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公民法的內容
⑴ 羅馬法包括那些主要內容
羅馬法可謂近現代各國民法學的源頭,羅馬法早在城邦時期就確立了許多非常重要的法律思想和現代各國民法所援用的法律制度,並且羅馬法很早就有了國際私法的概念,所謂國際私法,就是在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中,如何適用法律的法律。當然了,說起來有點饒口。
主要包括: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
我們先來看自由權。自由權是作為自有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而只有奴隸,不享有這種自由權。
羅馬法上的自由人(liberi),包括生來自由人和解放自由人兩種。
生來自由人(ingenus),是指出生就獲得自由權,而且未曾喪失過自由身份的人。基於兩種原因,可以成為生來自由人:一是出生,二是皇恩。
古羅馬系講血統主義的國家,所以,自由人的後代也是自由人,而不論其父母為生來自由或解放自由。而對於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則從其母,只要出生時其母為自由人的,則其為自由人。而到了後來,由於戰爭對於兵源的需求,以及受希臘哲學關於人生而自由思想的影響,改為規定只要其母在受孕期間一度為自由人的,則其為自由人。
而法律擬制主要系基於皇恩,所謂皇恩浩盪啊,按照羅馬法規定,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他可以將自由賜予奴隸,在古羅馬,由於只有自由人可以戴金戒指,因此,基於皇恩的自由權又稱為「金戒指權」。但在這種情況下取得自由權的奴隸,尚不能擺脫其原主人的恩主權。
解放自由人,是原來主人所解放的自由人,即法律擬制自由人。羅馬法上賦予主人的恩主權,是連皇權也無法剝奪的,因我羅馬法上認為,恩主權是私權,皇權不能幹涉。
古羅馬的市民權類似於今天的公民權或者國籍,包括公權和私權,選舉、被選舉權屬於公權,其實,和我們現代的政治權利、民主權利一樣。由於羅馬的官職都是榮譽性的,所以,被選舉權又被成為榮譽權(jus honorarium)。我們重點看私權部分。
私權,包括婚姻權、財產權、遺囑能力和訴訟權。說到訴訟權,我們可以結合一個恩主解放奴隸的例子來予以說明:
案例:恩主解放奴隸的時候,有一種訴訟的方式,就涉及到訴訟權問題,而按照法律規定,奴隸是不具有訴訟權的,也就是說,奴隸沒法去起訴了,那麼,如何通過起訴的法律規定來解放奴隸呢?這時候,恩主就請一個人作為奴隸的辯護人,一起到長官那裡去,由那個人裝做起訴恩主,問恩主是不是要解放這個奴隸,恩主予以認可…… 到後來,手續簡化了,恩主直接和奴隸過去,就讓長官的侍衛扮演這個辯護人角色來解放奴隸。如果用非起訴手段私自解放奴隸屬於略式解放,略式解放的後果早期不為市民法所承認,但後來,只要恩主找夠了證人,也可以通過略式解放合法滴解放奴隸。
羅馬法把羅馬境內的居民分為市民、拉丁人和外國人三類,所謂市民權都專屬羅馬市民享有。市民法是適用於羅馬市民之間的法律,對於羅馬市民與非羅馬市民、非羅馬市民之間,適用萬民法(國際私法的起源)。古羅馬市民身份可以基於出生和入籍獲得,而入籍又分為獎賞與恩賜。
獎賞,凡外國人告發羅馬官吏的貪污賄賂而使之定罪的,可獎賞告發者以羅馬市民資格。公元前111年,又規定把這種獎賞擴大到拉丁人。此時的拉丁人實際上指古羅馬社會中介於市民與外國人之間的自由人,因享有權利的多少,分為三等:古拉丁人、殖民地拉丁人、優尼亞拉丁人。外國人,指羅馬市民以及拉丁人以外的友邦人民。在羅馬法中,與羅馬處於交戰和不友好狀態的國家的人民,被稱之為敵國人。
恩賜,軍伍大會或皇帝可以個別地或集體地授予居民以市民權。
家族權,指家族團體成員在家族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權利。由於羅馬家族成員有的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有的不享有,因此,根據他們權利之不同,可以分為自權人和他權人。他權人,指處於其他市民的權力支配之下的市民。這種權利,在羅馬法上分為家長權、夫權和買主權。
家長,實際上指家父,在古羅馬,能夠成為家父的,只有長子(頭生子)以及長子的長子(也許我的理解有誤)。家父對於家庭成員具有支配權,他可以將家庭成員賣為奴隸,也可以讓他成為自由人等等。包括其子之妻,都處於其支配下,也包括其子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財產。如果無子繼承,則可以收養和認領,然後取得家父權。
夫權,和中國封建時期的綱常之說有點相似了。基本就是說,丈夫可以支配妻子。另外,古羅馬的婚姻—華麗滴分為有夫權婚姻和無夫權婚姻,以及姘合。
