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還舊司法解釋
① 擔保法關於借新還舊的規定
法律分析:民間借貸中,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等同於新貸保證人為舊貸提供擔保,在前後保證人非同一人且新貸保證人並不知情的情況下,有違保證人真實意思,保證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三十九條 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② 借新還舊法律規定
借新還舊作為商業銀行在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過程中經常採用的操作方式,是指貸款到期(含展期後到期)後不能按時收回,又重新發放貸款用於歸還部分或全部原貸款的行為。
借毀旁新還舊指的是,債務人與債權人在進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打算將貸出的新資金直接用於償還舊借款的行為,這種借新還舊的行為除非是原擔保人知道的或應當知道的,否則擔保人對於借新還舊的行為是不會承擔民事責任的,出現債務人與債權人協商一致將貸出的新資金直接用於償還舊借款的情況時,新貸款的保證人會面臨極為不利的情況,他的擔保的借款一經貸出立即歸還到債權人處,就不能被用於生產經營以提高債務人資力,因此極有可能新債到期後債務人無能力清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六條 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塵余運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第三百八十八條 設立擔保物權,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訂立擔保合同。擔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質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擔保合派梁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③ 借新還舊違法嗎
法律分析:借新還舊,即以貸還貸,是金融機構常用的貸款重組手段之一。「借新還舊」的最初依據源於中國人民銀行2000年9月25日發布的《不良貸款認定暫行辦法》,該辦法於2007年被宣布不再適用。此後,中國銀監會《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第3條明確了對符合資質資格條件的小微企業可以辦理續貸,即鼓勵和允許小微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 「借新還舊」。
法律依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唯胡滲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 第三條 積極創新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服務模式。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後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經其主動申請,銀行指脊業金融機構可以提前按新發放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符合下列條件的小微企業,經銀行業金融機構審核合格後可以辦理續貸:
(一)依法合規經營;
(二)生產經營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三)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願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欠貸欠息等不良行為;
(四)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做缺類,且符合新發放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准;
(五)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求的其他條件。
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意續貸的,應當在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前與小微企業簽訂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擔保的簽訂新的擔保合同,落實借款條件,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允許小微企業繼續使用貸款資金。
④ 借新還舊司法解釋
法律主觀: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差扒會專職委員杜萬華今日上午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 民間借貸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的有關情況。該司法解釋要點如下: (一)關於民間借貸的界定。解釋第一條第一款開宗明義「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這個界定體現出了民間借貸行為特有的本質和主體范圍。從稱謂的形式上明晰了與國家金融監管機構間的區別,也從借貸主體的適用范圍上與金融機構進行了區分。 (二)關於民間借貸案件涉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交叉的規定。