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俄羅斯聯邦民法

俄羅斯聯邦民法

發布時間: 2023-05-20 04:06:25

㈠ 俄羅斯購買土地是永久的么

是。資本主義國家,如歐美、日、澳、俄羅斯等國家,實行土地私有化,個人擁有土地永久使用權,自然也就永久擁有土地上面的建築的使用權,購買的土地就是永久的。
俄羅斯聯邦土地他物權法律制度評介
一 引言
俄羅斯聯邦的土地他物權制度,經歷了暫時完整到從民事法律中完全消亡又逐漸完善的過程。
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俄羅斯沙俄帝國時期存在的物權制度被作為私有制的剝削制度而廢除。但在1922年蘇俄民法典中物權編仍占據具體民事制度的首位,其中規定的他物權主要是地役權、抵押權。隨著蘇聯國民經濟中私人資本主義成分的逐漸排除及最終消滅、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和1936年憲法的頒布,蘇聯民法理論界逐漸形成了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是私有制之下的特有現象的觀點。到了1964年民法典中,物權這一術語甚至從民事法律的篇章和規范名稱中消失,代之以所有權制度,他物權也不存在了。這絕對不是偶然的現象,那個時代"國家對土地的專有權、簡化和被合並的'計劃——組織式'財產流轉方式,對於法律形式來說不需要像他物權這樣復雜的法律范疇。"
隨著社會制度的轉變,市場經濟的實行,俄羅斯聯邦的土地法律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單一的土地國有制逐漸被多種所有制所取代,他物權法律制度開始在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聯邦重建。在1993年憲法原則的指導下,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在"所有權和他物權"編詳細規定了土地的終身繼承佔有權、土地的永久使用權、地役權等他物權類型。2001年10月25日生效的《俄羅斯聯邦土地法典》(以下簡稱土地法典)第四章則對上述土地他物權的取得、實現、限制和保護等予以了規定。
顯然,轉型時期的俄羅斯,在聯邦憲法承認土地私有權的同時,以社會利益和私人利益相結合作為調整土地關系的出發點,形成了合理使用土地、保護非土地所有權人利益的土地他物權制度。
二 土地他物權的類型
(一)土地永久使用權
土地永久使用權,是土地使用人對國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無償永久使用的土地他物權。
1.權利的取得
從民法典的規定來看,土地永久使用權的取得有三攜御種情況:第一,國家機關或者自治地方機關以作出決議的方式提供給公民和法人。根據土地法典規定,俄羅斯聯邦、俄聯邦各主體、地方自治機關對屬於自己的土地有權實施管理和處分,國家權力機關和執行機關在職權范圍內作出的授予土地永久使用權的決定,是導致土地被劃出並成為土地權利進行登記的根據。 2 第二,可以因取得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不動產所有權而取得。當土地使用人同時是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等不動產所有權人的,他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處分該不動產。而土地上的不動產所有權發生變更時,根據民法典和土地法典的規定,該土地永久使用權的主體變更為不動產購買者。第三,可以因法人改組而取得。民法典規定了土地永久使用權可以基於法人合並、加入、分立、分出、改變組織法等形式在權利繼受的程序內進行移轉。
2.權利客體和權利主體
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的規定,俄羅斯的土地所有制由國家辯源岩所有制、自治地方所有制和公民、法人所有制構成。只有國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裂耐土地才能成為永久使用權的客體。
