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刑法
1. 金瓶蓮 望天刑法是什麼
西門金蓮應該是和展白一起了吧,也沒明寫。但是看完全文,就覺得女主的感情戲很讓人無語。前面王名揚那種人,女主都能死心塌地三年。後面身邊那麼多美男,展白更是一直陪在身邊,女主搞不清自己的心意了,還要不時感慨一下,自己一把年紀,連個男朋友都沒有,別人都結婚了。呵呵。不過全文也都是這樣,人物行為動機混亂,文風也混亂。前面鋪墊半天的內容,看到後面可能一點用沒有,彷彿一個笑話。
這個文章建議沒看過的人還是不要看了,完全是浪費時間,作者為了懸念而製造懸念,文筆不行,文章本身根本經不起推敲,看完覺得很扯淡。
全文的情節大概是:相處3年的男友家嫌棄女主西門金蓮出身農村,女主忍受不了出走,喝多了酒,被不知道男幾的林湛藍開車撞到,女主毫發無傷,手上戴了多年的瓶子碎了,瓶子上刻的蓮花到了女主手腕上,女主因此有了看透東西內部結構的能力。林湛藍正好是賭石的,順便帶女主去看,開啟了女主的賭石之路。女主靠著透視功能無往不勝,白手起家。
後來女主救了受傷的展白,展白傷好後消失了一段時間,死乞白賴住到了女主家,成了保姆兼保鏢的角色。後面就是女主去各個地方賭石,靠著透視功能找到了各種無價的翡翠。大概過程都是,女主找半天,感慨一下,難怪賭石十賭九輸,在一堆原石中找到翡翠是很難滴,然後准備離開,這時再突然被某塊石頭吸引,去摸一下,於是,就發現了一個別人一輩子可能都找不到的奇異翡翠。呵呵噠。這類內容占據文章很大的篇幅。
中間穿插著,展白同父異母的哥哥展慕華、林湛藍的好友秦家二公子秦皓,徐家獨自徐浩然對女主的追求。這些角色剛出場的時候個個都寫得很厲害,開始也都是有目的接近女主,後期無一例外也都是真愛上女主了。最神奇的就是,這些人對女主都沒有很強的佔有欲,除了偶爾互相吃醋鬥嘴幾句耍耍嘴皮子。不同之處在於,展白一直陪在女主左右,覺得女主開心就好,女主喜歡誰他都可以接受。展慕華利益為先,一會出現一會消失。林湛藍終於表白後,一心只為女主打理公司。秦皓前期對女主勢在必得的感覺,後期莫名其妙娶了雲佳,其中原委到結局作者也沒解釋。徐浩然所有人都說高深莫測,最後也沒體現出來怎麼個高深莫測。女主呢,很在乎展白,但是覺得這只是佔有欲,非常憂慮,如果自己嫁人,展白怎麼辦?偶爾還感慨一下,別人都結婚了,自己連個男友都沒有。關鍵女主的設定還不是傻白甜,所以感情戲部分讓人感覺雲里霧里,非常扯淡。
全文唯一支撐我看下去的就是,翡翠和女媧補天傳說的關系,女主爺爺父親那輩的糾葛。最後這些終於揭開的時候,確讓人感覺很荒謬很兒戲,更加覺得前面的內容真的是又臭又長。
女主爺爺胡天,和女主奶奶互相喜歡。但是女主爺爺為了金瓶蓮和雲家交易,要娶雲翳(女主奶奶的姐姐吧,也喜歡胡天)。於是西門老爺子(女主老師,西門弄月和蛇鬼的父親,蛇鬼是西門弄月的弟弟,但是和胡棲雁一塊長大)就說服了女主奶奶,偷走了金瓶蓮,一起私奔了,躲到女主出生的小鄉村。臨走時,西門老爺子還留了封信,告訴胡天,女主奶奶懷孕了。於是胡天就悔婚消失了,雲翳和女主奶奶的爹就被氣死了,雲翳從此對胡天恨之入骨。女主奶奶生下胡棲雁,胡棲雁和西門老爺子帶來的蛇鬼一起長大,娶了村長(村長好像就是西門老爺子吧,原文這個就沒寫清)的養女西門xx,生下了西門金蓮。西門弄月跟著自己的母親長大,從小就被灌輸胡棲雁害他沒有父親的思想(也是無語,他媽不恨西門老爺子,不恨女主奶奶,恨一個沒出生的小孩?)。西門弄月長大,去找胡棲雁和自己的父親,被胡棲雁和蛇鬼打了,胡棲雁還拿他試什麼極其殘忍的葯,蛇鬼不忍心將他放了,但是兩人從此更是不共戴天。
大概就是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人都有病!