買主權,我覺得和家長權以及自權他權構成一個非常有趣的體系。買主權在兩種情況下產生。第一,羅馬法上長期無僱傭契約,因此人們通過買賣方式出賣勞動力,家屬被家長出賣後,就要處於買主的支配之下。第二,在羅馬法上,家屬無獨立人格,如果家屬侵害了他人權益,家長為避免賠償損失,往往將致害的家屬給受害人任其處理,使之處於受害人的買主權之下。
從共和國末期開始,家長權和夫權逐漸收到限制,僱傭契約的出現使得僱傭勞動也不再用買賣方式……因而將家屬給受害人處理的情形也日益少見,在優帝一世(或曰查士丁尼一世)時徹底消除。而到優帝一世時,他權人的地位改進至近乎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了,也就是說幾乎享有完全的人格了。
與他權人相對應的概念就是自權人。也就是不受上述家長權、夫權、買主權支配的人就是自權人。
花絮:有網友提出從此看出中國古代人權比羅馬進步一點,但中國古代人權也好不到哪裡去,比如主人可以任意殺害僕人或者奴隸,種種限制基本相當於不存在。而中國的家法:休書、逐出家門,都與羅馬法中家長任意處置家庭成員類似,特別是沒什麼名分的家屬,連蘇東坡都把丫鬟送人且能傳為佳話。
人格變更是羅馬法上的一項特有制度,羅馬法規定,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必須享有自由權、市民權和家族權。一個人因某種原因,使這三種權利喪失一部分或全部,或者喪失某一種而取得另外一種,這種情況就叫人格變更,分為人格大變更、中變更和小變更。
人格大變更,實際上指喪失自由權而淪為奴隸,一般原因有三種:因犯罪被剝奪自由;被家長或債權人出賣到國外為奴;降服外國人違反禁令的。而人格大變更,實際上是人格的消滅或者法律上的死亡。
人格中變更,指羅馬市民喪失市民權而成為拉丁人或外國人。由於羅馬的家族權以市民權為前提,因此,喪失市民權就當然喪失家族權。其與人格大變更的區別,在於變更後是否仍保有自由權。發生人格中變更的事由有三:受刑事宣告而被剝奪市民身份的;羅馬市民加入外國籍;拉丁人或外國人加入羅馬國籍而取得市民資格的。
人格小變更,指喪失原有的家族權而取得新的家族權,權利人原來享有的自由權和市民權不便,因而在法律上仍然享有完全的人格。發生小變更有三類:1、自權人變為他權人;2、他權人變為他權人;3、他權人變為自權人。
結合前面講的人格權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發生人格變更的時候,相應財產會發生變化,如自權人變為他權人時,其財產即歸其權利人所有;又或會導致身份上的變化,如婚姻有有夫權到無夫權,由家長變為家屬等等。
在羅馬法上,除了人格變更外,名譽減損也是用來變更權利能力范圍得一種制度。所謂名譽減損,就是在保全自由權、市民權和家族權得前提下,使一個人的權利能力受到某種限制。
古羅馬社會非常重視名譽,一個人名譽之好壞,影響他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的資格。所謂名譽減損,就是在保全自由權、市民權和家族權得前提下,使一個人的權利能力受到某種限制。實際上有點類似於現在的信用制度了。
名譽減損有三種:
第一種,不能作證(intestabilis):所謂不能作證,不是不能在法庭上作證,而是喪失做證人或者請他人為自己做證人的資格,因為在古羅馬,很多交易都需要證人的證明,比如古羅馬的交易,必須由一名司秤、若干證人,交易雙方在集市日,以天平、象徵貨物和對價的物體、並高聲呼叫交易內容才能成立。恩主解放奴隸的略式也是如此,需要5名證人。可以想見,不能作證是多麼嚴重的懲罰! 不能作證的原因有二:證人事後拒絕作證明的;用文字侮辱他人的。
第二種,喪廉恥(infarmia):.這種名譽減損比不能作證稍輕。原因有:由於法院判決;法律規定的事實。喪廉恥分為直接喪廉恥和間接喪廉恥。
直接喪廉恥,是由執政官或者監察官根據事實,在選舉或者戶口登記時作出決定,將其不列入選舉名單,或在戶口登記簿上作出記載,當事人對此不得申訴。直接喪廉恥具有實效性,羅馬執政官任期一年,監察官任期為五年,他們任期滿後,任期內所作喪廉恥決定要由新任長官重新決定是否有效。
而喪廉恥的法律效果是:喪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相應的服兵役的權利也被剝奪;訴訟權受到限制,不能為家庭外的人作訴訟代理人,也不能請他人作代理人;如妻子與人通姦,即使當場抓獲,也無權殺死姦夫或對之起訴(汗……);《優尼亞婚姻法》禁止元老院醫院及其子孫與喪廉恥的婦女結婚。
第三種:污名(turpitudo):有污名者,是指因其行為卑劣,受人蔑視,為社會輿論所不齒。
由於這種名譽減損即非由法律規定,也非由長官宣告之法律上喪廉恥,所以又稱事實上的喪廉恥。對有污名者的權利能力的限制,是不準他們擔任需要誠實信用的職務,如監護人、保佐人、證人等。而在婚姻方面,在婚姻由家長作主的時代,通常子女無權拒絕家長包辦的婚姻,但如果未婚夫是有污名的人,則他可以反對。
個人認為,羅馬法上的名譽減損,對於我們建設現代信用制度有非常重大的啟示意義。雖然其規定可能過於落後,但給予一些人以污名或者喪廉恥稱號,或能極大程度提高社會整體信用水平以及道德基礎。
⑵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和精神是什麼
