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澎湃

民法典澎湃

發布時間: 2023-05-31 10:47:22

❶ 你好我的狗在路上把別人的車嚇翻了有沒有責任呢

狗無疑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可是當前馬路上狗和車輛發生碰撞導致發生傷人甚至亡人事件並不鮮見,狗在馬路上亂竄進而發生和車輛碰撞,而導致安全隱患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前文《馬路上撞死狗是否承擔責任?這個司機連剎車都沒踩是不是有點殘忍,有點過分?》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根據大家的留言評論,有必要再來進一步說說這個話題。
根據前文的留言評論,很多人的觀點:
觀點一:5月1日動物防疫法出台後,寵狗不栓繩就是違法,不栓繩的狗就是流浪狗
觀點二:車輛在馬路上撞了沒有栓繩的狗,根本不是交通事故,更談不上離開就是肇事逃逸
觀點三:在馬路人壓了沒栓繩的狗就是壓了流浪狗,不承擔責任,甚至是為民除害
觀點四:在馬路上出現的狗被車壓了是活該,如果有狗主,還需賠償車主洗車修車的錢
以上觀點充分體現出大家維護公共交通和社會秩序的樸素的道德情感。
雖然狗沒有栓繩確實很令人討厭,那麼,以上觀點都正確嗎?沒有拴繩的狗就可以被認為是流浪狗?車輛撞了沒有栓繩的狗就是可以認為撞了流浪狗嗎?
筆者進一步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大家共同探討!
出門溜狗不栓繩違法?
「觀點一:5月1日動物防疫法出台後,寵狗不栓繩就是違法,不栓繩的狗就是流浪狗」這個觀點只對了一半,根據5月1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三十條第二款:「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
因此,5月1日以後,帶寵物狗出門不系犬繩,首先違反了《動物防疫法》,除此之外還可能違法各地出台的《限制養犬條例》等法規。但是不拴強民的狗就是流浪狗嗎?
不栓繩的狗就是流浪狗?
很明顯,不栓繩的狗有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本來就是流浪狗;
另外一種就是,是被主人帶著遛彎的寵物狗,但沒有栓繩,《動物防疫法》5月1日起施行,但該法中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如果以該法中的第30條「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就認為沒有系繩的狗出門就不是寵物狗,就是賣雀流浪狗,很明顯邏輯不通,是不成立的。
因此,很明顯,沒有栓繩的寵物狗並不是流浪狗。
說到這,可能有人有疑問了,認為可以看到媒體上報道的,多地沒有栓繩的狗公安機關或城管部門直接抓走,不是流浪狗,為啥就能抓走?
公安機關或城管部門能否將不栓繩的狗抓走?
我們知道,行政部門執法必須有法可依,公安機關或有關部門依《動物防疫法》並不能將不栓繩的狗抓走。狗主沒給狗栓繩,違反了該法第30條,但是該法第30條並沒有對該行為給出進一步的處理措……但是如果當地如果立法或出台政府行政規章及有相關沒收或捕抓未栓繩狗的規定,則才可以將沒有栓繩的狗抓走或叫沒收。我們從媒體可以了解到,目前全國多地已出台相關法規,明確對於沒有栓繩的寵物狗可以給予沒收或捕抓。
如:據北青報5月7日報道,《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其中第二十九條明確,對於違規攜犬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出租汽車的;違規攜犬乘坐電梯的;違規攜犬出戶等情況,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並可對單位處2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其犬,吊銷養犬登記證。
如4月雀含17日的光明網報道:2020年8月,仙桃市發布了《關於對城區流浪犬捕捉的通告》,其中指出:(一)市民攜帶犬只出戶時,應當為犬拴犬繩,並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進行牽引。對攜帶犬只外出未拴犬繩的,公安部門將一律作為流浪狗進行捕抓。
需要說的是:作為流浪狗進行捕抓,並不是說它是流浪狗,而是作為流浪狗,如果咬了人,或是故意撞壞了車輛,狗主是要承擔責任的。
