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土地糾紛司法

土地糾紛司法

發布時間: 2023-05-24 19:40:11

㈠ 土地有糾紛要怎樣處理

發生土地糾紛後,有以下的幾種處理方法:當事人可以到當地鄉政府或土地管理所請求解決;鄉鎮不受理的當事人可直接祥數向縣政府申請,受理機關對受理的宅基地土地糾紛先行調解,調解無效的作出處理決定;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後30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有以下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書證;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或者出讓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的書面協議;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
土地使用權糾紛?
申請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人與爭議棚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關系;
2、有明確的請求處理對象、具體的處理請求和事實根據。侵權糾紛,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政調處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印章後生效。生效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記的依據。當事人也可不經行政調處直接提起民事訴訟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的,可以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有以下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書證;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門批准徵用、劃撥或者出讓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爭議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謹和首的書面協議;人民政府或者司法機關處理爭議的文件或者附圖。

㈡ 土地有糾紛要怎樣處理

土地有糾紛的處理方法如下:
1、土地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處理,或者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轄區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皮宴
2、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3、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問題解決清楚之前,任何一方的當事人都不可以改變土地的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屬物,不得影響生產和在有爭議的土地上興建建築物和變更附著物;
4、歷史上已經達成有協議、協定,或已制定有鄉規民約的,而這些協議、協定鄉規民約並租茄不違弊握察背國家法律、法令和黨的政策的,予以維護,不合理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㈢ 土地糾紛司法所管嗎

土地糾紛司法所不管,由人民政府、仲裁機構、轄區法院管理。土地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處理,或者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轄區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㈣ 土地權屬糾紛如何處理

法律主觀:

一、土地權屬糾紛如何處理
土地糾紛 調處的程序因爭議雙方的主體不同而有不同。依照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規定:
(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
(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
二、土地糾紛的實質
土地糾紛的實質是土地權屬糾紛,即是指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它包括農地、山地、草原、水域等因所有權、使用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爭執。權屬糾紛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地界不清、土地權屬紊亂、政策和體制的變更,以及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等。具體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土改、合作化時留下來的土地權屬未定,地界無明顯的標志或土地證上規定得不夠明確。
(二)公社化時期體制調整,新劃地界不清或調整不合理,協議書訂得不明確。
(三)因過去無償 佔有 或平調而變動的土地。
(四)因歷年集體搞水利建設、平整土地造成地界變更,土地原有狀況或新隊之間歸並,原有田界鏟除,無原始記載,現在恢復鄉村原敗攜判建制無歷史依據可查考的土地。
(五)因行政區劃變更,原社隊之間、社隊與國有土地之間因插花地互越地界以致地界不清的土地。
(六)因移民開荒,侵佔他隊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原權屬不清的公共土地。
(七)因其他各種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土地瓜葛問題。
(八)因土地的徵用、承包等引起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變更而產生的權屬爭議等。
(九)鄉鎮集體企業建設用地,由於過去沒有具體規定,需要重新給予核定。
(十)鄉村公共事業或公益事業佔有的土地,過去沒有給過補償,群眾後來提出要補償等問題。
三、土地糾紛調處的一般原則是什麼
一般土地糾紛案件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面都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屬物,不得影響生產和在有爭議的土地上興建建築物和變更附著物。
以上察改的內容是對 土地權屬糾紛如何處理 的解答,從而我們可以知道當我們遇到關於土地權屬之類的問題產生糾紛後應該怎樣去做才是最穩妥的,如果對此網友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到找法網咨詢相關的律師,他們非常樂意地為你們提供相應的解答。

法律客觀:

土地糾紛調處的程序因爭議雙方的主體不同而有不同。依照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二)土地爭議雙方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調解,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三)協商、調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全民所有制單位之間、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如屬個人之間、個人與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區、縣級人民政府做出處理決定。(四)發生嚴重的侵犯行為,引起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事故,觸犯法律的可直接由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隱皮處理。(五)跨越縣、市、省級行政管轄區的土地權屬爭議,各由其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這類糾紛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的土地管理機關組織有關部門臨時組成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和裁決,並經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執行。(六)地方單位或個人與駐軍發生的土地權屬糾紛,由縣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當事人雙方的土地跨縣、市、省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七)當事人對有關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土地所有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地上附著物。

㈤ 土地糾紛怎麼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陵改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農村政策,農村土地糾紛一般可以通過3種途徑解決:一是基層調解笑慎組織解決,二是土地糾紛仲裁機構解決,三是通過訴訟解決。在司尺升判法實踐當中,對於農村的土地糾紛案件,應當採取因地制宜、標本兼治、多管齊下的方法來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五十二條,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㈥ 土地糾紛法律依據