後面西門弄月設計把女主父親胡棲雁埋在緬甸的翡翠礦下。20年後,女主父親居然毫發無傷的回來了。前面大半段,女主找翡翠、開公司的過程中,遇到了自己的爺爺胡天、雲翳、蛇鬼,都一步步引導女主去找女媧補天遺石,以及補天遺石和長生不老的關系。女主父親回來後,卻要阻止胡天、女主還有蛇鬼等等找補天遺石,而且就是不願意說出為什麼。女主父親還特別厲害地控制了緬甸的所有翡翠出口,也不讓女主爺爺和女主進入緬甸。還一直在謀劃什麼。
後面女主爺爺和女主父親鬧翻了,去緬甸找補天遺石被女主父親死對頭西門弄月抓了。西門弄月要女主父親用自己換女主爺爺,女主父親就被西門弄月抓了。西門弄月再用女主父親要挾女主帶著找到的七彩霞光翡翠去緬甸。女主就去了。結局是,女主父親、西門弄月,展白、徐浩然、女主來到女主父親之前被埋、現在西門弄月擁有開采權的的翡翠礦坑,也就是女媧補天遺石所在的礦坑,女主父親帶他們在坑底繞了很久,命人打開了一個礦洞,就地震了,展白護著西門金蓮,蛇王石被砸碎了,七彩霞光翡翠散落一地,女主朦朧中看到人面蛇身帶著父親飛走了。女主就暈了。醒來後,展白和女主被挖出來了。徐浩然跑出去了。西門弄月和女主父親都找不到屍體。 就結束了,呵呵噠。
最後的番外解釋了,妖族女媧和神族之子小時候的一場莫名其妙的爭斗,以及因此引發的金瓶蓮、七彩霞光翡翠、煉玉訣(根據用途叫尋玉訣更合適)的由來。看完除了覺得,妖族和神族的人都有病,還會覺得前面所有描寫,以及人類的存在都不值一提。
這個文章看完,就覺得作者就是逮住了一個翡翠和女蝸補天的傳說,也沒想好故事架構。編著編著自己也圓不了,前面大篇幅鋪墊和女媧補天、長生不老有關系的蛇王石和皇玉,都後面沒什麼用了,變成了要找七彩霞光翡翠。人物性格、行為動機充滿了矛盾,文風也是捉摸不定。人物寫著寫著有的就不見了,好多坑也忘記填了。
一直支撐我看下來的懸念,蓮花的由來、翡翠和女蝸補天的關系、老師和奶奶到底是什麼人,前面兩項還是最後到番外揭開的,後面一項中間雖然寫了,但這兩個故事給人的感覺就是瞎扯淡,人物的行為草率到除了有病沒有別的解釋。
2. 關於地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成語
1. 關於「地」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地」的四字成語有以下幾個:
1. 容膝之地【róng xī zhī dì】成語解釋:形容居室的狹窄。成語出處: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
2. 謝天謝地【xiè tiān xiè dì】成語解釋:迷信說法;天地神靈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因此;辦事順利談悶應感謝天地的保佑。後廣泛用來表示順利達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難時的慶幸或滿意的心情。成語出處: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復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重生。」
3. 掃地出門【sǎo dì chū mén】成語解釋: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乾乾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後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成語出處: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4. 動地驚天【dòng dì jīng tiān】成語解釋: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成語出處: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虛拆天動地文。」
5. 開天闢地【kāi tiān pì dì】成語解釋:辟:開辟。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才開始了人類歷史。用來指開創人類的歷史或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成語出處:《隋書 音樂志中》:「開天闢地,峻岳夷海。
6. 大地春回【dà dì chūn huí】成語解釋:見「大地回春」。萬物蘇醒的樣子。成語出處: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十六章:「樓三室的對聯,引用了古人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頭。』橫額是:『大地春回』。」
7. 遮天蓋地【zhē tiān gài dì】成語解釋:形容數量多,占的面積大。成語出處:嚴陣《竹矛 大旗歌》:「啊,團結的大旗,啊,我們遮天蓋地的紅雲!」
8.就地取材【jiù dì qǔ cái】成語解釋:就在原地尋取所需要的材料。成語出處:《詩經 豳風 七月》:「蠶月條桑。」唐 孔穎達疏《十字註疏》:「條其桑而采之,謂斬條於地,就地采之也。」
9.轟天烈地【hōng tiān liè dì】成語解釋:轟動天地。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成語出處:清·謳歌變俗人《經國美談·奉使宴賓》:「好似千斤炮葯,等著導火線,就要發作,是轟天烈地了。」
10.翻天覆地【fān tiān fù dì】成語解釋:覆;翻過來。使天地換了位置。形容變化巨大;徹底。成語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5回:「那時,一屋子人,拉這個,扯那個,正鬧得翻天覆地。」
11.置於死地差侍棗【zhì yú sǐ dì】成語解釋:置:安放;死地:無處可走的地方。把對方置於滅亡的境地。比喻徹底擊敗對方成語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
12.呼天叫地【hū tiān jiào dì】成語解釋:見「呼天號地」。成語出處:清·唐訓方《里語徵實》卷下引《暗室燈》:「[韓魏公曰]百姓多愚,或為枉斷,抱憾終身,早夜呼天叫地,我豈安乎?」
2. 關於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哀感天地 昂首天外 昂首望天 哀天叫地 昂頭天外
暗無天日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不啻天淵 拔地參天 踣地呼天
包打天下 拔地倚天 不共戴天 碧海青天 抱恨終天
不見天日 鼻孔朝天 鼻孔遼天 鼻孔撩天 白浪掀天
白日青天 白日升天 蔽日遮天 不同戴天 布天蓋地
白天見鬼 悲天憫人 暴殄天物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窯
