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與司法實踐

民法典與司法實踐

發布時間: 2023-08-26 05:40:48

民法典案例解讀以及案例分析

法律分析:為闡釋《民法典》新規則蘊含的新精神、新知識,增強對《民法典》體系化理解和運用的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在各高級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級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 在國家法官學院民商事審判教研部等有關部門的配合下,與全國法院案例通訊編輯共同組織法官,立足司法實踐,對適用或參照《民法典》新規則的精神及原理裁判的案例進行了研判,選取其中對於精準理解、統一適用《民法典》具有指導、參考價值的典型案例,由承辦法官以《民法典》新規則為基本依據撰寫案例分析,從司法實務視角重點解析《民法典》新規則的價值功能、基本法理、適用規則、適用難點、新舊法銜接處理等內容,編著了《民法典新規則案例適用》一書,以期為《民法典》的適用提供可操作性指引。

法律依據:《民法典新規則案例適用》

第一條 《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宗旨與當代英烈人格利益的保護——湖北省隨州市人民檢察院訴章某侵害烈士名譽權公益訴訟案。

第二條 《民法典》的價值引領與微信集贊行為的效力認定——蔡某勤訴某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懸賞廣告案。

第三條 《民法典》綠色原則對「大棚房」合同糾紛中隱藏行為的適用——高某訴某農業有限公司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案。

Ⅱ 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民法典中的保理合同

保理合同雖然涉及債權讓與,但與一般的債權讓與仍有區別。民法典(草案)第七百六十四條就對保理中債權讓與的生效條件作出了明確規定。該規定在法考客觀卷中考查的概率可能不會太高,在法考主觀卷中卻有較大的考查空間,並且在司法實踐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此而言,民法典對2020法考的影響有哪些呢?

法規定:

民法典(草案)第七百六十四條【保理人的通知權】 保理人向應收賬款債務人發出轉讓通知的,應當表明保理人身份並附有必要憑證。

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四十六條【債權讓與中的通知義務】
債權人轉讓債權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但是債務人明知該債權轉讓給受讓人的除外。

債權轉讓的通知不得撤銷,但是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規范解讀:

根據以上立法,可以得出以下具體結論。

1、債權人,保理人均可以通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

(1)保理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原則上是債權人通知債務人,債權已經移轉給保理人。【民法典(草案)第546條】

(2)同時,保理人也有權通知債務人,債權已經移轉給保理人。【民法典(草案)第764條】

2、通知債務人,才能對抗債務人。

(1)無論是債權人通知債務人,還是保理人通知債務人,只有通知債務人之後,債權讓與才對債務人生效,才能對抗債務人。

(2)所謂對抗債務人,是指受讓人,保理人才能請求債務人清償債務。否則,不行。【民法典(草案)第546條】

3、未通知債務人的,不影響保理合同(讓與協議)的效力(有效)。

如果只有債權讓與協議或者保理合同,但沒有通知債務人,債權讓與協議和保理合同的效力不受影響,即,仍然有效。

4、保理人行使通知權時的顯名義務。

保理人通知債務人的,保理人應當表明自己的保理人身份,並附有必要憑證。憑證包括,生效的保理合同,保理人的營業執照等。

擴展理解:

1、理解明保理與暗保理

讓與債權,並且通知債務人的,是明保理。讓與債權,但不通知債務人的,是暗保理。

在暗保理中,保理人難以與買家(債務人)進行接觸,因此,保理人對於交易的真實性難以有效核查。因為,交易記錄、基礎合同、發貨憑證、驗收憑證等文件,均主要依賴於賣家提供。

2、應收賬款轉讓登記的效力

(1)結論:債權轉讓登記不能產生法定的對抗債務人的效力。

第一,應收賬款轉讓,即使在一些系統中進行了債權轉讓登記,也不能發生法定的對抗效力。即,債權轉讓登記,並不發生強制性的對抗效力,並不能發生債權轉讓通知的效力。

第二,保理合同項下的應收賬款登記,但可以對抗沒有登記以及登記在後的保理人。

(2)說明

我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商務部,建立了一些信用體系信息化平台,以便於當事人查詢有關動產債權的權利狀況。如果當事人僅僅在上述平台進行了債權轉讓的變更登記,而沒有就債權轉讓實際通知債務人,該債權轉讓仍然不能對抗債務人。

3、僅僅通知回款賬戶變更,並不是明保理

(1)保理人的應收賬款轉讓通知,應當明確記載,保理業務項下的應收賬款已經實際發生轉讓,轉讓給保理人。

(2)如果保理人沒有這種明確的表述,只是通知債務人回款賬戶變更,變更為保理人的賬戶,這並不能視為完成了通知債務人的行為。因此,債權讓與,不能產生對抗債務人的效力。

