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張冀

司法部張冀

發布時間: 2023-08-11 17:44:05

㈠ 冀群風的職責范圍

2000年1月至今任十堰市政府副市長。 負責城鄉建設、公安、國家安全、司法、地震等工作。分管市建設局、環保局、房管局、規劃局、市政園林局、人防辦、公安局、司法局、地震局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協管國家安全局。聯系十堰軍分區、市法院、檢察院和駐市部隊(包括武警支隊)。

㈡ 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級別

中央政治和法律委員會成員為國家副職務。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是中共中央的直轄機構,委員會成員的級別為副國家。

國家一級副員額的范圍:

中央委員會委員、秘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國家軍事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監察委員會主任。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直接職務和部分副職一般由委員、政治局常委、秘書處成員和其他副國家級幹部擔任。

(2)司法部張冀擴展閱讀:

2020年中共中央政法委成員:周強、張軍、陳欣欣、陳文清、唐一軍、王仁華、王寧。

1、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民法專業。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中央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法官

2、張軍,男,漢族,1956年10月生,山東博興人,1973年1月參加工作,197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畢業,法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委書記、檢察長、檢察長。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12年11月,共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2017年2月,免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

㈢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姓謝的皇帝

歷史上謝姓沒有出過皇帝,但謝姓出過皇後,如成肅皇後,出過名將,如謝玄、謝安,出過文學家,如謝道韞,謝靈運等。

1、成肅皇後

成肅皇後(?-1207年),謝氏,宋孝宗趙昚的第三任皇後,丹陽人,年幼孤苦無依,長大後被選入宮,原為憲聖太後的侍女,後獲賜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後晉婉容,其後再晉封為僅次於皇後的貴妃。

後來夏皇後崩,中宮虛位,孝宗於淳熙三年(1176年)立謝氏為後,親屬等十人獲授官。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禪位於光宗,謝氏上尊號壽成皇後。

2、謝玄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

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

淝水之戰中,謝玄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

太元九年(384年),率兵為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後因病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玄去世,年四十六。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獻武」

3、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

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4、謝道韞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紹興上虞區)。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此後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

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僅四十九歲。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是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5、謝靈運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

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肅皇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道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靈運