4月17日的光明網報道:《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規定:業主、物業使用人攜犬只出戶的,應當為犬只掛犬牌、束犬鏈、戴嘴套,由成年人牽引,主動避讓他人。違反規定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沒收犬只。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私人合法財產的保護】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因此,不管是狗,還是車輛都是屬於他人的私人財產,都禁止破壞,如果破壞導致了損失,需要由相關方承擔責任,下來我們討論損失由誰來承擔?
情況一:如果是撞了流浪狗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飼頃配笑養動物致害責任的一般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條【遺棄、逃逸的動物致害責任】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區分兩種情形:
情形一:如果能找到原飼養狗的主人
若車輛駕駛人在正常行駛中無過錯撞了狗,由於流浪狗無主,因此,如果能找到動物原飼養人,動物原飼養人由於未盡到相關義務,而導致狗撞壞了車,則需承擔車輛的維修責任。
情形二:如果流浪狗沒有原飼養的主人
1.如果流浪狗沒有原主人,則看有沒有管理的單位或人員,比如流浪狗沒有主人,但被附近的小區居民負責喂養,則喂養的相關人需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進而如果車輛駕駛員無責,狗撞壞了車,負責喂養管理的人需承擔一定的修車責任。
2.沒有管理的人,也沒有管理的其它單位
一般情況下,流浪狗由當地政府的公安機關下設地的犬類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如果類管理辦公室沒有開展相關業務,也沒有進行相關宣傳、治理等,也可能需承擔相關責任,但是由於一般情況下,公安機關犬類管理辦公室都會開展流浪犬類的治理工作,且由於流浪狗隨機出沒,數量較多,不可控等情況,客觀上,公安機關只要進行了一定的管理,就無需承擔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車的損失無法賠償,車主也無需為撞傷或撞死流浪狗賠償或承擔責任。
情況二:車在馬路上撞了沒有栓繩的寵物狗
根據《民法典》第六條【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條【侵權責任的承擔】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由雙方的民事主體,狗的主人,和車輛的駕駛員或車主根據過錯及責任劃分區分責任;如果駕駛員是執行單位任務的由狗的主人和駕駛員單位根據責任劃分區分責任;如果是私人間僱傭的司機發生撞狗事件的,由僱主和狗的主人根據責任劃分區分責任。
那麼這個責任如果劃分?
責任的劃分,應該按照民法的公平原則,根據雙方是否存在過錯,劃分責任分配比例。如果駕駛員無責,則無需承擔責任,如果駕駛員全責則由駕駛員和相關關系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駕駛員和狗均承擔部分責任,則由駕駛員及相關關系人按責任比例分配責任。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二款: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
因此責任劃分的基本思路就是:
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協商區分責任。
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如果是交通事故,協商不成,應迅速報告交警部門,由交警部門勘察後,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劃分責任,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車在馬路上撞了沒有栓繩的狗是不是交通事故?
先讓我們看看什麼是交通事故?
《道路安全法》第119條第一款五項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的構成有四個要件:事故主體是車輛;二是事故空間在道路上;三是事故原因系過錯或意外;四是事故後果包括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
因此車輛如果撞了不栓繩的狗,是滿足四個要件中的第一個車輛,第二個道路上,第三項如果不是故意撞的,那麼不是有過錯就是意外,也是滿足的,最關鍵的就是是否有財產損失?如果有財產損失,那麼四條都滿足,就是交通事故,如果沒有財產損失,就不是交通事故。
因此,最關鍵的就是認定不栓繩的寵物狗是不是流浪狗,或是能不能認定為流浪狗?
本文前半部分已經討論過了,沒有栓繩的狗,不一定都是流浪狗,如果是不栓繩的寵物狗,就更不是流浪狗了。
因此,車撞了未拴繩的狗一般屬於交通事故。
如果撞狗具有主觀故意:
