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散布謠言

刑法散布謠言

發布時間: 2023-06-05 16:44:28

A. 散布謠言罪定罪標准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受眾未被明確或暗示虛構的前提下,被捏造及傳播的與事實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論即是謠言。
從傳播介質分類可分為1,口頭流傳的謠言。2,傳統媒體傳播的謠言,例如報紙謠言、電視謠言。3,網路謠言等。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滿足下列條件的即構成誹謗罪: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

網路造謠情節嚴重的會構成誹謗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之一(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 散布謠言構成什麼罪

刑事犯罪。
法律分析
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1、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2、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別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別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3、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所以說,若散布謠言,公安機關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對行為人進行處罰,派出所會依據規定,用傳喚證對行為人進行傳喚、查證、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三十二、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 傳播謠言犯法是哪一條哪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依據我國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造謠行為情節嚴重的,就會構成刑事犯罪,依造謠侵犯的客體,分別按誹謗罪或者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誹謗罪構成的條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衡物前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咐清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螞孝,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造謠傳謠行為怎麼界定?
1、帶有誹謗、造謠意味,對當事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同一條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過多數量達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屬於網路造謠行為的范疇;
2、由於信息內容和傳播途徑的廣泛,造成了當事人或者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屬於網路造謠行為認定的范疇;
3、還有一種因為,在兩年內受到過誹謗罪行政處罰的,接著又誹謗他人的行為也被列為網路造謠行為認定的范疇。
4、除了以上標准,其他一些嚴重的情節、情形也被定為誹謗罪成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誹謗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D. 散布謠言刑事立案標准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

一、造謠要負以下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民事主體的名譽權,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誹謗罪構成要件:
1、誹謗罪客體要件,誹謗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2、誹謗罪客觀要件,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誹謗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散布謠言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E. 散布謠言罪定罪標准

散布謠言罪定罪標准如下: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
4、捏造事實誹謗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情節嚴重,主要是誹謗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自殺等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1、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年滿十六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2、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為了擾亂社會秩序,明知沒有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卻加以編造,或者明知是編造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而加以傳播;
3、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所侵害的客體為社會秩序,包括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4、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熱點內容
執行法院查封房子 發布:2025-01-11 07:37:27 瀏覽:912
勞動法員工大病辭退賠償 發布:2025-01-11 07:16:06 瀏覽:506
用拖鞋打法官 發布:2025-01-11 06:53:26 瀏覽:644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