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逃脫司法

逃脫司法

發布時間: 2023-05-05 12:59:29

『壹』 刑訴法對脫逃犯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 第316條當中有提到關於逃脫犯的規定,逃脫犯的犯罪主體都是屬於已經被定罪了的。一般都是只在關押的場所之內通過各種渠道自行脫離,對待這部分人員通常稱之為逃脫犯。其實脫離監押的這種行為是非常惡劣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刑訴法 對脫逃犯的規定是什麼? 刑訴法對脫逃犯的規定是什麼? (一)客體要件。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 對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進行拘留、 逮捕 、 羈押 、監管是司法機關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施加於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強制措施,是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秩序,同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機關司法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環節。接受司法機關依法對其所採取羈押、監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須遵守的義務。如其不遵守義務而脫逃,就直接破壞了司法機關的監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活動。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逃離羈押、改造場所的行為。 羈押場所主要是指看守所。改造場所主要指監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等。另外,押解犯罪分子的路途中,也應視為監管場所范圍。行為人的逃跑方法有使用暴力脫逃與未使用暴力脫逃兩種,未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尋找機會,創造條件,乘司法工作人員不備而逃跑。使用暴力脫逃,是指行為人通過對司法工作人員施以毆打、捆綁等暴力行為,或者威脅、恐嚇等脅迫行為,而擺脫其監管控制。從人數上看,有單個人逃跑的,也有數人共同逃跑的。無論採取什麼形式脫逃,都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脫逃的形式屬於量刑情節。但是,如果脫逃中犯有重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的,應按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罪處罰。對於多數人集體脫逃的,應按 共同犯罪 論處。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必須是依照本法與 刑事訴訟法 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1、依法被拘留、被逮捕的未決犯; 2、已被判處 拘役 以上 刑罰 ,正在勞改機關服刑的已決犯。 只有上述兩種人才能成為本罪主體。被 行政拘留 或 勞動教養 的人逃跑的,不構成本罪。 被錯抓、錯判的人,獨立實施脫逃行為的,不構成本罪。但可以以參與其他人脫逃行為的方式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 即行為人脫逃的目的是為了逃避羈押與刑罰的處罰。如果沒有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的目的,則不構成犯罪。例如,犯人獲准回家辦理喪葬事宜,確實因故未能按時返回監獄,就不能視為 脫逃罪 。 《刑法》第316條第1款規定了脫逃罪:「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處5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 逃脫罪已經侵犯到了我國司法機關對於犯人的一種正常的管理秩序,所以說刑法當中也是規定對次行為量刑一般都是在五年以下的,而且也一定就是通過某些方法從關押的場所當中直接脫離的,被准許探親回家辦理喪葬事宜的,沒有按照規定返還監獄也視為逃脫。

