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後續
㈠ 《民法典》後商業銀行抵押權實現的五種途徑
抵押擔保借款是傳統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在信貸業務精細化管理和產品創新的當今,抵押擔保仍然占據了較大比率。實務中,以不動產或者動產為抵押標的的抵押合同成立並生效後,一旦債務人違約,則如何實現抵押權獲得優先受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結合《民法典》和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等,從抵押權實現的五種途徑進行分析,以冀為業務一線結合業務實際、快速有效處置抵押權、維護商業銀行合法權益提供相關建議。
途徑之一:銀行與抵押人協商實現抵押權
《民法典》第410條1款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鑒於此,雙方當事人通過意思自治就實現抵押權協商一致後,可以對抵押物進行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協商拍賣的,應當按照《拍賣法》有關規定進行。該處置途徑的好處在於時間較短、成本較低,且不需要經過司法途徑。但實務中可能存在一些情況:一是抵押人不配合,以徹底自救主義行使抵押權比較困難;二是一旦其他債權人認為該處置協議損害其利益的,則法律賦予了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法院撤銷該協議的權利;三是對於折價和變賣的價款把握存在不確定因素,有時反而造成時間拖延。
途徑之二:銀行以傳統訴訟方式向法院請求實現抵押權
《擔保法》53條規定了協商不一致的,抵押權人必須通過訴訟程序實現抵押權,《物權法》195條則明確排除了以訴訟方式實現抵押權,《民法典》也沿用了《物權法》規定。實務中,較多商業銀行依然採用傳統的訴訟方式,將借款人、抵押人一並作為被告,在對主債權提起訴訟之時,一並訴請折價、拍賣、變賣抵押財產並就所得價款優先受償。當然,也可以單獨提起抵押權之訴。該處置途徑的好處在於不會遺漏所有的訴訟當事人,也不至於喪失抵押權訴訟時效,且目前法院基本辦理勝訴後訴訟費退費,訴訟成本也低。但需要經歷一審、二審、執行等程序,時間冗長且過程瑣碎,甚至有時還會遭遇再審,時間成本較高,效率低。
途徑之三:銀行向法院單獨請求實現抵押權
《民法典》第410條2款規定,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該立法延續了《物權法》的規定,是關於非訴訟執行程序實現抵押權的規定。在該過程中,銀行可以向抵押財產所在地或者抵押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實現抵押物權。該種申請屬於非訟事件,法院受理後僅需對抵押權證明材料等證據進行形式審查,主要包括抵押權有無依法公示及是否達到抵押權的實現條件。依照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且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法院審查後,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則裁定拍賣、變賣抵押物,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申請強制執行;如認為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則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該處置方式具有簡便快捷的優點,成本低、效率高。但是銀行在啟動該非訴訟執行程序的前提條件是「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的實現方式達成協議」。換言之,如果抵押權實現條件成就(如債務到期),但抵押合同中沒有預先約定抵押權的實現方式,則銀行和抵押人有義務先行協商,協商不成的,銀行才能向法院請求實現抵押權。實務中也存在一些基層法院對該程序不熟悉、認為沒有執行細則無法操作而拒絕受理。且依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當事人對實現擔保物權有實質性爭議的,會影響裁決的作出。
此外,《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45條二款,對擔保合同雖約定仲裁條款但當事人按照民事訴訟法有關「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規定申請拍賣、變賣擔保財產時,也視不同情形做了不同處理規定。一是當事人對擔保物權無實質性爭議且實現擔保物權條件已經成就的,應當裁定準許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二是當事人對實現擔保物權有部分實質性爭議的,可以就無爭議的部分裁定準許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並告知可以就有爭議的部分申請仲裁;三是當事人對實現擔保物權有實質性爭議的,裁定駁回申請,並告知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途徑之四:銀行向仲裁機構請求實現抵押權
《民事訴訟法》第244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由於仲裁是一裁終局,故而該處置方式時間較短。但需要事先雙方達成仲裁合意,涉及費用略高且仍需法院配合執行。實務中,經被申請人申請,法院除了對仲裁裁決進行程序是否合法審理外,如果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則法院亦可以在審查核實後裁定不予執行。
途徑之五:銀行申請執行公證債權文書
《民事訴訟法》第245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實務中,銀行較多針對涉及產權人有未成年人份額的住房抵押,外籍人士按揭、批量商業用房按揭、自僱人士超過一定金額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或者按揭業務,事先辦理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一旦借款人不按合同約定還款,則公證機構可以依銀行請求出具《執行證書》,銀行再持該證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處置方式的好處在於事先與抵押人達成一致並辦理了公證,避免出現之後的實質性爭議,且速度快、效率高,節省了訴訟成本。但實務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法律同時規定了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執行。據此,在辦理強制執行公證文書時,應避免出現將被認定為無效的情形,包括但不限於債權文書給付期限不明確、沒有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違反公證程序等。同時,商業銀行應有相應的預案和預判,及時做好後續訴訟救濟和公證的銜接配合。二是公證機構在出具《執行證書》時,需要做大量審核工作,有時還需要商業銀行補足在辦理債權文書公證時給予的折扣費用。一旦其在審查過程中發現公證債權文書的履行期限未屆滿、公證債權文書不具有明確的給付內容、債務人不明確等情況,往往不肯出具《執行證書》。故久而久之,一些商業銀行也不願意採用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方式。三是商業銀行雖憑《執行證書》,但仍需至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往往需要與異地或跨區域基層法院進行多次協商溝通。
總之,上述五種抵押權實現途徑更有利弊,商業銀行應該按照個案個別分析,綜合考慮時效、訴訟和時間成本、抵押物性質、當事人抗辯程度、有無其他債權人、法院配合程度等因素,選擇最適合的方式。誠然,實務中還有抵押權人並無生效法律文書,而直接參與到他案的參與分配程序、主張優先受償權;以及在抵押人被法院宣告破產清算時,抵押權人主張行使抵押權的情形,這就更需要商業銀行把握好最佳處置時機,果斷採取最有利處置方案,實現債權處置的最大效果。
㈡ 「民法典時代」是什麼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2)民法典後續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誕生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的民法典翻開了第一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新中國幾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國民法典」夢想邁出堅實一步,必將為華律網建設築牢根基,為奮進中國提供不竭動力。
編纂民法典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華律網建設邁上新高度一部民法典,提升的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編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法律傳統、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編纂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體人民的夢想,更凝聚著國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壯志。幾度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