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物的特徵

民法物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3-06-04 08:33:56

A. 在民法上物具有哪些特點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回以外,能夠被民答事主體所支配和利用,並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一部分的物質財富.具體說來,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一、必須能夠成為權利客體,即物的非人格性.二、物包括有體物和自然力.三、物須為人所能支配.四、物必須能夠滿足人的生活需要.五、物必須能構成人們的財產.
二、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
構成表見代理,須滿足三個要件:
(1)必須充分一般代理行為之要件;
(2)代理人在表面有使善意相對人相信其為代理人的客觀事實,即代理人與被代理人間的特殊關系;
(3)相對人為善意且無過失.

B. 民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具有法定性、平等性、自願性、公平性、誠實性、道德性、環保性等基本特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C. 民法中 物的特徵.為什麼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您好抄,物的特徵包括: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許外;B.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原則上須為有體物或者有形物;C.作為物權客體的物須為獨立物;D.作為物權客體的物應當能夠為人力所支配;E.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對人類有價值
民法中物的稀缺性,可以理解為不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人人都能獲取的。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D. 民法的基本特徵

民法具有法定性、平等性、自願性、公平性、誠實性、道德性、環保性等基本特徵。
六點具體原則:
1、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體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2、意思自治原則
民法在規范人們的民事行為方面自願原則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和形式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
3、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4、誠實信用原則
不為欺詐行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正當競爭,反對壟斷;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
5、公序良俗原則
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一般道德准則和國家的一般利益。
6、綠色原則
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行為准則。「綠色原則」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追究環境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的法理基礎和立法根據。
民法意義:
1、民法屬於一部由我國政府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用作對人民矛盾進行緩解以及調整人民和國家之間矛盾的方法。它和國際法的性質是完全相反的,它在國內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發揮了重要的意義,一次民法作為國內法,它的這種性質長期以來得到了維護。
2、民法為繼受法,繼受法為從外國採用的法律,固有法為本國土生土長的法律。我國民法為繼受法。盡管我國作為中華法系的母國具有悠久的法律傳統,但這是一種刑法傳統,其中民法比較萎縮,依附於刑法,用刑事手段來解決民事問題,這與以民法為重的西方法律傳統形成對照。
3、民法是一種普通型的法律。它在普通的事件處理中作為首要的法律依據,能夠適用於任何人或事物或者其它因素。當然這一點上它和針對於特別的任何事的特別法是相反的。民法為普通法,要表達的就是民法典為普通法,被設想為一個可以涵蓋全部民事生活事實的體系。
4、民法是一種存在實體的法律,它規定了人民的實際擁有的權力和義務,以及這些權力和義務使用的范圍和方法和使用法律所必要的程序等等,具有實際的意義。民法原則上為實體法,與民事訴訟、破產法等程序性法律形成配套關系。一些法律認識比較模糊的人認為民法是主要的法律,往往忽視了程序法的重要性,這樣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不利於法治的健全發展,實際上,權利分為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兩類,程序法也規定一些程序性的權利並規定實現它們的程序,我們可以從這一點看出,程序法的實體特徵也比較明顯。
5、民法中主要規定和闡述了人民的一些權力,因此它又帶有濃厚的權力色彩,屬於權利法的范圍。這也是人民權力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下的改變。
6、民法為中人法,中人道德是民法中的人的行為標准,以何種人性標准作為民法的基礎,立法者享有自由,他們可以選擇中人或上人標准。它是一種社會規范,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來調整人的行為,同時以人性觀點為出發點,以此來規范人的行為並制定相應的規則。
7、民法為任意法兼強行法,法律規定的內容僅用來補充或解釋當事人的意思,對當事人對之遵守與否不加限制的,為任意法,也即貫徹意思自治原則的法律規范;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容當事人加以左右或約定排除的,為強行法,也即體現公序良俗的規范。
8、民法為嚴正法兼衡平法,嚴正法是在適用於某一具體事實時,必須強制生效,毫無迴旋餘地的規定。簡言之,嚴正法為不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法,衡平法為賦予法官此等裁量權的法,兩者結合,使民法規范既具有原則性,又具有靈活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E.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麼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

