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4年十大商法案例

2014年十大商法案例

發布時間: 2023-10-07 04:59:05

1. 商法的案例分析

(一)
(1) 甲乙丙的出資方法合法,丁的不合法
《公司法》第27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所以丁以管理方法和經驗出資不能用貨幣估價且不能依法轉讓,屬於違法出資。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13條第1款規定:「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在公司成立前,如果股東不履行約定出資義務,其他股東(發起人)可向未按時繳足注冊資本的股東追究未出資的民事責任;在公司成立後,如果股東未足額出資或逾期出資,公司或其他已按時繳足注冊資本的股東均可要求違約股東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
(3)公司法第五十條規定: 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執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經理。
戊公司的做法合法。
(4)有約定按約定;若無約定,由庚公司和辛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公司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僅供參考。

2.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承運人只對貨物的外包裝負責,貨物短缺不屬於承運人的責任范圍。清潔提單只表明貨物的外包裝良好,並不管裡面貨物的數量短缺。應該對此負責的是發貨人。

3. 商法案例分析

商法案例分析

某日,深圳市福田區法院委託深圳新國通商品拍賣公司拍賣一批布料、服裝和染布設備。康金玲系安徽淮南市人,常往返於安徽與深圳之間,是日,恰巧從拍賣廣告中看到了這一消息,於是來到現場。

康金玲拿到拍賣方提供的拍賣清單後仔細查看,發現編號為A2的一批小方巾很特別:60包,每包200打,總計144000條,市價約值10萬元,但是清單中標明的起拍價僅為475.20元。她感到懷疑,詢問工作人員是否有誤。沒想到工作人員很乾脆,說沒錯,還勸她如果覺得便宜可以去買。
康金玲認為這可能是拍賣公司的一種標價手段,故意採用特低價起拍。不料,小方巾無人競買,她僅以起拍價買到了這批小方巾。就在她交清價款和傭金、領到成交憑證准備取貨時,拍賣公司拒絕交貨,解釋說,己方工作人員失誤,清單上的標價弄錯了兩位小數點,原價應為47520元。
雙方訴諸公堂。羅湖區法院一審認定,被告方對拍賣物底價發生了重大誤解,拍賣合同撤銷。

羅湖區人民法院經公開開庭審理認為:由於被告工作人員的失誤,致使被告將A2號拍賣品以底價的10%價格賣出,被告對拍賣品的起叫價(底價)發生了重大誤解。被告請求法院撤銷對該拍賣品的拍賣行為,應予准許。被告在這次拍賣中有過錯,應返還原告所交的價款和傭金,並賠償原告因此而遭受的損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該院於1996年9月20日判決如下:
一、撤銷被告新國通拍賣公司對A2號拍賣品的拍賣行為。
二、被告新國通拍賣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康金玲交付的價款和傭金500元,並按銀行同期貸款和利率計算利息至還款日止;賠償原告康金玲經濟損失人民幣1690元。
三、原告康金玲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上訴人康金玲訴稱:我參加競拍的行為符合有關規定。拍賣一經落槌即為成交。被上訴人新國通拍賣公司工作失誤不能作為民法上的重大誤解。要求二審法院改判,確認該拍賣行為有效。
被上訴人新國通拍賣公司辯稱:雙方未簽署成交確認書,拍賣行為是無效的。原判正確,應予維持。

4. 商務法規案例分析,急需!!!

1.吳某個人肯定不能直接抵償,必須其他三人都同意才行。
2.個人能決定。
3.其他兩股東同意的話就可以,人數多於50%以上了。
4.如果劉某同意,則以10萬轉讓,若不同意,可將該股份20w轉賣給他人。

5. 商法案例4

1,甲、乙的買賣合同的交貨日期是7月30日;
2,每公斤1.80元
3,不能,因為乙通知價格可回以降答至每公斤1.80元,只是甲未來提貨,違背合同,但不能以差價為由請求甲賠償
4,在大米保管期間的保管費用應由甲負擔,發生不可抗力致大米毀損、滅失的風險應甲誰負擔
5,沒有,可以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6,能,

6. 國際商法經典案例分析

根據《貨物買賣法》第18條(1)條規定:「凡屬無保留條件的特定物的買賣,如果該物以處於可交付狀態,則貨物所有權於合同訂立時轉移,除非當事人表達了不同的意思。」在CIF合同中,3000噸小麥在裝運後所有權就屬於商人A,其轉賣1000噸給B,應在其合同訂立時就轉移了所有權,所以應將000噸小麥歸還B

7. 案例分析題

案例分析如下:張某確實按法定程序申請了個人獨資企業,相關手續和手續齊全,但其申請被工商局駁回,問題在於張某的申請前置條件不符合。換句話說,AIC不注冊是合法的。原因是張原本是一家電子企業的技術人員,辭職當月應聘到了個人獨資企業。我國民商法規定,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在辭職後的規定期限內,不得將從企業學到的技術作為技術資本經營與原企業性質相同的法人組織。這是對我們目前市場經濟的一種維護,否則會造成市場經濟體制的混亂。因此,張的行為雖不構成違法行為,但確實是在法律法規范圍內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局不予登記是合法的。片面之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 司法考試商法案例精析

