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新頒布的民法總則

新頒布的民法總則

發布時間: 2023-05-24 21:28:48

『壹』 民法總則第83條最新規定是怎麼樣的

隨著《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布,《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民法典》第83條最新規定是怎麼樣的 《民法典》第八十三條將明確了刺破「法人面紗」的規則適用於包括公司在內的一切營利法人,且出資人不得濫用有限責任損害 債權人 利益。其第2款規定:「營利法人的出資人不得濫用法人獨立地位和出資人有限責任損害法人的債權人利益。濫用法人獨立地位和出資人有限責任,逃避 債務 ,嚴重損害法人的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法人債務 承擔連帶責任 。」 因此,只要發現法人逃避納稅義務,嚴重損害國家利益的,即使法人的獨立主體資格已經消滅,稅務機關也有權要求法人的出資人承擔連帶責任,且出資人不得以自己不是責任主體或僅應承擔有限責任為由抗辯。 《 公司法 》第二十條第三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 公司債務 承擔連帶責任。」但該條規定尚有兩大局限,一是僅規定了公司股東的 連帶責任 ,未規定非公司法人出資人責任;二是法人股東可能以承擔有限責任為由拒絕承擔出資額以外的債務,而《公司法》沒有針對這類情形的相關規定。97.相鄰一方因施工臨時佔用他方使用的土地,佔用的一方如未按照雙方約定的范圍、用途和期限使用的,應當責令其及時清理現場,排除妨礙,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1、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獨占自然流水,影響他方正常生產、生活的,他方有權請求排除妨礙;造成他方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 2、相鄰一方必須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應當予以准許;但應在必要限度內使用並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損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補償。 相鄰一方可以採取其他合理的措施排水而未採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毀損或者可能毀損他方財產,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應當予以支持。 3、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4、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5、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的,應當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6、相鄰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溝、水池、地窖等或者種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應當分別情況,責令其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6868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二百八十九條6868法律、 法規 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二百九十條6868 不動產權 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6868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6868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6868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條6868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雜訊、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二百九十五條6868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條6868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民法典》第83條最新規定,法人包括其他的出資人在內,因為我國的公司類型都是屬於 有限責任公司 ,所以出資人作為公司股東,盡到出資義務之後,只要承擔有限的責任,所以規定出資人不能根據有限責任而損害債權人以及公司的利益。

『貳』 我國現行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2)新頒布的民法總則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1)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

2)地位: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3)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

A、主體條件平等。即公民、法人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條件平等。

B、主體地位平等。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任何人沒有特權。而且不論什麼身份,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C、法律保護平等。即法律適用平等。法律教育網從抽象平等到具體、特定平等轉變趨勢。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並非現實的平等。因此實質上只是競賽機會的平等,而非競賽結果的平等。

4)平等原則還可以延伸出: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故有:

A、非經他方同意不得為他方設定權利、義務。

B、對內的權利限制不對抗不知情的第三人。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1)概念自願原則,在傳統民法理論中多稱意思自治原則。所謂自願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於其意志進行民事活枝薯缺動的基本准則。

2)其基本理念是保障和鼓勵人們依照自己的意志參與市場交易,強調在經濟行為中尊重當事人的自由選擇,讓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形成合理的預期。

意思自治不僅反映在債法中,而且反映在物權法繼承法、親屬法中,當然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在債法,尤其是合同法中。

3)內容

A、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

B、自己猛辯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4)自願原則的延伸:主體可以從事自甘冒險活動,但受公序良俗的限制;法律承認習慣的效力時,受習慣的制約;約定必守。

5)當然,意思自治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即使是最看重意思自治原則的合同法,也可以看到有許多例外:

A、對於合同的內容,設一定法律上的限制,以縮小當事人自由約定的范圍。即任意法規強行化。例如《合同法》第167條對於分期付款買賣中出賣人合同解除權的限制。

B、已成立的合同的內容,可以依法律原則的要求而變更。如《合同法》第54條關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的規定。

C、對於格式條款的限制。《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要求格式條款在適用時應當符合法律的特別規定。

