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重點
① 關聯交易的規定
關聯交易規定:
1、基本態度禁止不正當關聯交易
正是由於關聯交易的普遍存在,以及它對企業經營狀況有著重要影響,因而應全 面規范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的。新修改的公司法的一個亮點,是首次對公司關聯交易進行規制。
新公司法第21條第1款明確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這一強制性規定,體現了法律對關聯交 易的基本態度,即對不公正關聯交易給予禁止。
新公司法對關聯交易做如此規定,是在充分衡量關聯交易可能存在的合理性與危害性後,特別是在我國當前不公正關聯交易日漸增多的社情況下,做出的一種切合實際的制度選擇。
二、關聯關聯關系的界定
雖然我國的相關法律等對關聯交易都有所涉及,卻都沒有明確對關聯關系進行界定。比如會計法並不強調對交易的調整而是側重於記載和披露,關聯交易作為經濟主體之間的一種交易行為,其基礎的法律界定並不適合由會計法來進行。
雖然證券法也有較多規定,但因其只適用於上市公司而不具普遍性和基礎性。要調整關聯交易,首先要判定經濟主體之間的關聯關系,其次要重點調整市場主體多種形式的交易行為,因此相對而言,公司法更適合對關聯交易作出基本的界定。
正因如此,新公司法對決定關聯交易的關聯關系以及規制關聯交易的基本原則和措施,做出了基本的規定。
三、具體制度的支撐
要使禁止的法律原則得以有效的遵守,具體技術性條文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法律規定具備可操作性的基本條件。比如新公司法第125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與董事會會議決議事項所涉及的企業有關聯關系的,不得對該項決議行使表決權,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決權。
該董事會會議由過半數的無關聯關系董事出席即可舉行,董事會會議所作決議須經無關聯關系董事過半數通過。出席董事會的無關聯關系董事人數不足3人的,應將該事項提交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此種具體的可操作的條文為防止不正當的關聯交易提供有效的規制工具。
四、法律責任的規定
明確具體法律責任的規定也是一項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責任制度既能行為這起到威懾作用,以減少不正當關聯交易的發生。同時對違反者予以處罰也有了明確的依據,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救濟。
新公司法第21條第2款規定“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里明確了與公司具有關聯關系的主體違反法律義務應承擔的後果,是對該條第一款關於禁止不公正關聯交易規定的保障。
除了上述直接針對關聯交易和關聯關系的規定外,新公司法有關股東訴訟、股東代表訴訟、累計投票制度、獨立董事制度、公司對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擔保的規定等,也都有助於調整公司不正當關聯交易行為。
(1)公司法重點擴展閱讀:
最高法院最新頒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釋五」在2019年4月29日起施行。此司法解釋實質內容僅有5條。
其開宗明義的第一二條規定:關聯交易損害公司利益,原告公司請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賠償所造成的損失,被告僅以該交易已經履行了信息披露、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程序為由抗辯的,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沒有提起訴訟的,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關聯交易合同存在無效或者可撤銷情形,公司沒有起訴合同相對方的,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簡言之,關聯交易面臨的審查更嚴了。除了既有的公司內部審查機制外,中小股東可以更為直接地去法院挑戰關聯交易的雙方即公司和關聯交易人。攻防之勢有所變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聯交易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財經-今天我們如何理解關聯交易
② 闡述如何運用《公司法》對公司進行管理!
