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漢朝刑法嚴苛

漢朝刑法嚴苛

發布時間: 2023-06-05 08:54:20

A. 簡述漢代刑法的主要原則

1、刑事責任年齡,幾次變化:10歲—70歲;8歲—80歲;7—80歲;10—80歲。

2、上請原則(貴族官僚有罪先請原則) 一定范圍內的官僚、貴族及其子孫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機關處理,而應先奏請皇帝裁決。官貴犯罪可以請示皇帝給予優待。
3、親親得相首匿(親屬相隱原則:漢宣帝),親屬間首謀藏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
4、尊老憐幼原則(恤刑原則) 對於犯罪的老、幼、婦孺、病殘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給予照顧 。

B. 漢朝的腐刑是什麼樣的刑法

腐刑又稱蠶室、宮刑、陰刑和椓刑,這些不同的名稱都反映出這一刑罰的殘酷。稱為腐刑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從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桿但不能結實。另一種說法是,宮刑的人像腐朽的木頭不能開花一樣。

過程:腐刑是指對男子或女子的陰處施刑。在古代中國,閹割術的淵源是相當久遠的。有證據表明,至遲在殷商時代就有了閹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識與行為。

當時的閹割術可能是將陰莖與睾丸一並割除的,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

在漢朝時代的發展: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遍。漢景帝時,就曾規定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代替,漢武帝生性殘酷,在他的統治時期,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等人。

(2)漢朝刑法嚴苛擴展閱讀

宮刑的作用目的

宮刑的最初作用,只限於懲罰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這在人類的婚姻制度剛剛跨入文明門檻的當時是現實的。但是,在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統治下,宮刑的施刑范圍擴大了,擴大到與初意完全不相乾的地步,成為鎮壓平民和思想異己者的一種嚴酷手段。

從五刑的排列來看,宮刑是肉刑中最重的,僅次於大辟(斬首),顯然當時人們思想中還殘留著原始時代的初民對生殖器官崇拜的影響,生殖器官的價值僅次於頭顱。傳說中的堯舜,大致是中國的父系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一夫一妻制逐漸確立,所以宮刑在那時開始出現是完全可能的。

古代的刑罰帶有多麼鮮明的階級性。宮刑施用的范圍到了後世越來越大,如到了戰國時期,《列子·說符篇》載有人曾勸秦王以仁義治國,秦王處以宮刑,罪名是君主已殘暴治國。

這說明封建統治者已經用危害國家的罪名處人以宮刑了。《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造阿房宮築驪山時竟發隱宮刑徒70餘萬人服勞役,這里的「隱宮」是指宮刑。