『貳』 追訴期逃避偵查和審判的後果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在實施了犯罪行為之後,為了逃脫法律的嚴厲懲處,在明知偵察機關已經立案或人民法院已受理案件的情況下,積極實行措施妨礙偵查或審判,這種行為必然會不容於律法。那麼,追訴期逃避偵查和審判的後果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為您詳細講解!
追訴期逃避偵查和審判的後果
《刑法》第八十八條【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構成逃避偵查和審判的條件
根據《刑法》第八十八條第一款的規裂數缺定及前述分析,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構成需要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時間條件
行為人的逃避偵查行為須發生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偵查機關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管轄范圍,對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予以立案並開始進行偵查以後;逃避審判的行為須發生在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關於審判管轄的規定,受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者被害人自訴案件以後。如果妨礙偵查或者審判的行為不是發生在上述時間段內,而是發生在偵查機關立案偵查之前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前的,除非行為人的行為持續至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之後,否則均不屬於逃避偵查或者審判行為。同時,如果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時本身就已經超過追訴時效,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逃跑、藏匿等行為,也不能認定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
(二)主觀條件
逃避偵查或者審判是否以行為人明知為必要,有客觀說和主觀說之爭。客觀說認為,無論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事實,只要逃避行為發生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的,均屬於逃避偵查或者審判,都適用追訴時效無限延長的規定,無論逃避多久,司法機關都有權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主觀說認為,只有行為人認識到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情況下逃避的,才屬於逃避偵查或者審判。(4)相比較而言,主觀說更符合刑法條文的規定,也更符合司法工作的實際。理由在於:其一,從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來看,逃避的對象是偵查機關的立案偵查活動或者法院的審判活動,且逃避指積極的外在活動,應以行為人對逃避對象的認知為前提,如果行為人並未認識到司法機關對其刑事追訴活動,僅因其有逃跑、藏匿行為畢信,就認定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缺乏對行為人進行責難的心理基礎,有客觀歸罪肆辯之嫌。其二,如果不以行為人明知為前提,將使刑法關於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追訴時效無限期延長的制度歸於無用,成為司法機關濫用權力的借口。因為一旦發生刑事案件,偵查機關就可以立案偵查,案件的追訴時效就可以無限延長,行為人在任何時候歸案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這與刑法的謙抑性和追訴時效制度本身的價值相違背。
同時,行為人對偵查機關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對案件受理的明知包括確定明知和應當明知。確定明知是指行為人事實上知道,如偵查機關已經對其進行訊問、採取強制措施,人民法院已告知其已受理檢察機關或者自訴人對其犯罪行為的控訴等。應當明知是指根據行為人作案的具體情況和案後情勢,推定其應當知道偵查機關已對其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對其犯罪行為的控訴,應當明知是一種推定的明知。在應當明知的前提下,同樣應以偵查機關實際的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實際的受理案件為條件,才能認定行為人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如果只是推定行為人明知偵查機關會立案偵查或者法院會受理案件,但偵查機關沒有立案偵查或者法院未受理案件的,也不能認定行為人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
(三)客觀條件
行為人實施了足以妨礙偵查或者審判活動正常進行的行為,但其行為在正常的追訴期限內受到了刑事追究,其妨礙行為也不應認定為逃避偵查和審判。逃避偵查或者審判行為的認定,要結合訴訟時效、訴訟時效延長制度的價值來考量。如果對逃避偵查或者審判作過於寬泛的理解,追訴時效制度會喪失應有的意義。(5)但是,如果界定范圍過窄,則可能使本應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分子逃脫法網。筆者認為,下列情形可以認定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手段:第一,行為人實施逃跑、藏匿行為的;第二,行為人在案發後使用化名、別名,實施整容、變性手術,以隱匿其身份的;第三,行為人在案發後實施串供、指使他人作偽證、毀滅證據行為的。對於第三種情形,有觀點認為不應認定為逃避偵查或審判。其實,行為人在案發後實施的串供、毀滅證據等行為屬於故意行為,對偵查、審判的妨礙程度,可能遠遠超過單純的逃跑、藏匿行為。串供、毀滅證據等行為甚至可能使整個案件證據不足,行為人藉此逃脫刑事責任追究,因此,宜將此類行為認定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另外,對於行為人在立案偵查或受理案件後,作虛假供述、否認抵賴罪行等行為,不宜認定為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理由在於:行為人不如實供述,雖然對偵查或者審判有妨礙,但是應當看到:一方面,這種行為是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另一方面,行為人也沒有自證其罪的義務,證明行為人有罪的責任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不能將偵查機關不能取得有罪供述的責任歸咎於行為人,進而延長其追訴期限,這對行為人而言是不公正的。
綜上所述,犯罪嫌疑人在追訴期內積極實施措施逃避偵查和審判的,可以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而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構成逃避偵查和審判,還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叄』 自首的認定司法解釋是什麼什麼情況不算自首

自首認定司法解釋

罪刑法定是當代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開宗明義,量刑的基礎與定罪一樣,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我國《刑法》第61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節,只有對自首情節的正確認定,才能保證量刑的准確得當。

根據刑法規定,關於自首的定義,《刑法》第67條第1款已作明確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據此,認定自首必須同時具備兩項基本要件。一是必須自動投案;二是必須如實地供述自己的罪行。

司法實務中,考慮犯罪分子因形跡可疑或犯數罪中的部分罪行已被司法機關偵查發現,為鼓勵其積極認罪、悔罪和節約司法資源,刑法第67條第2款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自首情節認定的基本規則

1、符合法定要件

根據刑法規定,自首必須同時具備「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兩項要件。

關於「自動投案」的規定,根據最高法《解釋》和《具體意見》的規定,共有12種情況可認定為「自動投案」。具體如下: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後果,委託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

(3)罪行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後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

(5)經查實確已准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6)並非出於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

(7)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犯罪後主動報案,雖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沒有逃離現場,在司法機關詢問時交代自己罪行的;

(9)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場等待,抓捕時無拒捕行為,供認犯罪事實的;

(10)在司法機關未確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詢問時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

(11)因特定違法行為被採取勞動教養、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強制隔離戒毒等行政、司法強制措施期間,主動向執行機關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為的;

(12)其他符合立法本意,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的情形。

此外,對交通肇事後保護現場、搶救傷者,並向公安機關報告的,也應當認定為「自動投案」。

『肆』 不法分子有房產,能逃脫法律治裁嗎,轉移財產就查不出記錄嗎

如果不法分子擁有房產,但是依據法律被判處罰款或者其他形式的治裁,其房產是有可能被法律機構凍結並進行查封的。此外,為了防止不法分子轉移財產以逃避法律治掘答裁旁襪,有可能會對其財產進行凍結或者限制其資金運散激流動。不過,如果不法分子把資產轉移到國外或相關司法系統不太完善的地區,那麼跟蹤和查找資產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國家和政府需要加強跨境執法合作,以共同對不法分子展開打擊和追緝。此外,對於普通人而言,合法並透明地履行納稅和經濟義務,同時提高風險意識和不良資產的鑒別能力,也是防範財產轉移和損失的有效方式。