在 民間借貸糾紛 當中,此類案件往往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 非法經營 等案件交織在一起,出現由同一法律事實或相互交叉的兩個法律事實引發的、一定程度上交織在一起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即民刑交叉案件。民刑交叉問題主要包括刑民程序的協調與實體責任的確定兩個方面,這一部分主要包括: 1、對於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民間借貸案件,人民法院應當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並將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檢察機關。這一規定有利於公檢法三機關在打擊和處理涉眾型非法集資犯罪時能夠更好地協調一致、互相配合。 2、對於與民間借貸案件雖有關數慶灶聯,但不是同一事實的犯罪,人民法院應當將犯罪線索材料移送偵查機關,但民間借貸案件仍然繼續審理; 3、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或者生效判決認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訴 擔保人 承擔 民事責任 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三)關於 民間借貸合同 的效力。鑒於民間借貸合同的特殊性,司法解釋在這一部分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 1、自然人之間民間借貸合同的生效要件; 2、企業之間為了生產、經營需要簽訂的民間借貸合同,只要不違反 合同法 第52條和本司法解釋第14條規定內容的,應當認定民間借貸 合同的效力 ,這也是本司法解釋最重要的條款之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經常可以看到,在有一些情況之下,當事人對於自己的經濟狀況是非常不樂觀的,一種情況之下會選擇一個借款,而這樣的一種自然人之間的借款的話,它也是薯扮存在著,只是交付的,就是將這樣的一種債權的權力讓予。
⑤ 借新還舊是否構成騙取貸款罪
【法律分析】
如果提交的貸款資料都是假的,才會涉嫌騙貸。借新還舊作為一種融資方式,其行為本身並不會直接被認定為犯罪,而是在,借新還舊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客觀行為所表現的主觀意圖來判斷。在考慮單位可能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若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則構成合同詐騙罪,反之則構成騙取貸款罪。借新還舊是指借款人在尚未清償完所欠銀行的已到期貸款的情況下又與該銀行簽訂新的借款合同並用新貸款全部或部分償還舊貸款的做法。騙取貸款罪的設立本意是為了保護銀行貸款資金的安全, 防範貸款風險, 而不是要懲罰一切不合規范的貸款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條 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一百七十五條之一以欺騙手段取得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等,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⑥ 法律如何認定貸款為借新還舊
最高人民法院
舊貸償還後,又貸出一筆相同金額的新貸,不屬於借新還舊。
閱讀提示:「借新還舊」與「還舊借新」在法律效力上有顯著差異。「借新還舊」要求銀行與借款人簽訂新的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錢還舊貸。「以舊還新」是指舊的貸款還清後,簽訂新的貸款合同。即使兩筆借款金額相同,但時間差也只有幾天。但由於先還舊貸,後借新貸,法律效力與「借新還舊」明顯不同。
裁判要點
「借新還舊」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在舊貸尚未還清的情況下,重新簽訂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錢清償部分或全部舊貸。借款人償還舊貸後,向銀行借款與舊貸金額相同,不屬於償還舊貸,擔保人的擔保責任不應免除。
案例簡介
1.2003年12月25日,萬里公司向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借款4000萬元;2004年1月8日,萬里公司向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還款4000萬元。
2.2004年1月13日,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與萬利公司簽訂《借款合同》,貸款本金4000萬元。同日,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與迎賓公司、祥和公司、龍飛公司、游樂港公司簽訂《保證合同》,同意為4000萬元貸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3.上述合同簽訂後,農行河北支行按合同約定發放了貸款,但萬利公司未能償還本息,擔保人也未履行擔保義務。
4.一審:原告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起訴借款人萬里公司及擔保人,要求償還貸款本息,並承擔擔保責任。擔保人迎賓公司主張,涉案借款是借新還舊,其對此並不知情,不應承擔擔保責任。天津高院認為,涉案借款不屬於借新還舊,故判決擔保人迎賓公司承擔擔保責任。
5.二審:迎賓公司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主張借款人償還原4000萬元是為了取得涉案借款,故應屬於借新還舊。最高法院認為,迎賓公司的上訴理由是對借新還舊理念的誤解,故決定駁回上訴請侍脊求。