C. 漢代違反哪些刑法會被殺頭

漢代的刑法 "漢承秦制",在刑法內容上,漢代從秦代接收過來的許多刑法仍在實行。但是漢代卻又不同於秦代,漢代雖仍是專制主義統治的封建王朝,但比較起秦代來,卻不能說它是一個暴政王朝。漢代的許多皇帝也不是如秦始皇、秦二世一般的嗜殺成性,統治者在一定時期甚至做了許多恤民寬政的好事,這是我們在了解漢代刑法時應當予以注意的。下面我們只就漢代刑法中哪些不同於秦代刑法的內容做一敘述和分析。首先來看漢代大概的刑法有以下幾種: 1.梟首刑。漢代仍沿用秦的梟首刑法,但梟首刑的使用並不多見。《漢書·彭越列傳》記載有西漢的功臣武將彭越因謀反而受此刑。 2.斬刑仍為漢代常見刑法之一,如漢代所行的棄市刑就以刀刃斬殺獲罪者 。 3.腰斬刑。漢代的腰斬刑是主要的刑殺手段之一,《漢書》所載的晁錯、吳章、趙廣漢、霍禹等人均為受腰斬而死。 4.磔刑。漢代的第四位皇帝漢景帝於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磔曰棄市",《漢書》應劭註上說:"先此諸死刑皆磔於市,今改曰棄市,自非妖逆不得磔也。"可見漢代初年從漢高祖到漢文帝,磔刑還在使用,這是其一;其二,漢景帝雖然廢除了磔刑,但對謀反謀逆之人仍可用磔刑來處決。因此,磔刑在漢代只可說是大大減少了,並沒有從法律上根絕。 5.車裂之刑在漢代的相關文獻中不見有記載,漢代停止這種殘酷刑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漢代尊崇儒家學說,強調禮治德化施民,個別在刑法上做些調整甚至做些官樣文章來也是自然之理。 6.戮刑在漢代仍是以戮屍為主,但從文獻所見來看,似乎也不是經常使用之刑,只對那些"謀反"之人使用。如東漢末年軍閥皇甫嵩戮黃巾軍領袖張角之屍就是如此。 7.西漢初年,三族刑仍在使用,直到呂後元年(公元前187年),才從法律上廢除了此刑。但同磔刑一樣,三族刑在漢代並沒有真正停止過,此刑法也是用來對付所謂的謀反大逆之罪,即威脅專制皇權統治之人的。如漢代的主父偃、郭解、晁錯,甚至酷吏王溫舒均遭此刑或罪當此刑。 8.連坐法。這一刑法,漢代不僅從秦代全盤繼承下來,而且有了新的發展。先秦戰國時期,連坐的使用還基本限定在非血緣關系的鄰里之中,秦代實行的什伍連坐之法也是就這一社會層面來說的。漢代則強調和更為看重連坐之法的血緣宗親性,即親屬連坐。因此,漢代雖然表面上廢除了三族刑,但漢代的連坐法已開始逐步向族刑靠近,向懲罰與犯法者相同血親關系的宗族靠近,這是漢代連坐之法十分高明又狠毒的一招。 9.漢代刑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法外之刑的增多和濫施。漢代酷吏的出現導致施刑者在施刑過程中可以隨心所欲地任情枉殺,朝廷所定的法律在酷吏手中成了真真切切的一紙具文,所以《漢書》的作者班固抨擊說:"三尺(法)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漢代所施的法外之刑極端殘忍:如焚刑,是將受刑人活活燒死。西漢末年的王莽曾以"焚如之刑"誅殺大臣和政敵;如烹刑,西漢年間的酈食其就慘罹其刑而死;如以棍杖擊殺人的笞刑,漢靈帝即用此刑斃殺了永昌太守曹鸞;如射殺之刑,即將犯人綁縛於樹樁之上,以弓箭射殺。 10.宮刑。漢代的宮刑也稱腐刑,這種絕人子孫的刑法由於名聲太臭而在漢文帝時曾一度廢止,但之後不久就又恢復了。漢代常以此刑替代死刑來懲罰他們認為是最可憎恨的人。如漢景帝時"赦徒作陽陵者,死罪欲腐者許之。"到東漢光武帝時,宮刑的使用范圍更加廣泛,幾乎沒有哪一類罪犯可以不受此刑。如《後漢書·光武紀》載:"死罪繫囚皆一切募下蠶室,其女子宮。"宮刑的受施者也不僅是男子,女子同樣難逃此厄運。這種刑法對女子而言就是所謂的"幽閉"之法,即用捶擊胸腹的手段,摧毀女子的生育功能。 11.漢代的流刑自始至終未能根絕,如高祖流彭越,文帝遷劉長謀,宣帝遷廣川、清河二王。但漢代的流刑主要針對者還是那些企圖謀反叛逆的上層官僚及其依附者。 12.現存的有關漢代文獻中不見有關黥、劓刑的記載,三族刑也只在西漢初年實行了很短的一個時期,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它說明漢代對秦代刑法苛酷所造成的民怨人怒和社會矛盾的對立和激化已有很高的警覺,重民仁政的理念開始生根於一些皇帝和大臣的心中。因此對一些殘損人的肉體和人格污辱刑法的廢棄就是理所當然之事。盡管這種努力在漢代所能達到的成效十分有限,但它所隨之而來的社會反響卻是不應當也不能夠予以否認的。

D. 漢朝主要刑罰原則有何變化

漢律總結了戰國以來封建國家進行司法鎮壓的經驗,明確制定了一些保護地方官僚貴族特權、加強壓迫人民的刑罰適用原則,這些原則進一步體現了封建刑法的發展。特別是西漢中期以來,由於儒家學說影響的加深,儒家「德主刑輔」、「禮法結合」思想的影響極為明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1.上請制度

「上訪制度」是漢律中賦予貴族官僚的一項法律特權。凡宗室貴族及六百石以上官犯罪,一般司法官無權擅自判決,而須先奏請皇帝裁斷,皇帝可以根據犯罪者的具體情況——如和皇室的親疏關系、現任官職的大小、以及對封建國家的貢獻等等,來決定減免其刑罰。據史籍記載,西漢時期享有上請特權的對象為郎中或六百石以上的官吏和公、侯及其子孫。適用上請的范圍,一般為耐罪以上,耐罪以下可以通過贖免的辦法來免除其刑罰。

東漢時期,貴族官僚的上請特權又有所擴大。享受上請的范圍,也由郎中一級官吏擴大到東漢時幾乎所有的官員。同時應請之罪,也不僅僅是耐罪以上,而是不論什麼犯罪,都可以通過上請得到減免。上清制度既保護特權者犯罪免於刑責,也是皇帝專政權威發展的產物。因而,在以後的封建刑法中沿用不廢。

2.恤刑制度

漢律給老幼婦女以一定的優待辦法,對於他們的刑事責任有所減輕。漢景帝三年詔:「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侏儒當鞫系者,頌系之。」這是在監禁期間對老幼、孕婦等人給以免戴刑具的優待。漢宣布元康四年詔曰:「自今以來,諸年八十以上,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即凡八歲以下,八十歲以上,只有誣告、殺傷人應受到刑事處罰以外,其他犯罪行為都免除刑事處分。

