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黨化司法

黨化司法

發布時間: 2023-06-27 06:40:55

① 如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一、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二、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連接良法與善治的橋梁。

三、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

四、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至關重要。

五、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

(1)黨化司法擴展閱讀:

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先要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


②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審判獨立的關系

司法權來源於國家權力,是國家權力機關根據人民主權原則授予司法機關的一種專屬權力.司法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司法權專指審判權,本文所討論的司法權僅僅限定在狹義的范疇.論及司法權,必須界定其性質.司法權的性質可以從多角度來分析,諸如司法權的獨立性、中立性、受動性、程序性、公正性、統一性、終極性,等等.我認為,獨立性乃是司法權的本質特性.司法權的獨立性有其憲法依據.我國憲法規定: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司法獨立,首先要獨立於行政機關.我國行政機關擔負著80% 的法律、90% 的行政法規、100% 的部門規章的執行責任,是最大的執法主體,也可能成為最大的違法主體.如果行政機關可以干預司法,公民的合法權益一旦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侵害,就失去了權利救濟的最終渠道.因此,如果說司法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麼這道防線首先要阻隔的就是行政權的僭越.司法獨立,還要獨立於任何社會團體.社會團體都是一定的社會群體以一定的利益訴求和社會關系為紐帶所結成的社會共同體,代表著社會中部分人群的利益和主張.
在一個利益多元的社會中,如果允許社會團體干預司法,司法就可能成為這部分利益群體實現自己私利的工具.司法獨立,還必須排除任何個人的干預.在一個法治國家裡,不允許任何公民有超越憲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權.關於司法權的獨立性的上述觀點,幾乎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在建設社會主義司法文明的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理論和實踐難題是: 如何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司法獨立的關系.我的看法是:
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加強對立法、執法和司法的領導.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首先是黨對司法工作的政治領導,這種政治領導,應當通過黨領導立法的方式來實現,只要黨把好了立法關,確保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政策、執政意圖、執政目標,轉化為國家的法律,並且確保黨領導制定的法律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從而就可以為黨領導司法確立法制保障.第二,黨領導司法,絕不意味著黨直接行使司法權,也不意味著黨可以對司法工作 "像過去那樣進行過分頻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對工作細節的干涉"( 列寧語) ,也不意味著黨可以干預司法個案.第三,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還表現在黨通過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通過黨對司法官的遴選、任免權,建設一支忠於、遵守、維護、運用憲法法律的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第四,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應當而且完全可以通過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來實現.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全黨必須明白這樣的道理,要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必須改善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方式,而黨領導司法的最佳方式就是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第五,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必須遵循司法工作的規律,按照司法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領導司法.由於司法文明的發展有其自身獨特的規律,它在絕對地依賴於社會存在的同時,又有著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它遵循著司法的普遍規律而發展,反映著人類追求公平正義的普遍訴求.因此,世界司法文明發展在呈現出多元化和異質性的同時,各國司法文明在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又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借鑒和相互融合的趨同化態勢.這就要求黨在領導司法的過程中,既要立足中國國情,把握和遵循中國司法文明發展的特殊性,也要把握和遵循世界司法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做到了這一點,也就實現了黨科學執政、科學領導司法的基本要求.第六,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必須做到依法領導.從憲法意義上講,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執政,它應當在國家政體內運行而不是在體制外實施,應當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而不是超越於憲法之外,凌駕於法律之上.這就是說,黨不是作為游離於國家制度外的領導力量,而應當作為國家制度內的領導力量,作為執政黨來運作國家制度,領導國家活動、司法工作.建立這種憲政架構中的黨與司法關系,不僅有利於保障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而且更有利於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為了保證司法機關切實有效地執行反映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與利益的法律,同時防止司法權的濫用,因此,我們強調司法獨立,絕不意味著司法權不受監督.任何權力都必須接受監督,必須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否則就有濫用和腐敗的可能.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科學高效有力的司法權力監督體系.
首先,司法機關必須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監督.要充分發揮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對黨員司法官的監督.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依據黨章黨紀對司法人員進行黨法黨規的監督,特別是監督人民法院和司法官是否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 監督他們在審判活動中是否只服從法律,獨立裁判,公開公正司法; 監督他們不得徇私枉法,杜絕司法腐敗; 監督他們自覺維護司法的獨立與權威.
其次,司法機關還要接受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監督.全國人大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具有憲法賦予的監督憲法實施、罷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解釋法律、監督司法機關工作的職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這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依據憲法監督司法權的行使,有權任免司法官,通過這些權力的行使,實現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必須服從.
第三,司法審判機關應當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憲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具有督促法院公正司法的職權.檢察機關應當嚴格履行職責,一要對法院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法律監督.這種監督應當是對法院的審理程序與實體裁判是否合法進行法律上的評價,防止司法錯案和司法不公現象的發生.因此,這種監督活動不能流於形式,否則,即失去了國家設立檢察機關的意義.二要督促法院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國家權力本身即具有不可放棄性,法院的權力更是事關人權保障和社會秩序和諧有序的權力建置.因此,法院必須切實履行懲治犯罪、保障人權、確保社會秩序穩定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責.如果法院放棄應當履行的法定職責,檢察機關就必須履行對法院的監督責任,通過具體的檢察活動來對法院的活動進行監督.
第四,充分發揮公眾對司法的社會監督.司法活動並非一種封閉性的適用法律的活動,它必須吸納社會民眾對司法活動、司法判決及其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判.因此,司法機關除了要接受黨的監督、人大監督、檢察院監督之外,還必須接受社會監督.對司法的社會監督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人民群眾的監督; 二是輿論監督.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對包括法官在內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是保證司法權責統一、防止司法錯誤和司法腐敗的重要舉措.人民享有對包括法官在內的國家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利.人民的監督權至上,是社會主義司法監督制度的重要特徵.當然,輿論監督司法必須在合法、理性、有序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有可能導致用輿論審判代替司法審判,就會干擾正常的司法活動,出現 "輿論牽著司法的鼻子走"、影響司法公正的現象發生.
總之,黨的領導不應該成為司法權獨立行使的障礙,司法權獨立行使並不能成為拒斥黨的領導的理由,加強黨的領導和司法權獨立應當形成正效應的關系.司法獨立與對司法權的監督有機統一,是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升司法公正、司法能力、司法質量的關鍵,也是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關鍵.

