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繁如秋
A. 中國古代十大刑法
滿清十大酷刑(轉載)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
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
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
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
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
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
里。。。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
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
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
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車裂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
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
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
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
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
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
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
活活嚇死。。。凌遲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
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
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
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
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
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
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
(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
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
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
斷氣。。。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
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烹煮即「請君入瓮」那
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
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
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
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
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
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宮刑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
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
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
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
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
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
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
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鄧直糾唇興銼觶苄
討螅鷗奈鎩鴿鰲埂!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不起
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
(馬車或人力車)。?
插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
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
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
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鴆毒鴆毒大概算是
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
「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
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
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
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
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
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
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
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
下。
斷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
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
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
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
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
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
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
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
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
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
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
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
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
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
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
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
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
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
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滿清十大酷刑(轉載)
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
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
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
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
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
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
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
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B. 中國古代十大刑法
一,剝皮 剝的時辰由脊椎下刀,一刀把違部膚質分成兩半,逐步用分隔膚質跟肌肉,像胡蝶振翅同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人,因為膚質以及肌肉之間另有一堆油,欠好分隔. 別的另有一種剝法,不懂患上可托度幾多.要領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殼,在頭中用刀割個十字, 封建把頭皮拉開往後,向內里注金屬汞下去.因為金屬汞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膚質拉撕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患上不斷扭動,又沒有辦法掙脫,最後身領會從從定的阿誰口「光禿禿」的跳出來,只其餘一張皮留在土裡.皮剝下來然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跟前,以昭炯戒.最先的剝皮是身後才剝,厥後成長成活剝. 二,腰斬 因為腰斬是把人從其中心情急迫開,而首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是以監犯不會一會兒就死,斬完往後還會精神智慧清醒,患上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氣絕.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然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動,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2個半才氣絕. 三,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略,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體套上繩索,由五匹快馬拉著向5個標的目的急奔,把人撕成六塊.想的起來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要把人的頭跟四體砍下來都患上花不少力氣,更況且是用拉扯的.而受刑個人的生活命受的苦衷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辰,生怕受刑人已不會感覺疾苦了.疾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辰. 四,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以及一,即「大卸八塊」,凡是是把人殺死往後,才把人的頭,四體行為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漢高祖身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太太抓來,剁去四體行為,割掉鼻子聽覺舌頭,秋水挖出,丟在豬圈裡飼育,取名「人彘」.成果呂後本身的兒子瞅見,給活活嚇死 五,凌遲 最先是把人殺死然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想的起來有子路,另有周文王的宗子伯邑考.厥後成長越發精緻,目的照舊要讓監犯受最大的疾苦,是以不單是活的時辰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需身受幾多刀往後才死.據說成長到厥後,每一次凌遲要由兩小我私人執行,從腳起頭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監犯氣絕.而據說監犯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成長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出名的人就是大寺人劉謹,據說一共割了三牛人讓他氣絕.而最慘的是明代末代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天子中了反間計,誤認為他勾結敵人賣國,判他凌遲正法,行刑前以漁網覆身(讓肌肉凸起以便下刀),遊街給大家看,被beijing城蒙昧的平易近眾沖上前往,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生怕遠高於心理的痛.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六,縊首 在外洋,絞刑是遍及施用的科罰.神州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鞬在受刑人頭頸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起頭扭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愈來愈少,最後終於氣絕.岳飛父子就是如許死在風浪亭,(因為他是元勛,不克不及殺頭,要留全屍)而明代末代亡命的桂王也是如許給吳三桂自己做縊殺. 七,烹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代時代,武則天當天子的時辰,朝中有位苛吏叫來俊臣,崇尚酷刑峻法,對於不願供認的監犯往往以酷刑看待.要領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底下用木柴加熱.溫度愈來愈高,受刑人也愈來愈受沒完,如果不願供認的話, 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厥後武則天據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監犯不願供認要怎麼辦?來俊臣很自患上的把這個要領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八,宮刑 司徒姑息是受了宮刑,才會開具二十四史,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開具「身直為閨閣之臣」如許的句子. 神州人的去勢可講求了.起首要拿繩索把小弟弟綁起來(包孕子孫袋)讓血液不順暢通,天然壞死,後拿芒刃一刀子割掉(全數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往後拿噴鼻灰一蓋,止血,還患上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患上出來,去勢就算樂成為了.如果尿不出來,阿誰人就算廢了,梗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以是若是要閹來當閹人的話,最佳趁年數還小就閹掉,年數大了傷害性高許多.此刑常被貴族沖拚死刑.相對的女孩為"幽閉". 九,刖刑 有關刖刑,各人的講法不太同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髕骨削掉,往後者比力可托.總之,刖刑是一種近似切肢的酷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讒諂,受的就是刖刑.據說他名兒原來叫孫賓,受刑然後,才改成孫「臏」.若是把髕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掉去了掩護,這小我私人有可能連站都站不起來, 以是稗官別史上說,孫臏受刑然後,上戰場打仗兵戈連騎馬都沒措施,必需要坐車(馬車或者黃包車). 十,插針 用加入指甲縫.經常使用於女囚
神州古代的刑律可以說光怪陸離,手眼萬分殘忍從事物名稱上來說就有笞杖、鞭撲、枷項、宮刑、刖刑、割鼻、殺頭、腰斬、梳理頭發洗臉、剝皮、烹煮、勒死、凌遲、車裂等多種事物名稱在這些個刑律之中,如笞杖、鞭撲等一般環境下只會令人受些皮肉之苦,一般不會要人道命有些刑律會令人致殘有些刑律可令人痛利落索性快地死去;而有些刑規則會先把人熬煎的謀求活路不克不及、求死不患上,才讓其死去而此中又以凌遲、車裂等刑律最為兇狠冷酷在以上的這些個神州古代刑律中,以宮刑、刖刑、殺頭、腰斬、勒死、梳理頭發洗臉、烹煮、剝皮、凌遲、車裂等酷刑有神州古代的十大酷刑之稱
C. 古代刑法有哪些 要殘酷 具體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 膚跟肌肉,像蝙蝠展翅一樣的撕開來。這樣被剝的人要等到一天多才能斷氣。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1]。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頭頂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魏忠賢喜歡在受刑人的身上澆上瀝青,冷凝後,使用錘子敲打。瀝青和人皮一同脫落,洗掉瀝青便得到一張完整人皮。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腰斬,顧名思義,就是行刑者用重斧從犯人的腰部將其砍作兩截。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滿清十大酷刑之腰斬
商鞅變法時,曾明文規定,一家犯罪,鄰家不告發者,處以腰斬。 有人認為方孝孺是被腰斬的,但事實上他是被凌遲處死的。 據說包青天的三把鍘刀里,就有一把用來腰斬。
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因為作為頭是最先掉得,其次就是雙臂,等只剩雙腿連著軀乾的時候,拉力會拉斷其中一條腿,軀干就會留在另一條腿上。不過根據了解的說法來看,不一定肢體就會從既定的部位斷掉,因為手腕和腳腕都比根部脆 滿清十大酷刑之車裂
弱的多。記得商鞅就是受車裂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噴濺出來的血液才是其恐怖之處。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朵,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滿清十大酷刑之俱五刑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戚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明朝作惡多端的太監劉謹,據說一共割了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後才死去,而且他第一天被割完後還喝了一點粥,第二天又繼續受刑。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明朝的方孝孺就是不尊崇朱棣的旨意,而被凌遲。(最終還是被滅十族!本來只有九族,朱棣就把方孝孺的一些學生和朋友一起殺了。)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 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滿清十大酷刑之溢首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烹煮
用一個大瓮,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及請君入瓮,典故是:武則天的兩名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當時有名的酷吏,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和周興平時關系不錯,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 一天,來俊臣故意請來周興,兩人飲酒聊天。來俊臣裝出滿臉愁容,對周興說:「唉!最近審問犯人老是沒有結果,請教老兄,不知可有什麼新絕招?」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我最近才發明一種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個大瓮,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瓮,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燒得通紅。來俊臣突然站起來,把臉一沉,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後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供認的話,那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瓮了!」 周興聽了驚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好俯首認罪。
宮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而後寫了不朽作品《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無法排尿而膀胱爆裂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有人說是把腳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而第三個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插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活埋應該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常用的招數。