冰天雪窖 補天浴日 補天柱地 別有洞天 別有天地
撥雲霧見青天 不知天高地厚 寸地尺天 愴地呼天 觸地號天
重睹天日 長江天塹 重見天日 馳名天下 澄清天下
參天貳地 從天而降 從天而下 柴天改物 柴天改玉
愴天呼地 參天兩地 椎天搶地 充天塞地 草頭天子
楚天雲雨 撐天拄地 承天之祜 承天之佑 承天之佑
慘無天日 地北天南 獨步天下 地坼天崩 膽大包天
動地驚天 膽大潑天 地覆天翻 地久天長 地棘天荊
地角天涯 打開天窗說亮話 地老天荒 地老天昏 地平天成
德配天地 戴盆望天 地上天官 地上天宮 遁天倍情
大天白日 得天獨厚 洞天福地 刁天決地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頂天立地 地塌天荒 遁天妄行 頂天踵地
3. 天( )地( )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羅地網、天時地利人和、天大地大、天崩地裂、天經地義、天南地北、天造地設、天誅地滅、天荒地老、天堂地獄、天翻地覆、天高地迥、天旋地轉、天涯地角、天昏地暗、天崩地坼、天寒地凍、天搖地動、天公地道、天知地知、天塌地陷、天覆地載、天愁地慘、天懸地隔、天差地遠、天經地緯、天凝地閉、天冠地屨 天平地成、天開地辟、天崩地解、天崩地塌、天崩地坍、天崩地陷、天震地駭、天災地變、天高地下、天荊地棘、天昏地黑、天生地設、天摧地塌、天長地老、天授地設、天災地妖 滿意請及時採納。
4. 天什麼地什麼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天什麼地什麼的四字成語有哪百些 :
天羅地網、
天寒地凍、
天造地設、
天高地厚、
天翻地覆、
天經地義、
天昏地暗、
天南地北、
天誅地度滅、
天長地久、
天懸地隔、
天冠地屨、
天寒地坼、
天開地辟、
天大地大、
天坼地裂、
天平地成、
天災地變、版
天凝地閉、
天平地安、
天裂地坼、
天高地遠、
天寬地窄、
天愁地慘權、
天旋地轉、
天堂地獄、
天差地遠、
天坍地陷、
天成地平、
天覆地載
5. 瘋狂猜成語什麼天什麼地的四字詞語
歡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釋義非常歡喜高興的樣子。
※語或出《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參考: 喜地歡天近義: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眉開眼笑, 喜氣洋洋, 興高采烈, 歡欣鼓舞反義: 日坐愁城, 悶悶不樂, 愁眉苦臉典源說明「歡天喜地」是個很淺顯的成語,常被用來形容人非常歡喜高興的樣子,較早見於宋代話本小說《錯斬崔寧》。
其故事內容描述一個名叫劉貴的人,夜裡被闖入的盜賊殺死,而劉妻誤以為是他的小妾與崔寧謀財害命,於是告到官府去,官方又草率斷案,將小妾和崔寧判了死刑。一年後,劉妻陰錯陽差地成了那個盜賊的押寨夫人,在一次閑聊時,赫然發現此人才是當年謀殺親夫的真凶。
劉妻心中懊悔不已,但表面上裝作沒事,仍是一付「歡天喜地」的樣子,第二天才偷空到官府報案,為夫報仇。「歡天喜地 」也常見於其他戲曲小說里,如《水滸傳.第一七回》中,曹正等人綁著魯智深,假意要將他獻給二龍山的山大王鄧龍,鄧龍手下小嘍啰見他們到來,「歡天喜地說道:『好了!眾人在此少待一時。
』」然後趕緊報予山大王知。典源《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大王道:「說起殺這個人,一發天理上放不過去。
──且又帶累了兩個人,無辜償命。是一年前,也是賭輸了,身邊並無一文,夜間便去掏摸些東西。
不想到一家門首,見他門也不閂,推進去時,裡面並無一人。摸到門里,只見一人醉倒在床;腳後卻有一堆銅錢,便去摸他幾貫,正待要走,卻驚醒了那人,起來說道:『這是我丈人家與我做本錢的,不爭你偷去了,一家人口都是餓死。
』起身搶出房門。正待聲張起來。
是我一時見他不是話頭,卻好一把劈柴斧頭在我腳邊,這叫做人急計生,掉起斧來,喝一聲道:『不是我,便是你。』兩斧劈倒。
卻去房中將十五貫錢盡數取了。後來打聽得他,卻連累了他家小老婆,與那一個後生,喚做崔寧,冤枉了他謀財害命,雙雙受了國家刑法。
我雖是做了一世強人,只有這兩樁人命是天理人心打不過去的;早晚還要超度他也是該的。」那大娘子聽說,暗暗地叫苦:「原來我的丈夫也吃這廝殺了!又連累我家二姐與那個後生無辜受戮。
思量起來,是我不合當初做弄他兩人償命。料他兩人陰司中也須放我不過。
」當下權且1>歡天喜地,並無他說。明日捉個空,便一徑2>到臨安府前叫起屈來。
註解:權且:暫且。一徑:一直、直接。
洞天福地dòng tiān fú dì釋義洞天,道教中稱神仙統治之處。福地,道教中稱真人統治與得道之所。
「洞天福地」即指神仙居住或修道的地方。語本唐.李沖昭《南嶽小錄.敘岳》。
後亦用「洞天福地」形容環境極為優美舒適的名山勝境。參考: 福地洞天近義: □嬛福地, 蓬萊仙境, 世外桃源, 蓬萊仙境典源說明「洞天」及「福地」原是道教中用來指神仙真人所居住的地方,多位於名山勝景中。
在一些道教典籍里,我們可以見到這方面的記載,如宋代張君房的《雲笈七簽》,便羅列了所謂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福地。其實早在唐代李沖昭的《南嶽小錄.敘岳》,也提及了南嶽衡山中的洞天福地,文雲:「復有神仙聖境曰朱陵洞,洞天也。
」又雲:「青玉壇、洞靈源、光天壇,悉是福地。」李沖昭是個求道者,他為尋訪神仙靈跡,故深入南嶽衡山之中,然後將觀察訪談所得事跡記錄下來,即成《南嶽小錄》。
他書中提及的幾處洞天福地,後來在張君房的《雲笈七簽》中亦可見。至於這些洞天福地究竟是否曾有神仙居住?李沖昭則說:「唯求古來舊記,希窮勝異之事,莫之有者。
」可見神仙之說畢竟為虛幻不可確知的,只見歷來所謂之洞天福地皆為清幽秀麗、安樂舒適的地方,故後來「洞天福地」便多被用來形容環境極為優美舒適的名山勝境。典源唐.李沖昭《南嶽小錄.敘岳》南嶽者,《周禮.職方氏》曰,南嶽之鎮曰衡。
……復有神仙聖境曰朱陵洞1>,洞天也。又雲山稟靈氣,時有異人。
又《福庭志》雲朱陵之天,周環七百里。七十大峰有五小峰,有二壇露光。
青玉學道居此,度世上升。又青玉壇2>、洞靈源3>、光天壇4>,悉5>是福地。
五嶽作鎮,皆有高真統治,蓋以導雲雨養萬物,惠群生者也。註解:朱陵洞:道教中所謂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為上仙所統治之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在衡州衡山縣,仙人石長生治之。」青玉壇:道教中所謂七十二福地之一,為真人修行得道之所。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在南嶽祝融峰西,青烏公治之。」洞靈源:道教中所謂七十二福地之一,為真人修行得道之所。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在南嶽招仙觀觀西,鄧先生所隱地也。」光天壇:道教中所謂七十二福地之一,為真人修行得道之所。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在衡岳西源頭,鳳真人所治之處。」悉:都、全。