③ 民國初期司法改革不足的原因

民國初期司法改革不足的原因是社會全面的腐敗,戰爭,權力更迭。
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民國政府開始司法改革,但是,民國的司法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戰爭的頻繁和政權的更迭使得改革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期間遇到重重困難和阻礙。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重大轉型,司法改革是其重要標志。即使是在短暫的南京臨時政府執政期間,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司法建設,從司法機構的設置、司法人才的培養到司法制度的變革,開創了民國法治的新時代。
北洋政府為適應動盪的政局,在司法機構、司法體制、司法人才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進行重新謀劃,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司法現代化的進程。而國民政府則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法制建設與司法改革工作,從廣州、武漢到南京,國民政府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均在著力推進司法改革,其中推行「司法黨化」是當時最大的特色,在凸顯黨的地位的前提下,進行了司法體制設計與制度創新。

④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1、司來法體制改革,涉及到的自高中政治的考點可能有,人民代表大會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司法機關的性質與地位。

2、深化體制改革,有利於完善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確處理好國家權力機關與司法機關的關系,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司法機關的獨立司法權。

3、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完善司法體制改革,有利於更好地堅持司法為民、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⑤ 司法體制改革的方面有哪些

中國司法體制是在繼承革命根據地司法制度傳統的基礎上,受蘇聯的直接影響而形成的。它奠基於1954年,確立於1982年。具有以下特點:①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並列為司法機關;②審判權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③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實行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④司法機關對權力機關負責;⑤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司法體制總體上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實和民眾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長,司法體制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發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機關的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⑥ 我國的司法體制改革要堅持什麼原則不變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

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6)黨化司法擴展閱讀

司法體制改革要適合中國的國情

中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政權組織形式和司法體制是在多年的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其改革完善必需循序漸進,並適應中國的經濟水平、文化水平、科技水平、人員素質水平、社會發展水平,而不能不切實際,缺乏操作性。

不能只看到西方法治的文明,看不到中國社會的現狀,不能離開中國的傳統和國情談中國的司法體制,不能看人家有什麼,咱就引進移植什麼,人家沒有什麼,咱就批評甚至取消什麼。這種脫離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照搬照抄國外司法模式的主張,在實踐中是極其有害的。

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從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國情出發,立足於中國的司法實踐,立足於改革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探索司法工作發展的規律,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司法體制改革的漸進變革之路。

⑦ 中國司法制度的改革趨向是什麼

理論上的司法改革,是朝著依法治國、司法獨立進行的。從1999年開始的第一輪司法改革,確實版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權,如統一司法考試,法官穿法袍,司法職業化。
不幸的是,到了2006年之後,這一輪司法改革,開始出現反復。所謂司法民主化,司法人民化,司法黨化的風氣逐漸蔓延,一方面這是對司法部門腐敗的反應,另一方面更是中央不願放棄對社會問題的最終決定權的一個要求。
早有人指出,黨中央不願把自己置於法律之下,最終的結果也將是失去民心,失去活力。可惜!

⑧ 司法體制改革的方面有

法律分析: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要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是明確主要目標任務,要求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三是推進司法機構改革,要求加強和優化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重新組建司法部,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深化跨軍地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

四是推進司法權運行機制改革,要求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五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要把改革的指向聚焦到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上來,著力完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和公安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建立符合公安機關性質任務的管理體制,建立體現人民警察職業特點,有別於其他公務員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六是全面深化國家安全機關改革,要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七是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要求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深入推進監獄管理、戒毒管理、社區矯正、律師管理、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領域改革。

法律依據:《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面對改革大趨勢,基層法院的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由於沒有經驗可循,司法體制改革更需集思廣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司法體制改革方案。根據縣委政法委通知要求,我院隊司法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鹽山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成效 鹽山法院在縣委的堅強領導、縣人大的正確監督和市中院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_,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主體,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參與和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構建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工作新機制,努力實現公平正義。

⑨ 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體制改革都改了什麼

第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司法體制的政治優勢和重要特徵,也是司法體制改革攻堅克難的重要保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第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指導思想。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充分體現人民群眾意願,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公平正義問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判,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改革成敗得失的尺子,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⑩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

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把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賦予司法體制改革在整個政治體制改革中更加重要的地位,承載起探索依法治國條件下在法治軌道上用法治方式完善中國政治體制的使命,探索依法循序漸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
1、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才能在全社會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法治秩序,才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2、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只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實現長久穩定的和諧。必須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力度,拓展司法體制改革深度,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我們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享有知情權、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監督權。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