裁判分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4億元借款是否因構成借新還舊而免除擔保人迎賓公司的擔保責任。「借新還舊」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在舊貸尚未還清的情況下,重新簽訂借款合同,用新借出的錢清償部分或全部舊貸。本案中,借款人於2004年1月8日償還借款4000萬元,後於2004年1月13日借款4000萬元,不屬於以新還舊2。最高法院和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擔保人迎賓公司的抗辯和上訴理由是對「借新還舊」概念的誤解,故判決擔保人迎賓公司仍應承擔擔保責任。
實踐經驗總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國最高法院對此案的判決中涉及的實際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實際參考:
1.本案中,最高法院通過認可天津高院的一審判決,明確了「借新還舊」的概念。認清「借新貸還舊」首先是認清新貸舊貸發生的時間節點。只有在舊的貸款還沒有還清的情況下,銀行才與借款人簽訂新的貸款合同,用新的貸款償還舊的借款人。在這種情況下,借款人首先
2.在《擔保法》第三十條規定的銀行與借款人惡意串通騙取擔保的情況下,擔保人可以主張免責。但從實際訴訟中的事實證明難度來看,擔保人作為銀行與借款人關系之外的第三人,要證明雙方惡意串通騙取其擔保的事實是極其困難的。本案中,擔保人萬里公司未能提供有效證據,其訴訟請求未得到法院支持。
相關法律法規
《擔保法》
103010[發市[2000]44號]
法院判決
以下是本案判決書的「本院意見」部分。一審天津高院、二審最高法院討論涉案借款是否構成借新還舊問題: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迎賓公司提出本案借款是借新還舊。事實上,萬里公司於2003年12月25日向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借款4000萬元。2004年1月8日,已還人民幣40,000,000.00元,這是另一筆薯談戚貸款。所謂借新還舊,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在舊貸款尚未還清的情況下,重新簽訂借款合同,以新貸款清償部分或全部舊貸款。本案的借款發生在2004年1月13日,不是新借款,是舊借款。迎賓公司關於涉嫌刑事犯罪及本案借數陵款合同、擔保合同無效的其他辯解,未提供相應證據,不予支持。」
最高法院認為:「本院認為,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與萬里公司於2004年1月13日簽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與被告迎賓公司、祥和公司、龍飛公司、游樂港公司於同日簽訂的《借款合同》,與盛發公司於2004年12月7日簽訂的《保證合同》,以及魏黎明於2004年1月10日簽訂的承諾書,均為各方真實。103010簽約後,農行河北支行履行了4000萬元的放貸義務。借款期限屆滿,萬里公司未履行還本付息義務,所有擔保人未履行擔保義務,均屬於違約,應承擔還本付息的違約責任。迎賓公司提出這筆借款。
款是貸新還舊的上訴理由,屬於其對貸新還舊概念的理解錯誤,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其上訴還認為本案借款屬於借款雙方惡意串通的詐騙行為,沒有證據支持,雖經本院調查取證,也未發現有關證據,故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得當,判決正確,應予維持。」
天津迎賓廣場有限公司與天津市萬力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天津祥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162號]
延伸閱讀
有關如何認定「借新還舊」和「還舊借新」的問題,以下是我們在寫作中檢索到與該問題相關的最高法院案例及裁判觀點,以供讀者參考。
1、該借款屬於「還舊借新」不構成「借新還舊」,並未損害保證人的利益。
案例一: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江都支行與黃靜、揚州愛麗佳家用化學品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蘇民終195號]
江蘇省高院認為:「愛麗佳公司2013年12月10日歸還江都工行400萬元是針對2012年12月20日的400萬元貸款,該筆貸款於當日償還後江都工行才向愛麗佳公司發放案涉400萬元貸款,此並不屬於借新還舊,並未損害黃靜的合法權益。」
2、銀行更換貸款憑證新貸款並未實際貸出,其真實用途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
案例二: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南湖支行與沈陽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沈陽和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二終字第71號]
最高法院認為:「關於沈陽建投是否應當承擔沈交銀2004年公司保字032號《借款保證合同》項下的保證責任問題。本院認為,雖然交通銀行南湖支行在訴訟中主張該筆借款為「還舊借新」,並提供了加蓋銀行轉迄章的2004年3月19日《還款憑證(回單)》和2004年3月22日《(臨時貸款)借款憑證》,但因其未能提供沈交銀2004年公司貸字032號《借款合同》項下1500萬元借款劃至和光集團賬戶後資金去向的相關證據,故應當認定該借款合同項下的資金沒有實際貸出,交通銀行沈陽分行製作的相關憑證僅是更換了貸款憑證,該筆借款的真實用途為以貸還貸,系為了歸還沈交銀2003年公司貸字008號《借款合同》項下和光集團的還款義務。一審判決關於該筆貸款為「還舊借新」的認定,與事實不符,本院予以糾正。由於沈陽建投亦是沈交銀2003年公司貸字008號《借款合同》的保證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主合同當事人協議借新還舊,新貸和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保證人仍應承擔民事責任。故沈陽建投關於交通銀行沈陽分行與和光集團惡意串通,其不應承擔保證責任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銀行貸款到期快兩月了沒還怎麼處理?可以貸新還舊嗎?