但是,如果故意撞了狗,很明顯不屬於交通事故定義中的「因過錯或意外」,因此就不是交通事故。
則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根據《刑法》故意毀壞財物罪(刑法第275條),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情形一:如果撞的是流浪狗
由於流浪狗不屬於公私財物,則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及《刑法》的情形。
情形二:如果撞的是沒有栓的寵物狗
則由於故意損壞他人財物,而根據價值,可能處到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或觸犯故意毀壞財物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
即使是故意撞但無需承擔相關責任的特殊情況:
當然,一方面是否故意不好判定,另一方面如果是緊急避險,那麼這種情況下也無需承擔故意撞的責任。
那麼一般如何劃分雙方責任?
交警部門按民法公平原則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認定劃分責任,一般在劃分責任時除行為責任原則、因果關系原則、路權原則、安全原則、結果責任原則外,及行為人過錯原則。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後,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首先,路權問題,很明顯狗在馬路上是沒有路權的,然後就要看車輛有無路權,駕駛員有無駕駛資格;
其次,狗是不是有狗證;
再次:駕駛員有無酒後、超速等違法違規情況。
如果車輛證照齊全,駕駛員有駕照,也無其它違法違規情況,則根據目前媒體報道的責任劃分實踐,如果車輛在正常駕駛中撞了沒有栓繩的寵物狗,則大多車輛方無則,但也有車輛方次責的報道。
如果雙方或其中一方對於交警部門出具的認定書有不同意見,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到人民法院起訴,最終責任區分結果以人民法院判決為准。
車輛方無責的案例:
如:2021-05-12 01:34·江蘇交通廣播網報道:小狗未牽繩被撞,全責。在該事故中,小狗未牽繩被撞後,狗主人認為車主也有責任,雙方協商不成,後來報警,警察調查後認為:寵物主人溜狗時未對狗進行栓系引發交通事故,應承擔此事故的全部責任。
如:2021-06-21 09:57·紫牛新聞,寵物狗路上被車撞死,不拴繩主人被判擔全責一文中報道:陳某駕駛電動車行駛至南京欣旺花苑小區內時,突然竄出一隻未拴系的泰迪犬。陳某躲閃不及,撞上泰迪犬又碾壓了過去,造成犬只當場死亡。當地秣陵交警中隊民警調查後認定,因主人張某未拴繩被認定全責。
車輛方次責的案例:
如:2021-06-02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富陽法院在「【以案說法】遛狗不牽繩,狗被車撞,責任誰承擔」一文中報道:陸某駕駛小車行駛在城區後周路上,突然從路邊躥出一條小狗,陸某反應不及導致車子徑直撞上,他立即下車查看情況並報警。交警在查勘事故現場後認定該起事故為意外事件並出具了相應的事故認定書。
該起事故交警部門定性為意外事件,導致責任主體不明確。狗主起訴至法院,法院認為:陸某駕駛車輛與倪某的寵物狗發生碰撞,造成倪某寵物狗受傷並進行治療,即造成了倪某的財產遭受損失。通過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認定書及庭審中查明的事實可以看出:倪某攜帶寵物狗上街,未牽狗繩,導致寵物狗處於不受控制的情況下發生碰撞,系事故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的責任,而陸某在駕駛車輛過程中,未隨時注意前方動態,導致撞上寵物狗,承擔次要責任。同時陸某駕駛的車輛在太平洋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不計免賠),故針對本案的損害,應由陸某承擔的次要責任由太平洋公司在其保險范圍內予以賠償。案件判決後各方均未上訴,該案現已生效。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馬路上撞了沒有拴繩的寵物狗,屬於交通事故,如果雙方對於故事的責任無法協商一致,需要報警,由交警部門作出責任認定書,區分雙方責任,然後雙方根據責任分劃分賠償,如果對於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有異議,可以行政復議或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後文,我們進一步探討,如果車輛在馬路上撞了狗而沒有停留直接駛離,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說明:
1.內容僅代表筆者觀點,如有不同,歡迎討論
2.圖片及GIF動圖來源網路

