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簡稱民法

簡稱民法

發布時間: 2023-04-25 01:46:12

㈠ 法律簡稱民法典是否用書名號

法律主觀
有些人民法院引用法律、法令等條文時,對於條、款、項、目的順序尚不明確。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56年刑提字第2號判決書中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第七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十四條第一款改高第一項」的寫法,就不夠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的第七條和第十四條中並沒有並列幾款,所以不需要寫「第一款」,應寫為「第七條第二項」和「第十四條第一項」。現在對引核轎尺用條文的寫法,提出下列意見,希注意:
一、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條文時,應按條、款、項、目順序來寫,即條下為款,款下為項,項下為目。
二、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懲治反革命條例第十條只有(一帆念)(二)(三)三項,就不要寫「第十條第一款第×項」。
三、過去頒布的規范性的文件中,如對條、款、項、目的使用另有順序,或另用其他字樣標明條款時,可仍照該文件的用法引用。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條、款、項,目順序的通知》
一、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條文時,應按條、款、項、目順序來寫,即條下為款,款下為項,項下為目。
二、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懲治反革命條例第十條只有(一)(二)(三)三項,就不要寫「第十條第一款第×項」。
三、過去頒布的規范性的文件中,如對條、款、項、目的使用另有順序,或另用其他字樣標明條款時,可仍照該文件的用法引用。