D、合同的強制訂立。這是私法公法化的一個重要體現。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療等領域存在的強制承諾義務,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格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3、公平原則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1)概念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2)特徵

A、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手賣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

B、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3)不適用公平原則的情況:

A、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交易;

B、射幸交易行為:如賭石等行為;

C、無償的民事行為,如贈與;

D、身份行為。所以我國的民法總則其實也是剛頒布的一部新法,自17年10月1日以後,民事法庭在審理民事糾紛的時候,就需要尊重我國民法總則當中的規定。同時,我國立法人員也規定了《民法總則》的立法基本原則。

『叄』 新民法總則訴訟時效10年嗎

一、新民法總則 訴訟時效 10年嗎?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 訴訟時效期間 為三年。 1年訴訟時效。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民法通則136條) 3年訴訟時效。因 環境污染 損害賠償提起 訴訟 的。( 環境保護法 42條) 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 買賣合同 和技術進 出口合同 提出訴訟或仲裁的。( 合同法 129條) 二、客體 對於時效的客體問題,在理論界存在著疑義,在司法界同樣存在著疑義。法律雖然無明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喪失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權利,但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 訴訟時效中止 。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1月26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第六部分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中,第169條規定,權利人由於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屬於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特殊情況」;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 代理 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喪失行為能力的,可以認定為因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也就是根據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規定,權利人超過訴訟時效喪失的不是別的,而是一個「請求權」。 在這里規定的請求權,實際上是一個既有程序法上的功能、即能啟動司法程序、請求司法保護、具有類似訴權的功能,又有實體 法規 范功能上的權利(能)。但更多的功能意義還是體現在實體法的規范功能上的東西,類似「權利」。但這個問題在理論界,長期以來存在眾說紛紜的局面,中國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民法教科書中一直把超過訴訟時效喪失的是一個「勝訴權」作為理論依據,直到現在,其觀點的影響仍然存在著,在司法實踐中,還不時地在一些裁判文書、代理詞中看到「喪失勝訴權」的提法。這個提法實質上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從司法功能或司法程序方面來說帶有一種未審先定的帶有非常明顯的傾向性的概念,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與他人發生一些糾紛事件,如果雙方不能通過協商來解決就會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處理,但是民事訴訟也有一定的追溯期限,民事訴訟的時效期會根據不同的案件來決定,如果案件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時效後,當事人也是不可以提出訴訟。

『肆』 新民法總則29條內容是什麼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謹碧,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讓鋒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隨著《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頒布,《民法總則》將廢止。
《民法典》是我國民眾從事民事活動的行為綱領,規定了自然人以及法人的民事活動范圍,是我國的基礎法律。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民法典》也相應地做出修改和補充,得到完善。那麼,《民法典》29條內容是什麼?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民法典》第29條內容是什麼?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二、《民法典》29條釋義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坦晌晌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就未成年監護而言,首先,有父母在的,原則上應當由父母作為監護人(第27條第1款);其次,如果父母死亡,父母監護人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再次,如果父母沒有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雖然指定但被指定人不願意作為監護人,此時可以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進行協商確定但必須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非意思表示,僅為自然意思);如果協商不成(無人願做監護人或爭著做監護人),則有關部門指定(第31條);如果沒有具備監護資格的人,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 就成年監護而言,首先,當該成年人需要監護之前,完全可以通過書面形式締結附延緩條件合同以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第33條);其次,如果不存前述情形但存在有監護資格者,則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第28條)進行協商確定(第30條);再次,無法確定的,應該指定(第31條);最後,如果不存在具備監護資格者,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在監護人的確定問題上,民政部門的作用上升,用人單位的地位下降;而且開始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
綜上所述,子女在幼小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情況下,其監護人也就是父母可以在失去監護能力的情況下,立遺囑指定監護人。這樣的法律規定不僅保障了被監護人的生存權利,也尊重監護人的意願。《民法典》29條是從監護人和被監護人雙方面考慮監護的權利和義務。