除了土地法典生效前擁有該權利的公民外,目前可以成為權利主體的只能是:(1)國家和市政事業機構。當代俄羅斯民法繼承了蘇維埃時期的特殊民事主體理論,國家被認為是除了法人和公民之外的特殊的、獨立的權利主體。市政事業機構,是財產所有權人根據管理職能、社會文化職能或者其他非商業性職能而創設和撥款的,沒有會員,並且由所有權人承擔補充責任的具有限制物權主體資格的非商業組織。(2)聯邦國有企業,是為了生產限制流通的產品、對於保障聯邦和其他公有需要具有重要意義的產品,以及為了保障俄聯邦安全所必須的產品和類似目的而建造的具有業務管理權的商業組織。(3)國家權力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是在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分別以俄聯邦、聯邦各主體的名義和地方自治機關的名義,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和行使財產權利和人身非財產權利,產生並履行財產義務和人身非財產義務,在法院起訴和應訴的機關。
3.權利的內容
享有土地永久使用權的人,在法律文件和關於提供土地使用的文書所規定的限度內,對該土地進行佔有和使用。如果法律沒有其他規定,土地使用權人有權自主將土地用於提供土地的目的,其中包括為此目的在土地上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不動產。
使用人為自己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不動產,歸自己所有。但也有例外,例如,享有業務管理權的聯邦國有企業,不論是依靠預算還是被允許實施的行為取得的收入所修建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不動產,即使是為了自己修建的,對該不動產仍然不享有所有權。
4.權利的終止
土地永久使用權可以在兩種情況下終止:
一種情況是土地使用人自動放棄。使用人可以發表放棄聲明,說明自願放棄行使屬於他的權利。被放棄使用權的土地,原屬國有的,由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各主體進行管理和處分,原屬於自治地方所有的,由自治地方實施管理和處分。
另一種情況是因違反法律規定或者被徵收,而被強制終止。使用人在利用地塊時應注意維護土地的正常狀態,並且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這是使用人對土地的最基本的義務。如果不按照土地的專門用途以及土地所屬類別利用地塊,或者採用使農業用地肥力嚴重減退或生態狀況嚴重惡化的方式利用地塊,以及經常不繳納土地稅的,可以被強制終止使用權。國家或自治地方機關根據規定程序對土地實行徵收也可以導致使用權的終止
(二)土地終生繼承佔有權
土地終生繼承佔有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對國家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並可以依法繼承的土地他物權。
1.權利的取得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公民依照土地立法規定的根據和程序取得國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土地的終生繼承佔有權。土地立法由土地法典、聯邦法律和根據土地法典及聯邦法律制定的俄羅斯聯邦各主體的法律構成,土地關系也可以由俄羅斯聯邦總統令調整,但不應當違反土地法典和聯邦法律。
2.權利客體和權利主體
權利客體是國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這與永久使用權沒有區別。它們都是在公有土地上基於公共政權機構的規范性文件產生的。
從土地終生繼承佔有權的名稱看,顯然只有公民可以獲得該權利,因為通過繼承移轉財產上的權利只可能發生在公民(自然人)死亡之後。擁有土地終生繼承佔有權的公民被稱為"土地的佔有人"。
3.權利的內容
佔有人享有佔有和使用土地的權利並可以依法繼承。
在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土地的佔有人可以在該土地上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不動產,並對該建築物、構築物和不動產享有所有權。這為土地佔有人長期佔有和使用國有或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據。土地佔有人可以穩定地在該土地上發展農業、副業、畜牧業和果園等。
除了根據繼承移轉外,土地終身繼承佔有人不得出售、抵押土地,也不得實施導致或可能導致土地轉讓的其他法律行為。
法律依據
《俄羅斯聯邦憲法》 第九條 在俄羅斯聯邦,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作為在相應區域內居住的人民生活與活動的基礎得到利用和保護。土地和其他資源可以屬於私有財產、國有財產、地方所有財產和其他所有制的形式。