鴆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鴆」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斷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 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232℃,鉛的熔點是攝氏327.4℃,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先用開水澆人,再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 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彈琵琶
彈琵琶十分的簡單,而且易行。這里指的不是樂器琵琶,而是用利刃把人的琵琶骨(肋骨)一根一根剃下來,最早應該是在明朝使用。
抽腸
明初,朱元璋曾對死刑犯人施行抽腸。具體做法是把一條橫木桿的中間綁一根繩子,高掛在木架上,木桿的一端有鐵勾,另一端縋著石塊,像是一個巨大的秤。將一端的鐵勾放下來,塞入犯人的肛門,把大腸頭拉出來,掛在鐵勾上,然後將另一端的石塊向下拉,這樣,鐵勾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腸子就被抽出來,高高懸掛成一條直線。犯人慘叫幾聲,不一會就氣絕身亡 明末張獻忠抓到的明朝官吏使用的酷刑也有抽腸這一項。做法是, 滿清十大酷刑
先用刀從人的肛門處挖出大腸頭,綁在馬腿上,讓一人騎著這匹馬猛抽一鞭向遠處跑去,馬啼牽動腸子,越抽越長,轉瞬間抽盡扯斷,被抽腸的人隨即一命嗚呼。
騎木驢
是古代專門懲治那些勾結姦夫謀害親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據《二十四史演義》說,明末的騎木驢是這樣的:先在一根木頭上豎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來,放在木柱頂端,使木柱戳入陰道內,然後放開,讓該女身體下墜,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數日方氣絕」。
D. 刑法法考哪個老師好
建議看阮齊林老師寫的,阮老師很負責,寫得很好,講得透徹,記得他書中說過一句話「誰不想把最好的東西獻給自己最喜愛的孩子們?」
E. 能不能推薦幾本關於刑法 民法的課外書籍,我想多了解中外法律界觀點與中外法律制度政治形勢現狀。
1、《中外法律界高層名家訪談錄:聆聽與知》張慎思著法律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5-1;中外法律界高層名家訪談錄
給未來法學大家們的一本書
☆這是影響價值取向的一本書
作者從記者的視角記錄了老一輩法律人立志、奮斗、報國的事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與他們為國家民族的貢獻,讀時會讓你豪情激盪,掩卷會讓你心有所往☆這是影響人生取向的一本書
書中記述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優秀法律人的事跡。他們以自己的勤奮執著、敬業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活躍在國際法律舞台上,把中國展示給世界,也把世界帶到了中國。他們是新中國的驕傲,也是法律學子們的榜樣!循著他們成功的足跡,法律學子可以找到自己成長的路徑。
☆這是指導職業取向的一本書
書中有許多知識性的介紹,如關於國際法律機構的狀況、作用、工作環境、入職條件、招聘方式的介紹,聰明且有志向的法律學子們可以從中受到許多啟示。
2、《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蘇力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本書內容以交叉學科為背景,從淺近的社會法律問題入手,集中討論了中國當代法律和法學一系列重要理論問題。例如:法律規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專業化、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以及法學研究方法論等。其學術背景涉及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闡釋學、語言哲學等。以力求從平易中展現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可分割的關系,創造性地把交叉學科的知識引入到中國的法學研究中來,並融合進中國法學。
3、《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梁治平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論文集。作者追隨法儒孟德斯,而力圖推陳出新,以「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的原則,以奠定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礎。
收入本書的19篇文章里,13篇刊於《讀書》雜志,這些文章曾經以其銳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風而引人矚目,不但令眾多外行一窺法理堂奧,因得以親近法律,同時也使法律學子領略了法律寫作的另一種樣式,耳目為一新。
本書是自1992年初版之後的第一次重印。重印時作者對原書作了少量技術性訂正。
4、《中西法律文化比較——法理文叢》崔永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本書是一本對中西法律文化進行專題比較研究的專著。主要從治國方略、犯罪學說、刑法觀念、私人財產權觀念、法律自然主義、道德與法律的關系理論、自由觀、正義觀、人性觀及立法、司法等方面對中西法律文化進行了比較研究,以考其異同,辨其短長,為中國的法律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本著作還選取了西方一些著名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予以介紹,並將其與中國思想家的法律思想進行比較,試圖通過此類個案研究來深化對中西法律文化的理解。最後,本著作還列專章對一些西方學者有關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論述進行評介,從西方文化的視角來觀察中西法律文化的異同,為我們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提供一個新的坐標。
5、《禮法融合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演進》史廣全著法律出版社禮法融合是法史學中的一個大題目。自法史學科成立以來,它就為眾多學者所矚目。時至今日,人們對它的關注仍然沒有減弱。歷久而彌新,這恐怕是禮法融合問題研究的顯著特點。
本書以下幾個方面是異於以往禮法融合研究之處的:第一,在結構上,理性透視與歷史演進相結合。即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相結合、共時態研究與歷時態研究相結合。第二,在方法上,採用文化學的研究視角,結合制度史與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制度層面的建構和精神層面的思潮是互動的,制度層面的禮法關系演進往往與思想家的思想演變聯系在一起。第三,在研究的歷史時段上,上伸下延。以往人們往往將研究的著眼點集中於漢至隋唐,使得研究的歷史空間被人為縮小了。應該上伸至春秋戰國,下延至宋元明清。第四,將禮法融合的歷史演進劃分為「法律道德化」與「道德法律化」,總結出禮法融合的兩個模式。第五,加大了對宋以後家法族規與禮教的發展在禮法融合進程中作用的研究。
6、《法意探微》陳蘇著法律出版社內容簡介:根據現行法律以合法途徑取得的一切財產,都具有同等效力的合法性。法律平等保護公民的財產權利,實在是法律在保衛自身的尊嚴與效能,保衛現實社會財產制度運行的合理結果。充分尊重並平等保護公民財產權利,依法滿足公民財產權利的保護需求,才能充實和鞏固公民對社會現實的信任與對社會未來的信心。
在人類諸多偉大發明中,門,這個建築部件是最有法律意義的,因為它用物質的形式把個人與社會、自家與他人區別開來,並由此產生了可能是最古老的處理私人與社會關系的法則,我把這個法則叫做「敲門規則」。
現代文明提升了人類的知識理性,但偏見作為人類思維的一種缺陷卻並未隨著知識的增多和專業的細化而減少,相反倒可以說,偏見往往與專業有關。在一定意義上,法律實質是一種消除偏見的機制,但是,當法律的運用成為一種專業時,法律專業人士如何消除自身的專業偏見便成為一個重要任務。
7、《西窗法雨(第二版)》劉星著法律出版社本書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文化,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法律現象材料進行點撥評說,說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卻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跡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文章短小、精彩,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領略作者頗為尖端、頗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這樣的論說里,進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樂趣。
8、《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第三版)》張晉藩著法律出版本書從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國法律的悠久傳統,極大地豐富了對中華法系的認識,並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闡述了近代法律的轉型,為讀者理出了中國法律古今的脈絡。
本書將法律制度與文化和歷史人物的活動與重大事件疊現,探討法律傳統特徵,具有強烈的歷史真實感和可讀性。
本書是法律史學科考研與考博的必瀆書,也是學科外人士了解中國法律傳統與衍變,領悟現代中國法律精髓的首選佳作。
9、《刑事訴訟主體公權與私權》傅寬芝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書主要探討為准確、及時打擊犯罪又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真正實現刑事司法公正的刑事司法理念,既要國家專門機關有充分的公權和保障,也要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享有足夠私權和保障,兩者平衡是關鍵。書中不僅從縱向和橫向揭示了刑事訴訟各個階段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理論上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而且提出了解決公權與私權配置和保障失衡的立法建議。
以上書目謹供參考!我既不是書商也不是廣告商喲~。這些書是我從當當網上買來讀過的,個人覺得值得向你推薦。為說明書的情況,關於書的介紹是我從網上復制的。中外法學理論浩如煙海,這幾本書雖然僅是滄海一粟,也希望能給你以啟迪和幫助。順祝未來法學大家學業有成!