[1]董事對公司的義務

單某為某市電器商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2000年11月,單某以本市百貨公司名義從國外進口一批家電產品, 共計價值80多萬元。之後,單某將該批家電產品銷售給了本市五金交電公司。電器商場董事會得知此事後,認為單某身為本公司董事兼總經理,負有競業禁止義務,不得經營與本公司同類的業務,單某的行為違反了有關法律規定,應屬無效。於是,決議責成單某取消該合同,而將該批家電產品由電器商場買下。五金交兆稿電公司認為,族激孝該批家電產品的買賣,是在本公司與百貨公司之間進行的,與電器商場無關。合同的成立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合同的內容不違法,所以是有效的。至於單某作為電器商場董事而經營與電器商場相同業務,屬於電器商場的內部事務,與百貨公司和五金交電公司無關。雙方爭執不下,遂訴至人民法院。法院查明,單某曾於1999年12月決定以電器商場一幢樓房為電器商場第四大股東本市建築工程公司的債務提供擔保;於1999年10月將自己的一輛小轎車賣給電器商場,事後公司的股東才知曉情況。

現問:

(1)單某買賣家電的行為是否合法?為什麼?

(2)電器商場的主張有依據嗎?為什麼?

(3)對單某買賣家電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4)對單某為建築工程公司提供擔保的行為可能作出哪些處理?

(5)單某賣小轎車給電器商場的行為是否有效?為什麼?

(6)設單某賣小轎車給電器商場的行為經過了董事會的批准,則該行為是否有效?為什麼?

[答案]

(1)不合法。因單某買賣家電的行為違反了公司董事、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

(2)於法無據。單某為百貨公司買家電又售給五金交電公司,是在百貨、五金交電公司之間進行的,該合同合法有效,不能因王某違反競業禁止義務而認定其競業行為本身為無效民事行為。

(3)應將王某所得收入歸電器商場所有。

(4)可作以下處理:①責令取消該擔保;②由單某賠償電器商場損失;③單某因擔保所得收入歸電器商場所有。

(5)無效。因為該行為違反了公司董事、經理的自我交易禁止義務。

(6)無效。該行為應經公司股東會同意或有章程規定,僅經過董事會批準是不行的。

[解題思路]

本題所考查的公司董事、經理對公司義務,屬每年律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應予重視。

本題共考查了公司董事、經理的三大義務:第(1)~(3)問考查競業禁止義務,其中第(2)問為本題難點所在;第(4)問考查忠實義務,應特別注意違反該義務的法律責任共包括哪些形式;第(5)問考查自我交易禁止義務,較為簡單。

[法理詳解]

(1)我國《公司法》第149條第(五)項規定:「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此條規定即為董事、經理的競業禁止義務。意思是指公司的董事、經理不得從事與本公司同類營業性質的商業活動,目的是禁止董事、經理利用其職務,損害公司利益。在本案中,電器商場的經營范圍當然包括家電產品的購銷。單某身為電器商場的董事兼總經理,卻以百貨公司的名義購銷家電產品,實際上是為百貨公司進行商業活動,顯然屬於與電器商場的同類營業行為,而且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單某的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的規定。

(2)對於董事、經理違反競業禁止義務的行為有無法律效力,公司法未作出明確規定。公司法規定董事、經理負有鉛冊競業禁止義務,這是公司與董事、經理之間的規則,也可以說是內部規則,如果董事、經理違反上述義務,就應按公司法的規定承擔責任。但是《公司法》並沒規定董事、經理的競業行為無效,只是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意思是董事、經理的競業行為並非是當然無效的。本案中,單某為百貨公司購買家電,又售給五金交電公司,該買賣是在百貨公司與五金交電公司之間進行的,雙方的合同是由雙方意思一致而達成的,合同內容也不違法,所以不能認為是無效的合同。電器商場要求將這批家電產品轉由本公司買受,沒有法律根據,不足採信。所以不能因為單某違反競業禁止義務,判定其競業行為本身為效民事行為。因為我國公司法沒有作出這樣的明確規定。

(3)根據《公司法》第149條第二款和第150條的規定,董事、經理違反競業禁止義務,其所得應當歸公司所有,以保護公司及股東的利益。因此,單某因買賣這批家電產品所得的一切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如果因單某的競業行為而使公司的利益遭受損害的,公司還可以要求其損害賠償。

(4)《公司法》第16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單某為公司的股東提供擔保這一行為,是股東事後才知道的,因此違反了《公司法》第16條第二款的規定。第149條第(三)項規定:「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第149條第二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第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5)、(6)《公司法》第149條第(四)項規定:「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本規定即是公司董事、經理的禁止自我交易義務。本案中單某未經股東會同意,擅自作主將自己的小轎車賣與公司,系違反禁止自我交易的行為,公司可主張該行為無效。

