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指導人們

刑法指導人們

發布時間: 2023-07-09 06:24:17

A. 刑法對於打擊各類犯罪發揮了什麼積極作用

刑法有助於發揮在市場經濟中的調節作用,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穩,准,無情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項基本原則,與「憲法」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的刑事法律,以保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人反對任何非法侵犯的原則立場。



(1)刑法指導人們擴展閱讀:

刑法的功能

1、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

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2、法益保護功能

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權保障功能

刑法的規定限制了國家司法機關在刑事司法中的行為——要依法辦事,不得濫捕濫判,從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侵害。西方有些學者稱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憲章」,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B. 請思考:1、刑法與民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分別起什麼作用

刑法的作用是什麼?
答:刑法懲罰犯罪,保護人權,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民法的作用是什麼?
答:(1)民法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健康、名譽,保護我們的房屋、用具、儲蓄;(2)民法指導人們簽訂和履行合同,調整生產、貿易、消費等社會關系。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編總則第一章刑法的指導思想、任務和適用范圍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憲法為根據,依照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結合我國各族人民實行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飛機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下列各罪的,適用本法:
(一)反革命罪;
(二)偽造國家貨幣罪(第一百二十二條),偽造有價證券罪(第一百二十三條);
(三)貪污罪(第一百五十五條),受賄罪(第一百八十五條),泄露國家機密罪(第一百八十六條);
(四)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第一百六十六條),偽造公文、證件、印章罪(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前條以外的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第六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第七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處理;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第八條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問題,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第九條本法自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法令、政策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法令、政策。如果當時的法律、法令、 政策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法令、政策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第二章犯罪第一節犯罪和刑事責任第十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無產階級專政制度, 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十一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十二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第十三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 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認為是犯罪。第十四條已滿十六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六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歲不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第十五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D. 刑法發揮的作用有哪些

刑法的功能,是指刑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其他法律相同,刑法的終極目的仍然在於規范社會關系,保證社會關系能夠在有序的環境中予以發展。具體而言,刑法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保護功能

刑法的保護功能是指刑法對社會關系的維護作用。在社會生活中,國家、團體、社會、個人均享有各種權利,不同主體根據自己的權利與其他主體發生聯系,形成有序的社會關系。這種有序的社會關系又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對於破壞這種關系的人予以刑法上的制裁,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良好運作,便是刑法的一個重要功能。

刑法的保護功能,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予以實現的。犯罪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國家對此類行為施以刑罰的懲罰,能夠對犯罪行為予以打擊和壓制,使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予以恢復;在被侵犯的社會關系不能得到恢復的情況下,對犯罪人予以非常痛苦的報應性懲罰,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應當尊重他人的權利;對於哪些對社會關系有最大威脅的人,採取適用死刑的手段,徹底地予以排害,從而保證社會關系的安定。與此同時,通過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進行懲罰,也滿足並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正義感,向公眾昭示權利的不可侵犯性和法律秩序的不可破壞性,從而產生警戒、教育作用,維護社會關系的安定。

刑法的保護功能,是刑法的原始使命決定的。刑法從產生那天開始,就是以懲罰犯罪為其使命的。刑法完全是因為懲罰犯罪而存在,其內容也完全是圍繞犯罪而展開。因此可以說,沒有懲罰犯罪的需求,就沒有刑法存在的必要,通過懲罰犯罪而維護社會安定,是刑法的首要功能,也是最主要的功能。

我國刑法的保護功能,在立法上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國刑法典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根據此條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刑法是通過懲罰犯罪行為達到保護社會秩序的目的的。

二、保障功能

(一)保障功能的含義

刑法的保障功能是指刑法所具有的保護沒有犯罪的人不受刑法追究以及犯了罪的人不受法外追究,從對國家的刑事追究權力予以適當限制,以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非法侵犯的作用。

如前所述,刑法以懲罰犯罪為己任,在實踐中往往會導致國家刑事追訴權的膨脹和濫用,進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權利。與此同時,鑒於刑法所使用的是非常嚴厲手段,一旦濫用,就會對公民的權利產生至巨的傷害。因此,如果國家的刑事追訴權不能予以適當限制,每一個公民均會被刑罰懲罰的陰影所籠罩,生活在不安的環境之中,其生活品質一定會大大下降,本來所嚮往的快意人生,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再從刑法的目的上看,懲罰犯罪就是為了使公民獲得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如果這種懲罰反而使公民產生新的恐惶與不安,也有違於刑法的本意。所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社會公眾也強烈要求國家在懲罰犯罪時應當有所節制,不得為了懲罰犯罪而惘視公民的合法權利。