F. 論民法上物的特殊性

物的特徵
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於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現代法上人只能為主體,而不能為客體。不僅人身不能成為客體,人身上的某一部分包括各種器官在未與人體脫離前也不能成為物。以人身上的某一器官為交易對象的,不受法律保護,法院不能強制執行。人身的組成部分只有在與人體脫離後才可成為物。人死亡後已無生命,不為主體,因而屍體可成為物。
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只有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的物,才為民法上的物。因為只有這樣的物,才能滿足主體的個體需要,才能用於交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增強,物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電、熱、聲、光、氣等自然力,在不能為人實際控制和支配時不為物,而能夠為人力控制和支配後則成為物。
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須具有可使用性,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因為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需要,才可為主體所有,才可用於交換。不能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實際需要的物,在法律上沒有意義。
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民法上的物一般僅指有體物。所謂有體,是指具有一定的形體,能夠為人的感官感觸到。民法上的物還須獨為一體,即能夠單獨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不能獨成一體,則不能單獨用於交易,不為民法上的物。
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物的分類
動產與不動產
根據其是否具有可移動性,物可分為動產與不動產。
動產是指可以一般方法移動且移動後不會改變或不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不動產則是指不能以一般方法移動或移動後會改變或損害其價值的物。依我國法規定,土地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為不動產,不動產以外的物為動產。
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意義在於:第一,法律對動產與不動產的調整原則不同。法律對動產一般賦予其流通性,而對不動產一般不賦予自由流通性。第二,權利的公示方式和變動要件不同。動產上的權利一般以佔有為公示方式,權利的變動以登記為要件。第三,在某些法律關系中,法律的適用不同。第四,訴訟管轄不同。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動產糾紛則不依動產的所在地確定管轄權。
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 禁止流通物
根據其是否具有自由流通性,物可分為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
流通物,是指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流通的物。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其流通予以一定限制,僅可在特定主體之間或特定范圍內流通的物。禁止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
主物與從物
區分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的主要意義在於:流通物可以自由流通;限制流通物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流通,否則交易無效;禁止流通物則不得為交易的標的物。
根據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物可分為主物與從物。

主物是指由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發揮效用的兩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從物則是指畏助主物發揮效用的物。從物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與主物同屬同一人所有;第二,須獨成一物;第三,須與主物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物的作用。區分主物與從物的主要法律意義在於: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對主物處分的效力及於從物,從物隨主物的轉移而轉移。
原物與孳息
根據兩物間的關系,物可分為原物與孳息。
原物為產生孳息的物,孳息則是由原物產生的收益。孳息又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而產生的收益,法定孳息,是指依法律關系所生的收益,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
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根據其使用後形態的變化性,物可分為消耗物與非消耗物。
消耗物,又稱消費物,是指經一次性使用就會歸於消滅或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非消耗物,又稱不消費物,是指可長期多次使用而不會改變形態和性質的物。

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根據其是否可分割,物可分為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經分割後並不會改變其性質或影響其效益的物。不可分物,是指經分割會改變其性質和影響其用途的物。
特定物與種類物
根據其在交易中確定方式,物可分為特定物和種類物。
特定物指以單獨的特徵具體確定的的。特定物既可是因物自身的特徵而區別於他物的物,也可以是依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確定的物。種類物是指僅以品種、規格、型號或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
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根據其可否由他物替代,物可分為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代替物,是指得以同一種類、品質及數量的物代替的物,不代替物,是指不能以他物代替的物。

法律上的意義
物在民法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是民事法律關系中最普通的客體。物為物權關系的客體。物又是最常見的交易對象,因而債的客體也常涉及物。第二,物可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一方面,物會影響到法律關系的效力,如以限制流通物進行交易的,若在限制的范圍內,可有效,若超出限制交易的范圍,則無效。另一方面,物會決定某些法律關系的類別。第三,物會影響案件的管轄。當事人發生糾紛時,會因物的性質不同而受不同法院的管轄。

G.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和特徵

(1)民法學上所稱為「物」,必須具有能為私權客體的屬性,既涉及一般意義上的有體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規定的權利,如可以轉讓的不動產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等由法律確認的適用物的規則的財產權利。這是廣義的物的概念,狹義的物,即實物,被認為是物權法上的物,即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為人力所支配,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具有一定物質形體的物。
(2)作為物權客體的物的法律特徵: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許外;B.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原則上須為有體物或者有形物;C.作為物權客體的物須為獨立物;D.作為物權客體的物應當能夠為人力所支配;E.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必須對人類有價值;F.精神產品不屬於《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但在有些情況下,《物權法》也涉及這些精神產品。這主要是指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為擔保物權的標的。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
部隊處罰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11 02:03:18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