㈡ 蘇俄民法典 產生背景及其主要特點

《蘇俄民法典》 1922年10月31日由全俄中央執行
委員會第九屆第四次會議通過,1923年1月1日
起施行。是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關於民事立法方面具有代
表性的法典。共436條。內容包括:總則、物權、債、繼承各
篇。根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通過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
系和人身關系,保衛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保衛
國家財產和勞動人民的利益。在實行新經濟政策後,對調
整社會經濟關系及推動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根據
1961年12月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頒布的《蘇聯和各加盟
共和國民事立法綱要》,俄羅斯聯邦於1964年10月1日
頒布並實施新的《蘇俄民法典》。取代1922年通過的《蘇俄
民法典》。新的《蘇俄民法典》共8編,42章,569條。包括總
則、所有權、債權、著作權、發現權、發明權、繼承權,以及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權利能力、外國民事法律、國際條約
和國際協議的適用。

㈢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 目錄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一部分
第一編 總則
第一分編 基本規定
第一章 民事立法
第二章 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產生,民事權利的實現與保護
第二分編 人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
第四章 法人
第一節 基本規定
第二節 商合夥與商業公司
第三節 生產合作社
第四節 國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單一制企業
第五節 非商業組織
第五章 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各主體、地方自治組織參加民事立法所調整的關系
第三分編 民事權利的客體
第六章 一般規定
第七章 有價證券
第八章 非物質利益及其保護
第四分編 法律行為與代理
第九章 法律行為
第一節 法律行為的概念、種類和形式
第二節 法律行為的無效
第十章 代理 委託書
第五分編 期限 訴訟時效
第十一章 期限的計算
第十二章 訴訟時效
第二編 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三章 一般規定
第十四章 所有權的取得
第十五章 所有權的終止
第十六章 共有
第十七章 土地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八章 住房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九章 經營權和業務管理權
第二十章 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保護
第三編 債法總則
第一分編 關於債的一般規定
第二十一章 債的概念與債的當事人
第二十二章 債的履行
第二十三章 債務履行的擔保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違約金
第三節 抵押
第四節 留置
第五節 保證
……
第二十四章 債之移轉
第二十五章 違反債務的責任
第二十六章 債的終止
第二分編 關於合同的一般規定
第二十七章 合同的概念及條件
第二十八章 合同的簽訂
第二十九章 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二部分
第四編 債的種類
第三十章 買賣
第三十一章 互易
第三十二章 贈與
第三十三章 年金和終身贍養
第三十四章 租賃
第三十五章 住房租賃
第三十六章 無償使用
第三十七章 承攬
第三十八章 完成科學研究工作、試驗設計和工藝工作
第三十九章 有償服務
第四十章 運送
第四十一章 運輸代辦
第四十二章 借貸和信貸
第四十三章 財物代理
第四十四章 銀行存款
第四十五章 銀行賬戶
第四十六章 結算
第四十七章 保管
第四十八章 保險
第四十九章 委託
第五十章 未受委託為他人利益的行為
第五十一章 行紀
第五十二章 代辦
第五十三章 財產的委託管理
第五十四章 商業特許
第五十五章 普通合夥
第五十六章 懸賞
第五十七章 公開競賽
第五十八章 進行賭博和打賭
第五十九章 因損害發生的債
第六十章 因不當得利而發生的債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三部分
第五編 繼承法
第六十一章 繼承的一般規定
第六十二章 遺囑繼承
第六十三章 法定繼承
第六十四章 遺產的取得
第六十五章 某些種類財產的繼承
第六編 國際私法
第六十六章 一般規定
第六十七章 確定法律地位時應適用的法
第六十八章 對財產關系和人身非財產關系應適用的法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四部分
第七編 智力活動成果和個別化手段的權利
第六十九章 一般規定
第七十章 著作權
第七十一章 鄰接權
第七十二章 專利法
第七十三章 育種成果的權利
第七十四章 對集成電路布局設計的權利
第七十五章 生產秘密(Know-How)權
第七十六章 法人、商品、工作、服務和企業個別化手段的權利
第七十七章 統一技術中的智力活動成果權
譯後記