勿庸置疑,刑法的保障功能自刑法產生之時業已存在,但同樣不可否認,刑法保障功能是隨著人們對社會、國家、公民之間關系認識的深入而逐漸被重視的。在帝王言出法隨、官吏擅斷罪刑的年代,刑法的保障功能幾乎被完全忽略,成為刑法發展史上的黑暗時期。直到資產階級大革命前夕,當人們認識到國家必須實行法治的方法進行統治、公民的權利需要特別予以保障之時,刑法的保障功能才被慢慢突顯。在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刑法的保障功能又隨著法治與人權概念的日益成熟而發揚光大,到目前,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價值取向。

(二)刑法保障功能的要求

既然刑法具有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那麼如何才能將這一功能在實踐中予以實現呢?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應當注意如下兩個方面:

其一,在刑事立法活動中,應當堅持刑法的最後手段性原則,凡是沒有必要使用刑法手段處理的行為,不要輕易予以犯罪化。這樣,就能保障刑法懲罰的是那些真正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在刑事領域給予公民盡可能大的自由空間。因此,那種發條繁雜、公民動輒得咎的刑事立法,是刑法保障功能的觀念相悖的,也是我們的刑事立法所不倡導的。

其二,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國家不得對沒有構成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追究,也不得對構成犯罪的人進行法外追究,即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判刑;對於構成犯罪的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追究,並且在追究的過程中必須保障其人格的尊嚴和其他合法權利。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刑法既是懲罰犯罪的工具,也是保障非犯罪公民的武器,還是保障犯罪公民合法權利不受國家權力過度干擾的一個屏障,其意義實在非同小可。

除了在觀念上樹立刑法保障的觀念之外,在制度上同樣需要予以貫徹執行。在現代國家的刑法乃至國際社會的有關人權保障的文件中,均明確規定了一個原則—罪刑法定。

就刑法的兩個基本功能的關系來看,懲罰與保障相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刑法的指導原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不可偏廢。在理解和運用時,不能過分強調任何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過分強調刑法的懲罰功能,就會陷入專制司法的泥潭,過分強調保障功能,則會削弱刑法存在的根基。因此,對於刑法規定為犯罪的行為,應當依法進行懲罰,不能借口刑法的保障功能而放縱犯罪;同樣,對於沒有構成犯罪的行為,也不能動用國家的刑罰權。

E. 刑法的指導思想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刑法明文規定的、在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准則。[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分別體現在刑法第3條、第4條和第5條。
二:罪刑法定原則
1、基本含義: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基本內容
(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習慣法。刑法淵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制定的刑事實體法律規范。除此之外,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為刑法的淵源。在我國,刑法的淵源包括刑法典(包括八個刑法修正案)和單行刑法(1998年制定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後法。只有在行為的時候已經存在並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對所發生的行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溯及力問題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表達了這一思想。
(3)嚴格的罪刑法定: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釋。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4)確定的罪刑法定:刑罰法規的適當。
①明確性:刑法的規定必須清楚、明了,不得有歧義,不得含糊不清。
②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禁止殘酷的不均衡的刑法。對於沒有侵犯國家、社會或者他人利益的行為,無論立法還是司法,都不允許將其作為犯罪行為加以處罰。
③禁止絕對不定刑。絕對確定的法定刑實現了一般正義,但難以實現個別正義。現在各國的刑法都採取了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F. 刑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刑法的作用

-----淄博的王同生律師

刑法在生活中的作用,總體上就是維護了版社會的穩定。如何維權護社會穩定的?一是:讓人們知道刑法規定,知道犯罪的後果,不去做違法的事情,不去犯罪;二是:個別人犯罪之後,通過刑罰,教育好了之後,回歸社會,服務社會;三是:通過以案釋法,教育人們遵紀守法。