F. 古代的殘忍刑法都有哪些
凌遲
中國古代各種殘酷的刑罰中,最慘無人道的莫過於凌遲。凌遲,原來寫作「陵遲」,本意指山丘的緩延的斜坡。荀子說:「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意思是指,三尺高的陡坎,車子便拉不上去,但百仞高的大山因為有平緩的斜坡,車子可以一直拉到山頂。後世將陵遲用作刑罰的名稱,僅取它的緩慢之義,即是說以很慢的速度把人處死。而要體現這種「慢」的意圖,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盡,才剖腹斷首,使犯人斃命。所以,凌遲也叫臠割、剮、寸磔等,所謂「千刀萬剮」指的就是凌遲。
凌遲之刑一直延續到清末。戊戌變法後,清廷受內外各種矛盾的沖擊,不得不順應潮流對傳統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緒三十一年(1905)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請刪除凌遲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將凌遲和梟首、戮屍等法「永遠刪除,俱改斬決」。從此,凌遲非人的酷刑才從法典中消失,被斬首代替了。
車裂
明清小說寫到某人慘死時,愛用這樣的一句套語:管教他「死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漢書》中彭越。」李存孝是唐末晉王李克用的義子,原名安敬思,因受李存信讒害被迫反叛,李克用把他擒獲,帶到太原,「車裂於市」。彭越是漢初開國功臣,劉邦採納呂後意見,以謀反罪把他車裂處死,並滅其宗族1。一提及車裂之刑,令人談虎色變,足見這是古代的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五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斬首
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先秦時的死刑有車裂、斬、殺等名目,但那時的斬不是斬首,而是斬腰。執行時,囚犯的身體伏在「椹質」上,劊子手用巨斧砍斷其腰(參見本書《腰斬》)。所以,「斬」字用「車」作部首,是取和車裂同樣將人處死的意思,偏旁為「斤」,即斧斤的斤,指行刑時用斧不用刀。秦以前也有人把割頭處死的做法,那叫「殺」。秦以後,逐漸把「斬」引申為廣義的殺,殺頭的刑罰便叫做斬首。
斬首的地點和執行其他死刑一樣,一般都在市朝。從春秋時起大多如此。凡將王公大臣或名士大夫斬首,就在朝門外,如北宋時在汴京(今開封)五朝門,明清時在北京午門;凡將普通死囚斬首,就在街市進行,這即是《禮記·王制》篇所說的「刑人於市,興眾棄之」的意思。對某一城市來說,行刑的地點有時是固定的,有時是不固定的。清代北京斬人,常在菜市口。有據傳說,清代蘇州斬人常在五故天亮時,在平時較繁華的街道上執行。市民得知要在這街上殺人,都事先出錢賄賂劊子手,如果誰家不出錢或出錢較少,劊子手就有意在他家店鋪前面行刑,這家人就會覺得十分晦氣。
剝皮
剝皮,這兩個字一聽就叫人毛骨悚然,其殘酷程度並不亞於凌遲。這種刑罰不在官方規定的死刑處死方式之列。但在歷史上確實被多次使用過,並見諸史籍記載。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脂肪,不好分開。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頭頂「光溜溜」地爬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小說、戲曲描寫的包公故事中,包公把罪人處死用的是虎頭銅鍘,施行時罪人被平放於張開的鍘口下面,從腰間鍘為兩段。如包公下陳州鍘了四國舅,在開封府鍘了駙馬陳世美、後來又鍘了親侄兒包勉等等。這些故事當然只是根據傳說編撰的,事實無考,但這種鍘人的做法卻是自古就有的,即古代死刑的處死方式之一——腰斬。
宮刑
在古代中國,閹割術的淵源是相當久遠的。有證據表明,至遲在殷商時代就有了閹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識與行為。當時的閹割術可能是將陰莖與睾丸一並割除的,秦漢時期的閹割技術已較為完備,並已經注意到閹割手術後的防風、保暖、靜養等護理措施。當時施行閹割的場所稱為蠶室,《漢書*張安世傳》顏師古注曰:凡養蠶者,欲其溫而早成,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大致相同的解釋見於《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所謂宮刑者畏風,須暖,作窨室蓄火如蠶室,因以名焉。
對女性實行宮刑時,要進行縫陰術。縫陰術,也叫做鎖陰術,即用針線繩索將女子外陰縫閉起來。這種宮刑術,因其極其卑鄙、下流,官場上一般不用,但在民間卻非常盛行。丈夫對付紅杏出牆的妻子,妒婦對付與丈夫有染的奴婢,都樂衷於此法。清朝人褚人獲所著的《堅瓠集》中,就有「搗蒜納婢陰內,而以繩閉之」、「以錐鑽其陰而鎖之,棄鑰
G. 關於刑法的文言文
1. 這是一段錦衣衛刑法的古文,求翻譯
鎮撫司用的刑具有5種。
一種叫械。堅硬木頭作成,長一尺5寸,厚四寸,中間鑿兩孔,著在人胳膊上,即使受其他刑時也不松脫,入獄就可以不戴。
要殺害人,只有械手最便利。所以周先生被謀害時,郭賊就誘騙他上堂,上堂理應戴械手。
一種叫鐐,鐵作的。就是所說的鋃鐺。
長5,6尺,盤在左腳上,因為右腳另外要受刑,戴右腳不便,所以戴左腳。一種叫棍,削楊樹,榆樹條作成。
長5尺,彎曲如匕首,握手的地方大如人小指,著肉處直徑大約八九分。每當用棍抽打人時,用繩子捆緊犯人腰,用2人分踩住繩子兩端,使得犯人挨打時不能翻轉反側,又用繩子綁在兩腳上,一個人背著繩子拉直,使人無法伸縮。
一種叫拶,楊木做的。長一尺左右。
直徑4,5分,每用拶刑時,兩人扶著犯人跪著,用繩子綁緊拶木的兩端,再用棍子左右敲打夾著人手指的拶棍,讓棍子上下移動,加重痛苦。一種叫夾棍,楊木做的,2根長3尺多,離地5寸,用鐵條貫穿,每根夾棍間裝拶棍3副。
凡是要夾人時,一棍橫,一棍豎,一人扶著夾棍,把犯人腳放夾棍上,用繩子捆緊,還用一根棍子支住人左腳,使人不能移動。再用大杠子一根,長六七尺,粗四寸,從右側猛力壓足脛骨。
2. 急求:關於法律方面的古文諺語
1.子產:「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語見《左傳·昭公二十年》) 譯文 : 子產: 「比如烈火,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
水柔弱,民眾親近並和它嬉戲,就很多死(在其中)的。2.子產相鄭,病將死,謂游吉曰:「我死後,子必用鄭,必以嚴蒞人。
夫火形嚴,故人獻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嚴子之形,無令溺子之懦。」