銀行貸款到期2個月未歸還,你的徵信已經顯示逾期,貸款逾期記錄本身就是對借款人而言非常不利的因素,更不要說是當前有逾期貸款。
作為一家正常的銀行,風控體系也不會允許有當前逾期貸款的借款人申請貸款,更不要說借新還舊了。
銀行通行的做法是可以允許借款人還舊借新,而拒絕借新還舊。
還舊借新和借新還舊雖然只是字眼順序不同,但是二者還是有本質不同的。
借新還舊是借款人本身已經無力償還欠款,是期待銀行再發放出一筆新的貸款用來結清借款人上一筆貸款,本身銀行是給借款人同時辦理了兩筆貸款。
還舊借新是借款人在某筆貸款到期前,以自有資金結清該筆貸款,為了持續經營,補充資金流動性,重新向銀行申請一筆新的貸款的情況。
借新還舊是自己已無力結清貸款,對於銀行來說風險系數是很高的。而還舊借新恰恰能表現出借款人的個人實力,本身具備償還能力,同時不會影響個人徵信。
因此建議你先以自有資金結清貸款,消除個人當前貸款逾期記錄,再考慮向銀行重新申請貸款吧。
⑦ 銀行借新還舊的法律規定
一、什麼是「借新還舊」
1、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早在1997年《關於借款合同有關法律問題的復函》(銀辦函[1997]320號):「以貸還貸(或借新還舊)是指借款人向銀行貸款以清償先前所欠同一銀行貸款的行為。
2、《擔保法解釋》第39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二、「借新還舊」實務中如何識別
1、狹義觀點認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應當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的文義含義進行識別,必須是原貸款主體的以貸還貸行為,否則違反法律規定假設條件,不能認定為屬於借新還舊。
2、廣義觀點認為: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應當廣義理解,舊貸借款人辦理新貸款償還本身舊貸、新貸用於償還新貸借款人關聯公司舊貸、債務人將貸款轉給保證人償還舊貸等其他形式債權以新貸償還的情況亦屬於以貸還貸,並認為借新還舊規則可以參照適用在其他擔保形式上。
筆者贊同廣義觀點,主要理由: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9條,立法目的是免除不知情保證人的擔保責任,而條文中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只是該法律規范的假設條件。法律規范的條件是以最典型的形態為表現的,因為民事法律行為包羅萬象不可能窮盡,應當從實質法律後果來判斷是否使用貸款償還貸款的情況,並以此衡量是否對擔保人利益存在損害。
(2)近年最高院部分案例對於借新還舊(以貸還貸)進行擴大理解,側重於對擔保人的利益的保護,詳見如下案例:
①新貸用於償還新貸借款人關聯公司舊貸適用借新還舊規則——湖州市八里店鎮資產經營公司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湖州市升山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提審案。
法院認為:銀行與實業公司、製品公司配合共同實施的案涉行為性質系「以貸還貸」,目的是使製品公司已無法償還的到期債務通過以貸還貸,由新貸的擔保人償還,最終變成可實現的債權。但實業公司無償劃款給製品公司由其還債的行為非單純和獨立的民事關系,而是三方為了完成以貸還貸目的的整個行為過程中一個環節。我國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對以貸還貸行為無限制性規定,銀行與實業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有效,但以貸還貸不僅涉及主合同效力問題,更多的是影響到以貸還貸的擔保合同的效力。由於以貸還貸使原來無擔保或他人擔保債權變成有擔保債權,使「死賬」變成了可實現債權,但本案中存在主合同當事人惡意將債務風險轉移給原來未提供擔保的擔保人情形,故擔保合同不是擔保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本案鋼管廠的擔保責任應予免除。
⑧ 借新還舊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借新還舊,指貸款到期後不能按時以貨幣資金的形式收回,又重新發放貸款用於歸還部分或者全部原貸款的行為。其是商業銀行在貸款的發放與收回中經常採用的祥巧宴操作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四條 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第三人對履行該債務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權向債權人代為履行;但是,根據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只能由債務人履行的除外。