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檢察院司法責任制

檢察院司法責任制

發布時間: 2023-11-02 11:34:39

Ⅰ 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2012年《規則》第4條規定了「三級審批」的辦案模式,即:「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由檢察人員承辦,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按照這一規定,對案件的處理必須經部門負責人審核,且這里的「審核」在實踐中就是「審批」,然後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作出決定。這就是所謂的「三級審批」。這種辦案模式在檢察機關實行多年,應當說,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這種模式對於保證刑事案件的辦理質量,確保檢察權的正確規范行使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與改革前檢察人員的素質與管理模式相適應的。但是在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這種辦案模式已經不適應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司法規律,不利於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關於「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
司法責任制改革作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重要任務,是完善司法權運行大御機制的關鍵,也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在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地位。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是基於檢察機關的法定職權和履職規律,科學界定檢察人員、辦案組織的職權、責任,明確司法責任承擔主體、范圍和追責條件、方式,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機制等問題的管理制度。司法責任制改革有利於將司法辦案的責任落到實處,增強檢察官司法辦案的責任心,促進檢察官依法公正履行職責;有利於解決當前司法活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有利於促進檢察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推進檢察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2015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在檢察機關推行司法責任制改革。
為貫徹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修訂後《規則》第4條第1款、第2款規定:「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由檢察官、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決定,並依照規定承擔相應司法責任。」「檢察官在檢察長領導下開展工作。重大辦案事世虧項,由檢察長決定。檢察長可以根據案件情況,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其他辦案事項,檢察長可以自行決定,也可以委託檢察官決定。」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除了《規則》明確規定的必須由檢察長決定的「重大辦案事項」外,其他辦案事項,檢察長都可以委託檢察官決定,這就大大加強了檢察官在辦案中的自主性和決定權,充分體現了檢察官的辦案主體地位和「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改革要求。《規則》在其他條文中對上述由檢察長決定的「重大辦案事項」逐一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第一類是決定迴避的事項;第二類是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案件,除勘驗、檢查、調取證據以外的大部分事項;第三類是改變案件走向的事項,包括因不構成犯罪、具有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情形、證據不足而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撤回起訴等;第四類是特別程序案件的相關事項;第五類是向有關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提出檢察建議、檢察意搜仿神見的事項;第六類是在審查逮捕時糾正漏捕,審查起訴、抗訴階段適用強制措施的事項。同時,《規則》第4條第3款還規定:「本規則對應當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的重大辦案事項有明確規定的,依照本規則的規定。本規則沒有明確規定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制定有關規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也就是說,各省級檢察院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和《規則》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的權力清單,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Ⅱ 如何建構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

最高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目標:健全司法辦案組織,科學界定內部司法辦案許可權,完善司法辦案責任體系,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機制,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一、《意見》規定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

1、堅持遵循司法規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

2、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加強監督制約相結合;

3、堅持權責明晰,權責相當;

4、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責任與處罰相適應。

二、檢察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七項辦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

《意見》規定檢察官應當親自承擔7項辦案事項,即詢問關鍵證人和對訴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對重大案件組織現場勘驗、檢查,組織實施搜查,組織實施查封、扣押物證、書證,決定進行鑒定;組織收集、調取、審核證據;主持公開審查、宣布處理決定;代表檢察機關當面提出監督意見;出席法庭;其他應當由檢察官親自承擔的事項。

三、健全檢察機關辦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實行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意見》明確了獨任檢察官承辦案件,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由兩名以上檢察官組成,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可以相對固定設置,也可以根據司法辦案需要臨時組成,辦案組負責人為主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作為辦案組負責人承擔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等工作,在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處理決定或提出處理意見,其他檢察官在主任檢察官的組織、指揮下從事具體的辦案活動。

四、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

《意見》從五個方面明晰了各類檢察人員的職責許可權:一是完善了檢察長職責,明確了檢察長對案件的處理決定權和行政管理職能。二是原則規定檢察官依照法律規定和檢察長委託履行職責,同時,要求省級檢察院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檢察業務類別、辦案組織形式,制定轄區內各級檢察院檢察官權力清單。三是界定主任檢察官除履行檢察官職責外,作為辦案組負責人還負責辦案組承辦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工作。四是明確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作為檢察官在司法一線辦案,同時,規范了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五是明確了檢察官助理在檢察官指導下辦理案件的職責。

《意見》明確規定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履行十項職責:決定是否逮捕或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決定是否起訴;決定是否提出抗訴、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或提請抗訴,決定終結審查、不支持監督申請;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立案、不立案、撤銷案件以及復議、復核、復查;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重要偵查措施;決定將案件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主持檢察委員會會議;決定檢察人員的迴避;主持檢察官考評委員會對檢察官進行考評;組織研究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法律規定應當由檢察長履行的其他職責。