《韓非子·內儲說上》譯文:子產作鄭國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他對游吉說:"我死後,你一定會得到鄭國的重用,你一定要實行嚴厲的制度.火的樣子很可怕,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看起來很弱,可很多人卻淹死在水裡.你一定要嚴厲執行你的刑法,不要讓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觸犯刑法。」 (7)刑法繁如秋擴展閱讀:子產簡介 : 子產(?~前522年)又稱為稱公孫僑,鄭氏姬姓,名僑,字子產,春秋時期鄭國(河南新鄭)人,鄭國貴族,鄭穆公之孫,鄭公子發(字子國)之子。
子產是第一個將刑法公布於眾的人,曾鑄刑書於鼎,史稱「鑄刑書」,是法家的先驅者,被清朝的王源推許為「春秋第一人」。子產曾擔任春秋時期鄭國執政,在他執政期間鄭國小有中興之勢。
他對內政的改革從整頓田制入手,首先「作封洫」重新劃分土地界限,確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權,以制止貴族對土地的肆意侵佔和爭奪;又把農戶按五家為伍的方式編制起來,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以加強對農民的控制。子產執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廣泛斥責,但他不為所動,堅決推行。
其後改革成效顯著,人們又普遍歌頌他的政績,甚至擔心後繼乏人。春秋初年,鄭國的武公和庄公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特別是鄭庄公打敗北方的山戎,成為中原各諸侯國的主心骨,被後人稱為「春秋初霸」。
庄公治理鄭國43年, 使鄭國達到極盛,疆域南到櫟邑(今禹州市),東建啟封(今開封),北跨黃河與衛、晉交錯,西控虎牢關。但庄公死後,鄭國很快陷入內亂,先是權臣祭仲趕走太子忽,立公子突為國君,是為鄭厲公。
不過厲公不甘心做傀儡,奮起抗爭,失敗後逃往國外,從此尋求國外勢力幫助連年對鄭用兵。此後,祭仲又扶太子忽重新登位,兩年後太子忽卻又被另一權臣殺害。
祭仲先後又立了兩位國君,而流亡的鄭厲公最後終於打了回來,殺死國君復辟成功。這樣,二十年的時間內,鄭國六易其主,國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
而此後鄭國的權力,仍被一些大家族執掌。此時,齊、晉、秦、楚諸國逐漸強大起來,地處各國之間的鄭國就處在了火力交叉點上。
各國爭霸,使鄭國兵連禍結,災難深重。而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日子裡,鄭國的大家族為了爭權奪利,相互傾軋,愈演愈烈,鬧得鄭國雞犬不寧。
「食指大動」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發生的,這一事件,也標志著鄭國已經陷入內亂的深淵,難以解困。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鄭國經歷150多年的停滯和衰敗後,子產應運而生,挺身支撐危局。
人物經歷:子產青年時即表現出遠見卓識。鄭簡公元年(前565),其父公子發率軍攻蔡,大勝,鄭人皆喜。
他卻指出這將導致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兩年後,公子發在貴族內訌導致的政變中被殺,鄭簡公亦被劫持到北宮。
子產沉著機智,部署周密後始率家兵攻打北宮,遂在國人支援下平息變亂。新任執政公子嘉制訂盟書,強調維護個人特權,引起貴族大臣反對。
公子嘉打算強制推行,子產又力勸他焚毀盟書,平息眾怒,以穩定政局。鄭簡公十二年,公子嘉終因專權被殺,子產得立為卿,任少正。
在同霸主晉國的一系列交涉中,他據理力爭,不卑不亢,盡量維護鄭國的權益。簡公十八年,他隨執政公孫舍之攻打陳國,也能注意軍紀,遵守傳統禮制。
事後在向晉國獻捷時,又有理有據地駁回了晉人的責難,迫使其承認鄭國的戰績。為此鄭簡公給予子產重賞,他卻只接受了與其地位相稱的部分。
次年,楚康王為慰撫許國率軍伐鄭,子產主張堅守不戰,讓楚軍獲取小利後滿意而歸,以換取較長期的和平。鄭人照此辦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簡公二十三年,鄭國大臣內訌,執政伯有被殺。子產嚴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數人的尊重,遂在顯貴首領罕虎的支持下,出任執政。
子產治國特別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顧大貴族的利益,團結依靠多數;一方面對個別貪暴過度的貴族斷然給以懲處,以維護 *** 威信。他不毀鄉校,允許國人議論政事,並願從中吸取有益建議。
而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的改革,卻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對於晉、楚兩霸,他既遵照傳統禮制謹慎奉事,不給對方尋釁的借口,又在有條件時大膽抗爭,駁斥其無理苛求。
他宣稱「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對迷信鬼神星象,卻又承認貴族橫死能為厲鬼,而要將其子孫立為大夫加以安撫。他被孔子稱為仁人、惠人,是守舊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卻又「鑄刑書」,公布成文法典,執行嚴格統制人民的「猛政」,創立加重剝削的「田洫」、「丘賦」等新制以「救世」。
這說明子產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他雖然力圖維護傳統的舊制,卻不能不適應形勢的變化而從事必要的改革。子產曾指出:「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3. 守法文言文歸類
1、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七法》[注釋](1)和民:使民眾和諧一致。
(2)一眾:統管民眾。(3)變俗易教:移風易俗。
(4)化:德化,政治教化。[譯文]要使民眾和諧一致,不懂得法律是不行的;要移風易俗,搞好社會風氣,不懂得政治教化是不行的。
[提示]《管子》一書傳為管仲所作。管仲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國相。
管仲力主以法治國,但並不放棄德化,而是二者相互為用,這對我們頗有啟發作用。 2、私情行而公法毀。
——《管子·八觀》〔譯文〕徇私舞弊之風盛行,國家的法律就會被破壞。〔提示〕法律不容私情,執法必須秉公辦事3、凡將舉事,令必先行。
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管子·明法解》〔注釋〕(1)舉事:辦重大的事情。事,指國家大事。