㈣ 如何理解民法的原則

平等原則
我國《民法總則》第4條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此外,《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物權法》第3條第3款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所謂平等原則,指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當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同時法律對當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護。它是憲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具體表現。
平等原則,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法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的主要標志,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合同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要求。
具體來說,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如自然人的身份、性別、資產、年齡、識別能力、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民族和種族等,法人的具體組織形式、規模大小和經濟實力強弱等,全都懸而不論,都擁有法律上平等的人格。
具體表現在: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決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擔的民事義務。
其三,法律對民事主體實行平等的保護。
其四,作為平等原則的一個邏輯結果,當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另一方。本條規定屬於強行性規范,任何人違背平等原則,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對方,均將承擔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後果。
須特別注意的是,平等原則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經濟地位上的平等或經濟實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義。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對民事活動當事人的基本要求,應貫徹民事活動之始終。
此原則在法、德、日本、瑞士等國民法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民法」中,未有明文規定,學者稱為無須明文規定的公理性原則。鑒於中國在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曾經背離平等原則,靠隸屬關系組織生產和供應,改革開放以來也存在簽訂所謂「霸王合同」的現象,因此法律明文規定平等原則,有其重要意義。
意思自治原則
意思自治原則,也稱合同自由原則,指參加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決定締結民事法律關系,為自己設定權利或對他人承擔義務,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意思自治原則在民法分則及特別法中有不同的稱謂,在合同法稱為合同自由原則,在物權法稱為所有權自由原則,在婚姻家庭法稱為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原則和收養自由原則,在繼承法稱為遺囑自由原則,在商事特別法稱為營業自由原則,其中,以合同自由原則為典型,因此,民法理論和立法例常以合同自由原則代替意思自治原則。
我國《民法總則》第5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的原則。其次是《合同法》第4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意思自治是建立在19世紀個人自由主義之上的基本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對於排除當時封建身份關系及各種封建法律對個人之束縛,廢除法人尤其是公司之特許主義,保障私有財產之處分,實踐營業自由,維護個人之自由與尊嚴,促進社會經濟之發展、文化之進步,發揮了極重大的作用。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實行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民法理論否定意思自治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意思自治原則提供了物質條件。意思自治原則,適用於一切私法關系和私法領域。在財產法領域,意思自治原則要求經濟活動之運作不受國家行政權力的支配,經由個人意思之決定以體現自由競爭。個人自主、自決及自由競爭,在市場經濟體制之下,可以將勞動力與資本導向能產生最大利益之場所,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國家行政權力的干預,應當限制在進行宏觀調控和維護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的必要限度之內。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意思自治原則發揮作用,須以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自由,及由此而產生的自由競爭、機會均等和正當程序為前提條件,才能確保法律行為內容之妥當性。
作為各國家通行的私法原則,法國民法典第1134條:依法成立的契約,在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間有相當於法律的效力。前項契約,僅得依當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規定的原因取消之。2013年匈牙利新民法典第6:59條:雙方當事人有訂立合同和選擇相對人的自由,有決定合同內容的自由,雙方當事人可以合意改變關於其權利義務的條文,但本法對此有禁止規定的除外。
美國統一商法典第1-302條(a)款:除本條(b)款及本法另有規定外,合同可以變更本法的規定。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421條、白俄羅斯民法典第391條自然人與法人在訂立合同上享有自由當事人可以訂立法律或其他法律文件規定或未規定的合同合同條款依據當事人的意思決定。
此外,國際實體法文件如國際商事合同通則(PCC)第1.1條、歐洲合同法通則(PECL)第1:102條、歐洲民法典草案(DCFR)第二編合同及其他法律行為第1:102條均明定合同自由原則。其他國家民法典雖未就合同自由原則設置明文規定,但理論和實務均一致承認合同自由(意思自治)為民法基本原則。
公平原則
《民法總則》第6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民法公平原則,主要是針對合同關系而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現代民法設立公平原則之目的,在於合同關系中要兼顧雙方的利益,並為誠實信用原則、情事變更原則、顯失公平規則樹立判斷基準。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對於公平正義,合同法首先通過確認合同主體平等地締約,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加以落實,並通過對當事人各方真實的合意(自由合意)全力保護來進一步實現。
在這個層面上,合同法略去了各個合同主體的差別,只要他(它)具有法律人格,就一視同仁,應算是公平的。合同法作為交易法、任意法主要是體現、貫徹和保護這種形式的公平,除非不得已,不直接尋求實質的公平。
一般認為,合同法追求實質正義的情況有四。
其一,在合同系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而成立,一方當事人違背真意並遭受損失的場合,合同法對此類合同予以否定性評價,有的允許當事人撤銷或變更合同,有的直接規定合同無效,以衡平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其二,在合同主體不適格的場合,合同法將此類合同劃歸為效力未定,授權有關人(如法定代理人)確定合同有效或無效,協調利益關系,達到實質公平。
其三,規制格式條款,承認強制締約,確立產品責任制度,強化保護經濟上的弱者,周到保護消費者,維護社會公平。
其四,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形成附隨義務及其理論,踐行合同正義。至於以合同正義為基本原則,強調雙務合同中兩個給付等值、合理分配風險及其他負擔,更是合同法的基本任務。 [2]
有觀點認為,公平原則不具有授權條款的性質,不得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法院審理案件查明法律行為(合同)成立時顯失公平的,應當以《民法總則》第151條(《合同法》第54條)關於顯失公平的規則為裁判依據;法律行為(合同)成立之後情事變更導致顯失公平的,應當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情事變更的解釋規則為裁判依據。屬於依格式條款訂立合同違背公平原則的,應當以合同法第40條為裁判依據。 [3]
外國法關於公平原則大多設有明文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135條,契約不僅依其明示發生義務,並按照契約的性質,發生公平原則、習慣或法律所施加的義務。
《德國民法典》第315條,由契約當事人一方確定給付者,在有疑義時,應依公平的方法確定之。依公平的方法確定給付者,其確定只於適合公平時始得對他方當事人發生拘束力。第317條,給付由第三人確定者,在有疑義時,第三人應依公平方法確定之。第319條,給付由第三人依公平方法確定者,如其確定顯系不公平時,對於契約當事人不發生效力。
誠實信用原則
1.內涵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誠信原則要求一切市場參加者遵循誠實商人和誠實勞動者的道德標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道德准則。
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當通過市場交換獲取利益和生活資料。第一種方式是用已有金錢投資牟利;第二種方式是用自己的技術、知識換取報酬,第三種方式是用自己的體力勞動換取工資。
靠這三種方式獲取利益,即為誠實信用,是正當的、合法的,應受法律保護。法律絕不允許靠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以獲得利益。
誠實信用原則的目的是在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實現平衡,並維持市場道德秩序。