《公司法》中所稱公司有其特定適用范圍。
其一,依據屬地主義原則,為依照回《公司法》在中國答境內設立的公司。其二,組織形式僅限於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立法未對其他公司組織形式作規定,在實踐中則不允許設立。
1993年12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確立《公司法》,目的是規范市場秩序。
至於如何運用《公司法》對公司進行管理,從法律方面簡單的說就是公司的一切活動均應該嚴格的遵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但是對於管理具體情況還是需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因為每個公司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需求,要根據公司的需求來確定管理的方式。
其次,工作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向公司其他人員尋求經驗和意見。
③ 新《公司法》解讀:設立公司無需再實繳注冊資本
新《公司法》解讀:設立公司無需再實繳注冊資本
3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施行,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修正案,這是我國《公司法》自頒布以來20年時間中繼兩次制定後的又一次重大的修改,新公司法最大的亮點就是對公司注冊資本制度進行了修改,這對創業者們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下面我就新《公司法》的修改內容做一個簡要的解讀。
一、新《公司法》的修改亮點
通過對新、舊公司法的對比,新公司法的修改主要表現為以下七點:
1、注冊資本由實收制改為認繳制,營業執照不再註明實收資本。
2、取消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首期出資限額以及剩餘出資繳納期限限制。
3、股東出資無需再經會計師事務所驗資並出具驗資證明。
4、股東出資額無需再進行工商登記。
5、取消一人有限公司10萬元最低注冊資本和一次性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限制。
6、取消貨幣出資金額的與非貨幣出資的比例限制。
7、取消公司減資後不得低於法定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
結合上述,我們可以看到,新公司法修正案出台所帶來的最為值得關注的變化在於:
一是降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進入門檻,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根據新公司法的規定,除對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另行規定的以外,取消了有限責任公司、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分別應達3萬元、10萬元、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以及貨幣出資比例;
二是將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根據最新公司法的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有另行規定的以外,取消了關於公司股東(發起人)應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出資,投資公司在五年內繳足出資的規定;取消了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應一次足額繳納出資的規定。轉而採取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章程的方式;
三是簡化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認繳出資額、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不需要提交驗資報告。
二、新《公司法》修改的作用和企業適用
公司法的修改最表層的積極作用就是有助於鼓勵個人創業,減緩社會的就業壓力,刺激個體經濟的發展。認繳制的正式登台體現了決策層制度創新的變革理念和放寬公司設立門檻的監管思路。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取消首期必需出資20%及剩餘注冊資本必需在2年內到位的要求、不再要求提供驗資報告等將使設立公司更為便捷,成本更為低廉,這也將更好的鼓勵個體以及大學生進行創新,不斷促進個體經濟的發展,也將有助於提高我國整體的'創新力。
但是由於新法規定“營業執照不再註明實繳資本”,“公司股東無需提交其注冊資本的驗資報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判斷企業擔責能力的難度。例如,根據新公司法修正案,不再登記實收資本並且無需對認繳資本進行驗資,這將導致無法排除部分股東通過認繳高額注冊資本而實際不予繳足的方式來設立注冊資金很高的公司。這可能誤導公眾對該公司實際擔責能力的判斷。當然新法就股東對公司運營風險的責任承擔依舊約定為“按認繳份額承擔”,故如果公司發生債務糾紛或依法解散清算,當資不抵債時,未繳足注冊資本的股東應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法律責任。
因此在今後的失誤操作中,我們在與對方洽談合同時對對方(主要是新《公司法》實施後新成立企業)資信的審查,就應當不僅查看對方公司的履約、付款能力,還應當重點查詢對方公司主要股東、實際出資人等的資信能力,建議將二者結合起來來判斷合同相對方的擔責能力,有效預防合同法律風險。
;④ 開公司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風險
一、經營組織形態選擇的法律風險