法律主觀:

(一)一般 土地糾紛案件 必須依照《 土地管理法 》第十三條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 (二) 土地所有權 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面都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土地上的附屬物,不得影響生產和在有輪棚爭議的土地上興建建築物和變更附著物。 (三)歷史上已經達成有協議、協定,或已制定有鄉規民約的,而這些協議、協定鄉規民約並不違背國家法律、法令和黨的政策的,予以維護,不合理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四)對過去因無償佔有或平調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作具體分析。通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區別黨在各個階段的方針、政策,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處理意見,切忌用簡單、武斷、一概而論等解決辦法。 (五)對過去因無償佔有或平調而引起的糾紛應根據現行黨的政策精神和法律規定,保護原社隊或個人的應有權益。 (六)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爭議未解決前,如無法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第五款的規定維持現狀時,土地管理機關有權指定臨時使用單位使用,以保護爭議的土地,爭議雙方均須服從,不得借故破壞土地及其附屬物,不得煽動群眾鬧事,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強行佔地。

法律客觀: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搜凳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臘漏則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㈦ 民事土地糾紛怎麼處理

遇到民間土地糾紛,按照以下三種方法進行處理:協商解決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所發生的土地糾紛,根據協商的結果簽訂協議。政府處理如皮棚森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找當地政府解燃畝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如果是單位糾紛的,由縣級以上政府進行處理;如果是個人之間或者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一般土地糾紛案件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規定,先由當地土地主管部門行政調處。當事人對行政調處不服時,才能按規定依照司法程序解決。未經行政調處的法院不予受理。法院起訴政府無法處理,或者對政府處理不服的,在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土地所有權糾紛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首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其次、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和譽,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糾紛案處理方法如下:
(1)征地糾紛行政復議;
(2)征地糾紛行政訴訟;
(3)征地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4)征地補償協調裁決;
(5)征地糾紛聽證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㈧ 最高法關於農村土地糾紛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為正確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法律依據:《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糾紛;

(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

(三)土地經營權侵權糾紛;

(四)承包經營權 互換、轉讓糾紛;

(五)土地經營權流轉糾紛;

(六)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七)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

(八)土地經營權繼承糾紛。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㈨ 發生土地糾紛怎麼處理

發生土地糾紛後,有以下的2種處理方法:1、基層調解組織解決;2、土地糾紛仲裁機構解決;3、通過訴訟解決。在具體的司法實踐當中,會通過:1、因地制宜。解決這樣的糾紛的根本原則是因地制宜、切合農村實際;2、標本兼治。完善的糾紛解決機制是農村土地糾紛解決的有效途徑和手段;3、多管齊下的方法來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㈩ 土地承包糾紛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受理與訴訟主體第一條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一)承包合同糾紛;(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三)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五)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條當事人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至第148條的規定處理。當事人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書面通知仲裁機構。但另一方當事人接受仲裁管轄後又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並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三條承包合同糾紛,以發包方和承包方為當事人。前款所稱承包方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的農戶,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第四條農戶成員為多人的,由其代表人進行訴訟。

法律依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一百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堅持不願調解的,應當及時裁判。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但不應久調不決。

第一百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調解過程不公開,但當事人同意公開的除外。調解協議內容不公開,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公開的除外。主持調解以及參與調解的人員,對調解過程以及調解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其他不宜公開的信息,應當保守秘密,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調解案件時,當事人不能出庭的,經其特別授權,可由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可由委託代理人簽名。離婚案件當事人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

第一百四十八條 當事人自行和解或者調解達成協議後,請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協議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製作判決書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法定代理人與對方達成協議要求發給判決書的,可根據協議內容製作判決書。

熱點內容
消法規定半個月退差價 發布:2025-01-09 18:53:35 瀏覽:203
刑事訴訟法解釋504條 發布:2025-01-09 18:37:26 瀏覽:188
違法轉包業主單位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8:22:00 瀏覽:825
法院書記員速錄技巧 發布:2025-01-09 18:19:32 瀏覽:193
2014司法考試大綱對比 發布:2025-01-09 18:18:49 瀏覽:982
交通法規超載處罰規定 發布:2025-01-09 18:18:12 瀏覽:833
社會法的缺陷 發布:2025-01-09 17:43:16 瀏覽:275
公司法中的出資形式 發布:2025-01-09 17:41:08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喪假爺爺去世 發布:2025-01-09 17:21:55 瀏覽:729
關於軟體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9 16:30:27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