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刑法
❶ 商朝的內、外服制度以及刑法等政治制度是怎樣的
內、外服制度:
商朝的疆土分為內服和外服。內外服的名稱首見於《尚書·酒誥》,「服」即「服王事」之義,故亦釋為「事」。內服指王畿、商王直接統轄之地,由商王任命尹、多尹、臣等官員進行管理。內服官有五六十種,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舊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還有負責出納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亞惟服」。主要是與商王關系密切的軍職官員。三是「宗工」。指負責王室祭祀和某些具體事務的官員。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諸族與普通民眾的官員。
商代的刑法較夏代有新的發展。《左傳》昭公六年載:商有亂政,而作湯刑。湯是商朝的建立者,湯刑指有商一代的法律,或因最初制定於湯時,故以湯為名。由於商代法律已初具規模,以至於周朝建國之初還強調沿用殷法統治商族遺民,即刑罰斷獄要用殷之常法。
❷ 商朝刑事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商朝繼承製度前後又有哪些變化
1、商朝法制指導思想
商朝的法制指導思想在夏朝奉「天」罰罪法制觀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發展,更加強調「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
在這種天命觀的影響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即「下帝」也稱天子。因此,執行占卜的神職人員——巫,史等,在商朝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2、繼承製度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為「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製度,商朝前期的兄終弟及王位繼承製度遭破壞。
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給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廢嫡面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的混亂局面。
之後商朝第十九位國君盤庚結束了這一局面,之後王位交替為父死子繼。
(2)商朝的刑法擴展閱讀:
關於商朝的信息多來自於其後面的周朝,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陽甲骨文的記載。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
安陽的殷墟遺址於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蠻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區,如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的炭河裡遺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證明,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存在發達的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兄終弟及
❸ 商朝的刑法制度有哪些
(一)罪名
盤庚曾經向臣民宣布「顛越不恭,暫遇姦宄」為重罪,這是商朝刑法打擊的重點,凡有犯者,斬盡殺決不留遺類。所謂「顛越不恭」,就是狂妄放肆,不守法紀,不敬國王。所謂「暫遇姦宄」,就是危及政權,犯法作亂,凡亂起於外者為奸,起於內者為究。商朝對奴隸和平民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統治的行為的懲罰,是極其嚴酷的。
商朝也有不孝罪,《呂氏春秋》中引《商書》說「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傳說,伊尹放逐太甲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甲不明居喪之禮。商援夏法,不從王命罪即構成滅族大罪。
除此之外商還有「不吉不迪」罪。不吉,就是不善;不迪,就是不循正道辦事。另外,「舍棄穡事」也是刑法規定的罪名。
商朝的罪名明顯多於夏朝。
(二)刑名
南朝的刑罰,據典籍記載主要還是沿用夏朝的五刑,只是有所損益。在典籍和甲骨文的記載中多處可見有關墨、劓、刖、宮、大辟的記錄。據資料記載,一次受刖刑的奴隸竟多達80人,可見商朝刑罰的殘忍,同時也說明在商朝奴隸制五刑應用非常廣泛。
商朝除「五刑」作為主體刑以外,後世常用的徒刑、流刑在商朝也開始出現。《史記》中記載了商王武丁因夢尋找聖賢的故事,最後找到正在傅地作苦工的說(悅)。《集解》中也記載在傅岩地方有從事修築道路的刑徒和奴隸。
商朝刑罰最重的是劓殄,即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類似後世的族刑。
南朝末代統治者紂王,暴虐無道,當時階級對立尖銳,為挽救崩潰的危機,實行法外極刑,制炮烙之法及脯、焚、剖心等酷刑。但這時已是商亡前夜了。
❹ 商朝刑法的總稱是
《湯刑》:「」,是商朝法律制度的總稱。
❺ 商朝的殘酷刑罰有哪些有多殘忍
其實現在刑法比著古代的刑罰,那簡直就是小兒科。只不過現在的對於犯罪細節的規劃上要比古代的刑罰規劃得更為細膩一些,但是在處罰的力度上,相對於古代的刑罰來講簡直就是一個弟弟。對於我們現在的刑罰來講,重則會處於死刑處以無期徒刑,輕者會判有期徒刑,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些想法在當時那都是很多人想要而沒有的,坐個牢坐幾年出來在古代顯然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很多時候皇帝都是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讓你活的生不如死,即便是死,也只想要一個痛快的死法。03、長時間煎熬的刑罰——徒刑。 這三大類刑罰中徒刑是作用時間最長的,一般來說徒刑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囚禁,另一種就是奴役,讓這些服刑的人去做苦役。 ❻ 簡述商代刑法主要內容
您好!商朝主要法律是《湯刑》。
商朝的刑罰種類:除五刑外,還有斷手內、活埋、沉水、火容焚、炮烙等。刑罰種類多且極為殘酷。
商朝國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進步,司法制度已具雛形。主要司法結構是內、外服制度。
商王宣稱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間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過血緣關系、身份繼承,將祖先神的崇拜演變為維護其統治的主要方式,既違背王命,不僅獲罪於天,而且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統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商王的權威進一步加強外,商朝將中央與地方的統治關系以「內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確定。商王直接統治的區域為「內服」;與商部落聯盟、聽從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區為「外服」,在這些地區生活的部落,其首領被商王封為諸侯、伯,有很大的獨立性。在司法機構的設置上也是如此,「內服」地區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則由諸侯實施司法統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級貴族以世襲的方式擔任。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