它本應總是同它們相符合。許多規范和法律制度准確地符合其目的並同
它相溶合版。前一類權規范由於立法者未施加任何主動作用彼德羅·彭梵得(pietro
bonfante)在他的《羅馬法教科書》(istituzioni
di
dritto
romano)中說:
「自然法是指『不是為體現立法者意志而產生的法』,而市民法卻是『至少部分表現為立法者的任意創制的
法。中國今天許多的市場經濟法律雖然不能說完全類似彭
梵得所說的「立法者未施加任何主動作用」的法律規范,因而確
實像是自然的產物,並且被稱為自然法;而第二種規范則為市民法。前者同『正義』和『公正』永遠相符合
;後者則並非總是這樣。」
*1這段話對我們很有啟示;但是,也有許多規范和制度並不如此,或者是因為它們
已陳舊過時,因為它們只不過是這一目的的法律確認。』法是意識和社會需要的產物,或者是因為立法者所掌握的手段不完善
⑶ 羅馬的法律
法律分析:指古代羅馬在BC6末至7世紀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多年。從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習慣法;從適用范卜埋備圍上可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從內容內容:廣義的羅馬法指通型毀行於羅馬帝國統治地區的全部法律制度,包括公民法和萬國法,狹義的羅馬法僅指羅馬公民法。公民法基本上屬於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一些習慣法。萬民法是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國際法
法律依據:《羅液派馬法》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⑷ 古代羅馬法律是什麼
古代羅馬法律
1、含義:
是指古代羅馬在BC6末至7世紀制定和實施的全部羅馬法律。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多年。從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習慣法;從適用范圍上可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從內容內容:廣義的羅馬法指通行於羅馬帝國統治地區的全部法律制度,包括公民法和萬國法,狹義的羅馬法僅指羅馬公民法。公民法基本上屬於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一些習慣法。萬民法是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國際法。
2、形成過程
A淵源——習慣法
所謂的習慣法就是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許多貴族出身的法官,往往循舊例裁判,隨心所欲解釋法律。為保護貴族特權提供了方便從而激化了平民與貴族的矛盾。
B成文法的開端——《十二銅表法》
誕生的原因:共和國的誕生促進了法律的制定;平民和貴族斗爭;平民保民官的強烈建議;貴族妥協。
時間:公元前5世紀
內容:龐雜,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習慣蠢譽法的匯編。
實質:明確維護私有財產和貴族既得利益
適應范圍:羅馬的公民
評價(作用):
對平民而言:一定程度上的勝利。雖維護貴族利益,但按律判決和量刑,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利益。
對羅馬而言:羅馬史上也是西方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羅馬法的淵源,是羅馬的基本法。
根本目的: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C羅馬法的發展——不同時期的法律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在共和國時期,為了緩和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保證對外戰爭的勝利,羅馬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平民權益的法律。
在帝國時期,羅馬法又增加了許多內容,以調解羅馬人與被征服民族的關系,鞏固帝國的統治。