㈤ 釋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30條: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

摘 要:《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30條對涉外監護的法律適用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該條規定用最簡潔的語言涵蓋了涉外監護的所有方面,注重保護被監護人的權益,通過運用豐富的連結點,全面貫徹保護弱者權利的國際法原則,符合國際私法的發展趨勢。但此條規定並不是那麼完美無缺的,在實踐中要實現其立法目的,還有待完善。筆者分別從注釋法、比較法等角度做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涉外監護;保護弱者權利;法律適用法
[中圖分類號]:DF0-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2
涉外監護,關繫到弱者的利益,一直受到槐肆各國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家不但在本國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涉外監護法律適用條款,而且也加強國際合作,簽訂了四個有關監護法律適用的國際公約。為了適應國際發展趨勢,加強對弱者權益的保護,我國於2010年10月28日通過並於2011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以下簡稱《法律適用法》)第30條也對涉外監護的法律適用問題做了明確規定:監護,適用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國籍國法律中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的法律。
一、首先以注釋的方法,對該條的含義做以下的分析:
1.從總體上看,這是一條附「結果導向」的有條件的選擇性沖突規范。所謂選擇性沖突規范,是指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結點,但只需選擇適用其中一個連結點所指定的國家的法律來處理某一涉外民事關系。附「結果導向」的有條件的選擇性沖突規范是選擇性沖突規范的一種,它是以產生對某一對象有利的結果作為選擇准據法的條件,體現了法律選擇方法中的「利益分析」或「結果分析」的方法。第30條沖突規范的范圍為涉外監護關系,一般指涉外監護的設立、變更和終止等,它的連結點為「一方當事人的經常居所地」、「一方當事人的國籍國」及「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地」,前兩個是客觀連結點,比較容易判斷,後一個是主觀連結點,需要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自由裁量。它的系屬是「一方當事人的經常居所地法」、「一方當事人的國籍國法」及「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地法」。法官需要從前兩個系屬中根據「結果導向」有條件地選擇出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的法律作為准據法。
2.「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地」的判斷方法
在判斷是否為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地時,一般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對被監護人現在或將來的照顧、保護、教育、人身權和財產權等方面是否有利,所以監護人的監護能力對被監護人的權益保護是尤為重要的。具體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1條的規定:「認定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
3.從立法模式看,這條規定採用的是「單一制」的立法模式,即將涉外監護關系作為一個整體統一適用一個准據法。
涉外監護拆謹關系不僅包括涉外監護的設立、變更和終止,還包括與涉外監護有關的其他方面,如監護及財產管理的設立和撤銷、監護人管理不動產的許可權等。第30條籠統規定「監護」統一適用最有利於被監護人權益的准據法。所以法官在考慮被監護人的權益時,需要對被監護人在有關涉外監護的各方面的權益進行綜合考量。