債權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後,其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但是債務人和第三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八十七條 債權人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為保障實現其債權,需要擔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設立擔保物權。第三人為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供反擔保。反擔保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百八十九條 擔保物權的謹銀擔保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其利息、違寬頻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擔保財產和實現擔保物權的費用。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⑨ 借新還舊擔保法怎麼解釋 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
1、以貸還貸(或借新還舊)是指借款人向銀行貸款以清償先前所欠同一銀行貸款的行為,新的借款合同只是對原借款合同中貸款期限等合同條款的變更,不能視為新借款合同虛構借款用途、雙方意思表示不真實。
該行為並未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及《貸款通則》等有關金融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因此,『以貸還貸』的借款合同應屬有效。
2、該規定表明了金融監管機構對於商業銀行「借新還舊」業務的認可,使得「借新還舊」在實際操作中有了政策保障。此後,最高院在2000年頒布的《擔保法解釋》第39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該規定落腳點在於對保證責任的認定,但也昭顯了司法機構對以新貸償還舊貸這類行為予以認可的傾向性態度。
3、根據《擔保法解釋》第39條,「借新還舊」中新貸擔保人責任有以下升橘幾種情形:(1)新貸與舊貸保證行行人為同一人,則新貸保證人應承擔擔保責任吵帶團。(2)新貸與舊貸擔保人非同一人,新貸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借新還舊」事實的,則應承擔擔保責任。(3)新貸與舊貸擔保人非同一人,新貸保證人不知道「借新還舊」事實的,則不承擔擔保責任。
⑩ 民法中講到的,新貸償還舊貸,這合法嗎
新貸償還舊貸是合法的。
補充資料:
新貸償還舊貸在銀行金融機構一般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銀行因此承擔的風險變大。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因此說,法律對借新還舊並沒有禁止性規定,是合法的。
(10)借新還舊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以新貸償還舊貸」的認定
1、2010年1月5日,甲公司向A銀行借款500萬元,借期至2010年7月4日,借款用途為借新還舊,該筆借款由乙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2010年7月2日,甲公司、乙公司、A銀行簽訂三方協議。並約定,因甲公司資金周轉發生困難,從乙公司拆借500萬元用於歸還所欠銀行本息,歸還後銀行將盡快履行審批手續,繼續給予甲公司發放新融資500萬元,並同意甲公司以新融資歸還乙公司的周轉借款。隨後各方按照三方協議的約定,A銀行重新向甲公司發放了500萬元的貸款,甲公司並將款項轉給乙公司,後因甲公司未及時歸還貸款,被A銀行訴至法院。
2、 在本案中,甲公司借用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的行為是否屬於以新貸償還舊貸。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所指「以新貸償還舊貸」通稱「以貸還貸」。傳統的以貸還貸大多以換據等方式完成。但近年隨著銀行監管的原因,這一操作模式不再被允許,藉助第三方資金(即過橋資金)還貸成為主要方式。這種新的形式因介入了過橋資金,是否仍屬於以貸還貸?
以貸還貸是否成立,要件有三:一是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主體一致;二是借款人客觀上有將新貸償還舊貸的行為;三是借貸雙方主觀上存在以貸還貸的合意。在本案中,首先,本案新、舊貸款債權債務人一致,符合主體條件;其次,本案借款—還貸—再次貸款—歸還借款,是一個完整過程,各環節緊密銜接,其中雖介入過橋資金,但未改變以新貸還舊貸的實質;再次,三方協議明確約定通過過橋資金償還舊貸再以新貸償還過橋資金,且其後各方按約履行,可據此認定借貸雙方存在合意。
4、因此,本案新舊貸款的流轉過程雖介入過橋資金,但無論從借款雙方的真實意思,還是行為屬性,本質上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以貸還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