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防

刑法的防

發布時間: 2023-05-16 04:12:49

⑴ 刑事法:刑法常考考點之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採取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其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它是針對不法侵害行為實施的正當、合法行為,它不僅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反而對社會有益,因而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和支持。

正當防衛的條件:

(一)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

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是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對此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法侵害」的范圍不僅包括犯罪行為,還包括其他嚴重違法行為,因為犯罪行為和其他違法行為都是侵犯法益的行為,沒有理由禁止公民對其他嚴重違法行為進行正當防衛;而且,公民在受到侵害時往往難以區分犯罪行為和其他違法行為,將不法旁迅清侵害限於犯罪行為,不利於公民進行正當防衛。

2.然而,並非對任何不法侵害都可以進行防衛,能夠被防衛的不法侵害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不法侵害必須是人實施的侵害。在野生動物侵害合法權益時進行的反擊行為不屬於正當防衛,而僅僅是一種自衛行為;在人利用動物侵害昌差他人的情況下,動物是人進行不法侵害的工具,將該動物打死打傷的,屬於使用給不法侵害人的財產造成損害的方法進行的正當防衛;此外,不法行為人往往只限於自然人,對於法人的不法行為,不能對法人整體進行正當防衛,只能對以法人名義實施不法侵害的自然人進行。第二,不法侵害通常是積極作為的行為,並且這種積極作為往往帶有暴力的或侵襲的性質,像貪污、受賄等不法侵害,一般不能對之進行正當防衛。當然,對於不作為的不法侵害,如果只能由不作為人履行義務,需要進行正當防衛的,也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第三,不法侵害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即一般必須具有攻擊性、破壞性和緊迫性,不法侵害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公民人身安全、身體健康、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以及重要的公共利益的安全,如果不及時防衛將會給合法權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基於上述認識,對下列幾種行為,均不能或不宜進行正當防衛:(1)對合法行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合法行為包括依照法律的行為、執行命令的行為、正當業務行為等;(2)對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實行反防衛;(3)對緊急避險行為不能實行正當防衛;(4)對意外事件不能實行正當防衛;(5)對防衛過當、緊急避險過當不宜進行正當防衛。

3.如果事實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而對臆想中的侵害者進行防衛,則屬於假想防衛,如把捉迷藏而躲在草堆中的小孩誤認為是小偷而加以防衛。對此種情形,應視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而予以不同的處理:如果主觀上有過失,並造成法律規定的損害後果,依過失犯罪論處;如果沒有過失,則應當按照意外事件處理,不予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二)不法侵害正在進行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所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並且尚未結束。對「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關鍵是要判斷不法侵害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關於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一般來說,可以理解為不法侵害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在外在形態上表現為不法侵害人已經逼近侵害對象、已經著手實行侵害、已經威脅到被害人運前的安全,如殺人犯持刀向受害人砍去、強*犯對婦女實施暴力或暴力威脅。但對此不能作絕對化的理解,對於危險性大的不法侵害,雖然尚未著手,但現實的威脅如果已迫在眉睫,也應當允許進行正當防衛,如強*犯潛入受害婦女的住房,即將實施強*行為,此時即可對其實行正當防衛。對於犯罪預備行為一般不能實行正當防衛,但是,當預備行為本身又構成另一犯罪(如為殺人而盜槍),則可以進行正當防衛。關於不法侵害的結束時間,一般以不法侵害對合法權益所形成的現實危險是否排除為標准來進行判斷。具體說,不法侵害已經結束,是指合法權益已經不再處於緊迫的、現實的侵害、威脅之中,或者說不法侵害行為已經不可能繼續侵害或威脅合法權益。在實踐中,下列情形一般均應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終止:一是不法侵害已經完結;二是不法侵害人自動中止侵害;三是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經喪失繼續侵害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侵害財產權益的情形中,不法侵害行為雖然已經既遂,但如果其侵害狀態仍在繼續之中,可以即時排除的,仍應認為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可以對其進行正當防衛。如盜竊犯盜得財物剛逃離現場,失主馬上追擊並奪回財物,應認定為正當防衛。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或者已經結束時,進行所謂「防衛」的,稱為防衛不適時。

防衛不適時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前防衛。就是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還處於或然狀態,就進行所謂的正當防衛,一般來說,這屬於一種「先下手為強」的故意犯罪。二是事後防衛,是指在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後,對不法侵害人進行加害,事後防衛大多是報復性的侵害,構成犯罪的應以故意犯罪論處;但行為人也可能基於認識錯誤而進行事後防衛,例如,不法侵害人在殺人過程中中止了犯罪,而被害人誤以為是暫時停止了犯罪,趁其不備予以反擊,造成重傷。對此應按照處理認識錯誤的原則,根據防衛人主觀上是否有失,分別按照過失犯罪或意外事件處理。