㈡ 名詞解釋 民法

1)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不僅包括形式上的民法或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規和其他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解釋、執行和研究我國民法的指導思想,是我國民法的社會主義本質的集中表現,也是我們進行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法律准則。
3) 民事法律關系:是指由民法調整的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換句話說,當社會關系被民法調整時,便形成一種民事權利和義務關系,而這種權利和義務又是受國家強制力保障實現的,從而形成了拘束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法律關系。民法正是通過民事法律關系實現其對社會關系調整的職能的。
4)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有公民和法人等。實踐中以戶為單位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個人合夥組織體或非法人組織被視為民事主體。國家是特殊的民事主體。
5)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
6)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事物。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有:物、行為(不行為)、智力成果和特定的精神利益。
7) 民事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只有為法律規定或承認的並能產生民事後果的那些事實,才能成為法律事實;只有一定的法律事實發生,才能在當事人之間發生一定的法律關系或者使原來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法律事實可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8) 事件:是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與當事人意志無關的那些客觀現象,即這些事實的出現與否,是當事人無法預見或控制的。依據我國民法能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事件有:1、自然人死亡的事實;2、發生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事實;3、時間經過的法律事實。
9) 行為:是法律事實的一種。是指與人們意志有關的那些法律事實。行為分為合法的行為和與違法的行為。凡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或為國家法律所認可的行為是合法行為,這種行為在民法上主要表現為民事法律行為。
10) 法律事實的結合:依據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一個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消滅需要兩個以上的法律事實時,那麼只有這些法律事實的結合,該項民事法律關系才能發生、變更或消滅。例如,依照《專利法》的規定,轉讓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法律關系的發生,必須依法經主管機關批准,當事人雙方訂立書面轉讓合同,向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11) 絕對權:依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不同,民事權利可以分為絕對權與相對權。絕對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的權利,它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負有不妨害權利人實現其權利的義務。故絕對權又稱對世權。絕對權的主體一般不必通過義務人的作為就可實現自己的權利。各種人身權、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等都屬於絕對權。
12) 相對權:依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不同,民事權利可以分為絕對權與相對權。相對權是指其效力僅及於特定當事人的權利,它的義務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稱對人權。相對權的主體必須通過特定義務人的履行義務的行為才能實現其權利。債券就是一種相對權。
13) 請求權:依民事權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權利可分為請求權與形成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可以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債權是典型的請求權,如合同當事人有權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受害人有權要求加害人賠償損失等。
14) 形成權:依民事權利的作用不同,民事權利可分為請求權與形成權。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僅憑自己單方的行為便可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追認權、選擇權、解除權、繼承拋棄權等都屬於形成權。
15) 主權利:從民事權利的相互關繫上,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主權利是指在互有關聯的兩個以上的民事權利中,可以獨立存在的民事權利。例如,抵押權的存在,是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的,因此,債權是主權利,抵押權是從權利。
16) 從權利:從民事權利的相互關繫上,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從權利是指在互有關聯的兩個以上民事權利中,必須以其他權利的存在為前提的民事權利。從權利隨主權利的存在或消滅而存在或消滅。例如,抵押權的存在,是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的,因此,債權是主權利,抵押權是從權利。
17) 民事權利能力:是公民權利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民事權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者,才享有法律上的人格,才能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才能享有某項具體民事權利或承擔某項具體民事義務。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公民主體資格的集中表現。《民法通則》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18) 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通過自己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或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公民的行為能力不僅包括公民的合法行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公民對其違法行為應承擔責任的能力。公民的行為能力是以其權利能力為前提的。
19)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能夠通過自己獨立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0)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但為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不得不對其行為給予一定的限制。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或不完全行為能力。《民法通則》規定:10守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1) 宣告失蹤: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要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對公民失蹤的事實加以確認和宣告的制度。《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22) 宣告死亡:是指通過一定的法律條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對失蹤公民推定死亡的制度。《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4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失蹤人死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2年;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23) 監護: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保護人的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利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24) 住所:是公民生活和進行民事活動的主要基地或中心場所。《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經常居住地」應當理解為連續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並有長期居住目的的。
25) 個體工商戶:根據《民法通則》規定,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26) 農村承包經營戶:根據《民法通則》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27) 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28) 法人:是與公民對稱的另一類主體。《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義務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9) 法人機關:是具有特定含義的民法術語,即專指產生法人意志及執行法人意志、進行業務經營活動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如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等。
30) 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主要負責人。
31) 法人的變更:是指法人在性質、組織機構、經營范圍、財產狀況以及名稱、住所等方面的重大變更。
32) 法人的終止:是指法人喪失了法律上的人格。法人如有下列原因之一時,就會發生終止的法律後果:1、依法被撤消;2、解散;3、依法宣告破產;4、其他原因。
33) 聯營:是企業之間、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橫向經濟聯合的一種法律形式。分為法人型聯營、合夥型聯營和合同型聯營。
34)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之一。法律上所說的物,是指民事權利主體能夠實際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財產。可以說,除人們個人身體以外的、凡能滿足社會生活需要的,並且有可能為人們所支配或控制的一切自然物和勞動創造的物,均可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35) 流通物:亦稱融通物,是指法律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轉讓的物。它和限制流通物是以物在流通過程中是否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程度來劃分的。
36)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於其轉讓給予一定的限制或者禁止私相轉讓的物。它與流通物是以物在流通過程中是否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程度來劃分的。限制流通物有專屬國家所有的財產,軍用武器、彈葯等等。
37) 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經濟用途和經濟價值的物。與不動產相對。
38) 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如移動即會損害其經濟效用和經濟價值的物,如土地及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築物、橋梁、樹木等。與動產相對。
39) 特定物:是指具有自身單獨的特徵,不能由其他物所代替的物。如一幅古畫或一件古物等。
40) 種類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徵,用品種、數量、質量規格,即通過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種類物經過選擇、購買、給付也可以特定化而成為特定物。