二、《法律適用法》第30條的創新和亮點
1. 《法律適用法》的一個亮點在於將保護弱者原則納入了我國沖突法體系。這一政策可能來自這樣一種理念:沖突法在追求沖突正義的同時,也同樣要追求實質正義。從這一點上說,第30條關於監護的准據法選擇是與這個價值目標相一致的,符合國際私法的發展趨勢和要求。
2. 較之前《民通意見》第190條的規定,這條沖突規則也不乏創新和亮點。
《民通意見》第190條規定對被監護人利益給予特殊保護的立法意圖並不明確,適用「被監護人的本國法律」和「我國法律」不一定能夠真正維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而《法律適用法》第30條有關監護的規定修正了這一點:該條直接提出應適用有利於保護被監護人權益的法律。這就為保護被監護人的最大利益提供了保證,並和當前國際立法上有關未成年人涉外監護制度的發展趨勢保持同步。在「監護」的調整范圍方面,該條不再拘泥於《民通意見》上的「監護的設立、變更和終止」。鉛御轎在連接點方面,其選擇性比較靈活,規定由一方當事人之經常居住地或國籍國的法律作為准據法,將被監護人和監護人的屬人法都考慮在內,既平衡了監護關系雙方的權益,又能真正切實維護被監護人的權利。
三、《法律適用法》第30條的缺點和不足
1. 對「監護」的准據法范圍規定得太籠統,首先不符合國際社會的立法趨勢,比較國外立法,很多國家對有關監護的法律適用問題規定得很詳盡細致,如匈牙利《國際私法》第48條、《吉爾吉斯共和國民法典》第1183條、《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199條等。其次在司法實踐中,規定太籠統,調整的范圍太寬泛,在有關涉外監護關系的某些方面的識別問題上,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結果。
2. 在有關「經常居所地法」的措辭上有待修正。
有人認為《法律適用法》以經常居所地為連結點是一種創新,符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民事往來日益頻繁的新形勢和新情況,也與國際條約的規定接軌,是國際私法立法的趨向。也有人認為,以「經常居住地」的措辭而非《國際私法示範法》中的「慣常居住地」,同我國立法體系之用語保持了一致性。這兩種觀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筆者認為把「經常居所地法」改為「住所地法」更為恰當。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自從14世紀「國際私法之父」巴托魯斯提出「法則區別說」以來,直到1804年《法國民法典》頒布的數百年間,國際私法的屬人法本只指當事人的住所地法。隨著兩大法系的逐步融合,才把國籍國法納入到屬人法范圍,這就說明住所地法是屬人法最重要的一部分,處於作為准據法的屬人法的最基礎的地位。第二,在國際私法上,住所、國籍和居所及慣常居所的聯系表現為它們都是指引准據法的連結點。很多國家的立法都規定,在適用當事人本國法而國籍存在沖突時,以住所為指引准據法的替代連結因素,而在適用住所地法的場合,如果當事人的住所不明或沒有住所則轉而適用其居所地或慣常居所地法。第三,在我國現階段,雖然人口流動頻繁,涉外婚姻增多,但總體來說以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的情況相對較多。加之,《民法通則》第15條和《民通意見》第9條已經把「經常居所地」的確定方法規定得很明確。

㈥ 2016年企業退休人員喪葬費發放標准

一次性撫恤金為死者生前工資15個月,喪葬費為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屬或子女領取(須由所在地村委會出具證明確定具體領取額待遇人員)。

喪葬費領取所需材料

1.死亡注銷證明(死者生前戶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2.企業退休人員死亡申報表(社保所提供,死亡待遇領取人要與領取人身份證一致,社保所提供的證明必須註明領取待遇者及其死亡者的關系);

3.火化證(由民政局或殯儀館提供),非火化區的,由民政辦出具非火化區證明;四是領取人的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

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流程

帶上戶口本,死者身份證,醫保兩證一卡(卡要全部消費掉,卡交上去,就不發回來了),火化大廳開據的三張收據到死者單位調檔。

2.如死者檔案不在原單位,原單位會根據你所提供的單據給你辦理一個綠色調檔證,同時,將留下三張收據中的一張收據。你可持綠色調檔證到所在地區的勞動就業局(部門)的檔案室調個人檔案。