6. 天什麼地什麼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天崩地裂 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天差地遠 比喻兩者相差極大。
天長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天愁地慘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多用作渲染氣氛)。
天翻地覆 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
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後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系的重大。
天公地道 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冠地屨 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天寒地凍 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天昏地暗 昏:天黑。天地昏黑無光。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天經地義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供參考!!
3.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作者:司馬遷 出自:《報任安書》 注釋: 固:本來。 或:有的人。 於:表示比較。 或重於泰山: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重於泰山的人有:岳飛、於謙、錢學森、鄧稼先、雷鋒…… 或輕於鴻毛:他的死比鴻毛還輕。 輕於鴻毛的人有:秦檜、張俊、汪精衛、李士群、袁世凱……
編輯本段意思
人總會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有的人的死的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的比鴻雁的羽毛還輕。
編輯本段被引用
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代文學家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編輯本段背景
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
編輯本段司馬遷《報任安書》
(張京華據《漢書》中華書局標點本排錄)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遺風矣。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抑鬱而無誰語。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用,女為悅己容。若仆大質已虧缺,雖材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 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請略陳固陋。闕然不報,幸勿過。 仆聞之,修身者智之府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符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昔衛靈公與雍渠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爰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事關於宦豎,莫不傷氣,況忼慨之士乎!如今朝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餘薦天下豪雋哉!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神禪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將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積勞,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鄉者,仆亦嘗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不以此時引維綱,盡思慮,今已虧形為掃除之隸,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衛之中。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猛野而事乃有大謬不然者。夫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仆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游知塵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昂億萬之師,與單於連戰十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李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沫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首爭死敵。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仆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凄怛悼,誠欲效其款款之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彼,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事已無可奈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仆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遂下於理。