『伍』 新民法總則第143條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的規定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施行,《民法總則》已廢止失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施行,《民法總則》已廢止失效。
一、《民法典》第143條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的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
論及民事法律行為,我們就必須了解另一個概念,事實行為。全部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法定主義設定權利和義務,另外一部分就是由法律行為制度來完成。事實行為正是屬於相對於法律行為而言的法定主義部分。將兩種法律制度在此進行對比,對探究民事法律制度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它本質上是行為人設立法律關系意圖的外在表示。
而事實行為則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當事人實施行為目的並不在於追求民事法律後果。因而法律對事實行為的構成要件的概括中也並不考慮不同行為人的具體意圖內容。因此事實行為必然是某種客觀行為,是某種業已實施的、客觀外界造成影響或後果的行為。僅停留在內在意志階段或意志表示階神塵桐段,而未表現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不構成事實行為。
2、法律行為依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內容而發生效力。
有效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使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發生效力,而並非使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發生法律後果。而事實行為直接產生法律後果。因此,產生法定後果的法律事實和產生意定後果的法律事實兩者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法律行為之所以發生法律效力是基於法律對表意人「意思自決」價值認許的結果。其他非法律行為所產生之法律關系是基於「法律本身」價值的考慮。
3、法律行為本質不在於事實的構成,而在於意思的表示。
而事實行為相反。這是由法律行為的主觀性特徵和權利義務效果的非法定性決定的。在法制史角度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早期交易只存在即時交付情況。而法律行為觀念僅僅是在意思表示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之時才逐漸形成。只有在商品經濟較為發展的階段才產生了交易活動中約定(諾成)行為與實際履行行為相分離的要求。也才形成了「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這游坦一觀點。
根據以上民法典第143條的規定,只有滿足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的,當事人實施的行為才會發生法律效力的。做出此項規定規定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的秩序的需要。對於那些行為人兄純缺乏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是由於他人實施欺詐、壓迫等而實施的行為,是可以請求進行撤銷的。

『陸』 民法總則監護人新規的內容有哪些

我國與2017年3月15日通過了民法總則,並且於同年十月一日開始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 民法典 ,對我國的法律事業有著跨時代的以以。在2017年閉數頒布的最新民法總則中也對 監護人 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定,那麼民法總則監護人新規的內容有哪些? 2017年最新民法總則通過,即將於10月1日起實施。其中,最新民法總則對 監護權 也有不少新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 撫養 、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 贍養 、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解讀:本條是關於父母與子女關系義務的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新增規定,主要是在親屬關系、婚姻協議等公證事項中注意審查親屬關系和排除義務條款。 父母子女的關系是法定義務,一般不因父母 離婚 而結束,除非依照法律程序或法律規定解除父母子女關系,比如子女被他人 收養 、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因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離婚等,否則不能排除規定義務的承擔。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 婚姻法 》等相關法律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包括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非婚生的父母子女關系、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關系、養父母與養子女關系。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 遺囑 指定監護人。 解讀:本條是遺囑指定監護的規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回應社會現實和社會需求新增加的規定。 遺囑指定監護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立遺囑人是被監護人的父母; 二是立遺囑人擔任被監護人的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宏宏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本條是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監護人的規定,主要適用於同時擁有多個監護人而又需要其中一位代為辦理相關事務的情況。 1、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應該是同一順位的人。 2、協議確定監護人應該經被監護人同意,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蔽態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該結合被監護人與監護人的關系、被監護人表達的意願等綜合確定。 3、協議中也應盡量明確監護的內容、監護人職責許可權、權利、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 該條為公證機構通過協議公證介入監護活動提供了可能的空間,即對於監護人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公證機構可以探索發揮其中立、公正、公信的優勢,依託其與公證有關的財產保管等可從事事務范圍,探討財產託管、監護監督等業務。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解讀】:本條是有關意定監護的規定,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新增內容。 1、制定協議時的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7、18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以及十六周歲以上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由於此類公證主要適用於老人,法律對如何確定給老人民事行為能力無規定,實踐中,建議參照 遺囑公證 的做法,必要時由當事人開具精神 健康證 明。 2、監護人可以是近親屬、其他個人,也可以是組織。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關規定看,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3、必須以書面的形式確定監護人,至於書面可以約定哪些內容,並不明確,建議基於履行需要,在書面中明確監護內容、監護人的職責許可權、權利、行使方式、對監護人的監督等內容,使監護協議具有可操作性。 從民法總則中有關監護人的法律條文出發,進行闡述和解讀,全面表述有關民法總則對於監護人的新規定。除此之外,還有民事 訴訟 時間等等內容,民法總則也進行了重新規定。

