范圍,再審的審理范圍有限,此外,在庭審辯論之前的再審請求,符合《民訴法》第二百零五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情形的,應當一並審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㈨ 最高院關於再審立案的若干規定
法律分析:再審立案的情況有以下規定:1、各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對本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經復查認為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應當再審;2、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立案復查,經復查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可以再審;3、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提出抗訴的,應再審立案。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
第一條 各級改李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對本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經復查認為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應當決定或裁定再審。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提出抗訴的,應當再審立案。
第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終審裁判,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立案核模遲復查,經復查認為符合再審立案條件的,可以決定或裁定再審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