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壹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親見,仆行事豈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聲,而仆又茸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猛虎處深山,百獸震恐,及其在阱檻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陰,王也,受械於陳;彭越、張敖,南鄉稱孤,系獄具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財。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曷足怪乎!且人不能蚤自財繩墨之外,已稍陵夷至於鞭箠之間,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蚤失二親,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適會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故且從俗浮湛,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指謬乎。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解,無益,於俗不信,只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書不能盡意,故略陳固陋。
4. 入井望天的解釋
入井望天的解釋比喻 眼光 狹小, 看到 的有限。
詞語分解
入井的解釋 .侵入井宿 所在 的區域。《金史·天文志》:「 貞元 二年八月戊戌 熒惑 入井,凡十一日而出。」.指觸犯刑法。井,刑法。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先監遺事紀略》:「鎮撫司刑絕圓悶部,所監詿誤諸臣內外重犯。先監腔昌每以上 天的解釋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 。天際。天罡(北斗星)。天淵(上天和 深淵 ,喻差別大)。 天馬行空 (喻氣勢豪放,不受並彎 拘束 )。 在上面:天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氣候:天氣。天冷。 季節,時節:冬天。
5. 司馬遷的評價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物棚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繼父志,任史官
司馬遷,宇子長,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於龍門山下(在今天的陝西省韓城縣)。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親司馬談的遺志,當上了太史令,開始從皇家藏書館中整理選錄歷毀螞滲史典籍。司馬遷的祖先並不十分顯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職。但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為此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馬談一直准備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在父親的直接教導下,司馬遷十歲時便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他又跟著董仲舒學習《春秋》,跟孔安國學習《尚書》。司馬遷學習刻苦,進步非常快,極有鑽研精神。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啊!"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了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託在自己的身上。司馬遷低著頭,流著淚,悲痛而堅定地應允道:"兒子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願。"
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以後,就有了閱讀外面看不到的書籍和重要資料的機會。這為他以後著史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是,資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復。由於當時的那些藏書和國家檔案都雜亂無序,連一個可以查考的目錄也沒有,司馬遷必須從一大堆的木簡和絹書中找線索,去整理和考證史料。司馬遷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血,幾乎天天都埋纖脊著頭整理和考證史料。
司馬遷一直記得父親的遺志,他決心效法孔子編纂《春秋》,寫出一部同樣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歷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手寫他的偉大著作史記
二、直言受宮刑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記之時,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
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么多錢贖罪。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三、 發憤著 史記
司馬遷從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為太史令後開始閱讀、整理史料,准備寫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寫作計劃,共經過十六年。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
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 "書",共五個部分,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宇。