五、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

《意見》圍繞檢察委員會工作機制中與司法責任制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以下五項改革措施:一是規范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具體案件的范圍,劃分與檢察官、檢察長在司法辦案中的界限。二是明確了檢察委員會由檢察長、副檢察長、專職委員和部分資深檢察員組成,強化了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三是賦予檢察官可以就所承辦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權,完善了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的程序。四是完善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機制,提高了案件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五是提出了建立健全檢察委員會決策咨詢機制等改革措施。

《意見》規定,檢察官可以就承辦的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依程序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對案件進行表決前,應當進行充分討論。表決實行主持人末位表態制。檢察委員會會議由專門人員如實記錄,並按照規定存檔備查。

六、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辦案信息將全程留痕。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全面記錄辦案流程信息,全程、同步、動態監督辦案活動,對辦結後的案件質量進行評查。

《意見》指出,當事人舉報投訴檢察官違法辦案,律師申訴、控告檢察官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或有跡象表明檢察官違法辦案的,檢察長可以要求檢察官報告辦案情況。檢察長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更換承辦案件的檢察官,並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

《意見》要求,建立以履職情況、辦案數量、辦案質效、司法技能、外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檢察官任職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建立辦案質量評價機制,以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辦案質量進行專業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意見》強調,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健全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發布平台、法律文書公開平台、辯護與代理預約平台,推進新媒體公開平台建設。

七、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

《意見》明確了司法責任的類型和標准,並分別列舉了各類司法責任的具體情形,以及免除司法責任的情形,增強了司法責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意見》根據檢察官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客觀上是否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將司法責任分為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重大過失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三類。

《意見》明確了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故意實施11種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包庇、放縱被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使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毀滅、偽造、變造或隱匿證據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據的;違反規定剝奪、限制當事人、證人人身自由的;違反規定限制訴訟參與人行使訴訟權利,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超越刑事案件管轄范圍初查、立案的;非法搜查或損毀當事人財物的;違法違規查封、扣押、凍結、保管、處理涉案財物的;對已經決定給予刑事賠償的案件拒不賠償或拖延賠償的;違法違規使用武器、警械的;其他違反訴訟程序或司法辦案規定,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

《意見》規定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有重大過失,怠於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出現重大錯誤,或案件被錯誤處理的;遺漏重要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罪行的;錯誤羈押或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人員自殺、自傷、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毀證、逃跑的;舉報控告材料或其他案件材料、扣押財物遺失、嚴重損毀的;舉報控告材料內容或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其他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等8類後果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

《意見》強調,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檢察人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怠於行使或不當行使監督管理權,導致司法辦案工作出現嚴重錯誤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八、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意見》把司法責任具體落實到人,並從司法責任的發現途徑、調查核實程序、責任追究程序、追責方式、終身追責等幾個方面完善了司法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機制。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受理對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違紀違法行為和司法過錯行為的檢舉控告,並進行調查核實,對檢察人員承辦的案件發生被告人被宣告無罪,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或死亡、傷殘等情形的,一律啟動問責機制,核查是否存在應予追究司法責任的情形。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檢察官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或重大過失責任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後,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及時向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檢察官的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當事檢察官有權進行陳述、辯解、申請復議,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檢察人員不服處理決定的,有權提出申訴。

《意見》明確了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人員將面臨的三種追責方式。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調離司法辦案工作崗位以及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辦理;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涉嫌犯罪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將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Ⅲ 最高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法律主觀:

第三百八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公訴部門對本院偵查部門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審查後,認為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襪源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向偵查部門提出補充偵查的書面數好尺意見,連同案卷材料一並退回偵查部門補充偵查;必要時也可以自行偵查,可以要求偵查部門予以協助。第三百八十二條對於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審查起訴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薯高限。人民檢察院公訴部門退回本院偵查部門補充偵查的期限、次數按照本條第一款至第三款的規定執行。第三百八十三條人民檢察院在審查起訴中決定自行偵查的,應當在審查起訴期限內偵查完畢。第三百八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對已經退回偵查機關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在審查起訴中又發現新的犯罪事實的,應當移送偵查機關立案偵查;對已經查清的犯罪事實,應當依法提起公訴。第三百八十五條對於在審查起訴期間改變管轄的案件,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對於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案件,可以通過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檢察院退回原偵查的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改變管轄前後退回補充偵查的次數總共不得超過二次。第三百八十六條人民檢察院對於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一個月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檢察長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以上就是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的具體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對於相關情況的處理和認定上,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業進行,特別是對於造成了超期羈押的情況下,還需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具體情況結合實際來進行認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四十條
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Ⅳ 檢察官必須親自參加訊問嗎