41) 可分物:是指把物分割之後,不影響其經濟用途或不降低其經濟價值的物。如布匹、糧食、石油等。
42) 不可分物:是指經分割後便會影響其經濟用途或降低其經濟價值的物,如一件衣服、一隻動物或一台機器等。
43) 主物(從物):凡能獨立存在,但需共同使用,並能從中可以看出主從關系的二物或數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物,起從屬作用的是從物,從物補助主物的效用。例如,拖拉機與拖犁便是主物與從物的關系。
44) 孳息:是從原物產生出來的收益的物質形態。產生孳息的物稱為原物。孳息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45) 有價證券:是設定並證明持券人有取得一定財產權利的憑證。
46) 票據:是代表一定貨幣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有價證券。可分為本票、匯票和支票。
47)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鼓動用以證明其所入股份及所持有的股權,並據以定期取得股息、紅利的一種資本性有價證券。股票是股份公司籌集資本的法律形式,凡購買股票者便成為該公司的股東。股票就是股東出資的憑證,並使其所入股金證券化而成為有價證券。
48) 債券:是國家、金融機構或企業向他人借款的一種法律形式。它屬於資本性有價證券。目前我國發行的債權基本上有三種形式:1、公債券;2、金融債券;3、企業債券。
49) 民事法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50) 單方法律行為:是基於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即這種法律行為僅憑一方的意思表示而無需得到對方同意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的法律行為。設立遺囑的行為便是單方法律行為。
51) 雙方法律行為:是基於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該項法律行為的成立不僅需要雙方當事人進行意思表示,而且雙方的意思表示還必須一致。雙方法律行為是合同行為,如買賣合同等。雙方法律行為的適用最為普遍,在民事法律行為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52) 雙務法律行為:是指法律行為的雙方都負有義務的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當事人一方的義務就是他方的權利,因此雙務法律行為也可說是雙方當事人均享有權利的法律行為,如買賣合同行為等。
53) 單務法律行為:是指法律行為的當事人一方負有義務,而當事人另一方僅享有權利的法律行為,如增與、使用借貸以及消費借貸等合同行為。
54) 有償法律行為:是指根據法律行為享有某項權利而必須償付一定代價的法律行為。例如買賣、租賃等法律行為均為有償法律行為。
55) 無償法律行為:是根據法律行為享有權利而無需給付任何代價的法律行為。增與合同、使用借貸合同等法律行為就是以無償地取得一定的權利為其特徵的。
56) 諾成性法律行為:是指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為。由要約和承諾所建立。買賣、租賃、承攬等合同行為均屬諾成性法律行為。除法律規定或雙方當事人有特別約定外,雙方意思表示達成協議即發生法律行為的效力。
57) 實踐性法律行為:是指除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外,還需交付標的物始成立的法律行為,故又稱要物法律行為或實踐法律行為。例如,增與、借貸等法律行為就是屬於實踐性法律行為。
58) 要式法律行為:如法律規定某中法律行為必須採用某種形式,這種法律行為就稱為要式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當事人必須遵照法律要求的形式,其法律行為方能成立。凡不具備法律規定的形式的民事行為便是無效的。
59) 不要式法律行為:是指法律沒有要求特定形式的法律行為。這類法律行為的形式可由雙方當事人自由議定。
60) 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明一定條件,把條件的成就作為法律行為效力的發生或終止的根據。也就是說,該種法律行為的生效或失效,決定於將來的一定客觀事實的是否發生。
61)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行為中指明一定期限,把期限的到來作為法律行為生效或終止的根據。由於這種法律行為的生效或失效決定於一定期限的到來,故稱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62) 無效民事行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自始當然確定地絕對不能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
63) 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行為:是指行為人享有撤銷權或變更權的那些民事行為。如經撤銷其行為無效,如不撤銷、不變更,其行為仍然有效,故屬於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
64)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是指已經成立但其是否有效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尚待其後一定事實的發生來確定其效力的民事行為。
65) 代理: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關系的主體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和相對人。
66) 委託代理:從產生代理權的不同根據,可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託代理是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而發生的代理關系。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故委託代理又稱為授權代理或意定代理。被代理人授予代理權的意思表示屬於單方法律行為,僅憑其一方的意思表示即發生法律效力。
67) 法定代理:從產生代理權的不同根據,可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發生的代理關系,即代理人的代理權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法定代理主要是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設立代理人的方式。《民法通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68) 指定代理:從產生代理權的不同根據,可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指定代理是根據人民法院和有關單位依法指定而發生的代理關系。即代理權的產生是基於上述單位的指定,故稱指定代理。
69) 一般代理:依代理許可權范圍的大小,代理可分為一般代理和特別代理。一般代理是指代理權范圍及於代理事項的全部,故又稱總括代理。在實踐中,如未指明為特別代理時則為總括代理。
70) 特別代理:依代理許可權范圍的大小,代理可分為一般代理和特別代理。特別代理是指代理許可權被限定在一定范圍或一定事項的某些方面的代理,故又稱部分代理。在實踐中,如未指明為特別代理時則為一般代理。
71) 單獨代理:依代理權授予一人或數人為標准,代理可分為單獨代理和共同代理。單獨代理是指代理權僅授予一人的代理。又稱獨立代理。
72) 共同代理:依代理權授予一人或數人為標准,代理可分為單獨代理和共同代理。共同代理是指代理權授予二人以上的代理。在多數代理人的情況下,各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應在授權時明確規定,指明各代理人的代理事項及許可權。
73) 本代理:依選任代理人的不同,代理可分為本代理與再代理。本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選任代理人而發生的代理關系。
74) 再代理:依選任代理人的不同,代理可分為本代理與再代理。再代理是指基於代理人為本人選用代理人而發生的代理關系,即代理人為行使代理權,以自己的名義為本人選任代理人而發生的代理關系,故又稱轉委託或復代理。復代理人仍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不是原代理人的代理人。其許可權亦不得超過原代理人。
75) 代理證書:是指明代理資格的法律文書。在書面委託代理中,代理證書是一人發給另一人使其在第三人面前代理他的書面授權。代理證書又稱委託證明、授權委託書。在指定代理的情況下,指定單位對代理人指定的書面裁定或裁決,是代理證書的另一種形式。戶籍簿和戶籍機關有關身份的證明,亦可起到法定代理證書的作用。
76) 無權代理:是指沒有代理權而以他人的名義進行代理活動的民事行為。它包括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終止後的「代理」行為。
77) 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以本人的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行為,行為人雖沒有代理權,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事實和理由,法律使該行為發生有權代理法律後果的法律制度。
78)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
79) 除斥期間:是指某種權利預定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不行使其權利,預定期間屆滿,便發生了該項實體權利消滅的法律效果。
80) 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81) 訴訟時效中斷:根據《民法通則》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82) 物權:是權利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權利。物權是同債權相對應的一種財產權。
83) 財產所有權:根據《民法通則》規定,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財產所有權是一種最基本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完全的物權,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
84)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已有的所有權為根據從他人那裡取得所有權,而是直接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某種方式或行為取得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在實踐中有以下幾種:勞動生產、收取孳息、沒收、無主財產、添附財產。
85) 繼受取得:亦稱傳來取得,是指財產所有人通過某種法律事實,從原所有人處取得財產所有權。這種所有權的轉移,意味著一方所有權的喪失,另一方所有權的取得,如通過合同關系和繼承關系而取得財產所有權,就是繼受取得。
86) 惡意佔有:是指佔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佔有財產是非法的,但為了某種私利仍然佔有他人財產。
87) 善意佔有:是指佔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對財產的佔有是非法的。
88) 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他物權,是指對他人所有的物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也稱限制物權。傳統民法中的用益物權主要有:地上權、地役權、典權。
89) 典權:是傳統民法中用益物權的一種。是指典權人知府典價,佔有出典人的不動產,而取得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也就是不動產所有人將其不動產交與承典人使用和收益,而取得典價的權利、義務關系。
90) 財產使用權:是我國民法中的用益物權的一種。是指使用權人根據法律享有對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和其他財產的使用並獲得收益的權利。
91) 擔保物權:是他物權的一種。是為了擔保債務的履行,在債務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權利上所設定的物權。我國的擔保物權有抵押權、質押權和留置權。
92) 抵押權:是為擔保債權而設立的擔保物權。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財產抵價或者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93) 質權:是指債權人因擔保債權而佔有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財產,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得以其所佔有的標的物的價值優先於其他債權人受償債權的一種擔保物權。設定質權的行為,稱為質押或者出質;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用於質押擔保的財產為質權標的,佔有質權標的的債權人為質權人;提供財產設定質權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又稱為質押人。
94) 留置權: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佔有人的這種權利,即為留置權。