㈣ 誰知道古代的一些有名人物的事跡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生平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牆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於十多年後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此後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導抗金戰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雲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領,尋又升統制」。岳飛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佔新鄉(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後,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後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於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等地戰勝金兵;又先後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於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統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兵1萬餘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十餘合,直戰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制陳淬戰死,岳飛率部退屯鍾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統率的金軍主力作戰。此戰為「建炎三大戰」的首次重大戰役。雖然由於主要將領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於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也」。除此次建康之戰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也」。金軍佔領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又轉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後一段時間的根據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後撤的金軍於靜安鎮(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兵從側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後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制。此時,南宋「假(借)權宜以收群盜」,設置鎮撫使。「上供財賦權免三年,余聽帥臣(鎮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許以能捍禦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的江淮、江漢地區普遍設置鎮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並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於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並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後,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後,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後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後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制,於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後,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後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佔領的郢州(今鍾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後以新收復地區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升為清遠軍節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鎮寧軍、崇信軍兩鎮節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後軍長官官銜也由統制升為都統制,並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鍾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於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採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俘諸囚於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於如期鎮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數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士,幾支官軍也歸並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後護軍,中軍統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於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採取進攻的態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也是最後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進入偽齊統治區,部將牛皋攻佔鎮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佔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陝西)等地,楊再興攻佔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於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治。面對南宋進攻態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軍侵宋遭金拒絕後,自行發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並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製造偽齊與金朝聯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於派系斗爭,致力於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並調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於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兵力東下,江漢地區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後擊敗偽齊軍,並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於所帶軍糧不多,難於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制、酈瓊為副都統制。由於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於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願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岳飛雖持反對態度,在上表中稱:「唾手燕雲,正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宰相(獨相)秦檜「見之切齒」。但岳飛依舊因議和而援例陞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這年夏季的一天一陣驟雨之後,岳飛在鄂州衙署憑欄遠眺,但見滔滔大江滾滾東流,心潮洶涌澎湃,不勝感慨,前些時他上表反對議和時的心情,此時更為激烈,發為心聲,高聲吟唱了後來成為千古絕唱的《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毀約犯宋,面對金軍的全面進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順昌(今安徽阜陽)保衛戰,劉錡擊敗金軍主帥宗弼的精銳部隊,遏制了金軍南犯的矛頭。岳飛此時已官進少保、職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當順昌形勢嚴峻時,岳飛奉詔進援,岳飛曾派張憲、姚政率部趕往順昌。當宋高宗被迫應戰時,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帥雖都加了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但實際只要求諸軍抵擋而非進攻。所以,隨即派遣官員以計議軍事的身份分別前往三大帥處,傳達宋高宗的意圖。當前往岳飛處的計議軍事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御札」趕到湖北、京西宣撫司所在地鄂州時,岳飛早已依照既定計劃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虛追到德安府(今安陸)才見到岳飛,除了轉交宋高宗的「御札」外,還告訴岳飛「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從。是時諸軍皆已進發,若虛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輕動,既已進發,若見不可進,則當以詔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飛許諾,遂進兵」。岳飛開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的軍事行動。六月間,救援順昌的張憲、姚政,由於劉錡已打敗金軍,張憲、姚政即轉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魯山(今屬河南)。閏六月間,張憲、傅選等打敗金軍韓常後收復潁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皋等打敗從開封來援的金軍並收復陳州(今淮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又被駐守部隊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今屬河南),前鋒距離金軍指揮中心只有幾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義軍李興等配合下,收復宋西京洛陽。正當前線不斷取得勝利之時,金軍偵察到岳飛的指揮部郾城(今屬河南)只有少量騎兵駐守,金軍主帥宗弼(兀術)親率精銳騎兵1.5萬,自開封奔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飛的指揮中心。經過一場惡戰,倚以屢勝宋軍的拐子馬(側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指重裝騎兵),都被打得大敗,金軍終於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斷企圖進攻郾城,岳飛親自率軍出戰,殺敗金軍(參見郾城之戰)。小商橋(郾城北)之戰,楊再興、楊蘭、高林等以少敵眾,英勇戰死,張憲率援軍趕至,再次大敗金軍。宗弼又改而攻擊潁昌以切斷岳飛與前方部隊的聯系,經過大半天的惡戰,也被守城的將士打得大敗。還可能有一支小部隊一直進到離開封45里的朱仙鎮(今開封西南)一帶,並打敗了金兵。此次岳飛北伐中原,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宋高宗、秦檜不僅不支持岳飛的抗金戰爭,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飛措置班師。此時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錡等軍已先奉詔退兵,岳飛如果不退兵,將面臨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險惡形勢,岳飛只得也退兵。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金軍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飛奉詔進援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宋金「柘槔之戰」,楊存中、劉錡大敗金軍。楊沂中、王德隨後雖因輕敵在濠州遭金軍伏擊而敗,但金軍畢竟還是渡淮北撤,說明只就抵抗金軍的南犯而言,依靠劉錡、楊沂中、王德等將領也已足以應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論功行賞,三大將被收兵權,同時罷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升任樞密使,岳飛升任樞密副使。而更大的陰謀是,秦檜對堅持抗金最力的韓世忠、岳飛進行陷害。秦檜首先將矛頭指向韓世忠。胡紡首先向秦檜秘告,韓世忠親校耿著企圖鼓動兵變,以迎韓世忠回楚州重掌軍權。秦檜立即逮捕耿著並嚴刑拷打,陰謀以此陷害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閱韓世忠軍馬時,岳飛得知耿著的冤獄並隨即寫信告訴韓世忠,由於得到宋高宗的庇護,終於使秦檜陷害韓世忠的陰謀落空。岳飛又反對剝奪劉錡的兵權,更加深了秦檜對岳飛的仇恨。當金朝表示和談的意圖時,岳飛仍不顧安危上奏反對求和,秦檜在加快求和的過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飛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飛已感到形勢的險惡,自請免職,隨即被罷去樞密副使,但並沒有能延緩秦檜陷害岳飛的步伐。九月,一起類似陷害韓世忠的陰謀終於發生,秦檜黨羽指使岳飛部將王俊,向都統制王貴「告副都統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王貴立即向樞密使張俊報告,張憲隨即被逮捕,後又誣陷「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後謀反」。岳飛及子岳雲即被投入大理寺獄審訊,秦檜決心殺岳飛以警告所有敢於反對求和者。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指出:「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這既可能實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檜編造,藉以促使宋高宗下殺岳飛的決心。秦檜派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岳飛脫衣露出少年時母親姚太夫人刺寫在背上的「盡忠報國」,「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秦檜見何鑄不治岳飛謀反罪,就改派萬俟■審訊岳飛。十二月,岳飛終於被定為謀叛罪。已經退閑的「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檜,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一代英豪岳飛,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於大理寺獄,時年39歲;子岳雲、部將張憲被處死刑,家產籍沒,家屬都被發配往廣南、福建路居住。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的形勢下,才將「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管州並放令逐便」。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後,追復了岳飛少保、兩鎮節度使、開國公等官銜、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岳雲的夫人鞏氏追復封號,岳雲、岳雷、岳霖追復官銜,岳震、岳靄(後改霆)及岳雲、岳雷之子也補授官;岳飛又依禮改葬,岳雲祔葬,岳飛的冤獄終於得到昭雪。岳飛於淳熙五年(1178)被追謚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又追謚為忠武,此前還追贈為太師。著作有後人所編《岳忠武王文集》。

