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第2
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條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條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四條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第五條本解釋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⑵ 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
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成年的中國公民、中國領域內的無國籍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2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條規定確認了自然人的民事主體地位,是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前提。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是我國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
民法上的自然人首先是具有自然生物屬性的人,從出生開始就獲得了民事主體資格。藉助生殖輔助技術出生的人(如「試管嬰兒」),也同樣屬於自然人。同時,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還需要法律的承認。
近代以來的民法,承認自然人為當然的民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得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2)民法總則第2擴展閱讀:
自然人的分類: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法律上能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為的人。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為有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17條、18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成年人年齡標准既要考慮人不同年齡的身心發育情況,也要考慮社會的接受度等各方面因素。以十八周歲作為成年人年齡標准綜合考量了我國國民的生理情況、社會環境等因素。
2、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能為有效法律行為的人。他們不能因其所為法律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一般包括:幼年人;不能獨立處理自己事務,經法院宣告為喪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民法總則》第20條、第21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3、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只有部分行為能力的人。
《民法總則》第19條、第21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⑶ 民法總則自然人死亡時間怎樣認定
民法總則第二章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一、可以證明自然人的死亡時間的首要絕對證據是死亡證明。
死亡證明的出具分不同的情況:
1、死於醫療衛生單位的,由醫療衛生單位出具死亡醫學證明;
2、對公民正常死亡無法取得醫院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的,由居(村)委會或衛生站(所)出具死亡證明;
3、非正常死亡或衛生部門不能確定是否屬於正常死亡的,由公安司法機關出具死亡證明;
4、已經火化的,由殯葬部門出具的火化證明前推證明死亡的事實。
民法總則確立了死亡證明為自然人死亡的首要絕對證據原則,填補了民法通則及其兩個意見關於公民死亡認定的立法空白。
我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八條規定,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二、在沒有死亡證明的情況下,可以認定自然人死亡時間的其次絕對證據就是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
可以認定自然人死亡時間的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唯一適用的前提就是沒有死亡證明。因此,從證據的證明力來看,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是排在死亡證明之後的。
戶籍登記是指公安機關在辦理戶口登記時所記載的內容,當然包括自然人的出生時間、籍貫、父母信息等等。這里的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是指可以認定自然人身份的合法有效的記載,如醫院就診登記信息、申報社會保障時所記載的信息、入托入學入伍時登記的信息等等。
三、有其他可以推翻出生證明、死亡證明、戶籍登記、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所載明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證據,該證據則可以成為認定自然人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的相對證據即推定認可的證據。
在具體適用過程中,民法總則第十條的三個含義是層層遞進的,不可逾越。
⑷ 民法總則規定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六項: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民法的平等原則是指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並要求所有民事主體同受普遍性法律的約束。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資格(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二,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三,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第四,民事主體所享有的民事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這一原則是由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因而平等原則必然貫穿我國民法始終。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權依自己的意願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自主自願,任何民事主體都不能藉助於經濟優勢或行政權力強迫他人進行某種行為或不進行某種行為。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方面,體現當事人意思自治。第二,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三,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實施民事行為由當事人自願協商。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為民事法律行為時,應當兼顧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平原則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法律化。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必須公平合理,不能隨意抬價壓價,損害對方利益,不能乘人之危,強迫對方接受不合理的條件。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法規范要求民事主體在權利、義務與責任的承擔上,體現公平原則,兼顧各方利益。第二,該原則主要是作為當事人在合同關繫上應當遵循的原則。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對於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的,應當遵循這一原則。
(四)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中,應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義務,不得濫用權利及規避法律或合同規定的義務。這一原則體現在合同關系中,具有很高的效力,起到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的作用,並且具有禁止權利濫用的功能。
這一原則的具體內容為:第一,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與他人建立民事法律關系,均應誠實,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第二,民事主體在不履行義務造成他人損失時,應當自覺承擔責任。第三,民事案件的裁判人員處理民事案件,應當貫徹誠實信用原則,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五)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這一原則在《民法通則》的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饜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同時,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在法律上,濫用權利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這一行為有損於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權利人行使權利在法律上是應當的,但是,如果濫用權利,就可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危害,因此,行使權利應當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
⑸ 民法總則有關民事主體的權利是怎樣保護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本質上說,這是由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的。民法總則第2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第4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屬性,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此外,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物權法第3條第3款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平等是交換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交換得以正常實現的保障。公平競爭、平等保護、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市場主體都處於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權利,遵守相同規則,承擔相同責任。如果不對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平等保護,解決糾紛的辦法、承擔的法律責任不一樣,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如對不同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不平等保護,勢必損害民事主體依法創造、積累財產的積極性,不利於民富國強、社會和諧。
⑹ 在我國民法典解釋二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解釋二如果是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則相應的規定有就同一民事關系,其他民事法律的規定屬於對民法典相應規定的細化的,應當適用該民事法律的規定。民法典規定適用其他法律的,適用該法律的規定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民法典第二編至第七編對民事關系有規定的,人民法院直接適用該規定;民法典第二編至第七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民法典第一編的規定,但是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除外。
就同一民事關系,其他民事法律的規定屬於對民法典相應規定的細化的,應當適用該民事法律的規定。民法典規定適用其他法律的,適用該法律的規定。
民法典及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沒有具體規定的,可以遵循民法典關於基本原則的規定。
⑺ 民法總則是什麼
問題一:民法總則、民法通則、民法總論的區別是啥啊??? 5分 民法通則是現行的民法法律文件。
總則和總論說的是一回事。是指民法中基礎的、原則性的規定,這些是與分則來對稱的。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與通則的區別 民法通則既包括了總則的內容又包括了分則的內容,但多不詳盡。這次系統的編纂民法總則就相當於民法通則的總則部分,只是更完備,更具體、更豐富。。
問題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增加哪些內容 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為什麼說這是一則歷史性的事件呢?