❷ 媒體報道虛假新聞引發網暴,其法律責任如何規定

近日,劉_宏的跳操直播不僅火在了健身運動圈,也火在了醫學圈,微博熱搜上不乏大眾跳野晌輪完操後進醫院的新聞:
#女子跟劉_宏跳操後腰肌勞損#
#女子連跳三天毽子操後黃體破裂#
#22歲姑娘跟著劉_宏跳操眼底出血#
......
近日,又有一個「劉_宏女孩」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微博@瀟湘晨報 報道稱,長沙一女子近一周來跟著跳操後,因未及時洗澡導致腋窩潰爛。該話題引發網友討論。
不過隨後,當事人朋友發文澄清稱,當事人是疤痕體質,之前做過腋下脫毛手術,這次跳操時出汗過多未及時擦乾、又有衣物摩擦,才導致腋下感染,經檢查是患上了間擦疹。
她表示,當事人以為是作為醫院內部案例才同意醫生拍攝患處,結果醫生未經允許就私自將視頻發給媒體。
而媒體報道時避重就輕,暗示當事人有衛生問題,致使網友誤解為其「一周不洗澡」而患病,引來大量網暴。
事發後,主治醫生聯系相關記者刪除視頻,卻得到「需要領導審批」的回復。同時,當事人在該條新聞下維權的評論也被@瀟湘晨報 刪除並拉黑。
目前,該條視頻新聞已被@瀟湘晨報 刪除。
過分誇大事實、嘩眾取寵的新聞標題黨一向受人詬病,然而,如果媒體為了吸引眼球「造謠式」做新聞,就是越過了法律紅線。
此前,曾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的「佛媛」「病媛」相關報道,就是由媒體編造報道頌信的虛假新聞。
@健康時報 @澎湃新聞 @風聞社區 @人民網 等多家媒體盜用普通女網友的圖片,造詞抹黑圖中女性,惡意造謠正常在酒店遊玩拍照的女性為借佛門營銷炒作的「佛媛」,造謠患病住院的女性為假裝生病以推銷保健品的「病媛」。
該報道嚴重侵害了當事人的名譽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在多名當事人出面辟謠後,各媒體才刪除了該新聞。
當媒體從業者道德底線越來越低,將搶熱度、吸引眼球擺在第一位,新聞報道屢屢出現「標題黨」、「三俗」甚至虛假新聞等問題,不僅擾亂了新聞傳播秩序,也損害了新聞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此外,虛假失實的報道還可能引發對於受害人的大量網路暴力。
在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中,正常駕駛卻被@新京報 造謠為開車逆行的女司機,就遭受了大量的謾罵與聲討。
我們知道,個人造謠傳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誹謗罪或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那麼,當媒體造謠傳謠,就能「一刪了事」,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嗎?
在我國法律中,對於媒體發布虛假失實新聞報道的行為如何規定?它們需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關於新聞報道與名譽權,我國《民法典》有著相應規定:
行為人為了公共利益而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是由於新聞報道與輿論監督都涉及社會利益與公眾利益,是保障媒體監督權、公民知情權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因此,對於該類侵害名譽權的案件不能作一般處理,不僅需要權衡加害人與被害人的權益,還需考慮這些行為對於促進和保護公共利益的意義。
不過,如果存在捏造事實、未合理核實嚴重失實的內容、侮辱貶低他人名譽這三種情形的,行為人同樣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客觀真實是對新聞報道、輿論監督最基本的要求。虛假失實新聞損害他人名譽,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行為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典》規定,當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媒體報道的內容失實,侵害其名譽權的,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採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
如果媒體拒絕採取更正措施的,即明知內容失實還仍然報道,構成了惡意,對他人名譽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此時,被害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責令該媒體限期更正。
除了民事責任外,發布虛假失實新聞報道的新聞記者與新聞機構還需承擔一定的行政責任。
我國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關於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定》中,對新聞出版行政部門的行政監督作出了相關規定。
對於發布虛假失實新聞的新聞記者,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可依據《出版管理條例》《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給予警告。
對於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其新聞記者證,並列入不良從業行為記錄,5年內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終身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
對於刊播虛假失實新聞,或是拒絕對已確認的虛假新聞報道發表道歉、更正的新聞機構,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可對其進謹衡行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更正、責令公開檢討、責令新聞機構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
此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公開通報《財經》雜志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網等15家媒體發布虛假失實報道的查處情況,依法對其作出行政處罰,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媒體公信力的基礎,也是新聞工作者基本准則。
為了杜絕虛假新聞的出現,一方面,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活動時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得憑借主觀猜測杜撰新聞事實。
另一方面, 新聞機構也應當建立健全內部關於信息采編、核實的管理制度,完善虛假失實報道的責任追究制度。
此外,新聞出版行政部門也要加強行政監督,嚴肅查處損害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虛假失實報道。
相關法律: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條 【新聞報道、輿論監督與保護名譽權關系問題】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實;
(二)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
(三)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八條 【名譽權人更正權】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報刊、網路等媒體報道的內容失實,侵害其名譽權的,有權請求該媒體及時採取更正或者刪除等必要措施。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❸ 未成年人在學校受到傷害學校要承擔哪些責任