關羽其人,在《三國志》和各種典籍的記載中,都沒有關於他身世的詳細記載。既沒有關
於他長輩和妻室的記載,對他的幾個兒子以及他本人的生辰等也均語焉不詳。只是在《三
國志》《關羽傳》中說了一句:「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就沒有交代了
。而有關他那個在《三國演義》中被頻頻提到的兒子、蜀漢大將關平,也只在說關羽死的
時候這么記了一筆:「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裴注《蜀記》又曰:「權遣
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便再沒有說什麼,連關平的表字是什麼都不知道。關羽其他的
後代和家屬,在《三國志》他的本傳中關羽死後說道:「……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
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
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裴注《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
破,盡滅關氏家。」看這些資料可以知道:關羽,本字長生,河東解人,有子關平、關興
。關平和關羽一起在荊州被殺。關羽次子關興早卒,而關興的嫡子關統無後,所以在關統
死後便由關興的庶子關彝繼承了關羽的爵號。而關氏家族在成都的人口被魏將龐德的兒子
龐會隨鄧艾入蜀後全數殺死。大約我們可以知道的基本上就是這些了。
關羽的身世,一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才有了個比較明確的答案。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
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
,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租墓碑記》。據墓磚上
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
,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寶池裡。記載說他「沖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
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
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
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後錢塘人馮景山又據此作了《漢壽亭侯祖系記》。

按照這些資料看,民間習俗以五月十三為關羽的生辰去關廟祭祀關羽以及在家供奉,實在
是個誤傳,五月十三日當是關羽子關平的生辰。墓磚的發現還讓我們證實了關平的確是關
羽的親生子,而並非是象《三國演義》和一直以來民間傳說中所說的那樣,只是他的養子
。同時,從墓磚上的記載還可以知道,《三國志》裴注中所引的:「江表傳曰:羽好左氏
傳,諷誦略皆上口」一說,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關羽祖父關審就用《易》和《春秋》來教
子,所以關羽對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應該是秉承家學所致。

至於那個關索,我們可以從前面的史料上知道並無一點關於這個人的記載。江蘇南通曾經
在七十年代出土了明成化(1465—1487)年間刊刻的《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
四種》,其中的《花關索出身傳》一開篇就寫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在青
口桃源洞」「姜子牙廟王」之前「對天設誓」,以後打算干一番大事業。劉備對關、張二
人說,「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回心」,關公道:「我壞了老小,共哥哥
同去。」張飛道:「你怎下得手殺自家小?哥哥殺了我家老小,我殺了哥哥底老小。」劉
備道:「也說得是。」於是關、張二人約定互相殺光對方的家屬。張飛跑到關羽老家蒲州
解縣,殺死了關家大小十口,只是因為不忍心才帶走了已經長大了的關羽長子關平、放走
了已經有身孕的關羽的妻子胡金定,後來生下小英雄關索。關羽殺了張飛的全家。辦完這
些事後:「將身回到桃源鎮,弟兄三個便登呈(程)。前往興劉山一座,替天行道作將軍
」。再後來的情節是說關索長大後到荊州找到關羽要認父歸宗,關羽不認,關索大怒便翻
了臉威脅父親說如果不依他,他就要投奔曹操,起刀兵來捉拿關羽等五虎上將等等……。
而在水滸中有叫病關索的諢號,雲南還有地名叫關索嶺的,並有祭祀他的祠廟,可見這個
關索在民間傳說中是頗有影響的,但是許多學者認為,民間流傳所謂"花關索"的故事,並
沒有歷史根據,也有人認為「索」和「平」字的古篆寫法差不多,關索可能就是關平,可
關平一生從未到過雲南,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可信,因此一般史學界公認的結論是,這個純
粹是個傳說,歷史上並無關索其人。看以上資料,應該說目前我們只能承認這個結論是正
確的。不過有一點是對的,就是關羽的夫人是胡氏。

㈤ 近代以色列歷史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622375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620546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620254

[原創]瀏星雨: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
文章提交者:流星雨72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kdnet.net

瀏星雨: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之一)