(三)具有防衛意識

具有防衛意識是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是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如果不是出於上述目的,則不能成立正當防衛。防衛意識包括防衛認識和防衛意志。防衛認識,是指防衛人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防衛意志,是指防衛人出於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

以下三種情況就屬於不具有防衛意識,不能成立正當防衛:1.防衛挑撥。是指行為人出於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釁、引誘等方法促使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爾後借口防衛加害對方的。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為。是指雙方都出於侵害對方的非法意圖而發生的相互侵害行為,如互相鬥毆。當然,如果非法侵害的一方已經放棄侵害,例如宣布不再斗毆或認輸、求饒、逃跑,而非法侵害的另一方仍窮追不舍,繼續加害,則已經放棄侵害的一方就具備了進行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可以為了制止對方的進一步加害而採取必要的反擊措施,這種情形下的反擊可以成立正當防衛。3.偶然防衛,是指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巧合了正當防衛的其他條件。如甲故意用槍射擊乙時,乙剛好在持槍瞄準丙實行故意殺人行為,但甲對乙的行為一無所知。

(四)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進行防衛

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進行防衛是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只有針對不法侵害人進行防衛,才能使不法侵害人不再繼續實施不法侵害行為,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這里的不法侵害人,只限於實施不法侵害的自然人,而不包括動物、財產和法人,更不能及於無辜公民。至於不法侵害者是否具有責任能力,並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於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的侵害,只要具有緊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為無責任能力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防衛反擊,但在防衛手段上應有所節制。對於針對第三者進行所謂防的,稱為防衛第三人,應視不同情況處理。如果故意針對第三者進行所謂防衛,就應作為故意犯罪處理;如果誤認為第三者是不法侵害人而進行所謂防衛的,則以假想防衛來處理。

(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是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防衛行為必須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否則便是防衛過當。對於如何理解「必要限度」,刑法學界存在必需說、基本相適應說、相當說三種不同的觀點。通說認為,防衛行為只要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防衛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及造成的損害又不是明顯超過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的,均屬於正當防衛的范圍。

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屬於防衛過當。在我國刑法中,防衛過當不是一個獨立罪名,因此,對防衛過當應當根據行為人的罪過和客觀後果,援引相應的刑法條文定罪。對於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通說認為,防衛過當在主觀上不可能是直接故意,一般是過失,但也不排除間接故意的可能性,如被害人將強*犯*後,因精神過度緊張和害怕行為人醒來,就拚命毆打致其死亡。因此,在防衛過當造成了他人死亡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僅有過失,則應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出於間接故意,則成立故意殺人罪。對於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特殊正當防衛: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這就是特殊正當防衛,也無過當防衛。特殊正當防衛,除了防衛起因與防衛限度外,其他條件與一般的正當防衛相同。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的特殊防衛,其前提條件必須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能以其行為最終成立何種罪名為標准得出結論。搶劫罪等雖然在一般情況下視為一種暴力犯罪,但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以暴力方式實施,更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當然,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並不僅限於刑法條文所列舉的上述犯罪行為,還包括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搶劫槍支彈葯、劫持航空器等)。一般正當防衛超過了必要限度就有可能構成防衛過當,而對特殊防衛來說,即使造成了不法侵害人傷亡的重大損害,也不構成防衛過當,防衛人不負刑事責任。

例解

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關於刑法對特殊正當防衛的規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錯誤的?(2005/2/59,多選)

A.對於正在進行殺人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沒有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能稱為正當防衛

B.「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僅說明其前面列舉的搶劫、強*、綁架必須達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說明只要列舉之外的暴力犯罪達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應適用特殊正當防衛的規定

c.由於特殊正當防衛針對的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這種犯罪一旦著手實行便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應當允許防衛時間適當提前,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處於預備階段時,也應允許進行特殊正當防衛

D.由於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進行防衛時可以殺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結束後,當場殺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屬於特殊正當防衛