1、力求真實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復作了核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鐵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面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為傳統歷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歷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丑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 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葯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司馬遷想為封建統治者提供歷史的借鑒作用,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這是非常可貴的。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在選取人物時,並不是根據其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以其實際行為表現為標准。比如,他寫了許多諸如游俠、商人、醫生、倡優等下層人物的傳記。在司馬遷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寫法。著重寫其"為人",並注意其"為人"的復雜性,是司馬遷的筆法。他在作傳時,把自己的看法寓於客觀的事實敘述之中,來表示自己對人物的愛憎態度。比如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同情他,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寫這位失敗英雄。他既稱贊項羽的驍勇,又對他的胸無大志、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可是,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並沒有發議論,但是他對項羽的愛憎態度卻於敘事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便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一。
2、愛憎分明
司馬遷愛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記當中表現得非常充分。他高度評價了秦末農民大起義。陳涉出身貧農,是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可司馬遷卻將他和諸侯並列,放在"世家"當中來敘述。對於一個封建史學家來說,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將陳涉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商湯和周武王相提並論,同時明確地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暴虐無道,人民就有權利起來推翻他。陳涉領導的這支農民軍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卻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戰爭,最後終於推翻了秦朝的無道統治。對陳涉首先起義、推翻秦朝的歷史功績,司烏遷是完全持肯定態度的。
對於歷史上許多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也大加贊賞。他當年游歷時,曾到過湖南長沙北面的汨羅江,並在江畔憑吊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次憑吊極大地影響了司馬遷,他的心靈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詩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給屈原作傳時,他認為屈原可以同日月爭輝,並憤怒地譴責了楚國貴族統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惡行徑。當年,司馬遷還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對舜的事跡作了實地考查。後來在寫史記時,他便把舜的事情寫在《五帝本紀》里,贊揚他憂國憂民的高貴品質。司馬遷也非常推崇"完璧歸趙"和"將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藺相如和廉頗,對他們的愛國行為大加贊賞。
在史記中,司馬遷還歌頌了那些為了反抗強暴,置自身性命於不顧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難、見義勇為的游俠。比如"鳳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隻身刺秦王,最終血濺秦廷。司馬遷對這些人物進行大膽的歌頌,實際上便是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賞人民反抗強暴的願望。司馬遷對名醫扁鵲、諄於意等有益於人民的人,用很長的篇幅記錄了他們的生動事跡和醫學理論。這些人在當時都沒有社會地位,可在司馬遷的心目中,他們遠比某些王侯將相高貴。
對封建統治者的丑惡面貌,司馬遷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比如《酷吏列傳》一共為十個殘暴冷酷的官吏作傳,其中漢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漢武帝當時重用張湯,而"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始為小吏,乾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王屬交私"。所謂"乾沒",即空手得到的意思。這里描寫的是張湯為小吏時好用計謀以制服人的情況。張湯得勢後,與趙禹一起制定了各種殘的法令,其中有一條叫"腹誹之法",即不管有罪與否,只要被指控為對朝廷心存不滿,就可以據此治罪。張湯不僅善於巧立法令名目,而且還會迎合漢武帝的心意去處置"犯人"。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個案件會使無數人家受到牽連,以致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這些人的罪惡活動都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他便是通過這些對漢武帝時期專制統治的殘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訴的。