(2)數:道理。〔譯文〕凡是要舉辦重大事情,政令必須先行。
辦事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確賞罰的尺度。
〔提示〕沒有獎賞就不能激勵人,沒有處罰就不能威懾人。光有賞罰還不行,必須做到賞罰分明。
這是為政的經驗之談。4、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法法》 [注釋]禁:在此是指法禁,禁令。
[譯文]國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國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絕,國家頒布的法令一定要實行。 [提示]法治的要求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信實、堅定是執法的關鍵。5、舉事不私 聽獄不阿。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注釋](1)聽獄:審判案件。聽,斷決。
(2)阿:偏袒。[譯文]辦事不能偏私,審判案件不能偏袒。
[提示]齊景公問晏嬰,怎樣才能像齊桓公用管仲那樣以成就霸業。晏嬰在答話中說出了這兩句。
這里強調的是執法者必須公正廉明。6、刑罰不中, *** 無所措手足——孔子《論語·子路》[注釋](1)中:合理。
措:採取措施,做。[譯文]刑法不合理,百姓就會手足失措。
[提示]這是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對話中的句子,是從「治國先正名(糾正混亂的名稱)」引起的。強調君子對於自己所說的話,是一點都不能馬虎的。
7、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慎到《慎子·佚文》[譯文]有秤在手,人們就不能在輕重上作欺騙;手中有尺子,人們就不會在長短上出偏差;掌握了法度,人們就不能夠耍弄花招,弄虛作假。
[提示]強調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欲不得干時,愛不得犯法,貴不得逾親,祿不得逾位。
——慎到《慎子·威德》[注釋](1)欲:慾望。(2)干時:干擾時政。
(3)愛:在此指所愛的人,即親友。(4)逾:超越。
[譯文]不能為了個人的慾望而干擾國家的政事,不能放任自己的親友犯法,對地位高的人不能過度偏愛,俸祿不能超過職位標准。[提示]這話是指賢明國君治國理政所應該做到的。
總的說來,就是嚴格要求,要以身作則,秉公執法,不要感情用事。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李悝《法經》[譯文](對犯法的人)不分關系親疏,也不分地位高低,全都由法律來決斷。[提示]李悝(kui)是戰國時魏國的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曾任魏文侯的國相,主持變法。理不護親,法不阿貴,親疏貴賤,一視同仁。
只有像李悝這樣執法,才談得上公正。10、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
——《商君書·君臣》[注釋](1)中:合。(2)高:推崇。
[譯文]言論不合法度,就不聽從;行為不合法度,就不推崇;事情不合法度,就不去辦。[提示]這是商鞅提出的賢明國君治國的重要原則。
他認為,如能這樣做就必然會「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這不失為真知灼見。11、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
——《戰國策·趙策》[注釋](1)制國:管理國家。(2)常:規律。
下文的「經」也是這個意思。[譯文]管理國家自有其規律,那就是以有利於人民為根本;從政也有其規律,那就是以執行法令為最高原則。
[提示]《戰國策》是記載戰國歷史的國別體史書。趙武靈王(趙雍)執政後,發奮圖強,積極進行軍事改革,當時朝臣中有不少人反對,他在回答大臣們的講話中有這幾句。
這種見解,對我們今天很有借鑒意義。 12、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船楫也。
——商鞅《商君書·弱民》[譯文]違背法律來治理國家,好比要把很重的東西運送到很遠的地方去而沒有車馬,也好比要渡過大江大河而沒有船隻。[提示]強調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13、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則行,禁焉則止。 ——屍佼《屍子·卷上·貴言》 [譯文]統治天下,要求天下人做的事,就一定要使之做到;下令禁止的,就一定要禁止。
[提示]屍佼,戰國時期魯國人。14、賞必加於有功 刑必斷於有罪。
——《戰國策·秦策》[注釋]刑:用刑,懲罰。[譯文]獎賞必須落實到有功者的身上,刑罰必須施加給有罪的人。
[提示]范雎到了秦國,游說秦昭王,指出秦國朝廷大權多被穰侯(魏冉)把持,穰侯憑他的國舅身份和四朝為相的權威,專橫跋扈,朝廷勢必內亂。秦昭王採納了他的意見,任命他為國相,鏟除了穰侯的勢力,鞏固了政權。
這兩句話是他向昭王的進言中說的,指出執法必須穩而准。15、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
4. 關於道德禮法的一段古文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 *** (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論語·為政》)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
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孔子認為,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
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這反映了道德
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於法制的特點。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
視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5. 文言文翻譯