所以,我認為刑罰對社會的作用,就是維護穩定。

G. 刑法在社會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刑法的社會功能,是指刑法對社會所具有的作用與功效,包括人權保障、法益保護和行為規制三個具體功能。對於檢察機關而言,重要的是綜合考慮法、理、情,切實辦好每一起具體案件,堅決杜絕機械司法。如何在司法辦案特別是刑事案件中融合法理情,避免機械司法?筆者認為,必須發揮刑法的社會功能,尤其是在履行提前介入、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職能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才能實現案件辦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一是發揮人權保障功能,體現刑法謙抑性。在法律體系中,刑法是最後一道防線,只有在其他法律不能進行充分保護時才能動用刑法。一方面,社會利益是各式各樣的,保護手段也是多方面的,刑法不是萬能的,沒有保護所有社會利益的功能和效力;另一方面,只有在其他保護手段無法提供有效保護且啟動刑罰才能保障利益的情形下,才能考慮適用刑法予以打擊。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應優先考慮民法、行政法能不能對該行為進行有效規制,如果窮盡其他法律手段都不能解決,才可以考慮納入刑法范疇。當然,適用刑法的前提是必須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在刑事司法工作中,發揮刑法的人權保障功能需貫徹落實好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對此,應綜合考量犯罪情節、社會公共利益、悔罪自新態度、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等,准確把握起訴必要性。如在部分輕刑案件中,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主觀惡性較低,通過非刑罰處理方式可以警示犯罪嫌疑人並促其認罪認罰、回歸社會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因生活所迫或一念之差的輕微犯罪,可以體現更多司法善意,通過不起訴減少社會對抗。對於不起訴更有利於維護公共利益、相關人員合法權益和修復社會關系的,可以結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出不起訴決定。

二是發揮刑法保護法益功能,合理限制犯罪領域。刑法的首要任務和目的,是保護現實社會中重要的且是最基本的價值和利益,比如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以及公共安全、金融制度、國家安全等,刑法通過保護這些重要利益來維護社會秩序。在我國,行為無價值論者雖然認為刑法的目的在於維護社會倫理規范,但同樣也認為刑法需要保護相關法益。

在刑事司法工作中,發揮刑法的法益保護功能需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准確識別案件中侵害的法益類型,准確把握刑法對該法益的保護方式和程度。摒棄重打擊、輕保護的陳舊觀念,不能僅從形式上看行為是否符合構成要件的規定,還要從實質上把握行為有無侵害或者威脅法益。通過制定辦案指引,明確行為犯、抽象危險犯、具體危險犯、情節犯、頃野結果犯等不同犯罪類型的絕培證據標准和證據規格。

三是發揮行為規制功能,保證刑法適用符合公眾樸素正義觀念。刑法是行為規製法。既然是規制人們的行為,就同時需要意義的解釋和精神的感悟。適用刑法不能只關注形式上的要件,還需要用心去預判、體會適用的效果,追求與社會公眾「互為主觀的共鳴」。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刑法的功能還在於符合社會公眾樸素的正義觀念,契合他們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因此,刑法的適用,實質上是刑法在作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不是簡單、機械的判斷,而是要結合社會大眾的法感受和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來作出。正因為如此,用於擺攤打氣球的氣槍不宜認定為刑法上的「槍支」,至少也不能按照通常的標准來處以重刑;人工繁育國家保護的鸚鵡且已形成產業,不能與對待野外種群一樣「一刀切」,進行簡單化入罪處理。在刑事司法中,辦案人員應充分尊重民意,准確把握公眾的認知和常情常理,體現對弱勢群體和一貫守法者的雀宏喊溫度,努力在個案中釋放司法善意。

H. 刑事訴訟法16條明文規定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基本法律規范,反映了刑事訴訟的客觀規律和基本要求,它與刑事訴訟的目的和任務緊密相連,是指導人們實現刑事訴訟懲罰犯罪、保障人權價值目標的重要保證。 刑訴法16條明文規定的內容如如下:對於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案件,或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等特定情形的案件,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我國的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活動。根據訴訟的內容和形式不同,訴訟活動可以具體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部分。其中,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等)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訴訟參與人解析
訴訟參與人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除國家專門機關工作人員以外的人。訴訟參與人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
當事人是指與案件事實和處理結果有切身利害關系的訴訟參與人。具體包括:
(1)被害人。是特指在公訴案件中,直接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自訴案件的被害人稱之為自訴人。
(2)自訴人。是指以個人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尚未被提起公訴的人。
(4)被告人。是指被指控犯有某種罪行並被起訴到人民法院的當事人。包括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和公訴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被提起公訴之日起稱為被告人。
(5)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是指向司法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對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做出物質賠償的人。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人是指對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物質賠償責任的人。
其他訴訟參與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以及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熱點內容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
桂平法院在哪 發布:2024-11-05 11:20:50 瀏覽:365
法律碩士刑法總則 發布:2024-11-05 11:20:39 瀏覽:324
經濟法與行政法的區別和聯系 發布:2024-11-05 10:41:29 瀏覽:421
法律責任名言美文網 發布:2024-11-05 09:02:00 瀏覽:605
工商核名條例 發布:2024-11-05 08:18:31 瀏覽:861
樟木頭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4-11-05 07:47:43 瀏覽:233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援助 發布:2024-11-05 07:45:41 瀏覽:930
法院通話錄音 發布:2024-11-05 07:23:20 瀏覽:870
法院網站建設 發布:2024-11-05 07:12:16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