《十二銅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自從公元前3世紀以來,羅馬共帶槐段和國展開了開疆拓土,而成為地中海霸主,隨著征服地區版圖的擴大,很多有著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國土內,勢必會出現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不受公民法保護,引起社會動盪;另外,國際交往擴大,引起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經濟活動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因此,原來的公民法已經無法應對這些新變化。為鞏固統治,帝國對各行省上層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權。3世紀初,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之間公民與非公民之間的區別開始消失,萬民法得以制定。由於它適用於羅馬帝國境內各民族以及外籍人,與適用范圍相對狹窄的羅馬公民法相區別,因而是帝國范圍內的國際法。
D總結:體系完備查士丁尼法典
原因:(1)繼《十二銅表法》之後,羅馬又根據不同時期的立法需要陸續制定了許多法律,對維系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公元3世紀以後,因歷代制定的法律規模龐大駁雜,利用起來多有不便,於是帝國統治者開始著手整理、匯編各種法律。
(3)查士丁尼有感於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
《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新敕》
適應范圍:帝國境內各民族居民(萬民法或國際法)
評價(作用)完備階段;保留成果、提供法律手段、維系統治工具
3、羅馬法的目的
通過調整人和人、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財產關系、協調社會矛盾來維系和穩定了帝國的統治
4、古羅馬法律在維系帝國統治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A它為皇帝和元老院的權力提供了法律依據(為奴隸主統治提供了法律依據)
B保護私有財產,鞏固了羅馬奴隸制統治的經濟基礎,籠絡上層階級;。
C推廣到帝國其他地區,穩定社會秩序
5、羅馬法中體現的原則?
羅馬法中體現了自然法則的思想:理性、自由、平等、正義等。
6、古羅馬的法律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A歐洲國家大多數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本國法律。B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直接來源於羅馬法。C「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等原則被繼承。
7、評價羅馬法(作用或影響)
實質:羅馬法是保障和維護羅馬奴隸主的地位明高和統治的工具。
地位: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體系
作用:對羅馬:穩定了社會秩序;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承認公民的權利,擴大了統治基礎;具有一定民主性。
對世界:①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系統的法律體系(嚴格界定法律主體權利義務、法理),是現代歐洲大陸法系的基礎;為近代資產階級的立法提供了藍本(《權利法案》、《獨立宣言》、《法國民法典》等就繼了羅馬法);為西方司法制度、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陪審制、律師制、司法原則等)。
②自然法思想影響資階級的啟蒙思想,天賦人權、權利平等為近代資本主義啟蒙思想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③羅馬法也影響著東方的立法,司法。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也借鑒了羅馬法
局限性: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現帝國統治者的利益,對於被統治者來說,只能承擔義務,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法律有力地規范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有力的維系了統治。成為人類政治活動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探究題:
古代的希臘、羅馬、中國在治理國家方面都有獨特性:希臘用民主、羅馬用法律、中國用集權或專制。請回答
1、羅馬是走上法律治國的原因是什麼?