原作者:瀏星雨72(本人剛剛在網路上搜索時發現此文,本文的主要內容是本人參與網路討論時的即時作品,被別人整理後發布在迦南論壇)

林思雲在巴以土地上問題上的謬誤
—–---再談巴以土地分割的合理性問題

林思雲先生有篇談中東問題的大作,我曾就此發文和他商榷討論過,他幾乎是有問必復,但在領土和人口問題是,他至終避而不談,於是我就當他已經默認我的質疑。下面我將這個問題提出我自己的看法:

林思雲先生有些偏日反美(當然不是象左左和憤青那樣的反了)。他在這篇長文中說:

巴勒斯坦境內居住的阿拉伯人占總人口的68%,阿拉伯人擁有的土地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94%。可是聯大181號決議卻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面積的
57%劃給佔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佔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為什麼要把近60%的土地分給只佔三分之一人口的猶太人?聯大的決議案中沒有任何解釋。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聯大181號決議也缺乏公平性可言,

——-1,首先181號決議的事實是: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
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達11203平方公里,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
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

——-2,從上面可以看到:猶太國領土佔57%,人口也佔59。8%(109。5萬),巴勒斯坦國領土佔43%,人口也佔40。1%。並沒有猶太人占土地多的說法,因為猶太國的土地是由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共用的,就象現在生活在以色列的120萬巴勒斯坦人和現在的猶太人共同擁有以色列國土一樣。關於土地劃分的問題,當時還考慮到世界上還有幾百萬的流浪的猶太人需要安置。

——3,林思雲說,阿拉伯人擁有的土地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94%,則更是個大謬誤。我們知道一國的土地主要有兩部分,

一是國有(或皇家所有),二是私人所有(我們中國是國有,集體兩種)。國有所佔一般都是絕大多數的。在巴勒斯坦也是這樣,英國託管當局所有的土地佔巴勒斯坦的大部分,所以絕對不可能阿拉伯人佔有94%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事實情況是:在巴勒斯坦地區擁有土地的阿拉伯人大多不是巴勒斯坦本地的阿拉伯人,而是住在大馬士革開羅的阿拉伯富人。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後稱巴勒斯坦人)所擁有的土地很少。當時猶太人多擁有的(大部分為從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地的阿拉伯人購買所得)土地的量是當地阿拉伯人(後來的巴勒斯坦人)的土地2-3倍(具體記憶不清),這很好理解,猶太人從歐洲帶來資金和技術和管理經驗,當老闆的多,而當地阿拉伯人則窮人多,打工的多,擁有土地就少,許多從周邊阿拉伯國家來打工的阿拉伯人主要依靠猶太人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所劃定的猶太國里的阿拉伯人有49萬之多,因為他們是靠替猶太人種地過活的。當時傳統上比較發達的地方阿拉伯人比較聚集,而原來比較偏僻的地方則是猶太人來後,開墾出來後(因為地方偏僻地價便宜可以多買地),大量的阿拉伯人才移民過來。這是為什麼劃給猶太國的土地佔57%,並有47萬阿拉伯人的真實緣由。

—-4,林思雲說的,巴勒斯坦國的土地支離破碎和貧瘠的說法更是荒謬。去看看1948年的地圖就知道,無論是猶太國還是巴勒斯坦國的國土都不是連續完整的,而是大致分為兩大塊,如同十字架。支離破碎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是後來形成的,這么歸功於他們的阿拉伯兄弟了。再說是否貧瘠?事實上,北部的水資源豐富地區歸巴勒斯坦國所有,被稱為糧倉的約旦河西岸(簡稱西岸)歸巴勒斯坦國所有,巴勒斯坦國還擁有海岸線和港口。相反,猶太國(以色列)水資源比巴勒斯坦國少很多,所以後來的以色列海水淡化技術很高(被逼出來的嘛),南部的沙漠戈壁灘則劃給猶太國(以色列),所以以色列的沙漠農業世界很有名啊(也是被逼出來的嘛),還給中國不少技術支援。大家沒聽說過巴勒斯坦缺水或有大片的沙漠戈壁灘吧,那個西岸可以說是那裡土地最肥沃的地區,也是傳統上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全都歸來巴勒斯坦國,相反,現在以色列國內的許多地價昂貴的繁華市鎮原來都是荒涼地區。所以林思雲的說法站不住腳了。