未成年人在學校受到傷害的,其案由區別於一般的健康權糾紛。為教育機構責任糾紛。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有兩個主體概念: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十周歲以下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十周歲以上不瞞十八周歲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和第一千二百條的規定:教育機構對碰野老未成年人在學校受到人身損害,所承擔的責任因為成年人的行為能力不同,分為過錯推定責任和過錯責任。

作為家長應該笑升如何去做呢?

⒈.應當教育未成年不要參與對自己人身可能會有傷害的危險行為,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2.告知未成年人如果受到傷害,第一時間要選擇報告老師或者家長並及時就醫,避免造成其他不應有的傷害;

3.家長應當及時留存傷害行為發生的必要證據,比如監控錄像或學校等第三方機構對發生的事實所作的陳述,必要時可以通過報警尋求幫助,通過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取證;

4.家長可以與侵害方及學校等相關責任方協商如何處理,協商不成的,可以通過訴訟程序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❹ 房地產稅立法是否今年制定完成國稅總局局長王軍:穩步推進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作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

對於「房地產稅法」,此次報告中明確提及落實制定房地產稅法等立法調研、起草,確保如期完成。
如期完成怎麼理解?

栗戰書表示,集中力量落實好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立法事項,包括審議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房地產稅法、出口管製法、社區矯正法、軍民融合發展法、退役軍人保障法、政務處分法,修改證券法、現役軍官法、兵役法、人民武裝警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生物安全法、長江保護法等立法調研、起草,都要加緊工作,確保如期完成。

不過對於房地產稅立法在今年制定完成的說法,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並未給和旁銷出肯定的回答。據上海證券報報道,3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對於房地產稅立法是否將在今年制定完成?王軍表示,「穩步推進。」

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19年房地產方面的工作部署,提及「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這也是自2013年中央提出對房地產稅進行立法後,「房地產稅」第三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3月7日,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律草案。房地產稅總體思路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
2018年9月7日公布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包括房地產稅法在內的11部稅法同時亮相第一類項
目,即條件比較成熟、擬在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屆任期同全國人大相同,都是五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自2018年3月起,至2023年3月止。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許可權明確,按照立法法的規定和實踐中的做法,全國人大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一般也要先經常委會審議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或者由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再由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

距離正式出台還有距離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經濟所所長賈康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按照工作安排,房地產稅已提上立法日程,但是何時啟動審議還要等待官方公布。只有等人大一審之後,房產稅草案才會公布,徵求社會意見。」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教授程雪陽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常規的是兩個月開一次會。法案審議來說一般要審三次。三次審議結束後,如果通過,就可交付表決。一審後,草案可公布徵求社會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業強指出,房地產稅開征有很多門檻,首先,最重要的啟李就是立法程序問題。在提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之前還需要經過法律草案的完善、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就是相應技術層面的配套改革。從硬體技術層面看,自然資源部已於2018年6月份宣布,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已實現全國聯網,也就是說,不動產登記體系正式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
王業強認為,目前市場上除了商品房外還有大量房改房、福利房、央產房、軍產房、小產權房、經濟適用房等,未來都需要統一界定;二是對房地產相關稅種也需進行統一梳理。

王業強表示,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極有可能會提交今年的人大常委會討論。但是,立法通過後並不意味著就會在全國馬上開征,也不是在某個時間全國一起徵收,何時開征會授權地方政府自己決定,各個地方可以差別化,房地產市場壓力比較大的一線城市則有可能率先啟動。