『伍』 逃避偵查或審判 監獄逃脫又怎麼解釋呢

脫逃罪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
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一,刑法分則規定,脫逃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首敗告人、嫌疑人,逃脫司法機關的羈押和監管的行為。從這一罪狀表述來看,脫逃罪是行為人在特定的時間逃出特定的地點,脫逃行為在行為人非法脫離了監管場所時已經完成,因此脫逃罪是一種行為犯,從脫逃行為完成的那一刻就應當開始計算追訴時效。脫逃罪侵害的是司法機關正常兆芹搜的監管秩序,脫逃人在歸案之前雖然一直在侵犯這種客體,但是這只是脫逃行為危害結果的持續,而不是脫逃行為族歷本身的持續。這如同傷害犯罪一樣,傷害行為已經實施完畢,傷害結果在被治癒之間,一直處於持續狀態。
第二,將脫逃罪認為是繼續犯,會造成脫逃罪沒有追訴時效限制的事實。

『陸』 為什麼現在無人敢偷高考試卷

高考試卷啟封前是國家絕密資料,啟封後是國家機密資料。所以偷高考試卷屬於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是一種犯罪行為。

就連高考時的草稿紙都是要收回保存至少半年,如果出現違規舞弊的行為可以作為證據。

另外,要偷高考試卷難上加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高考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但並不是唯一的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為了高考成績而去犯罪,不是正常人的選擇。

『柒』 逃脫罪怎麼判刑

脫逃罪的判刑: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脫逃罪是依法被逮捕、關押的犯物鎮罪分子,為逃避羈押或刑罰處罰,逃離監禁處所的行為。
脫逃罪的主要特徵:
(1)犯罪主體是被判處拘役以上刑罰,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關押的未決犯。
(2)侵犯客體是司法機關對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
(3)主觀上出於故意。
(4)客觀上表現為從監禁場所脫逃,或在押解途中脫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六條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奪押罩和粗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三百一十七條組織越獄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暴動越獄或者聚眾持械劫獄的首要分子和積極棚敗參加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其他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捌』 殺了人有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嗎

可能的,除了一樓說的超過追訴時效跟二樓說的免責事由之外,根據犯罪的構成要件,如果主體不適格即不具備嫌歲刑責能力(不滿14周歲或精神病人)或者主觀方面沒有罪過即殺人的稿者沖時候既不是故意的又不是過失造成的二者任居其一也不用受鍵殲法律制裁

『玖』 女人為了逃避法律治裁不段的生孩子國家該怎麼辦

超過兩胎,就需要交納社會撫養費。至於法律制裁,與超生無關。

『拾』 在押犯罪嫌疑人脫逃怎麼處理

對於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如果逃脫的話,那麼公安機關應該對逃脫的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一些需要進行逮捕的,還可以發出通緝令,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進行追捕歸案。犯罪嫌疑人進行逃跑是屬於加重罪行的行為。
一、在押犯罪嫌疑人脫逃怎麼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押的犯罪嫌疑脫逃的,公安機關應該對逃犯者抓捕,如果需要逮捕的,可以發出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頌森捕歸案。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公安機關發布。
通緝令的發送范圍,由簽發通緝令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通緝令中應當盡可能寫明被通緝人的姓名、別名、曾用名、綽號、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出生地、戶籍所在地、居住地、職業、身份證號碼、衣著和體貌特徵、口音、行為習慣,並附被通緝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紋及其他物證的照片。除了必須保密的事項以外,應當寫明發案的時間、地點和簡要案情。
二、脫逃罪犯罪既遂的標準是碰枝什麼
中國刑法學界主要是在司法領域里討論犯罪既遂的標准,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1)犯罪目的實現說。認為犯罪既遂是指「實施終了的犯罪行為,達到了行為人預期的目的」。主張應當以犯罪目的的實現與否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准,實現了犯罪目的,為犯罪既遂,未實現犯罪目的則為犯罪未遂。
(2)犯罪結果發生說。認為「行為發生了行為人所追求的、行為性質所決定的犯罪結果,即發生了行為的邏輯結果時,就是犯罪既遂」。主張應當以犯罪結果的發生與否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准,發生了犯罪結果的,為犯罪既遂,未發生犯罪結果則為犯罪未遂。
(3)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認為犯野吵畝罪既遂是指「行為人故意實施的犯罪行為已經具備了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即犯罪的完成形態」。主張應當以犯罪構成要件是否齊備作為認定犯罪既遂的標准,具備了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就是犯罪既遂,否則就是犯罪未遂。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是可以對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拘留,或者是進行逮捕的強制措施,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犯罪嫌疑人移送到看守所進行羈押,因此在羈押的過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逃脫的話,那麼需要對其實施抓捕,符合條件的甚至可以發出通緝令。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