現代經營社會中,經營組織形態大體可分為: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因各種經營組織形態依據的法律不同,投資者應當結合其經營特點、目的及法律的不同要求進行不同形態的選擇,但選擇組織形態時應重點考慮以下方面:
1.投資者的責任。根據《公司法》第三條的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僅承擔有限責任,當公司資不抵債時不需要股東用個人財產進行抵償,但公司注冊資金未到位或存在《公司法》規定需由股東承擔責任的情形除外;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相關規定,除有限合夥人承擔有限責任外,普通合夥、特殊的普通合夥及有限合夥中的普通合夥人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根據《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條的規定「本法所稱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投資者應當首先根據責任不同進行組織形態的選擇。
2.設立的條件、程序和費用。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較為寬松,設立程序較為簡單,費用低廉,非現金出資可以不需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作價;而設立公司門檻較高,尤其是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嚴格的設立條件、復雜的設立程序和較高的設立費用。
3.企業的稅賦問題。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不必繳納企業所得稅,只是由企業主和合夥人從企業盈餘分配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公司除繳納個人所得稅外,之前還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4.期限不同。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受投資者生死去留的影響,而公司不受其影響,可永續存在。
5.投資者的控制權不同。公司財產屬公司所有,投資者不能直接佔有和控制。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的人員、資產、財務必須嚴格分開,嚴格控制股東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和財產。
二、公司出資形式的法律風險
我國法律的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其他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對於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范圍,只要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就符合我國法律關於出資形式的要求。
但是,對於一些特殊形式的非貨幣財產權利,我國法律仍然予以限制。比如,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出資人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等等。
出資形式選擇不當,依據我國法律,公司的設立申請將不被受理和批准。因此股東在出資前,應該對我國法律關於公司設立的規定進行全面了解,或者藉助專業機構的幫助,對出資資產進行嚴格的審核。
三、公司出資資產比例結構設置的法律風險
出資比例結構,是指發起人出資總額中各種出資所佔的比例情況。為保證公司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和公司正常經營活動的需要,發起人在確定出資比例結構構成中,應當注意保證公司資產應有的流通性和變現性。
對於出資比例結構,我國法律也做出了強行性的規定,即出資人以貨幣出資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少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
在出資資產中涉及知識產權等出資形式時,出資比例結構的確定,一方面,要控制各種資產形式的具體比例,確保公司正常經營所需的有形資產;另一方面,對於無形資產價值上的不穩定性和變現上的不確定性,也要引起高度重視。無形資產比例過高,很可能會削弱公司的債務清償能力,危及公司交易的安全。
因此,出資人在簽訂公司設立協議、辦理公司設立登記過程中,對於出資比例結構的確定問題要進行審慎檢查,盡量避免由此引發的諸多法律問題,延誤公司設立。
四、公司出資履行的法律風險
忽視出資履行瑕疵的影響,很可能就會引發諸多法律風險,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1.虛假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
虛假出資,假出資指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未轉移財產權,通過虛假手段取得驗資機構驗資證明,從而造成表面上已按章程約定的出資數額出資,但實際上並未出資到位的情形。
出資人虛假出資,很可能會阻礙公司資本制度設計的實現;出資人也要為自己的虛假行為,承擔一系列的法律責任,即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向公司承擔補繳出資責任及賠償責任;向公司債權人承擔無限清償責任或有限補充清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刑事責任追究。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虛假出資,最高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同時可以並處虛假出資額或者抽逃出資額10%的罰金。
2.抽逃出資引發的法律風險
抽逃出資,指出資人在公司成立後,將其所交納的出資額暗中抽逃撤回,但其仍保留股東身份和原有的出資份額。