漢律對老幼婦女等人犯罪行為的減免以及其他優待辦法,並不表明封建統治階級的仁慈,而是漢朝統治者從長期的實踐經驗中,深知老幼婦殘對於封建統治的危害不大,犯罪的可能性也比較小。正如宣帝所說:「夫耄老之年,發齒墮落,血氣既衰,亦無暴逆之心。」因此對這類人採取恤刑的措施,既有偽裝「仁道」、「愛心」之意,也反映了我國古代精神文明與法律文化的進步。但對於直接危及封建國家的人民起義的鎮壓,則採用連坐、族誅等酷刑,老幼均不能倖免。

3.親親得相首匿

親親得相首匿,就是法律允許親屬之間可以首謀藏匿犯罪而不負刑事責任。這一原則來自於儒家思想,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儒家把父為子隱稱為「仁」,子為父隱叫做「孝」。漢王朝的封建統治者一直標榜以「仁孝治天下」,來維護「三綱五常」的統治秩序。從漢宣帝時起,改變了武帝時期實行的父子、夫婦首匿相坐之法。宣帝地節四年下詔:「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禍患,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於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子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延尉以聞」。據此規定,卑幼首匿尊長者,不負刑事責任。尊長首匿卑幼,死刑之外的不負刑事責任,死刑的可通過上請程序減免其刑事責任。確定這項原則,是引禮人法的重要表現,並為漢以後歷代各朝所援用,對以後封建刑事立法具有重大影響。

4.誣告反坐

漢刑法中列有「誣罔」、「教人誣告」等罪名,而且加重了對誣告罪的懲罰。宣帝元康四年詔曰:「諸年八十以上者,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師古注雲:「誣告人及殺傷人皆如舊法」。由此可見,漢代刑法中,八十歲以上的人犯有其他罪行,都可以不予處罰。惟獨誣告和殺傷人罪,都屬嚴重犯罪,仍然要追究刑事責任。宜帝時,某縣官教人誣告,被處以棄市之刑。漢律之所以對誣告者要實行反坐的原則,是因為誣告他人不僅直接危害了被誣告者本人的身家性命,而且會破壞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特別是誣告別人謀反罪,往往會造成統治階級內部的。不信任與殘酷屠殺,嚴重損害了封建政權的統治基礎。所以「省刑息誣」,不僅關繫到個人的生命安全,而且關繫到封建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這正是漢律嚴刑懲治誣告的基本原因。

5.不溯及既往

漢時,新頒律令一般不適用於頒布前已發生的犯罪行為,即法不溯及既往。例如,西漢成帝妥和年間,定陵候淳於長犯大逆罪處死刑,其妾六人在案發前已離異改嫁,有的大臣認為,仍應處以死刑,最後成帝栽定不追究這些人的刑事責任。成帝以後,凡大赦以前的犯罪,大赦公布之後不再追究。

E. 漢朝的刑法是怎樣規定墨刑刑罰的

漢初刑法沿襲秦制,仍使用墨刑。《漢書·刑法志》規定「墨罪五百」,條款數目同周初一內樣。公元前167年,漢容文帝劉恆下詔廢除肉刑,規定將應受墨刑者「髡鉗為城旦舂」。意思是,男子應當黥面者,改為剃去頭發、頸上戴上鐵制的刑具,去做為期四年的「城旦」苦役;女子應當黥面者,改為去做為期四年的舂米苦役。以後直至漢末,黥面未再實行。但在漢代,匈奴曾規定,漢朝的使節如果不以墨黥面,不得進入單於所居住的穹廬。有一次,王烏充任漢朝使節,出使匈奴時順從了他們的規矩,單於大喜,同意讓匈奴的太子到漢朝做人質,請求與漢和親。沈家本在《歷代刑法考·刑法分考·墨》中說,匈奴的這種規定是他們的一種習俗,只是用墨畫在臉上,象徵性地表示黥面,並非真的用刀刻割皮肉。這和作為刑罰的黥面當有所區別。

F. 漢朝的刑法是不是很殘酷

漢朝的刑法並不算殘酷,真正刑法比較殘酷的,應該還是在秦朝時期,畢竟秦朝主要的治國思想沿用的都是法家那一套,而漢朝的前期之家治國思想道家的,從中期漢武帝開始,就嚴勇儒家的思想都算是比較寬厚的

熱點內容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
桂平法院在哪 發布:2024-11-05 11:20:50 瀏覽:365
法律碩士刑法總則 發布:2024-11-05 11:20:39 瀏覽:32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和聯系 發布:2024-11-05 10:41:29 瀏覽:421
法律責任名言美文網 發布:2024-11-05 09:02:00 瀏覽:605
工商核名條例 發布:2024-11-05 08:18:31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