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刑法
❶ 刑法關於自願認罪認罰有哪些規定
一、認罪認罰的適用標准 認罪認罰從寬跟《刑法》第67條所規定的 自首 從寬一樣的,是指可以從寬,並不是一律從寬。刑法所規定的自首,並沒有限定某一類案件可以適用,某一類案件不可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是一樣,沒有特定的案件范圍的限制。 認罪認罰案件必須要確保寬嚴有據、罰當其罪,避免片面地從嚴和一味地從寬這兩種錯誤的傾向。從保障人權和確保司法公正角度,以下幾類案件不適用: 一是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是屬於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們的 代理 人和 辯護人 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 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構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適用的情形。對犯罪性質惡劣、犯罪手段殘忍、社會危害嚴重的犯罪分子,其坦白認罪不足以從輕處罰的,也必須依法嚴懲。 二、會不會同罪不同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表示,認罪認罰從寬不是無邊的從寬,前提是必須適用刑法對於各個具體 罪名 的規定,是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進行從寬,所以不會有嚴重突破法律的情況發生。我們還會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將來要進一步完善量刑指南,使得在適用從寬幅度上有更加明確、具體的依據。 對類似案件,非試點地方在法律規定幅度內也要按照法律規定酌情考慮認罪認罰從寬。 三、如何避免權錢交易? 第一,要堅持證明標准。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仍須按照法定證明標准,依法全面收集固定 證據 、全面審查案件,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把事實證據關和程序關。 第二,要規范 訴訟 程序。必須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必須認真聽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 第三,要加強監督制約。公檢法三機關要認真貫徹 刑事訴訟法 規定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確保認罪認罰案件的辦案質量。 第四,要強化責任追究。對於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中,有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者權錢交易、放縱犯罪等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的情形,如果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四、會導致被迫認罪嗎? 辦理認罪認罰的案件必須確保當事人認罪認罰是自願的。對偵查過程中是否自願認罪,取證過程是否合法,有沒有刑訊逼供這類違法行為,檢察機關必須加強法律監督,作為重點的審查內容。同樣,檢察機關起訴到法院的案件,法院在法庭上仍然是要向被告人告知訴訟權利,明確其認罪認罰的法律後果,同時重點審查其認罪的自願性和認罪過程的合法性。如果在偵查過程中通過刑訊逼供等手段造成認罪的,一是要糾正違法行為,同時認罪的供述不能作為認定犯罪的證據使用。 五、如何保障被害人權益? 辦理認罪認罰案件在保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試點方案強調刑事被害人的有效參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聽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並將被告人與被害人是否達成諒解協議作為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要敦促 刑事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向被害人賠禮道歉,退贓退賠,賠償損失,保障被害人盡早獲得損害賠償和心理安撫,有效地減輕訴累,及時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 我國對這類犯罪者的這種行為也是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的。犯罪者在進行活動時一定時自願且有悔罪表現的才可以。而且這類減刑不能影響相關被害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相關機關在執行時還是很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