羅馬共和國的民主傳統;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是跨三洲的超級帝國,情況復雜;
經濟(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傑出人物和皇帝的重視。
2、希臘和羅馬治國思想不同,導致了兩國在政治觀念和文化成就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是什麼呢?
希臘人鍾情於自由和民主;羅馬人更熱衷於權威和安定;
希臘文化全面輝煌,且文化人才輩出;羅馬除建築、法學與演講學成就外,其它方面建樹甚微
⑸ 簡述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羅馬法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羅馬法指通行於羅馬統治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狹義的羅激侍馬法指羅馬公民法,從形式上可以區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和萬民法。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察歲公民人人平等。作用:維護了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影響: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奠定了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各國立法所遵循的範本。局限性: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明沒吵現帝國統治者的利益,對於被統治者來說,只能承擔義務,受到不公正的處罰。
⑹ 羅馬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城邦境內羅馬公民的法律,主要由元老院法令、元內首命令、容大法官告示以及被公民大會認定具有法律效率的習慣法組成。
2:萬民法,適用於整個羅馬帝國疆域內公民以及外邦自由民的法令,強調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具體包括:不成文的習慣法、《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
(6)羅馬公民法的內容擴展閱讀:
羅馬法對社會影響:
隨著羅馬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漸影響到國家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提高了國家各級官吏的辦事效率,規范了他們的從政行為。
裁決了大量的商業糾紛,保護了正當的商業利益;同時還調節了債務,繼承等個人財產關系,減輕了社會各階層關系的緊張程度,有利於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與繁榮進步。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Rudolph von Jhering)說:「羅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羅馬法對後世各國影響深遠
⑺ 羅馬法的公民法主要內容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
公民法的實施,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萬民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萬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動中逐步創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來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發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關於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內容。
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法學家活動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國法大全》
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為重建和振興羅馬帝國,成立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進行法典編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後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規匯編。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eus)。這是公元528~529年編出的一部法律匯編。它將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進行整理、審訂和取捨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譯為《法學階梯》(Institutiones)。它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基礎加以改編而成,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書,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學說匯纂》,又譯為《法學匯編》(Digesta),於公元530~533年編成。這是一部法學著作的匯編,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學說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門別類地匯集、整理,進行摘錄,凡收入的內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公元565年,法學家又匯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時所頒布的敕令168條,稱為《查士丁尼新律》(Novallae)。
以上四部法律匯編,至公元12世紀統稱為《國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又稱查士丁尼法典。《國法大全》的問世,標志著羅馬法已發展到最發達、最完備階段。
⑻ 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羅馬法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羅馬法指通行於羅馬統治的整個地中海世回界的法律制度。狹義的答羅馬法指羅馬公民法,從形式上可以區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和萬民法。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作用:維護了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影響: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奠定了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各國立法所遵循的範本。局限性: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現帝國統治者的利益,對於被統治者來說,只能承擔義務,受到不公正的處罰。
⑼ 羅馬公民法的介紹
羅馬公民法這種法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在共和國的最後幾個世紀,十二銅表法已被新條例新原則的發展所取代。
⑽ 求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
(2)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1)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
(2)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1)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
(2)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1)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
(2)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10)羅馬公民法的內容擴展閱讀
早期的「古羅馬平民」與「古羅馬公民」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過兩者都是自由民,至於奴隸的地位則沒有任何差別。
王政時代後期,古羅馬平民大都是外來的移民以及脫離古羅馬血緣群體的社會成員,被排除在古羅馬公民的血緣組織之外,因而具有政治和經濟上的無權性(比如公有地的使用權),經濟上的私有性和對羅馬貴族和氏族部落的依附性。從法律上看,《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公民,而《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平民。
任何在羅馬出生的男人都是羅馬公民,奴隸除外。公民有權投票,婦女除外。公民有權立約,有權具備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夠被判處死刑,除非他們被控訴叛國罪。
馬的自由民指居住在羅馬境內但不具備羅馬公民的身份,自由民的根本特徵是享有財產權。自由民可區分為上層和下層,即貴族和平民兩部分。前者不僅擁有大量地產和其他財產,而且享受各種政治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