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太後出身低微,在漢高祖在世的時候是個不得寵的妃子。她怕住在宮里受呂後的陷害,就請求跟著兒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宮里那麼闊氣,因此,娘兒倆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漢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詔書說:「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要把他的父母妻兒也一起逮捕辦罪呢?我不相信這種法令有什麼好處,請你們商議一下改變的辦法。」大臣們一商量,按照漢文帝的意見,廢除了「一人犯法,全家連坐」的法令。
齊國都城臨淄地方有個小姑娘名叫淳於緹縈。她的父親淳於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出了名。後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願意跟做官的來往,也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沒有多久,辭官,當起醫生來了。
西漢文帝四年,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於意醫治。那病人吃了葯,病沒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告了淳於意一狀,說他是錯治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切斷肢體的「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去受刑。
淳於意有5個女兒。他被押送長安離開家的時候,望著女兒們嘆氣,說:「唉,可惜我沒有男孩,遇到急難時,連個幫手也找不到。」幾個女兒都低著頭傷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兒緹縈又是悲傷,又是氣憤。她想:「為什麼女兒偏沒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親一起上長安去,家裡人再三勸阻她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漢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著:「我叫淳於緹縈,是太倉令淳於意的小女兒。我父親給國家當差的時候,齊國的人都說他廉潔正直。現在他犯法獲罪,按律當處以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沒入官府作奴婢,用身體來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可是受了罰,也該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這樣,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
緹縈救了她的父親。漢文帝廢除了肉刑,看起來是件好事。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給打死了,這樣一來,反而加重了刑罰。後來到了他的兒子漢景帝手裡,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罰減輕了一些。
H. 這些殘忍的刑法,讓你明白人類究竟能有多殘忍
酷刑的種類十分繁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精神折磨與肉體折磨。這里主要指肉體折磨,現在為大家一一列舉。 凌遲 凌遲,或稱陵遲、寸斬、磔刑,俗稱千刀萬剮,碎屍萬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講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則說明劊寬李子手行刑失敗,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在西方,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從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 」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並巧緩活人執行。元代凌遲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泛。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但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與其他絕模死刑一樣,部分犯人會在被送往刑場前,先遊街示眾。到了刑場,會把犯人捆綁在刑場上,通常是一條柱子上。與其他古代死刑酷刑一樣,大部分的凌遲行刑容許百姓圍觀,有時甚至可以站得非常接近受刑者。有部分百姓更以看人受凌遲為樂。 部分受刑者,不論男性或女性會被脫下全身衣服,讓其全身,包括性器官暴露於群眾目前。只有小部分受刑者可以保留一些衣物掩蓋重要部位。這做法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對受刑者的一種 *** 。 行刑時,施刑者多以漁網網住受刑者,再順著魚網輪廓,以小刀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逐塊割下。受刑的刀數不是一個固定的數目,因受刑者而異也因朝代而異。宋朝時只割八刀至一百二十刀。割之前會先打斷犯人四肢,防止其反抗,之後再割咽喉,防止其痛苦吼叫。 到了明朝時往往超過千刀,甚至達三千刀之說。王明德說:「 」凌遲者,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體無余臠,然後為之割其勢,女則幽其閉,出其臟腑,以畢其命,支分節解,菹其骨而後已。」,「 」千刀萬剮」至此名實相符。鄧之誠《骨董續記》卷二「 」寸磔」條有雲:「 」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劉瑾四千二百刀,鄭鄤三千六百刀。李慈銘日記亦言之。」但據記載劉瑾實際上共被割了三百多刀,本計劃3357刀分三日割完,第一天357刀,割10刀休息一下,待劉瑾蘇醒後再割,但割到第二天劉瑾已一命嗚呼。 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數、或者死囚的斷氣時間不當,劊子手都可能會受罰。理論上凌遲要割至最後一刀時,犯人剛好斷氣;但亦有傳說家屬有時可以買通劊子手,一刀就把心臟刺破,提早結束犯人的生命以減少痛楚。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若果是女性犯人,先從 *** 開始,再把雙乳割下,然後才割胸肌,接著割生殖器;如果是男性犯人,割完胸肌,會接著割生殖器;然後輪到大腿、雙臂、腹肌、臀部。