司馬遷的進步歷史觀和敢於揭露帝王過失的大膽作風值得肯定。對於歷史的演進過程,他的思想也比較完整。他在給予歷史正確的評價後,又充分肯定了歷史是不斷發展進化的這一結論。
3、史家絕唱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司馬遷的筆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動地刻畫出一個歷史事件或一個歷史人物。例如,對《田單列傳》中田單防守即墨城的描寫。田單用了六條妙計大勝燕國,使齊國得以恢復。"火牛陣"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計策。晚上,田單將紫紅色的帶有龍紋的布帛披在一千多頭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劍,用油浸透它們的尾巴,再用火點著。於是,一千多頭牛帶著熊熊火焰,像怪獸一樣沖進了燕兵的陣地。而齊國士兵也拿著武器沖向了敵人,還有一些人敲鑼打鼓,高聲喊叫,以壯聲勢。摸不著頭腦的燕兵嚇得爭相而逃,結果被殺得丟盔棄甲,燕兵的屍體遍布於戰場上,齊國大獲全勝。司馬遷雖著墨不多,可"火牛陣"就如一幅圖畫一般出現於讀者的腦海中。
司馬遷還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他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描寫非常精彩。巨鹿戰役中,項羽率領大軍渡河,然後沉掉所有的船隻,並下令只允許帶三天的糧食,這便形象而又具體地刻畫了項羽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和氣概。項羽的軍隊一個抵十個,消滅了數量上遠遠超過自己的秦軍,在推翻強秦統治的戰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項羽在戰斗結束之後,召見各路將領,當他們進入項羽的轅門時,沒有一個人敢抬起頭走路。這是對項羽威風的描寫。對項羽被圍的場景,司馬遷描繪得更是感人。項羽慷慨而歌:"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司馬遷通過這歌聲,完全刻畫出了這位英雄在失敗以後時慷慨悲壯,而又無力挽回失敗命運的復雜心情。接下來,司馬遷又對項羽突圍後,在東城決戰時的勇猛作了描繪。當時項羽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當幾千名追兵迫近時,項羽圓睜雙目,怒喝一聲,把漢軍嚇得後退了好幾里。看到這樣的描寫,不禁使人覺得這位失敗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馬遷描寫漢高祖入關時與民眾約法三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風度。而漢高祖也具有好謾罵的流氓習氣和隨機應變的性格。有一回,韓信給漢高祖寫信,要求封自己為假齊王。漢高祖非常生氣,剛想發作,張良卻在一旁暗示他別發作,他立即轉過口風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呢?"這里用字也不多,卻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了漢高祖善於隨機應變和玩弄權術的性格。
司馬遷在書中的敘述語言非常生動,人物形象鮮明。他廣泛採用口頭流傳的諺語、成語、歌謠,而且不迴避方言土語。他的語言是一種接近口語的"方言",通常敘述和人物對話和諧一致,雖明快但含蓄,話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復而簡潔,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為人物特徵的描寫服務。他刻畫人物說話口吻的描寫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態度。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還常常適當地強調、誇張。比如,《高祖本紀》:"(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這一段漢高祖讓帝位的話,是直接模擬當時的口語,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漢高祖惺惺作態的樣子,讀完不禁覺得漢高祖說話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馬遷使用古史資料時,一般以當時通用語翻譯古語。如《五帝本紀》寫堯舜的事跡,取材於今文《尚書·堯典》,把書中的"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績咸熙"等語,翻譯為"百姓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信傷百官,眾功皆興"等,譯文與原文相比較,就會發現更容易讀懂。史記的人物傳記之所以這么出色,是與司馬遷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分不開的。
一個人在遭到無辜的迫害以後,通常有兩種選擇: 要麼悲觀消沉,要麼發憤圖強。而司馬遷選擇了後一條路。他秉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將自己心中所有的"憤"全部傾注到史記的創作中去。司馬遷獨創了中國歷史著作的紀傳體裁,開創了史學方法上全新的體例。司馬遷以個人傳、紀為形式,以社會為中心記載歷史,為後人展示了一部規模宏大的社會變遷史。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文學上,司馬遷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
他那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的人格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開放分類:
歷史人物、人物、文學家、西漢、史學家
6. 古代刑法'望天'是怎麼樣的
消尖的粗木柱從下身捅入直到插入喉嚨,這時候人頭是向上面所以叫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