3.如子女辦理調檔,得先讓死者配偶寫出委託書,才能辦理,其中檔案部門的工作人員會讓你將死者的戶身份證、火化收據復印交予檔案室。調出死者檔案後,此時,你的手中還剩下兩張收據。

其中一張自己保存,拿著最後一張收據(火化收據)到死者所在的社區,讓社區主任在收據背面蓋上所在社區的圓印章。你可以拿著死者的火化證、蓋有印單的收據、個人檔案、身份證到社會保險公司專門的辦理喪葬的辦公室結算一次性的喪葬補助。

4.工作人員會根據你提供的個人檔案里的工資數據與電腦里的數據進行核對,核對後打出四張表,表的內容為喪葬費400元(地區略有不同)加上10個月的工資。

辦理該事的人會在四張表上蓋上個人名章,後到社保大廳結算處進行復核後,再蓋上復核的工作人員的個人名章,爾後再回到先蓋章的地方讓部門主管領導再蓋上個人名章。

辦理完後,歸還個人檔案到勞動部門,歸還檔案後,讓檔案部門在四張表上再蓋上圓印章,此時表有有三個個人名章和一個圓印章。其中一張存放在檔案里,另處三張再送到社會保險公司進行結算。

5.工作人員會告之你在辦理完後的一個月後,全部喪葬費打到死者的工資卡中(註:當月工資正常發放)。

(6)俄羅斯聯邦民法擴展閱讀:

喪葬費是指用於職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退職後死亡時喪葬事宜的一次性費用。由原工作單位支付。國家有關勞動保險條例規定,其數額一般是該企業全部職工3個月的平均工資。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死亡時,所辦理喪事的有關費用支出,不論職工級別,按規定的數額一次發給,由家屬掌握包干爛灶吵使用。

1、《德國民法典》第844條第1款規定:「在殺害的情形,賠償義務人應向擔負埋葬費的人賠償埋葬費。」

2、《瑞士債務法》第45條第1項規定:「傷害致人死亡的,支付的賠償金應當包括所支出的費用和喪葬費。」

3、《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1094條第1款規定:「對受害人死亡負有責任的人,應向支付喪葬費辯拿的人賠償必要的喪葬費。」4、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192條第1款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對於支出醫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或殯葬費之人,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5、國務院1991年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註: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廢止)第36條規定對喪葬費進行賠償,並在第37條規定「喪葬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的喪葬費標准支付」,這也使得各地對喪葬費的實際賠償標准上差異很大,如山東省每人為800元;重慶市每人為1500元;

上海市每人為5000元;而廣東省每人為4000元。雖然這考慮到了當地的生活狀況,但這種差異太大的標准,還是顯得有些不公正。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7條對喪葬費的計算標准做出了明確規定,即「喪葬費按照受訴飢侍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這一標准既考慮到了地域差異,又兼顧了公平,是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標准,還簡單易行、標准明確、便於掌握。

㈦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中文譯書簡介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 譯著 360千字(譯120千字,全書統校),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9年2月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主編:黃道秀
譯者:黃道秀
作者序:翻譯一部完整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一直是譯者的思想,也是譯者對俄羅斯法學界朋友們的承諾。第四部分於2006年底通過,從今年1月起譯者即著手進行翻譯,並把手頭第三部分譯稿進行了整理,同時,將1999年初大網路全書出版社的第一、二部分的譯文逐條進行了重新訂甚至是重新翻譯,修改了不少的疏漏甚至錯誤。回想當年,譯者們工作也是非常用心的,然而受水平和條件的限制,還是有愧於讀者。今天依然如此,雖然譯者總是試圖把工作做得盡可能完美一些,但每本書出版以後,譯者自己都會發現不少錯誤,都會留下遺憾。
ISBN編號:978-7-301-12909-8
頁數:563
裝幀:1
版次印次:1
開本:4
國別:CN
中文譯書作者介紹
黃道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道秀教授1962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20世紀80年代曾在蘇聯喀山大學進修法律。數十年從事俄羅斯語言和法律的研究和教學,與俄羅斯法學界有著廣泛的聯系和交流。翻譯了《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俄羅斯聯邦刑法典》、《俄羅靳聯邦民事訴訟法典》、《俄羅斯聯邦仲裁程序法典》、《俄羅斯聯邦刑事訴訟法典》、《俄羅斯聯邦刑事執行法典》、《俄羅斯聯邦刑法典釋義》、《俄羅斯刑法教程》、《俄羅斯刑事訴訟教程》、《蘇維埃行政法》、《國際法史》以及其他許多法律文件和專著,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法律研究學者。
中文譯書內容簡介
中文譯書《俄羅斯聯邦民法典》是「俄羅斯法譯叢」之一,該書是一部完整的、包括了它所有四個組成部分的俄羅斯聯邦法律文件。分書共分七編77章,具體內容包括總則、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債法總則、債的種類、繼承法、國際私法、智力活動成果和個別化手段的權利。該書可供各大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書使用。