還有:http://wenku..com/view/3ec2fcdca58da0116c1749f6.html

㈢ 民法的含義是什麼

民法含義:規定公民和法人的財產關系(如債權、繼承權等)以及跟它相聯系的人身版非財產關系(如勞動、權婚姻、家庭等)的各種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3)簡稱民法擴展閱讀:

修訂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1.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2.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㈣ 民法是指我國的,還是全世界統稱民法

    一、民法各國都有,但在國內所稱的民法,就是我國國內實際施行的現行有效的民事法律總稱,而非狹義的民法通則,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統一的民法典,雖然一直都在編輯,但一直都沒有定論。
    二、你所稱的民法是否涉及其他國家在我家的效力問題,那是國際私法,不屬於民法范疇。具體適用哪個國家的民法由我國法律規定。

    ㈤ 我國民法是民商法的簡稱嗎

    你好

    從一定意義上講,能這么認為的

    法國等大陸法系的國家採取民商分立的回立法體制,是有獨立答的商法典的,對於他們來說,當然不可以認為民法是商法的簡稱。

    我國採用民商合一的立法體制,但是並不完全,民商不完全合一是將商法一部分內容納入民法典,而公司、票據、保險、海商等商法的主要內容則採用單行立法,典型代表是台灣地區民法。


    我國大陸地區也是如此

    因為有單行法存在,所以不能說民法完全包括了商法,一般都是說民商法的。民法一般指的是《民法通則》。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什麼時候頒布實施的

    【發布單位】全國人大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1986-04-12
    【生效日期】1987-01-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屆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

    目 錄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二章 公民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四節 聯營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節 代理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二節 債權
    第三節 知識產權
    第四節 人身權
    第六章 民事責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三節 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基 本 原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 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 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章 公 民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 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條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五條 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 , 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
    第二節 監 護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親屬;
    (五)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 , 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十九條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 ,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條 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為失蹤人.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一條 失蹤人的財產由他的配偶 、父母 、成年子女或者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代管。代管有爭議的,沒有以上規定的人或者以上規定的人無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第二十二條 被宣告失蹤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的下落 , 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失蹤宣告。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 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 , 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第二十五條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 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
    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六條 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依法經核准登記, 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二十七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八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第五節 個 人 合 伙