2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

—–5,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也是一個常常被中國讀者誤讀的問題。中國讀者一般認為,是以色列造就了巴勒斯坦難民,甚至認為是以色列的猶太人為了霸佔巴勒斯坦的土地和財產將巴勒斯坦人趕走,製造了巴勒斯坦難民。但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登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官方網站,在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首頁中的顯著位置所標明的卻是:巴勒斯坦難民產生的主要源於阿拉伯國家的錯誤政策。首先,被猶太極端組織趕走的巴勒斯坦人是有的,但那是少數。有一些是主動躲避戰亂逃離的。

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是被他們的阿拉伯兄弟惑悠走的,入侵以色列的阿拉伯聯軍告訴巴勒斯坦說,暫時離開躲避一下,少則3-5天,多則半個月,所有的土地財產都將是你們的了。結果呢,這些巴勒斯坦再也沒有能夠回去,因為本述他們的地方,一部分被以色列佔領了,還有一部分被他們的阿拉伯兄弟瓜分了。於是這些巴勒斯坦人就成了難民,而且一當就是半個多世紀。一般估計難民的數量在50-80萬之間,他們及他們的後代就從此吃喝拉撒全靠國際社會了(目前人口約300萬人)。但是,在中東戰爭中,有大致相同數目的猶太難民(約70萬),土地財產全被阿拉伯政權沒收,但以色列等國接納了他們,沒有向聯合國討過一分錢,現在他們和他們的後代活躍在各條戰線,為他們自己和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林先生是個很不錯的網路作家,這篇文章也很有價值,我曾經和他討論過,他基本回答了我的別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無論我再三追問,他始終避而不答,我就當他默認他錯了。

關於181號決議的土地和人口的問題常常在中文論壇爭論,那是因為我們的媒體長期以來這這個問題避諱造成的,現在有必要澄清了。
=======================================

讀者wenchaocui 的讀後評論:

感謝「選擇」網友提供如此詳細的資料,使我第一次對巴以矛盾有全面和歷史的了解。

也感謝「流星雨72」網友補充的資料。

總的感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恩恩怨怨實在難搞清誰是誰非。從近代看,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戰勝了奧斯曼,得到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一些殖民地,並且由於種種利益考慮,很快就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美國也一直支持。而英法在中東地區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是在二戰中和(主要在)二戰後完成的。這時候,居住在巴勒斯坦境內的猶太人已經50萬了。殖民地獨立時,宗主國有無劃分國境權利?至少有協調各方劃分國境的權利,這在中東和印度、巴基斯坦有實證。另外,還有一個聯合國181號決議。盡管它不一定合理,但以色列建國的過程,從法律上基本上是符合國際法的。合法而不合情理,終於導致幾十年的沖突。而且沖突一直被西方大國、蘇聯、一些阿拉伯國家當權者所利用,更趨復雜化。近年來阿以沖突基本平息,巴勒斯坦權利機構也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巴以沖突和平解決已經看到了曙光。希望早日實現持久的和平。

流星雨72 補充: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上稱秤導致失去土地

中國讀者在談到巴勒斯坦土地時,有幾個概念需要搞清楚:

1,巴勒斯坦地區的土地當然是現在的巴勒斯坦人的,這是想當然了,就象印度洋不是屬於印度的一樣。其實在1948年前沒有巴勒斯坦人,而只有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阿拉伯人,猶太人,貝都因人等等,歷史上沒有巴勒斯坦國,所謂的巴勒斯坦人,是在以色列建國後才被廣泛認可的概念。

2,

3,傳統的巴勒斯坦地區要比現在的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自治區要大得多,他包括外約旦的大片地區,那些土地在20-30年代早已被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瓜分了。所以有極端猶太分子聲稱現在的巴勒斯坦難民應該住到那裡去,因為以色列國按照決議事實上只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區全部土地的約28%(具體記憶不清),也有極少數巴勒斯坦極端分子認為他們應該建立的是大巴勒斯坦國,不但包括以色列,還包括被瓜分的部分。

lyx760 讀後評論:

選擇先生:我之所以接受流星雨關於猶太人私人所有的土地比阿拉伯人私人所有的土地多的說法,是我以前在好幾個地方看到,由於當時巴勒斯坦的貝都因人和阿拉伯人還處於游牧階段,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概念,反正大家把牲畜往草地上一趕,就行了。而猶太人是農業民族,有很深私有財產觀念,一來就向當地部落酋長買地,而當地人還嘲笑猶太人蠢,有牲畜往上趕不就行了,白送錢給他們,他們照樣往上趕牲畜。而猶太人買了地後,用柵欄把地圍起來,起先 少,不影響牲畜走路、吃草,兩個民族的關系仍然很好。可後來用柵欄圍起來的地越來越多,牲畜常在柵欄邊擠成一團,於是阿拉伯人火了,就拆柵欄,於是引發了兩族之間的暴力沖突。這是文化的沖突,並非哪一個族是暴徒。