㈧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法典簡介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體系是總則(包括權利主體)、物權、債(包括各種合同)和繼承4編。其中主要是財產關系,也包括一部分與財產關系有聯系的人身關系。1964年頒行、1975年修改的新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則增加了著作權、發明權、發現權和涉外條款等編。1959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除無總則外也大體相同。1958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則分自然人、財產和所有權的變更、獲得所有權的各種模式等3編。1964年《波蘭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近似1922年《俄羅斯聯邦民法典》體系。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民法典》和197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民法典》,把調整范圍縮小在企、事業單位與公民以及公民相互之間為滿足公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發生的財產關系,在民法典編纂的體繫上改變了傳統的方式。對於企、事業單位之間的經濟關系,捷克斯洛伐克另訂經濟法典,民主德國則制定經濟法規進行調整。

㈨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內容簡介

本法典是俄羅斯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實現第三次民法法典化的標志。法典第一次確立了私法的精神和原則,拋棄了過去具有公法性質的法律調整方式,為俄羅斯形成和調整現代市場經濟關系確立了統一的法律准則。
歷史上最早的屬於社會主義類型的民法是十月革命的產物。蘇聯在1917~1918年期間,公布了一系列國有化法令,將土地、礦藏、森林、水流以及工廠、銀行、交通、郵電等資源和經濟命脈收歸國有,形成了以國家為唯一的和統一的所有者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蘇聯又頒布了一系列集體化法令,在勞動人民自願的前提下組成了集體農庄和其他集體經濟,形成了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由以上兩種生產資料公有制形式根據按勞分配原則產生的歸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公民生活需要的消費資料。
適應上述所有制的各種形式,蘇聯規定了對國家、集體和個人(私人)不同種類的所有權(1922年公布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52條)予以區別對待,並保證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鞏固和發展。在生產和流通領域中,社會主義類型的民法既給予企、事業單位以獨立民事主體的資格,同時確認國民經濟計劃對於民事活動的指導地位,以利於通過經濟核算制實現經濟計劃。如重要物資的供應合同、基本建設承攬合同、大規模的運輸合同等,大部分都是企、事業單位之間根據計劃指令而簽訂的。在繼承方面,公民所繼承的財產通常限於儲蓄、住宅以及其他生活資料,法定繼承的目的在於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家庭在經濟上的消費職能,在同一繼承順序中貫徹男女平等、婚生子女與養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一律平等的原則。同時給公民以遺囑的方式處理其遺產的權利,但其遺囑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不得剝奪法定繼承人中未成年、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而生活困難的人的必繼份。

㈩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現在還實施嗎

是的。
俄羅斯聯邦民芹櫻法典現在仍者拍在實施中。該法典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重要民法法規,第一部分涵蓋了民法常規規定,包括財產、契首首羨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第二部分則涵蓋了特定類型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物權、知識產權、繼承等。該法典已經歷史悠久,在1994年頒布實施之後多次進行修訂,目前最新修訂於2020年生效。因此,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並且對於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促進社會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

熱點內容
九年級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1-09 02:40:31 瀏覽:206
勞動法辨析題 發布:2025-01-09 01:48:53 瀏覽:32
女律師知乎 發布:2025-01-09 01:40:48 瀏覽:877
開展法律知識小講堂 發布:2025-01-09 01:25:53 瀏覽:160
天津二建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9 00:47:53 瀏覽:195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