    第三十條 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 入伙、 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二條 合夥人投入的財產,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
    合夥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夥人共有。

    第三十三條 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 依法經核准登記, 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 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 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第三章 法 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 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
    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三十七條 法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依法成立;
    (二) 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三) 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 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 ,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 ,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九條 法人以它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

    第四十條 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活動。
    第二節 企 業 法 人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 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
    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第四十二條 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第四十三條 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並公告。
    企業法人分立、合並,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第四十五條 企業法人由於下列原因之一終止:
    (一) 依法被撤銷;
    (二) 解散;
    (三) 依法宣告破產;
    (四) 其他原因。

    第四十六條 企業法人終止,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並公告。

    第四十七條 企業法人解散,應當成立清算組織, 進行清算。 企業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的,應當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

    第四十八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以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除法人承擔責任外, 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五十條 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
    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四節 聯 營

    第五十一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 、事業單位之間聯營, 組成新的經濟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具備法人條件的,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第五十二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第五十三條 企業之間或者企業、 事業單位之間聯營, 按照合同的約定各自獨立經營的,它的權利和義務由合同約定,各自承擔民事責任。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

    第五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第五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 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第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 。 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 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 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第六十條 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六十一條 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或者被撤銷後, 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
    產, 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
    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損害國家的、集體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集體所有或者返還第三人。

    第六十二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 ,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
    第二節 代 理

    第六十三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六十四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 可以用書面形式, 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 、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 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 , 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八條 委託代理人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代理的 , 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民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除外。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 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 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 代理人死亡;
    (四)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五) 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第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終止:
    (一) 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二) 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三)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 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五) 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 使用、 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
    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懷。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 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 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 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四) 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 (鎮) 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 (鎮) 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懷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懷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七十九條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
    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第八十條 國家所有的土地,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 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定。
    土地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八十一條 國家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採挖。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承包經營權, 受法律保護。 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定。
    國家所有的礦藏、水流,國家所有的和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八十二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對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依法享有經營權 ,
    受法律保護。

    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團結互助、
    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二節 債 權

    第八十四條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 , 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

    第八十五條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八十六條 債權人為二人以上的,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債務人為二人以上的,按照確定的份額分擔義務。

    第八十七條 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 , 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第八十八條 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
    合同中有關質量 、期限 、地點或者價款約定不明確,按照合同有關條款內容不能確定,當事人又不能通過協商達成協議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 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質量標准履行,沒有國家質量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履行。
    (二) 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三) 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四) 價格約定不明確,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履行;沒有國家規定價格的,參照市場價格或者同類物品的價格或者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履行。
    合同對專利申請權沒有約定的,完成發明創造的當事人享有申請權。
    合同對科技成果的使用權沒有約定的,當事人都有使用的權利。

    第八十九條 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 , 可以採用下列方式擔保債務的履行:
    (一) 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三) 當事人一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四) 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第九十條 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一條 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 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 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 取得不當利益, 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第九十三條 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 , 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
    第三節 知 識 產 權

    第九十四條 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 (版權) ,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 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 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 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 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 、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第四節 人 身 權

    第九十八條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九十九條 公民享有姓名權, 有權決定、 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

    ㈦ 引用法律條文涉及到法律名稱可以寫簡稱

    引用法律條文涉及到法律名稱一般來說應該可以寫簡稱。

    ㈧ 民法典1012條是什麼內容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簡稱民法典,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的內容規定如下:每個人都有姓名權,有權利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能利用此權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㈨ 政法幹警什麼是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簡稱「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所謂民事活動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如買賣、運輸、借貸、租賃等。進行民事活動時,應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守法的原則。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

    ㈩ 民法與民事法律制度

    二者存在顯著區別。
    民法在我國即指《民法通則》。但在法國、德國專等,皆指其民法典。因為我屬國民事立法尚不發達,故我國目前為止尚無統一的一部民法法典。
    民事法律制度的內涵較民法更廣,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名共和國政權法》、《中華人名共和公司法》、《中華人名共和破產法》、《中華人名共和保險法》、《中華人名共和票據法》、《中華人名共和婚姻法》、《中華人名共和海商法》等多部法律。當然,也包括相應之司法解釋。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