[2]出資制度、中外合營企業制度

某市A、B、C三家企業經協商決定,共同投資創辦一從事生產經營的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實業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10萬元,其中A出資20萬元,B出資15萬元,另以實物出資折價18萬元,C出資10萬元,另以土地使用權出資折價20萬元及專利使用權出資折價27萬元。A受託於2001年8月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辦理報批手續,很快於8月22日獲准並取得批准文件。同年10月15日,A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登記手續。工商局指出了申請人在出資方面存在的不妥之處,並予以糾正,頒發了法人營業執照。

同年12月,實業公司董事長賀某與一外商談妥,擬在該市建一個合營企業。該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總額240萬元,其中實業公司出資20萬元,另以場地使用權出資折價40萬元。另一合營方D公司出資130萬元,外商出資50萬元。三方委託實業公司辦理報批、登記手續。外方按三方約定於12月底將出資額50萬元先期匯入了實業公司賬戶,2002年1月10日三方正式簽訂合同,2月1日正式登記成立。

至2002年7月,實業公司和D公司仍未將出資額繳清(只繳納20%)。實業公司也一直未將外方先期匯入的50萬元轉入合營企業賬戶。外方催繳未果,於8月上旬提出終止合營合同,同時要求賠償損失12萬元,退還出資額50萬元。實業公司則提出:匯入我賬戶的50萬元因我公司急需用去15萬元,現在只能先退還35萬元,其餘部分待3個月後補齊,外商訴至法院。

現問:

(1)A、B、C對實業公司出資有無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之處,為什麼?

(2)實業公司、D公司與外商對合營公司的出資有無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之處?為什麼?

(3)外商先期匯入而後被動用的15萬元款項以及外商提出因終止合同造成損失12萬元應由誰承擔,為什麼?

[答案]

(1)A、B、C三公司對實業公司出資無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處。

(2)有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處:外方出資50萬元,低於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的25%.

(3)①外實業公司自己擅自用去15萬元這一行為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②外商的12萬元損失應由實業公司與D公司按出資比例承擔,因為二者已構成出資違約。

[解題思路]

本題重在考查公司資本制度,無論從考查問題的角度還是從考查對象及難度看,都屬於上乘之作。相信考生通過本題的練習,對准確掌握公司資本制度大有裨益。

針對要求找出行為人行為差錯(不妥之處,不符合法律規定之處)的題目,考生務必細心考察行為人的每一個行為,對照有關法律規定,以挑剔的眼光找出每一個差錯,絕不可對每一個細節掉以輕心。當然,也不可矯枉過正,抱著「寧可錯找十個,也不可漏掉一個」的心態去吹毛求疵,因為「不妥之處」的數目總是有限的,而該數目常與該題的分值呈比例關系,如1∶1,1∶2等等。況且,將行為人合法的行為說成是「不妥之處」,是要失分的。可見,挑錯也並非總是多多益善,所以,應充分利用題目中的信息,不僅需耐心、細心去找,還需要巧找的功夫哩。

[法理詳解]

(1)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是由股東的出資構成的。法律對股東的出資方式有明確的規定,《公司法》第26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第27條第三款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A、B、C三公司貨幣出資額為45萬,超過了注冊資本的30%.另外,《公司法》第27條第一款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所以B公司和C公司用實物、專利、土地使用權出資,且新公司法取消了非貨幣出資比例的限制。

(2)《公司法》第15條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本題中並沒有提到實業公司對所投資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在司法考試中,沒有提到的問題一般是做沒有出現處理的,因此實業公司的投資是符合《公司法》的規定的。另根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4條第2款規定,在合營企業的注冊資本中,外國合營者的投資比例一般不低於25%.本案中,該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總額240萬元,而外方出資僅50萬元,顯然低於合營企業注冊資本的25%.

(3)合營企業成立後,外方出資50萬元,實業公司自己擅自用去15萬元,根據《公司法》第149條第(一)項和該條第二款的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挪用公司資金的行為,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違反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公司法》第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公司法》第60條的規定,董事、經理不得挪用公司資金或者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實業公司侵犯了外商出資的合法權益,應由實業公司負責償還。外商提出因終止合同造成損失的12萬元,應由實業公司和D公司按出資比例承擔,因為實業公司和D公司已經構成出資違約。《公司法》第28條第二款規定,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該案中,實業公司和D公司未足額出資,理應承擔對外商的違約責任,賠償外商的經濟損失。

特別說明:「出資制度、中外合營企業制度」這個案例,因為《公司法》的修改,使得這裡面的問題都不再具有原題要考察的要點,但是卻涵蓋了《公司法》修改中的一些重點內容,因此考試在參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分清新舊《公司法》在這些問題上的不同規定。

熱點內容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
合同法30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0 10:38:06 瀏覽:983
違反訴訟保全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0:17:14 瀏覽:637
勞動法中室內工作最低溫度 發布:2025-01-10 09:58:34 瀏覽:392
新公司法虛假出資 發布:2025-01-10 09:42:55 瀏覽: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發布:2025-01-10 09:33:16 瀏覽:913
無人生還法官怎麼知道罪行的 發布:2025-01-10 08:51:58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