最後割耳、鼻、眼、唇。下刀的時候助手負責報告刀數,割下來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來等待驗查;但亦有丟到地上,甚至是賣給旁觀的群眾。明武宗的宦官劉瑾,受刑後割下的皮肉,便被以一文錢的價錢賣給圍觀的民眾。到了清末,殘肢會被放進一個籃內示眾。有時凌遲以後會再以利刃梟首,用巨斧銼屍。 後期,部分受刑者會先被施以鴉片,以保受刑者的清醒,延長其痛苦。清末則有「 」八刀刑」之方法,下面所提及的符珠哩的受刑便屬這方法。這個方法的所有動作均由左邊部位開始,之後才割右邊相應部位。首先先割胸口,之後割肱二頭肌,接下來則是大腿,再之後是割手臂至手肘,之後則是割小腿,最後一刀是梟首。頭顱會被吊起,和放在籃內的殘肢一起示眾。 絞刑 絞刑分為「 」弔死」和「 」勒死」兩種。「 」弔死」,是指以將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緊頸部繩索,從而引起死亡。「 」勒死」則是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一般而言,把受刑者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現時執行時通常將犯人雙手反綁,站在活門上(韓國的絞刑是坐在活門上執行的),黑布蒙頭(在日本的絞刑多數是用白布條蒙眼,而昔日英國則用白色的頭套),然後在頸子繫上絞刑繩。當執行者拉開活門,犯人就會頸椎折斷致死。 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絞刑死亡的原因相當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頸部大動脈受壓迫以至於血管閉塞,導致腦部缺氧死亡(絕大多數); 2.頸椎折斷導致中樞神經破壞(高處下墜,只有在問吊中發生)甚至頭部掉落; 3.一般吊繩圈套人的脖子後頸處上方會有一段螺狀繩結,當受刑人落下時,勒緊的脖子使得後腦自然向後仰,和該繩結因落下作用力牽引反彈,繩結力道足以將後仰的人頸椎折斷,達到快速致死作用; 4.氣管閉塞導致窒息(雖然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死亡的主因,但實際上極少發生這種情況); 5.因頸部神經受壓而引起的心臟驟停; 它有一個變種——繯首死刑(Garotting)。最初用於西班牙,利用螺旋技術,將受刑人的頸部勒住窒息而死。犯人會坐上繯首架,雙手被反綁在柱子上,劊子手將繯首架上繩子套住受刑人的脖子,而絞繩後方綁著一支短棍。這時,隨著劊子手轉動把柄,絞繩便會將死刑犯的頸部緊緊套住,然後痛苦的窒息致死。 繯首死刑的刑具 隨著科技進步,1852年西班牙發明較新型的繯首死刑,將繯首架機械化,這樣能幫劊子手省力,也希望能減少受刑人的痛苦。新的執行方法將原本的絞繩取代為螺絲釘,至於固定死刑犯的頭部,改用鐵繯加以固定。當劊子手轉動短柄,螺絲釘會從頸部後方鑽進脊椎內,然後切斷頸椎。但是這樣的方法並不一定能減少受刑人痛苦,因為螺絲釘不一定會鑽進脊椎內。 腰斬 腰斬,是極殘酷的死刑執行方式之一,從罪犯腰部將罪犯切成兩段(或兩段以上)的刑罰,其目的是延長罪犯死亡的時間,增加其痛苦(因人體主要器官位於上半身,故腰斬後至死亡尚有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受刑人最終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而《包青天》劇中的鍘刑亦是腰斬之一種。 傳聞中,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學政俞鴻圖被判處腰斬,是中國最後一位處以腰斬的 *** 官員,監斬人是鄒士恆。俞鴻圖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連續寫了七個「 」慘」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石刑 石刑,是一種鈍擊致死的死刑執行方式,根據情況、地區的不同,採用大小相差迥異的石頭。在某些 *** 國家的沙里亞法規下,石刑仍然存在。這些國家包括葉門、茅利塔尼亞、阿富汗、索馬里、汶萊、伊朗、蘇丹、 *** 聯合酋長國、沙特 *** 和奈及利亞。一個已婚的男人或已婚女子與人通姦,有四名證人的證詞,法官如斷定其通姦就可判刑。男性在腰以下的地方都要埋入沙中,女性的則較深,是胸以下的地方。其後人們就向受刑者反復投石。石頭約拳頭大,一塊不足致死,受刑者最後死於嚴重的腦損傷及顱內出血。 穿刺 穿刺之刑往往使用一根很長的木棒,插入人體的特定部位,如直腸、 *** 、口腔等。如此的方法會導致受刑者在痛苦中死亡,有時候會長達數天。施刑的木棒往往會插在地上,任由受刑者在痛苦中死去。 有時候,施刑人在穿刺之時避免插中受刑者的重要臟器以避免其立即死亡,像一個插頭一樣避免其大量出血。將受刑者置於大庭廣眾之下後(有時候也包括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受刑者進行拷打和 *** ),在生殖器和直腸之間的會陰處開一個口子。然後將一根粗木棒插入其間。插入人體的那頭很鈍,能夠推開體內的重要臟器,大大延長受刑者的生存時間。 施刑用的木棒往往會從胸骨處穿出,因此將木棒的頂端抵在受刑者的下顎處,以防止受刑者身體的下滑。 穿刺之刑在古埃及以及亞述帝國、波斯帝國等西亞文明皆有使用,現代發現的新亞述帝國時期浮雕上有對猶太人施以穿刺之刑的描繪。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曾提到大流士一世在平定巴比倫城的叛亂時,曾將3000名巴比倫人施以穿刺之刑。這次行刑的事件在貝希斯敦銘文上也有記載。古羅馬的十字架刑罰也來源於穿刺之刑。迦太基人則對在戰場上懷有二心者或戰敗者施以此刑,往往還附加施行了其他刑罰。 亞述帝國的穿刺刑浮雕 穿刺之刑在中世紀的歐洲和亞洲大量盛行。著名的弗拉德三世(也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就是酷愛使用穿刺之刑的人物,因此取得了「 」穿刺公」的綽號。在14世紀至18世紀期間,穿刺之刑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對犯有重大內亂罪的人物處決的傳統刑罰。 南非祖魯人將穿刺之刑稱作「 」Ukujoja」,受刑者為執行任務失敗者、使用巫術者和戰場上的懦夫。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酷刑固然有震懾效果,但古代的犯罪率要遠比今天高。歸根結底在於司法的投入。畢竟子彈的威力再大,也得打中人才行。酷刑再殘忍,得施行到真正的罪犯身上才行。低效的破案率,註定讓酷刑的效果大打折扣。而高效的破案率,極低的冤假錯案,讓犯罪分子沒有僥幸心理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