今年1月21日,國是直通車發布《房地產稅要來了?專家預計法案今年將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文章,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喚游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2019年稅收立法的工作任務依然很重,或將有多個重要的稅種提交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不排除有房地產稅法(草案)。」

❺ 微醫保·特定傳染病保險新冠確診賠付怎麼沒有了

此前保險公司推出的多款「確診即可申請賠付」的新冠險產品售罄或下架,目前在售的新冠肺炎相關保險產品多保重症、危重模畝含症。
此外,澎湃新聞采訪多家保險機構獲悉,此前購買過新冠肺炎保險產品且在保險期限內的,目前可以進行理賠,但均需醫療機構開具的確診證明,抗原自測結果普遍不被保險公司認可。
在無症狀和輕症一般居家隔離治療的當下,投保人可能面臨理賠時取證難等問題,有律師建議,此時可以適用《民法典》的情事變更條款,變更合同條款,即應該允許患者在取得其它能證明自己被感染的證據的情況下獲賠。

仍有新冠保險在售。現有涉新冠保險多保重症、危重症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前銷售的包括水滴保的新冠防疫險、華泰保險的新冠疫情保障險、紫金保險的新冠疫情險、太平財險暢無憂等多款「確診即可申請賠付」的新冠保險產品,均已售罄或下架。
目前仍在售的新冠保險,主要保重症、危重症。澎湃新聞檢索發現,在螞蟻旗下保險代理平台上,有一款由中國人保健康承保的,名為「疫安心·防疫寶(含新冠)」的保險產品仍然在售。但與此前眾多新冠險不同,這款產品只對重症及危重症人員給予賠付——新冠重症/危重症住院津貼,保額為10萬元;傳染病(含新冠)住院(含方艙)津貼100元/天。
該保險公司客服人員告知澎湃新聞,被保險人在15天等待期滿後因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且按照確診時有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達到重型或危重型,在本公司認可的醫院或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傳染病定點醫療機構必須住院治療的,本公司按合同約定的基本保險金額給付特定傳染病重症住院津貼醫療保險金,同時本合同終止。
同時,澎湃新聞注意到,有部分保險公司將已有產品擴展,增加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保險責任。
據中國人壽官網信息顯示,早在2020年2月時,中國人壽已對旗下現有31款長期重大疾病保險產品進行責任擴展,涵蓋新冠肺炎確診保險責任。中國人壽工作人員12月16日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擴展包含新冠肺炎保險責任的險種已達到51種。中國人壽表示,購買了上述保險產品的新老客戶,無需再行支出額外成本,在擴展責任有效期內經醫院確診初次發生新冠肺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或危重型,該公司就可按被保險人確診當時合同基本保險金額(或保險金額)的25%給付新冠肺炎保險金,每份保單針對擴展責任給付以一次為限且最高為人民幣100萬元,原保險合同的保險責任不變。確診感染奧密克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危重型病症,也屬於上述保險產品擴展責任范圍。
與中國人壽類似,中國平安壽險也已經針對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長期疾病保險擴展新冠肺炎相關責任。如客戶在擴展責任有效期內,經醫院確診初次發生新冠肺炎且臨床分型為重型或危重型,公司將按保險合同中疾病保險基本保額的20%額外給付保險金(累計上限50萬元),原旦笑保險合同的保險責任不變。
此外,據北京普惠健康保項目組消息,北京普惠健康保近日也對被保險人贈送新冠病毒保障責任。根據保障方案,在保障期內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二級(含)及以上公立醫院或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的法定傳染病診治定點醫院確診為新冠病毒傳染病重型或危重型的(確診標准將依據國家衛健委指南進行實時動態調整),保險人一次性給付保險金2萬元整,對該被保險人的該項保險責任終止。
澎湃新聞注意到,12月9日,北京銀保監局曾發布《關於加強金融支持復工復產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求保險公司加快研發新冠病毒傳染病相關耐森保險產品。加快設計開發價格普惠、適宜人群廣泛的新冠病毒傳染病相關責任險種,保障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風險。同時,提升「北京普惠健康保」參保人的保障水平,支持保險機構在不提升費率的情況下擴展產品保險責任,提高對新冠病毒導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風險的保障能力。
有保險機構表示新冠保險已經售罄。此前的新冠保險產品下架後,如何理賠?
若相關新冠保險產品下架,此前購買了該保險的投保人如果確診是否還可以申請理賠,抗原自測「兩道杠」是否可以作為確診依據?12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投保人身份咨詢了多家保險機構。
水滴保客服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水滴保新冠肺炎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提交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單,「報告單上需要寫明新冠的臨床分型,是輕型還是重型、危重型,不同的程度賠付比例不一樣。」同時,還需要上傳醫院對於患者所做的所有檢查的報告單據。客服人員表示,抗原自測結果陽性並不作數。
華泰保險客服人員則表示,此前購買了該公司新冠肺炎保險的,如果確診,需要提交確診新冠肺炎的陽性證明,「需要普通型及以上的嚴重程度」,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出具的肺部影像可見肺炎表現的相關病理報告和病例。華泰保險人員也稱,「如果只有抗原自測結果,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理賠」。
紫金保險客服人員也給出了類似的答復,她表示,購買了紫金保險新冠肺炎險的人員,出現確診後需要先向保險公司報案。需要提供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出具的疑似或者確認感染法定傳染病的證明,還需要疾控或者醫療機構出具的集中隔離治療證明,並且需要註明採取了何種的隔離治療措施,「還需要出院小結,如果沒有出院小結可以提交病例首頁診斷證明書,檢查報告等材料」。
太平保險也曾經推出過「暢無憂」新冠肺炎險產品,約定確診可獲津貼20000元、住院和隔離津貼均為每天200元。12月16日,太平保險客服人員表示,理賠所需材料需由理賠人員告知。截至發稿時,記者未接到理賠人員的聯系。
在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曾表示,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可以居家治療,只有一少部分有嚴重基礎病的感染者可能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也就是說,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到醫療機構就診,就拿不到診治資料,也就不能申請理賠。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丁金坤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保險公司應該適當放寬理賠條件。他談到,投保的患者與保險公司是保險合同關系。正常情況下應該根據合同的約定提供被感染新冠的證明,以獲得理賠。但是防控政策調整後,目前一般輕症居家治療,導致患者取證困難,如果繼續履行原合同,結果會對患者不公平。此時可以適用《民法典》的情事變更條款,變更合同條款,即應該允許患者在取得其它能證明自己被感染的證據的情況下獲賠。
《民法典》第498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公司不能單方擅自提高理賠門檻,增加投保人的難度。比如要求提供核酸陽性專項檢測報告、胸部CT報告等都屬於超出通常理解,提高理賠門檻。