[答案及解析]ACD.考查特殊正當防衛。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⑵ 刑法中防衛過當是什麼意思防衛過當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 負刑事責任 的犯罪行為。防衛過當具有兩方面的特徵:一、在客觀上表現為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必要限度並造成了重大損害;二、防衛行為必須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對於防衛過當的量刑,中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此規定與1979年的舊刑法相比對公民實施防衛行為加以了擴張,在鼓勵公民更好的利用防衛權,保護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其積極的意義。根據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對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因為防衛過當的兄察洞防衛人主觀上是出於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動機,其主觀惡性小,其客觀上是在進行防衛的前提下造成的損害結果,所以只應對造成的重大損害 承擔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的主客觀因素決定了其社會危害性較通常犯罪的危害性小,刑法對防衛過當的處罰原則,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從審判實踐看,防衛不法侵害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的情況是極為復雜的,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和情節進行具體的分析,確定是減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一般來說,對防衛過當致人輕傷的依法 不負刑事責任 ,如果具備緩刑的,可以適用緩刑,如果 犯罪情節輕微 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 免予刑事處罰 。但究竟是減輕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如何減輕處罰則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防衛目的,為保護國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而防衛過當,比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而防衛過當處罰應更輕。 (2)過當程度,比較行為的危險程度與防衛必要的最低限度,即考慮採用其他輕微防衛手段的容易程度,防衛過當所造成的損害差距越輕微,處罰相應輕微,嚴重過當,處罰相對較重。 (3)罪過形式,按疏忽大意的過失,羨枯過於自信的過失,間接故意等罪過形式的先後,減輕乃至免除處罰的幅度應是依法遞減。 (4)權益的均衡性及其性質,比較所要侵害的權益與所要保護的權益,是否明顯有失均衡,為保護重大權益而防衛過當,比為保護較小權益而防衛過當,處罰應當更輕。 (5)考慮侵害者不正當程度,例如,防衛以採用重大侵害方式,所侵害的利益超出應保護的利益的沒山正當防衛,只有其他手段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才可能認可其必然性。

⑶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怎麼規定的

司法實務中對 正當防衛 的認定是很重要的,畢竟如果可以認定行為人屬於正當防衛的話,則此時即使造成了損害,防衛人也是不用承擔責任。但要是防衛超過了必要的限度構成 防衛過當 。不過 刑法 中的正當防衛是如何規定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刑法中的正當防爛乎閉衛是怎麼規定的 刑法第20條第1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由此可知:正當防衛是國家賦予公民的一項合法權頃汪利,它不是一種報復飢裂手段,也不是給予防衛人以制裁犯罪的權利,因而也不是一種懲罰的措施。而且正當防衛是為了制止住正在發生的不法侵害行為,不是為了預防不法侵害者以後再去犯罪。 正當防衛是在緊急關頭為了保護合法的權利,而給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損害的必要手段。行使正當防衛權利的諸條件的統一,就是正當防衛的構成,其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從客觀上看,正當防衛行為是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正當行為,它不僅不具有社會危害性,而且是對社會有益的行為;從主觀上看,正當防衛行為是防衛人面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出於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合法權利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抵抗和制止不法侵害的防衛行為。 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危害社會的故意和過失,是它同犯罪的本質區別。由於正當防衛是採取給不法侵害者造成損害的方法實施的,所以法律又嚴禁濫用防衛權,只有符合條件的合法的防衛行為,才是正當的,才不負刑事責任。 二、正當防衛的條件有哪些 (一)起因條件,即不法侵害行為的存在 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行為來實施,這是正當防衛的本質所在。所謂不法侵害行為,是指對法律所保護的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為法侵害行為有兩個特徵:一是不法侵害行為必須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具有社會危害性;二是不法侵害必須具有侵害的緊迫性。在前述的案例中,「李四正要殺王五」的描述說明:李四針對王五的不法侵害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侵害的緊迫性,符合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 (二)時間條件,即不法侵害的正在進行 正當防衛的的起因條件是不法侵害行為的存在,但並不是有了不法侵害行為,任何時候者可以實行正當防衛,正當防衛有時間的限制,即只有在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的過程中才能實行正當防衛。所謂正在進行,意味著不法侵害行為尚在繼續實行的過程中,只有這個時候才會產生正當防衛的必要。 1、不法侵害行為已經開始。只有在不法侵害行為開始以後,才可以對不法侵害人實行正當防衛,所以不法侵害行為開始的時間,也是正當防衛的開始時間。不法侵害行為已經開始表明不法侵害人已經著手直接實行侵害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權益處於其直接威脅下。 2、不法侵害行為尚未結束。正當防衛始於不法侵害行為的開始,終於不法侵害行為的結束。不法侵害行為尚未結束表明不法侵害形成的危險狀態並未消失,威脅沒有排除,還有實行正當防衛的必要。 下面幾種情況,應認為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不能再實行正當防衛。 第一、不法侵害行為已經實施完畢,侵害的結果已經造成,侵害者沒有進一步實施侵害的意圖。這時不法侵害行為所造成的危險已不存在,或雖存在一定的危險,但並非實施正當防衛所能排除。 第二、侵害者已經被制服或已經失去了繼續侵害能力,不法侵害在客觀上或事實上已經不可能再繼續進行。 第三、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不管不法侵害行為是否已經完成,由於侵害人自動中止了不法侵害,不法侵害行為已不再繼續進行下去。 從案例中簡單的文字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李四正要殺王五」,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之中。 (三)對象條件,即只能對不法侵害人實施 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要解決的是防衛行為應該針對什麼人實施的問題。由於正當防衛的目的在於制止住不法侵害行為,以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侵害,所以防衛行為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如果明知對方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而故意加以侵害,不是正當防衛,構成犯罪的,應按故意犯罪承擔刑事責任。無庸贅述,在案例中,李四正是不法侵害人。 (四)主觀條件,即防衛意圖的存在 刑法明文規定,正當防衛成立的主觀條件是防衛人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即防衛人具有防衛的意圖,只有具備了正當防衛的意圖,才能保證防衛行為是對社會有益的行為並排除了防衛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防衛意圖也是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的統一,它要求防衛人在主觀上認識到不法侵害行為的存在,並希望通過自己實施的防衛行為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侵害。據此,下列不具務防衛意圖的行為不屬於正當防衛。 1、防衛挑撥。指行為人為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起對方先對自己進行侵害,然後借口實施「正當防衛」來加害對方的行為。 2、相互斗毆。指雙方都有非法侵犯對方的意圖而發生的互相侵害的行為。由於相互斗毆的雙方主觀上都不具有防衛意圖,所以雙方的行為均屬不法,構成犯罪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3、為保護非法利益而進行防衛。正當防衛所以是正義的,就在於它是為保護合法權益為目的,行為人出於保護非法權益的目的,由於缺乏防衛目的的正義性,所以不是正當防衛。 此時需要滿足規定的條件之後,才有可能認定為防衛過當,而這個過程中就有可能認定為防衛過當的情況。一般在防衛超過必要限度的情況下,自然就需要防衛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了。

