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際民法
『壹』 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對民法典的認識
民法典對人的看法,發生了相當重大的改變。
民法典總則編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就跟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不同。《民法通則》的相應規定,是把財產關系放在人身關系的前邊。當時對人的定位,主要是期待人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體;而當我們來到21世紀第二和第三個十年的交匯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內容,已經從吃飽穿暖變成了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我們首先是把人定位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然後才是實現其他發展目標的主體。
與此相呼應,民法典在編排體例上一個重大的創新,那就是我們有了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編。這就是在集中表達民法典對人的看法,只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得到了法律的確認和保障,人才有可能成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包括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間,還有自甘風險的規定,這就是鼓勵人們去進行探索創新,甚至合理范圍內的冒險。民法典希望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生機勃勃的生命,這就是民法典對人的看法。
『貳』 舉倆個現實生活中與民法有關的例子,並說明分別體現了民法中的什麼原則
最普通的例子
1、誠實信用原則。比如你在家樓下的王大爺的水果攤上買蘋果,大爺都把蘋果稱好了,你才發現沒帶錢包。你和大爺商量說,下午出門順道再付錢,大爺答應了,你就拎著蘋果回家了。 下午出門,你得依約把錢付給大爺。這體現的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2、公序良俗原則。一個男人和她老婆感情不和分居很多年了,和小情人住在一起。小情人也算是個好女人,和男人相親相愛,兩人也恩愛的很。男人得絕症要撒手人寰了,決定把遺產都給小情人。老婆知道這件事當然不答應,起訴到法院。其實,依照繼承的相關法律法規,男人把遺產給小情人,完全合法。但是,因為不合理,不符合傳統社會的倫理,遺產不給老婆不給爹媽不給兒女,給個沒名沒分的小三,不符合民間的情理。所以,法官可以依據公序良俗,認定遺囑無效。
可以說,原則是在法條之上的,法條體現著原則,比如第一個例子的買賣合同;但平時未必可以直接適用原則,只用當窮盡法條找不到依據的時候才能適用,可是當原則後面有著比法條還要強大的適用理由的時候,就應該適用原則,比如第二個例子。
以上。
望君採納~
『叄』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民法
只要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抄都離不開民法。民法的涵蓋范圍極廣,包容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人際交往,家庭生活,相鄰關系等等都在民法的調整范圍之內。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你是男是女,你是健康的人,還是殘疾的人都要依靠民法來調整和規范。有了民法,才能保證我們的各項合法權益,公民生活的安居樂業。民法是隨時隨地都要用到的。
『肆』 關於社會生活的法律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民法典》: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民法典》: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民法典》: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橡含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岩如李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粗遲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伍』 民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准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法是保障市場體制正常運行的有效法律形式。
民法的主體制度使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能夠作為獨立平等的主體進入市場;法律行為制度賦予當事人以廣泛的行為自由和活動空間;物權制度控制著主體對各種物品的權利限度,同時也保護著主體對特定物品的正當權利。民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有助於協調商品交換者的利益沖突,引導他們開展正當競爭。民法不僅有效地穩定市場秩序,而且能夠推動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為市場交換的高速運行提供方便。債權制度的確立,實現了讓渡商品和實現商品價值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離,使商品交換在信用制度的擔保下,跨越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有力地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行。民法的代理制度,有助於避免事必躬親;居間制度使得人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行紀制度使憑借專業組織為自己謀利成為可能。時效制度則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從而加快商品流通。簡言之,民法為現代化市場提供一般規則與市場主體的基本行為規范,使他們可以遵循這些規則進行活動,並使市場秩序獲得保障。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
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
民法是私法,要求劃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劃分政治生活和市民生活。在市民社會和市民生活中,實行私法自治原則,要求國家公權力不得隨意介入、干涉,這有利於抑制公權力的不當擴張與膨脹。權力機關不法或不當侵害民事權利,也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必將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綜上所述,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基本法,自其誕生以來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與作用無疑是讓人震撼的。由此,人們對於民法社會作用和地位的認識和探究就應該不斷地深化與提高。而且,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具體內容的揭示,更要深入剖析制約或促進其功能發揮的諸要素,以民法的功能研究為切入點,洞察民法與社會其他現象的互動規律,實現民法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陸』 民法典中有哪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條例
法律解析: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民法典》的這一條,規定了的以下內容: 1、探望權的主體:是指已離婚的父或母與其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予以配合。 2、探望權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執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離婚判決或雙方生效協議的實質性內容。 3、探望權的中止:探望權是在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認為行使探望權的一方在行探望權時有損於或者不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事實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權,待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情形消失後,可通知雙方恢復探望權。探望權的中止不是對探望權的實體進行處分,而是暫時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權利,所以稱為中止而不是終止。 4、探望權的恢復,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後,由人民法院通知雙方,繼續恢復執行生效的離婚判決的行為。 5、探望的方式。 6、探望的時間。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時間離婚雙方可以約定,協商約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二百一十四條 原告撤訴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原告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