❻ 民法對生活的影響

《民法典》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們國家第一部完整的民法典,預計在2021年的1月1日起施行。由於民法典覆蓋個人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法典有「社會生活網路全書」之稱。
一、這些點值得關註:
1,見義勇為怕擔責怎麼辦?
草案: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表示,依據草案這條規定,今後不管是救助人,還是法院在司法實踐當中也更有法律依據了。更好地保護救助人的權利,防止救助人被賴上,因為做好事兒,反倒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通過法律的規定為自願實施救助的人撐了個腰,給了法律的支持。
2,居住權制度
民法典的物權編專門設立了居住權制度,居住權制度有什麼用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在澎湃新聞上做了一份分析,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例子是,夫妻倆離婚,一方負擔不起額外的住房,那麼另一方就有幫扶義務,需要為對方提供居住權。另一個例子是「以房養老」。比如,老年人可以把所有權轉讓給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則可以為老年人
設定該房屋的永久居住權,根據房子的價值向老年人定期支付費用。這兩個場景都是居住權的應用場景之一。
3,人格權
我國民法典是全世界第一個把人格權分成獨立篇章的民法典。人格權包含哪些方面呢?比如生命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等權利,人格權編總共有四十多項條文。成立獨立篇章意味著立法加強了對人格權的保護。
4,禁止放高利貸,借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當前隨著超前消費現象的興起,伴隨而來的互聯網借貸、高利貸成了一個影響較大的社會問題。目前出台的民法典中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超過36%利率的借款法院不予支持。
5,明確高空拋物各方責任
針對司法實踐中侵權人認定難,導致「一人拋物全樓賠償」的問題,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才適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的規定。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發現侵權人的,有權向侵權人追償。此外,建築物管理人未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二、什麼是民法典?
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它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民法典重在保護私權利。民法典使公