⑷ 刑罰預防犯罪的作用

預防犯罪表現為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兩個方面。
刑罰一般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刑罰,威懾其他潛在犯罪人,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預防不僅含有威懾的內容,還包括相應教育、感化等意蘊,因而社會上守法的民眾也可以成為一般預防的對象。刑罰的確定性、及時性以及相當性是最大限度發揮刑罰一般預防效力所必備的要素。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執行刑罰,防止其重新犯罪。特殊預防的對象只能是犯罪人,也即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特殊預防以犯罪人為對象,認為刑罰的目的在於通過刑罰的剝奪或教育,使犯罪人不再次犯罪。這里所說的不再犯罪,包括了主動不再犯罪和被動不再犯罪兩種情況。特殊預防論作為刑罰根據理論的一種,是以人身危險性為核心。對犯罪人適用刑罰,雖然在形式上看是為了懲罰犯罪人,但是懲罰並不是刑罰的最終目的,懲罰只是一種手段而已。通過刑罰懲罰這種手段,刑罰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預防犯罪。預防犯罪表現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兩個方面。

⑸ 刑法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包括什麼和什麼兩個方面

刑法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和懲罰犯罪,保護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規定了立法目的
為了懲罰犯明緩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激肢模我飢檔國同犯罪最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刑法的目的是預防犯罪,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和法益

⑹ 刑法中一般預防的對象主要是

您好,所謂一般預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預防的對回象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沒答有犯罪的、可能實施犯罪的社會成員。
在刑罰執行時應側重特殊預防,因為刑罰執行的對象是具體的犯罪人,行刑的目的是就是要將受刑者改造為守法公民,使之不再犯罪。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沒有改造好的刑滿釋放分子、逃跑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等遇有適當的時機就可能進行危害社會的犯罪活動,人民法院通過對犯罪分子判處刑罰,用具體實際的案例說明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行為,並警告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法不可違,罪不可犯,在我們的國家裡誰犯了罪都脫逃不了刑罰懲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⑺ 刑法的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

法律主觀:

關於刑法對特殊正當防衛的規定是,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陪笑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客觀: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毀枝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蘆余含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⑻ 刑法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包括什麼和什麼的兩個方面

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特殊預防。即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刑罰,預防他們再次犯罪。(2)一般預防。即通過適用刑罰懲罰犯罪型拍,教育和警戒社會上某些有可能效仿犯罪人實施犯卜扮羨罪行為的人,使他們不敢走上犯罪的道缺兄路。

熱點內容
修正案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8 07:13:09 瀏覽:544
五河好律師 發布:2025-01-08 07:12:25 瀏覽:393
代人家簽名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08 07:11:46 瀏覽:196
北京消防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8 07:11:34 瀏覽:492
房屋出租合同法違約 發布:2025-01-08 05:44:23 瀏覽:366
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 發布:2025-01-08 05:18:21 瀏覽:292
道德情感中公 發布:2025-01-08 05:06:41 瀏覽:65
對婚姻法的咨詢 發布:2025-01-08 05:01:19 瀏覽:588
房親稅立法 發布:2025-01-08 05:01:14 瀏覽:589
丁少雲律師 發布:2025-01-08 04:37:45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