3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

我覺的這種說法符合常識,有合理性,一般比較傾向贊同。而流星雨的說法驗證了這一說法,阿拉伯人不買地,私人所有的土地當然比猶太人少。而這些沒有土地的阿拉伯人就有可能當猶太人的僱工、從事商業或服務活動,其服務對象是猶太農民,當然住在猶太區了,那麼建立猶太國時,當然要劃入猶太國了,難道還要把他們趕出家園?從比例看,阿拉伯人幾乎相當於猶太人,民主選舉未必就一定受歧視,阿拉伯人說不上是少數民族,而是一樣多的平等民族。也就是說,作為民主國家的以色列本是兩個民族的共同國家,並非某一單一民族的國家。至於今天這個結果,應當說是拒不接受民主選舉的惡果,畢竟,人類只能往先進文明方向發展,不能倒退。

想像一下,假設巴勒斯坦地區合並為一個國家,你能想像把它交給哈馬斯、阿拉法特等來領導嗎?那將是什麼後果?而如果象以色列那樣管理,是不是全世界都可以接受。你也許可以說沙龍這個人很壞,不能領導,可他最多連任一屆,而且現在看起來有可能要因腐敗而下台。而且制度是關鍵的,就是壞人在這樣的制度下,也只能幹好事,而不會干壞事。當年以色列總統貝京可說是恐怖分子的鼻祖,正是他對阿拉伯平民的屠殺觸發了難民潮,造成了今天的問題。可他當總統後,卻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林思雲先生的許多觀點,如為汪精衛的漢奸行為說好,我不贊成。但我認為他寫文章是嚴謹的,說理的,事實資料是盡量真實的,是值得一看,並有收獲得。所以主帖主要資料應當是真實的,有認真思考的價值。不過主帖也有一些事實錯誤,也許源於他的偏見(正常的偏見人人都有,不是那種惡意的),也要理性看待。如他說巴黎和會協議只有中國沒簽字,是代表了美、英等的觀點,有錯。巴黎公約是兩個國家沒簽字,另一個恰恰是美國,他中途退場以示抗議(中國沒有),用當時的美國總統的話說,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他就是反對把戰敗的奧斯曼帝國土地轉為戰勝國領導,更反對把戰勝國(中國)的土地轉為其他戰勝國所有,在山東權益問題上,中國一再請求美國支持,美國確實支持了。也許這出於林先生對美國的偏見,因此後來林思雲說美國在以色列建國戰爭中停止對阿拉伯國家軍事援助,是事實,但同時美國以禁止出售武器給以色列,這實際上是偏向阿拉伯國家,因為阿拉伯國家的武器供應是從英國來,而且已經有了,而以色列沒有武器供應國,而且沒有武器。後來以色列從蘇聯弄到了一批武器,才使戰爭打了下去。此類失誤應當還有。

流星雨72 補充:

阿拉伯人,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概念,反正大家把牲畜往草地上一趕,就行了。而猶太人是農業民族,有很深私有財產觀念,一來就向當地部落酋長買地,而當地人還嘲笑猶太人蠢,有牲畜往上趕不就行了,白送錢給他們,他們照樣往上趕牲畜。

-----你說得很對,那種巴勒斯坦的土地有94%是屬於巴勒斯坦人的說法就是他們自己的說法,因為阿拉伯人認為我爺爺在這里放羊,所以這地是我的,我爸爸在這里搭屋住了50年,所以這塊地基就是我們的,他們殊不知道他們是盜用別人的生產資料,他家的房子
是「違章建築」,人家不計較還行,一旦認真了就被趕出來了。

-----談到巴勒斯坦的土地,就應該了解當時的奧斯曼帝國19世紀中期的土地登記制度,公道地說,許多巴勒斯坦祖輩留下的土地是稀里糊塗地在近100年前失去的,那是穆斯林兄弟在統治。所以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真正擁有的土地量不及猶太人。

jeremiah 讀後評論:

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問題,前年夏天在迦南論壇就爭執過。林先生再厲害,你一眼就能看出的問題難道幾十個聯合國成員的代表都一無所知么?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之二:

*.*.*.* 2008-12-31 15:10:21

悄悄話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復 本主題下所有發言 郵箱有積分!積分換禮大升級,快抽取 第 2 樓

文章提交者:流星雨72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kdnet.net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之二:

原作者:瀏星雨72(本人剛剛在網路上搜索時發現此文,本文的主要內容是本人參與網路討論時的即時作品,被別人整理後發布在迦南論壇)