4、應收賬款讓與通知的具體內容

(1)對於具體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應收賬款轉讓通知書中應當包括,應收賬款債務人,應收賬款金額,應收賬款到期日,以及支付方式等全部要件。

(2)對於概括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上述應收賬款的細節信息可能無法完全知道,只要就能夠知道的具體內容通知債務人即可。

以上就是民法典中的保理合同有關內容,民法典有大變動的,基本都在這些分編中。雖然變動很大但是這些分編在法考中的佔比不大,所以考生在民法典正式公布之前,可以先把幾分編的內容放一放,等3月後再開始復習。新增新修幾乎每年必考,那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變化恰好可以幫助考生劃重點,而且首次公布的新法都考的比較基礎相當於送分題。所以2020年的法考生要抓住這次機會,重點關注一下民法典的相關消息。

Ⅲ 民法典和司法解釋誰的效力高

民法典效力高,民法典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司法解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解釋。
1、《民事訴訟法》是全國人大頒布的法律。司法解釋是最高法院或者最高檢察院就自身工作中的具體法律應用的法律解釋。最高法院、檢察院解釋法律的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精神。
2、根據《立法法》確立的法律原則,法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所以,《民事訴訟法》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

Ⅳ 《民法典》施行後,如何適用新舊法律和司法解釋(最高院解答)

《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民法典》原則上僅能適用於該法施行後發生的法律事實,《民法典》施行前發生的法律事實,原則上只能適用當時的法律,但依據《立法法》的規定和民事審判本身的規律,在例外情況下還是要承認《民法典》的溯及力。在《民法典》施行前,《民法典》的一些規定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在《民法典》施行前,雖然人民法院不能依據《民法典》作出裁判,而只能依據現行的法律進行裁判,但如果現行法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得不清楚,而《民法典》有規定或者規定得更加清楚,人民法院在裁判理由部分援引《民法典》的規定作為說理的依據,也是前述法律解釋方法的必然要求。盡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4月9日印發的《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紀要》,就如何准確把握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新舊銜接適用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1.正確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時間效力規定》,處理好新舊法律、司法解釋的銜接適用問題。堅持「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理預期。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時間效力規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包括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規定廢止的法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法釋〔2020〕16號)廢止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等二十七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法釋〔2020〕17號)等5個修改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所涉及的修改前的司法解釋。
2.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根據《時間效力規定》應當適用民法典的,同時適用民法典相關司法解釋,但是該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3.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需要引用已廢止的司法解釋條文作為裁判依據時,先列明《時間效力規定》相關條文,後列明該廢止的司法解釋條文。需要同時引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及行政法規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確定引用條文順序。
4.人民法院需要引用《修改決定》涉及的修改前的司法解釋條文作為裁判依據時,先列明《時間效力規定》相關條文,後列明修改前司法解釋名稱、相應文號和具體條文。人民法院需要引用修改後的司法解釋作為裁判依據時,可以在相應名稱後以括弧形式註明該司法解釋的修改時間。
5.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根據《時間效力規定》應當適用民法典的,同時列明民法典的具體條文和《時間效力規定》的相關條文。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裁判文書引用法律、司法解釋時,不必引用《時間效力規定》的相關條文。
6.從嚴把握溯及適用民法典規定的情形,確保法律適用統一猛襪拍。除《時間效枝羨力規定》第二部分所列具體規定外,人民法院在審理有關民事糾紛案件時,認為符合《時間效力規定》第二條溯及適用民法典情形的,應當做好類案檢索,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層報高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認為符合《時間效力規定》第二條規定的「三個更有利於」標准,應當溯及適用民法典規定的,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最高人民法院將適時發布相關指導性案例或者典型案例,加強對下指導。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好模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民法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沖擊和不適。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試題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1 01:50:10 瀏覽:717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哪裡 發布:2025-01-11 01:50:03 瀏覽:112
防害司法 發布:2025-01-11 01:35:52 瀏覽: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違法嗎 發布:2025-01-11 01:22:59 瀏覽:89
蓄禽養殖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01:18:45 瀏覽:27
現代社會保障法的本位 發布:2025-01-11 01:04:16 瀏覽:168
司法拍賣的房屋 發布:2025-01-11 00:48:51 瀏覽:720
婚姻法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1 00:47:28 瀏覽:673
代遺囑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1 00:36:43 瀏覽:547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