因為,民法總則太重要了,它是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是我國治國理政和法制建設的基礎性法律。今年10月1日起實施,自此,中國民事法律制度進入「民法典時代」!
那麼,民法總則跟我們老師、家長、孩子有啥關系?
關系太大了!
從生到死,從簽合同做生意到結婚生子繼承收養,老百姓的一切皆離不開民法,所以,民法也被稱為社會生活的大網路,它直接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對於我們家長、老師來說也不例外!而且呀,在此次審議通過的民法總則中,不少內容也和我們作為家長的責任義務有關,比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從十歲下調至八歲、比如監護制度有了變化、比如胎兒的利益也將得到保護,等等。
所以呀,快跟我一起來看看,《民法總則》有什麼需要我們老師、家長知道的內容吧!
民法總則中的這些變化,家長、老師要知道!
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
其實,草案的起草工作早已開始。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先後3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並將草案公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
前天下午,剛剛審議通過不久的民法總則總算在人大官網「亮相」了,總則分為11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06條。
那麼,哪些點是值得我們老師、家長關注的呢?這些變化又該怎樣看待呢?我們邀請到了法學博士、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前資深教育媒體人翁小平為我們解讀。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從十歲下調至八歲
變化
此次修改的民法總則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准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總則規定,他們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典型事件
日前,一則「孩子偷用母親手機打賞網紅25萬」的新聞引發熱議。事實上,隨著現代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兒童的生理和心智發育水平較以往有了新的變化。偷拿手機「發紅包」「買裝備」之類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重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准問題。
【專家解讀】未成年人身心成熟程度在提高,適當降低年齡充分尊重他們的自 ***
所謂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的資格。
按照現在的民法通則,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說,十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比如,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不滿十周歲的小學生獨立買東西、交學費等行為都是無效的。以往我們生活中開玩笑說:孩子都會「打醬油」了,從法律的角度來看,8歲孩子獨自一人去「打醬油」,才是有效的。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身心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如果還按照以前的規定,不僅不能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自 *** ,而且很多事情也會面臨法律上的尷尬。因此,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
二、構建了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制度
變化
總則針對未成年人監護領域的突出問題,對監護制度作了以下完善:
1.調整了監護人的......>>
問題四:《民法總則》制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法律依據是憲法。
《民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問題五:什麼是民法總則,它有什麼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帥、綱領作用,保障競爭、公平、統一的市場經濟秩序,及和睦、健康、親情的家庭生活秩序。其規定的內容包括基本民事主體和關系的定義,民法體系內通用的原則,與法律系譜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關系等
問題六:通過的《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相比有什麼變化 《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有何不同 「盡管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具有支架性的民事法律已經制定出來了,但由於長期缺乏具有統率性的民法總則,我國民法體系化程度不高。」《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說。 通則和總則是兩回事,前者不僅涵蓋了民法總則的部分,還規定了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大量原本屬於民法分則的內容。 一9吧陸年制定的《民法通則》距今已有三0年,限於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立法技術,其中許多制度已經過時,比如「聯營」;而許多勃興於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內容又沒能規定在《民法通則》中,如環境權、公司股東權等。 (據人民中國、央廣中國
問題七:民法總論是什麼 《民法總論》教學大綱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民法概述
第二節民法的法源
第三節民法的本質
第四節民法的本位
第二章民事法律關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三節民事能力
第四節民事權利
第五節民事義務
第六節民事責任
第三章物
第一節作為權利客體的物
第二節物的分類
第四章民事主體――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節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節監護
第四節宣告失蹤制度
第五節宣告死亡制度
第六節人格權之保護
第七節住所
第五章民事主體――法人
第一節法人的概念
第二節法人的本質
第三節法人的分類
第四節法人的民事能力
第五節法人的成立
第六節法人的機關
第七節法人的住所
第八節法人消滅
第六章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
第二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
第四節意思表示
第五節意思與表示不一致
第六節意思表示不自由
第七節條件、期限
第八節期日、期間
第九節民事法律行為的解釋
第十節民事行為的無效與撤銷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的概念
第二節代理關系
第三節代理權
第四節代理的分類
第五節代理行為
第六節無權代理
第七節表見代理
第八章訴訟時效
第一節時效的概念
第二節訴訟時效的效力
第三節訴訟時效的客體
第四節訴訟時效期間
第九章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民法的效力
第二節民法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民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四節民法解釋方法與漏洞補充方法
問題八:民法總則什麼時候敲定?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典,沒有民法分則,總則之分,只有民法通則和各個民法部門,當然你所指的應該是理論上的民法總論與民法分論(各個民法部門,如侵權,物權,婚姻繼承,合同)
問題九:民法總則規定 自然人享有什麼權利 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受法律保護的利益范圍或者實施某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可能性。
1、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2、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 *** 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3、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4、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5、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6、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7、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8、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9、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10、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11、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12、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13、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14、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15、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1)作品;
(2)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3)商標;
(4)地理標志;
(5)商業秘密;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7)植物新品種;
(8)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16、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
17、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18、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19、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0、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1、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22、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願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
23、民事主體行使權利時,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和當事人約定的義務。
24、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問題十:民法總則213條是什麼 您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一共只有206條。沒有第213條。第二百零六條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