出資人抽逃出資,除了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違約責任,也可能會涉及刑事犯罪的問題。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抽逃出資,情節嚴重的,最高可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同時可以並處虛假出資額或者抽逃出資額10%的罰金。
3.不適當履行出資的法律風險
不適當履行,是指出資人在履行出資的過程中,出資的時間、形式或手續不符合設立協議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
(1)不按規定的期限交付出資或辦理實物等財產權的轉移手續引發的法律風險。
出資人履行出資,應當依據設立協議的約定或者我國法律的規定,及時交付貨幣或者辦理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轉移手續。出資人不適當履行出資,一方面,可能因此延誤公司設立,致使公司錯失發展契機;另一方面,出資人還要承擔起一系列的違約責任、出資填補責任和連帶賠償責任;給他人造成損失的,還要承擔賠償責任。
(2)非貨幣出資財產存在權利瑕疵引發的法律風險。
非貨幣財產權利瑕疵,主要是指出資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但是對這些非貨幣財產權利並不具有合法的處分權利。出資人交付的非貨幣財產權利存在權利瑕疵,很可能會阻礙財產權利轉移手續、延誤出資履行、影響公司成立。同時,不合法使用他人的財產權利,還可能因為侵權在先,將公司捲入一系列的賠償糾紛旋渦。出資人自己,如果向其他出資人惡意隱瞞資產權利歸屬,構成犯罪的,也將承擔起刑事法律責任。
五、公司資產評估的法律風險
以非貨幣財產權利出資,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要對出資財產進行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的過程中,通常存在以下法律風險。
1.中介機構選擇中的法律風險
對非貨幣財產權利進行資產評估,依據法律規定,必須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並由該機構對評估的資產出具資產評估結論。該結論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中介機構的選擇過程當中,很可能就隱埋下法律風險。
比如,選擇了一家不具有執業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由此導致了評估結果不被有關機關認可,延誤公司設立或者最終導致公司設立不能。
因此,出資人在中介機構的選擇當中,應當進行充分的考察和權衡對比,比如該機構是否具有業務資格;執業能力、執業經驗和執業質量如何;服務費用標准,等等。
2.評估不實的法律風險
出資資產評估不實,指股東用以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其出資時的評估價額。
非貨幣財產權利的評估價值,關繫到公司注冊資本金額的多寡,同時也關繫到股權比例或控制權強度。所以,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必須依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評估資料,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和專業評估機構。
但是,在實踐當中,往往因為諸多因素,致使資產價值評估不實,從而引發法律風險,影響公司設立。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資產評估不實,出資人在補足出資外,還應該根據設立協議的約定,向其他出資人承擔違約或者賠償責任。
六、公司股權設置的法律風險
股權設置是出資人根據其出資比例確定的,通常在公司設立之初都會有一個各方洽談出資份額的過程。但是,股權設置的過程中,通常存在很多法律風險。
1.股權設置過於集中引起的法律風險
在實踐當中,有不少公司有一個主要的出資人,為了規避我國法律對於一人公司的較高限制,通常會尋找其他小股東共同設立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擁有公司的絕對多數股份,難免出現公司股權過分集中的情況。
公司一股獨大,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這種管理模式,在公司的創業初期,雖然可以幫助公司快速的做出決策,通過適當的冒險,獲得經營上的成功;一旦公司進入到規模化、多元化經營以後,由於缺乏制衡機制,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公司承擔的風險無疑也會隨之增加。另外,一股獨大,導致企業的任何經營決策都必須通過大股東進行,其他小股東逐漸喪失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熱情。一旦大股東出現狀況,如大股東意外死亡或被刑事關押等,直接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經營決策。等到一切明朗的時候,企業已經被推到了破產的邊緣。
股權過分集中,不僅對公司小股東的利益保護不利,對公司的長期發展不利,而且對大股東本身也存在不利。一方面由於絕對控股,企業行為很容易與大股東個人行為混同,一些情況下,股東將承擔更多的企業行為產生的不利後果;另一方面大股東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處理公司事務時,將產生小股東爭奪控制權的不利局面,給企業造成的損害無法估量。
2.平衡股權結構引起的法律風險
所謂平衡股權結構,是指公司的大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相當接近,沒有其他小股東或者其他小股東的股權比例極低的情況。在設立公司過程中,如果不是一方具有絕對的強勢,往往能夠對抗的各方會為了爭奪將來公司的控制權,設置出雙方均衡的股權比例。如果這種能夠對抗的投資人超過兩個,所形成的股權結構就較為科學。但是如果這種能夠對抗的投資人只有兩個,則將形成平衡股權結構。導致了公司控制權與利益索取權的失衡。股東所佔股份的百分比,並不意味著每個股東對公司的運營能產生影響,尤其是一些零散的決策權,總是掌握在某一個股東手裡。零散決策權必將帶來某些私人收益。股東從公司能夠獲得的收益是根據其所佔股份確定的,股份越高其收益索取權越大,就應當有對應的控制權。當公司的控制權交給了股份比例較小的股東,其收益索取權很少,必然會想辦法利用自己的控制權擴大自己的額外利益。這種濫用控制權的法律風險是巨大的,對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都有嚴重的損害。同時,也容易形成股東僵局。
