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13

刑法13

發布時間: 2020-12-17 19:21:57

㈠ 我國《刑法第13條所規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有什麼功能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回主專政的政權和答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㈡ 刑法修總則第13條

你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條的規定可以概括為兩個罪名,即「密切關系人受賄罪」和「版離職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權。「密切關系人」包括國家工作人員和離職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以及其他與之關系密切的人,其范圍比「特定關系人」要廣,除了近親屬、情婦(夫)和有共同利益的人之外,還可以是同學、老鄉、同事、戰友、朋友等。其實質在於,行為人基於與國家工作人員的這種關系,能夠或者足以影響該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國家工作人員,進而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實現與請託人之間的權錢交易行為。由於近親屬等密切關系人和離職國家工作人員既可以構成受賄罪的共犯,也可以獨立構成密切關系人受賄罪與離職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因此,要將其與斡旋受賄、共同受賄等行為相區別。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3)刑法13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第四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第五條「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㈣ 刑法第13條的缺點是什麼

學術上,對於13條的但書部分,即」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內罪「有所爭論。理解刑法第容13條,應當注意:

  1. 對定罪情節的評價必須堅持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結合;

  2. 適時調整定罪情節的評價依據和標准;

  3. 賦予法官適度的自由裁量權。

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的規定,只是立法者給自己的"宣言",不具有司法適用的價值。立法者在制定刑法分則條文時,已經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排除在外。無論是將"但書"置於犯罪構成體系之外還是將"但書"轉化為可罰的違法性、可罰的責任理論融入犯罪構成模式之內,發揮出罪機制都難以作到理論自洽。"情節"要素的判斷內容只有被具體化為刑法分則中所規定的某個具體犯罪構成要件要素時才有意義。"但書"司法化破壞了刑法分則中具體犯罪構成的定型作用,動搖了罪刑法定原則的根基,增加了司法上的恣意性,放任了司法人員"粗獷化"的辦案思維,不利於"精細化"刑法思維方式的養成。當前司法實踐中司法文書上直接引用《刑法》第13條"但書"出罪化的做法應當及時糾正並終結。

㈤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的特徵有哪些

犯罪必須具備以下特徵:(1)社會危害性,即行為人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內行為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容。(2)刑事違法性,即犯罪行為應當是刑法中禁止的行為。(3)應受刑罰懲罰性,即犯罪是依照刑法規定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行為人的危害行為雖屬於刑法規定禁止的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其社會危害尚未達到應當受刑罰處罰的程度,法律不認為是犯罪。

㈥ 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的犯罪概念是什麼

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從犯罪的法律特徵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版是將犯罪表述為是觸犯刑律權、具有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實質概念是從犯罪的社會內容上描述犯罪而形成的犯罪概念,也就是將犯罪表述為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犯罪的混合概念,是指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概念,即在犯罪概念的規定中,既揭示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又強調犯罪的法律形式特徵,使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和法律形式特徵統一在同一個犯罪概念之中。
我國刑法在第十三條既從法律特徵上進行了分析——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同時也解釋了之所以構成犯罪,在內容上而言,它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即它屬於犯罪的混合概念,故選C。
引自:網路「犯罪」

㈦ 我國刑法13條中的但書有什麼作用

《刑法》第13條所規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具有和諧司法的理念功能。從專我國《刑法》屬的一些法條理解的犯罪,可能會與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的規定相沖突。依據我國《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定,情節 顯著輕微 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我國《刑法》此條規定很模糊,公安機關不好把握,但體現了我國和諧司法的理念,且符合我國《

㈧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的13個死刑罪名是哪些

刑法修正案八來取消的源13個死刑罪名及相應的法律條文:

1、走私文物罪,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

2、走私貴重金屬罪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

3、,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

4、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

5、票據詐騙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款;

6、金融憑證詐騙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二款;

7、信用證詐騙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

8、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9、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刑法》第二百零六條;

10、盜竊罪,《刑法》二百六十四條;

11、傳授犯罪方法罪,《刑法》二百九十五條;

12、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
《刑法》三百二十八條第一款;

13、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刑法》三百二十八條第二款。

㈨ 我國《刑法》第13條所規定的「但書」在刑事司法中具有什麼功能

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該條文中「但書」之後的部分所規定的與前部分相反。

與前段表示例外的關系。刑法第八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該條文中「但書「表示的是前段規定的例外情況,即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行為,是前段的例外,不適用我國刑法。

對前段表示限制關系。刑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該條文中的「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限制。

對前段表示補充關系。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該條「但書」是對前段規定的補充。

由此可見,「但書」在不同的條文中表達與前部分不同的關系,對「但書」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領會立法意圖和刑法精髓;同時在解釋和適用刑法時,不可忽略「但書」的作用,應准確的理解和分析法條中「但書」的意義。

(9)刑法13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㈩ 我國刑法13條

根據《來中華人民共自和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拓展資料: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檢察法律法規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熱點內容
利用職務謀取私利違反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8 17:50:56 瀏覽:222
司法改革概念股 發布:2025-01-08 17:20:41 瀏覽:628
泰州法院陳雨 發布:2025-01-08 17:19:47 瀏覽:484
司法鑒定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08 17:18:43 瀏覽:268
分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8 17:11:16 瀏覽:916
網上發帖事件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08 16:03:32 瀏覽:722
行政法的以上以下含本數嗎 發布:2025-01-08 15:54:39 瀏覽:741
重慶市白酒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08 15:20:18 瀏覽:857
南華大學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1-08 15:00:19 瀏覽:97
金融類法律服務方案 發布:2025-01-08 15:00:19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