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問題

最近又有人在鼓噪「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問題。巴勒斯坦難民是何許人?根據統計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逃離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為73萬,他們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巴勒斯坦難民」。再加上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的30萬-40萬逃離的阿拉伯人,滿打滿算也就是100多萬。

4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

其實100多萬難民,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算特別高的紀錄。有統計表明光是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就產生了共計1億3千500百萬難民,他們是戰爭沖突的受害者。但是唯獨巴勒斯坦難民問題越拖越得不到解決,越拖還人越多。時至今日,阿拉伯國家天天叫喊的巴勒斯坦難民為數卻高達370萬,如此可怕的增長,原因在於按照巴勒斯坦建國委員會在1968年通過的全國憲章,巴勒斯坦人是:1967年以前就定居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而1947年以後,如果其父母是巴勒斯坦人,那麼他也一定是巴勒斯坦人。而根據《不列顛網路全書》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產生的70多萬難民當中,竟然只有百分之40-45是真正有家產的定居者,其他的都是去巴勒斯坦地區打工的「流盲」以及從來不知道定居為何物的游牧部落!!!另外起碼有一半左右的人連一個以色列兵的影子都沒見到,其他一半是否都是被猶太人趕出來的也得另算。

如根據1947-1949年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產生》,當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爭奪海法的戰斗失敗之後,盡管猶太指揮官摩西卡梅利並未要將阿拉伯人驅逐出去,僅僅命令要在阿拉伯區實行宵禁時,阿拉伯代表卻拒絕簽署投降文件並要求讓阿拉伯居民離開海法,盡管猶太市長利維出面聲稱歡迎阿拉伯人留下來,但還是有7萬名阿拉伯人從海法外逃。於是乎我們得出這樣的怪結論,一個青年,老家在伊拉克,47年去加沙地區打工,打著打著戰爭爆發了,然後他聽說猶太人見了阿拉伯人格殺勿論(後來證明並非如此),於是逃到了埃及境內。之後他就成了難民,而根據埃及的規定,難民有嚴格的活動范圍限制,不得隨意出境,於是他就留在了埃及,娶了一個當地的埃及女人當老婆,生下五個小孩,子又有五子。再根據阿拉伯國家們的說法:這些人全是因為猶太人侵佔了他們的家園而無法可歸的「巴勒斯坦難民」,他們都有權回到巴勒斯坦定居,也有權向以色列要求就當年扔下的不動產的賠償!!

世間怪事無過於此。

看過了難民問題的產生過程,再來看難民問題的解決,一般來說只有兩條路子:1,當所在國與難民的信仰、文化、社會結構等相同時,難民一般會被吸收成為其人民,然後自然也就不再成為難民;2,當所在國出於各種理由(政治顧忌、人種差別、信仰)不可能吸收消化難民時,難民就會長期駐留下來,成為一個越來越棘手的問題。我們至今從未看到世上有一例大規模逐出難民之後,經歷數十年而能返回原地居住的事例。例如二戰後,從立陶宛、愛沙尼亞等地掀起大規模驅趕日耳曼人的浪潮,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已是一片廢墟的德國,但時至今日我們沒有聽說過什麼「日耳曼難民問題」;再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後,各有幾百萬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成為難民,但時至今日我們也未聽過什麼「印度難民問題」,「巴基斯坦難民問題」。

其實,第一次中東戰爭並非僅僅產生了阿拉伯難民,據統計有起碼80萬人的猶太人(出自商務譯書館《中東戰爭》和《不列顛網路全書》),從同樣也生活了許多年頭的地方—–伊拉克、埃及、黎巴嫩等等被驅逐出來。以前大街上處處有猶太人商店、每五個居民就有一個猶太人的巴格達,到今天根本看不到一點點猶太人生活過、存在過的跡象!

張平教授在他的」記伊拉克猶太人的照片與以巴難民問題的解決「一文中寫道:

原來當十二萬猶太人逃離伊拉克時,不僅所有的財產被全部沒收,而且私人物品也同樣禁止攜帶,塔麗婭家族所有的家庭相冊都被強行扣留,整個家族幾代人活生生的記憶就這樣湮沒在了那個兩河文明起源的國度里。我以前只知道伊拉克猶太人的財產全部被伊拉克政府沒收,做夢也沒想到居然連照片也不放過。

1948年以來猶太和巴勒斯坦難民的情況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雙方的數目大體相等,都在六十萬到八十萬之間。雙方都逃離了各自祖居上千年的家園。雙方在逃離時都喪失了祖祖代代積累下來的財富和產業。甚至在逃亡原因上,以巴雙方的敘述也驚人地相似:都宣稱對方是自願逃離的,都宣稱自己的難民是被對方強行驅逐的。