3.股權過於分散
股份分散為現代公司的基本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有關股東如何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公司的股權形成了多數股東平均持有低額股權,形成了「股份人人有份、股權相對平均」的畸形格局。
在眾多平均的小股東構成的股權設置結構中,由於缺乏具有相對控制力的股東,各小股東從公司的利益索取權有限,參與管理熱情不高,公司的實際經營管理通過職業經理人或管理層完成。公司管理環節缺失股東的有效監督,管理層道理危機問題較為嚴重。
另一種局面就是,大量的小股東在股東會中相互制約,要想通過決議必須通過復雜的投票和相互的爭吵。公司大量的精力和能量消耗在股東之間的博弈活動中。
4.隱名出資引起的法律風險
隱名投資,是指一方(隱名投資人)實際認購出資,但公司的章程、股東名冊或其他工商登記材料記載的投資人卻為他人(顯名投資人)。
在實踐中,隱名出資或隱名股東的存在比較普遍,而其中的法律關系又比較復雜,涉及到股東權利的行使和股東的責任問題。在股權設置方面,如果能將隱名出資問題處理妥當,將會有效降低出資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實現公司設立目的。
⑤ 企業應當重點關注哪些法律
嚴格來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的規定。不過實際操作中基本是《公司法》《合同法》及其他一些和經營有關的法律以及和行政管理有關的法律比如工商、稅務的一些法律法規。
以下法規你可以根據您的具體經營情況予以關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年新公司法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企業登記程序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2006年修訂)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解讀加快非公有經濟發展指導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金融企業財務規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出口貨物退(免)稅若干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⑥ 求 自考公司法的重點 網盤資源
自考公司法的重點
鏈接: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⑦ 2020司法考試備考資料:【商經法】公司法的考查重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點公司法
【考查重點】
本章應掌握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與權利、組織機構及公司運作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
本章的難點是公司設立中的出資問題和公司運行過程中股東權利的行使問題。出資是股東的重要義務,在出資形式多樣化的情形下,要掌握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的各種表現及其法律後果。股權是股東地位與利益的直接體現,且內容復雜,要注意把握各種股東權利的行使條件與法律效果。股東資格的認定,也是一項難點。此外,還需注意公司法一般規定和兩種不同類型公司中特有規定的區別問題,尤其要注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設立方式、組織機構、股權轉讓等方面的區別。
【思維導圖】
⑧ 《公司法》表決的規定內容是怎麼樣的
公司中都會有股東,股東依法擁有公司的股權,對於自己擁有的股權有使用處分,還有收益的權利,因為是股東特有的權利,是股份的所有權人,關於股權股東還可以對外或者對內轉讓。那麼關於《圓畢寬 公司法 》表決的規定內容是怎麼樣的? 一、《公司法》表決的規定 《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和 合夥企業法 》、《外商投資企業法》、《破產法》都有關於表決權的規定。 (一)表決權行使的方式 1、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公司法》規定,股東會作出決議時,按股東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 2、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在議事時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 3、累計投票制。享有的表決權數等於所持有的股票數乘以待選的董事或監事人數。 以上三種表決方式,在《公司法》中有相關規定。如果企業章程規定了表決方式,那麼採取章程規定的表決方式。 4、一人一票並經全體 合夥人 過半數通過。 5、雙重多數標准通過。在《破產法》中規定,表決權的行使通常指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半數或2/3通過。既有人數的規定也有債權額的規定。在《破產法》中,還有另外一種表決方式,即分組表決。同種類的債權分組表決,如果該組 債權人 過半數通過,那麼決議通過。例如重整計劃的通過。 (二)決議事項 1、對公司的對外投資的決議 《公司法》規定,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按 公司章程 的規定,可以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 2、對外擔保的決議 《公司法》規定,公司為他人或其他企業提供擔保,可以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決議。