❼ 隱私侵害風險含義

1.隱私僅僅是自然人所擁有的。因為保護隱私是與自然人的精神利益息息相關的,根本在於維護人格自由,保護人格尊嚴。也就是說,只有自然人針對隱私才享有需要法律保護的精神利益。至於法人、非法人組織並不存在隱私的問題。法人、非法人組織也存在不願意為他人所知的活動、信息,也存在工作活動的秩序不被打擾破壞的需要,但這些要麼屬於國家秘密、商業秘密,要麼屬於生產經營秩序或者公共活動秩序的范疇。

2.我國法上的隱私被分為:私人生活安寧以及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1)私人生活安寧,有廣狹義之分,廣義的私人生活安寧實際上可以涵蓋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由於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第二款界定隱私時,將私人生活安寧與私密空間等並列,故此,該款中的私人生活安寧是指狹義的私人生活安寧,即自然人個人的生活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的狀態。(2)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應當說,這三者之間具有交叉重疊。因為私密空間往往進行的就是私密活動或存儲私密信息,如夫妻在住宅里的夫妻性生活,個人筆記本電腦或軟體程序中存儲的私人日記等。但也不完全重疊,因為公共空間中也有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例如,在餐廳大堂中,兩個朋友邊吃飯邊聊天,這也是私密活動,不能被他人竊聽或將談話內容公開。私密空間是與公共空間相對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第二項列舉了「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但不限於此,飯店、公園、銀行、車站等公共場所中也存在私密空間。此外,私密空間不僅包括物理上的空間,也包括無形空間,如電子郵箱、微信群、釘釘群等,也屬於私密空間。私密活動是指,自然人不願意為他人知曉的活動,如親友的聚餐、朋友間談話等。

私密信息也稱隱私信息。我國民法典沒有採取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的劃分,而是將個人信息分為私密信息和非私密信息。就私密信息的認定問題,應當說,有些是沒有爭議的,如個人的健康信息、犯罪記錄、財產狀況、性取向等,肯定屬於私密信息。但是,自然人的姓名、容貌、性別等,則不屬於私密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尤其是姓名本來就是社會交往使用的,不可能作為私密信息。

❽ 如何理解民法典中三種不同形態的夫妻共同債務

民法典關於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包括家事代理之債夫妻合意之債債權人善意之債三大類型。家事代理之債,是指夫妻一方因家事需要所負債務。

家事代理之債包括日常家事代理之債與重大家事代理之債。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夫妻一方因日常家事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日常家事代理之債,第二款中一方超越日常家事代理權的重大借貸「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的債務,屬於重大家事代理之債。

將兩者合並統稱為家事代理之債。夫妻合意之債,是指夫妻協商一致共同借貸的債務。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第一款中夫妻共同簽字或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債務與第二款中「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所負債務,屬於夫妻合意之債。

債權人善意之債,是指債權人主觀上存在善意,對夫妻一方濫用家事代理權無法辨別,有理由相信屬於家事借貸或夫妻合意借貸。

(8)民法典澎湃擴展閱讀:

民法典中的債權人善意之債主要規定在下列條文中:

1、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的日常家事借貸。由於夫妻均有日常家事代理權,債權人無法辨別一方借貸屬於濫用家事代理權,有理由相信屬於家事借貸時,則構成債權人善意之債。

2、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第一款規定了夫妻之間均有日常家事代理權,第二款規定「夫妻之間對一方可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顯然包括債權人善意之債。

3、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的約定財產制中「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這實際上也包含相對人不知道該約定的,即善意債權人的債務,應當由夫妻共同財產清償。

4、民法典中的夫妻合意之債也存在債權人善意之債。如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第二款中的「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應當包括債權人信賴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情形。此外,婚姻法解釋(一)第17條也包括債權人善意之債。

熱點內容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