5 再談巴勒斯坦土地和難民問題

雙方最大的不同則在於對待各自難民的態度。以色列默默無聞地吸收了自己的難民,花費巨大的努力將他們融入了本來是以西方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社會,沒伸手向國際社會要一分錢,也沒把自己難民問題的解決當作實現和平的先決條件。反觀阿拉伯各國,除約旦以外,大多把巴勒斯坦難民關在難民營里,嚴厲禁止他們與當地社會融合,有意製造和擴大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並讓國際社會負擔難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所謂的巴勒斯坦難民回歸權的問題則一直成為以巴實現和平的主要障礙。

由於國家之間重新劃界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置換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更不是以巴之間獨有的問題。希臘獨立前後在希臘和土耳其之間、希臘和保加利亞之間都曾發生大規模的人口置換,同樣的問題也曾發生在印度獨立時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些國家隨後都簽署了相關協議,沒有一個國家要求「回歸」或者是人口重新置換。稍有點理性的人都會明白,這種難民逃亡的實質不僅是逃避戰亂,本質上是在政治版圖變遷後拒絕歸屬居住地的國家。把這些心懷敵意的人口強行塞回原住地,實際上是製造新的沖突,而堅持這一談判條件的實質則是拒絕實現和平。(以上摘自張平教授的文章)

而根據1995年的統計,以色列國內有100多萬阿拉伯公民,他們當年沒有盲目聽信猶太人吃人殺人的傳聞而留了下來,可以保留其聚居社區的文化特色、可以參加各種政治活動,可以購置地產(卻有毫無根據的造謠說以色列禁止阿拉伯公民購買土地)。究竟是哪一方在搞「種族清洗」呢?而以色列宣布自己是猶太人的祖國,將這些難民全部安置,因此可以這么說:以色列沒有過難民問題,不等於以色列沒有過難民。

再來反觀阿拉伯世界對待同樣是自己同胞的巴勒斯坦難民的一些做法:

1948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對巴勒斯坦難民進行人道救助時,阿拉伯國家拒絕出一個子兒;

所有阿拉伯國家除了約旦外沒有一個承認巴勒斯坦難民可以有公民權;

自從薩達姆政權垮台以來,數千名原先在巴格達政府提供的廉價公寓中居住的巴勒斯坦難民被房東驅逐,另外還有兩百個家庭收到房主通知,勒令他們在本月末孩子放暑假後立即搬出。

在有50萬巴勒斯坦人生活的沙特,因石油富得出格的沙特,在它04年10月通過的法令當中,允許所有在沙特生活超過10年以上的人申請公民權——唯獨不包括巴勒斯坦人。

阿拉伯聯盟專門提出指導性原則,不讓阿拉伯國家給巴勒斯坦人公民權,以「避免他們身份的流失從而保護他們的歸還權力」。

因此,關於誰在利用巴勒斯坦難民以求得談判桌上的籌碼,誰製造了巴勒斯坦難民的苦難來做為在國際上騙取捐款的手段,難道不是一清二楚了嗎?是誰造就巴勒斯坦難民,不是一清而楚的嗎?

張平教授點評:本文略感不足的是討論以巴土地問題沒有深入探討奧斯曼土耳其時代特定的土地制度問題,也就是土地差不多全部國有,只有少量土地供異族人買賣的情況。英國委任統治期間的土地制度改革並不成功,以色列的土地法至今有大量奧斯曼時代的內容,甚至連土地局的名字都是直接沿用土耳其文的。所以所謂1947年巴勒斯坦人擁有巴勒斯坦90%以上土地的說法在法律上根本不能成立。

熱點內容
萬州合同律師 發布:2024-11-03 03:24:31 瀏覽:232
道德經第9章 發布:2024-11-03 03:23:37 瀏覽:359
道德是客觀 發布:2024-11-03 03:13:56 瀏覽:443
門診部的各項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3 03:10:13 瀏覽:553
法律援助家庭貧困申請表怎麼填 發布:2024-11-03 02:28:22 瀏覽:118
家長會假勞動法 發布:2024-11-03 02:27:29 瀏覽:307
非責任事故法律依據 發布:2024-11-03 02:12:58 瀏覽:864
勞動法關於拖欠工資的條款 發布:2024-11-03 01:48:40 瀏覽:225
寧波大學訴訟法研究所 發布:2024-11-03 01:31:10 瀏覽:911
遼寧省北票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3 00:47:34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