『柒』 民法典新修改的法條有哪些

法律分析:
《民法典》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最後正式頒布的民法典與之前民事單行法律、司法解釋條文相比,新增148處,實質性修改200餘處。
其中,《民法典》總則編共10章、204個法條均從《民法總則》承襲或修訂而來。絕大多數修訂均為非實質性修訂。主要新增了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規定,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民法典》物權編共5個分編、20章、258條。該編大部分法條從《物權法》和《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等承襲或修訂而來,實質性的修訂主要集中於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抵押權、質權等章節;並結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增加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應當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積極配合開展相關工作,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適當降低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特別是使用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此外,還增加規定居住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等。
《民法典》合同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該編大部分法條從《合同法》、《擔保法》、《合夥企業法》、以及《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等承襲或修訂而來。其中實質性修訂主要集中於通則編、保證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以及合夥合同等章節;此外新增法條70個,主要涉及通則分編中關於債的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的規定、典型合同分編中關於物業服務合同以及保理合同的規定以及准合同分編中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的具體規則等。
《民法典》人格權編共6章、51條。由於我國之前並沒有人格權法,因此該編大部分法條都是新增條款。從民事法律規范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
《民法典》 婚姻家庭編共5章、79條,大部分法條是從《婚姻法》、《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收養法》的相關規定承襲和修訂而來。其中有32個法條為實質性修訂,此外新增8個法條,主要涉及關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范圍等界定、婚姻撤銷的相關規定、增設夫妻家事代理權、明確夫妻共同財產和債務的范圍以及重大疾病婚前告知義務、離婚「冷靜期」等方面的規定。
《民法典》繼承編共4章、45條。該編大部分法條是從《繼承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承襲或修訂而來。其中,實質性修訂16個法條,主要是擴大了遺產范圍、明確了放棄遺囑需要以書面形式、增設了寬宥制度、增加了遺囑繼承的形式、擴大了代位繼承製度的適用范圍、明確了歸國家所有的遺產用途;並新增7個法條,主要是新設遺產管理人制度,包括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指定、職責及責任等。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共10章、95條。該編大部分法條是從《侵權責任法》《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信息網路侵權司法解釋》《道路交通事故司法解釋》承襲或修訂而來,還有部分條款參考了《電子商務法》的相關規定。其中實質性修訂44條新增8條,完善了完善預防高空拋物的侵權責任制度、公共道路管理人的義務及侵權責任;新增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和侵權賠償制度」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捌』 最新《民法總則》規定:胎兒也有繼承權

我國《 繼承法 》坦歲仿第28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 繼承 份額雀慎,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 法定繼承 辦理。」 而,最新頒布的《民法總則》規定了,胎兒有 繼承權 !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 遺產繼承 、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讓纖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玖』 民法總則134條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隨著《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頒布,《民法總則》將被廢止 《民法典》134條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於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於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 承擔 民事責任 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礙; (三) 消除危險; (四) 返還財產; (五) 恢復原狀; (六) 修理、重作、更換; (七) 賠償損失; (八) 支付 違約金 ; (九)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 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 ,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雖然第134條規定了法律行為的類型:單方法律行為、雙方法律行為和多方法律行為,雖然這幾類行為確實屬於並列關系,但其重要性完全不同。就法律行為而言,契約(或稱合同)最為重要,而單方法律行為與多方法律行為完全不可與其相提並論。更為重要的是,單方法律行為並非當事人可以自由確定,必須以法律明文規定始可,最為常見的單方法律行為主要包括如下類型:所有權的拋棄、形成權的行使、捐助以及懸賞廣告(當然我國現行法並不支持這種觀點)。 對於責任承擔著來說只要自己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就可以完成相應的責任追究,在生活中民法的運用范圍還是較大的,所以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自己也要留意民法的相關規定。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