如果公司為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必須由股東(大)會作出決議。 3、特別決議和一般決議 (1) 有限責任公司 股東會按股東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必須由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的事項有: (2) 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的股東就一般決議表決時,由出席會議的股東的表決權過半數通過;特別決議由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3)在 合夥企業 當中,重大事項必須經全體合夥人一致通過。重大事項包括: ①改變合夥企業名稱、 經營范圍 、主要經營場所或地點 ②處分合夥企業的不動產 ③轉讓或處分合夥企業的 知識產權 和其他財產權利 ④以合夥企業的名義對外提供擔保 ⑤聘任合夥人以外的人擔任合夥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 ⑥合夥人以勞務出資、 合夥協議 的訂立及修改和補充等 在合夥企業中,只有合夥人之間轉讓出資和確定 清算 人不需全體一致同意,其餘都是由合夥人一致同意方能通過的事項。 (4) 外資企業 中,合資企業的重大事項由董事會表決並一致通過。 (5)重整計劃(重點及難點) ①採用分組表決方式。即依照債權種類分組,債權種類包括: a、對 債務人 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債權。 b、債務人所欠職工的 工資 和醫療、 傷殘 補助、撫恤費用及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 養老保險 、基本 醫療保險 及法律和行政 法橘亮規 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 c、債務人所欠的稅款。 d、普通債權。 ②重整計劃具體的通過方式包括: a、出席會議的同一表決組的債權人過半數通過,並且其代表的債權額占該組債權總額2/3以上,則該組通過計劃。各個組均通過重整計劃時,該重整方案通過。 b、部分表決組未通過重整計劃的,債務人或管理人可以同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表決組進行協商,該表決組可以在協商後再表決一次。拒絕再次表決或再次表決仍未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的,但重整計劃草案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債務人或管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批准數拆重整計劃草案。 c、重整計劃草案未獲得通過或未得到法院批准,以及已經通過的重整計劃草案未獲法院批準的,法院應該裁定終止重整程序,並宣告債務人破產。 (6)和解協議的通過方式 根據《破產法》的有關規定,和解協議採用雙重多數方式通過,即同時滿足債權人數及代表的債權額的有關規定。(教材第221頁) 破產過程中的表決事項也有一般事項和特殊事項之分,一般事項由普通決議通過,特殊事項由特別決議通過。無論普通決議還是特別決議,都必須由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過半數通過。普通決議由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1/2以上的債權通過;特別決議由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2/3以上通過。 在破產過程中,只有重整計劃草案的通過和和解協議的通過適用特別決議的表決方式。 (7)國有產權轉讓的表決方式(第九章) 企業性質如果為國有獨資企業,由總經理辦公會審議;如果是 國有獨資公司 ,應由董事會審議。 對於職工的安置事項,應由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三)表決權的排除制度 1、公司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享有表決權的 2、公司對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接受擔保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對該事項不享有表決權,由其他股東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3、 上市公司 的董事與董事會決議的事項所涉及的企業存在關聯關系的,不得對該項決議行使表決權,也不得 代理 其他董事行使表決權。該董事會會議由無關聯關系的董事過半數出席方能舉行,該決議由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無關聯關系的董事過半數通過。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無關聯關系董事不足法定人數(即3人),應當將該事項提交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例如,甲上市公司共有董事9人,其中股東乙派出的董事共4人。若甲上市公司與股東乙進行關聯交易,在董事會對該項關聯交易表決時,關聯股東乙派出的4名董事不能參加該事項的表決,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決權。如果其餘無關聯關系董事有3人出席會議,可以召開董事會會議,決議需要無關聯關系董事(5人)過半數通過。若無關聯關系的董事只有2人出席會議,不能召開董事會,則提交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審議。 《公司法》表決的規定 內容是怎麼樣的?關於表決是涉及到股東的表決權問題,股東的表決權取決於他在公司擁有的股權,公司在設立的時候,可以分為兩種設立方式,一個是發起設立還有就是募集設立,發起人以及出資人依法成為公司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