開門見山,法律分析:一定要的。要全面審查證握宴頃據,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辯解!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審查逮捕階段訊問犯罪嫌疑人的規定》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對下列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
(一)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實、是否有逮捕必要等關鍵問題有疑點的,主要包括:罪與非罪界限不清的,是否達到刑事責任年齡需要確認的,有無逮捕必要難以把握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前後矛盾或者違背常理的,據以定罪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重大矛盾的;
(二)案情重大疑難復雜的,主要包括:涉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故意殺人案、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以及其他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在罪與非罪認定上存在重大爭議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
(四)有線索或者證據表明偵查活動可能存在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犯罪行為的。
對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予訊問的,應當送達聽取犯罪嫌疑段陸人意見書,由犯罪嫌疑人填寫後及時收回審查並附卷。犯罪祥中嫌疑人要求訊問的,一般應當訊問

Ⅳ 堅持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落實主體地位

➤ 在檢察權運行新模式中,如何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如何做到對檢察官既要依法放權,又要加強監督,確保辦案質量和效率,是此次《規則》修訂的重要內容之一。

➤ 《規則》就檢察長、業務機構負責人對檢察官辦案的監督、管理職責作了具體規定,體現了對檢察官放權與監督管理的有機統一。

➤ 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必須堅持突出檢察官的主體地位與保證檢察長對司法辦案工作的領導相統一。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沖吵的「牛鼻子」。如何在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下稱《規則》)中,體現友判逗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成果和要求,是此次修訂的重點和焦點。特別是在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在檢察好賣權運行新模式中,如何落實「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基本原則,如何做到對檢察官既要依法放權,又要加強監督,確保辦案質量和效率,是此次修訂的重要內容之一。

Ⅵ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Ⅶ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這四項改革是:1,是扎實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2.司法責任制。3、司法人員職業保障。4、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司法公正是司法機構的生命和靈魂,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關鍵和保障,同時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永恆主題。司法不公是群眾最痛恨的事情,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

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專家、學者已經加以論述。司法公正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它不僅是司法行為、過程及其結果的評價標准,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而且也是依法治國對司法機關提出的要求。

Ⅷ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認識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基礎性的系統工程。要確保改革沿著正確軌道持續推進,實現改革效果的最大化,需要從把握規律、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三個方面著力。
第一,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遵循司法規律和檢察工作規律。司法責任制是檢察權運行機制的核心內容,只有適應職能需要、符合工作規律,才能稱之為科學合理。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其權力性質具有復雜性,兼具司法屬性、行政屬性和監督屬性;其具體職能具有多樣性,查辦職務犯罪、審查逮捕、審查起訴、訴訟監督等具體職能雖都具有法律監督屬性和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的重要功能,但各自特點和運行規律不盡相同。相較於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需綜合考量的因素更多,更應當辯證把握,既遵循司法活動的一般規律,解決當前辦案模式存在的效率不高、責任不明、不符合司法親歷性要求的弊端;又體現檢察權運行的特殊規律,落實檢察一體化和檢察機關領導體制,保證上級檢察院、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對司法辦案工作的領導權。
在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中,需要從路徑選擇、改革理念、制度設計三個方面來把握和體現規律。在路徑選擇上,注意區分檢法兩家在上下級關系、運行模式、審批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不機械套用同一模式,不搞「捆綁式」改革;在改革理念上,慎提「去行政化」等觀點,防止將「管理」標簽化,把「加強管理」與增強檢察工作司法屬性截然對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制度設計上,處理好檢察一體化和檢察官獨立負責的關系,兼顧不同層級檢察機關、不同業務類別的性質和特點,做到符合實際、科學有效。
第二,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加強與其他改革措施的統籌協調。中央部署的四項改革試點任務都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彼此之間又是緊密關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人員分類管理等改革措施為完善司法責任制提供了有力支撐,是司法責任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保障。人員分類管理是司法責任制的前提,沒有高素質的檢察隊伍托底,權力運行機制再科學、再精細,也難以實現司法公正。在員額制基礎上推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直指檢察官門檻過低、人員數量多而整體素質偏低等現實問題。走好這關鍵的第一步,實現檢察官的精英化,對於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乃至整個司法改革具有破題之意。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建立人財物統一管理制度是司法責任制的保障。提高職業薪酬和法定職責保護,強化檢察官的履職保障,實現權責利相一致,可以調動檢察官的履職積極性。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體制,排除干擾司法的體制障礙,可以使檢察官依法行使職權更有底氣。因此,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需與其他改革任務銜接配套、同步進行,以突破自身制度瓶頸和其他要素掣肘,實現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等改革措施最終要落腳到司法責任制上,通過檢察權有效運行來檢驗。人財物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都是為了從內外部強化和保障司法責任制改革這個關鍵。[2]只有檢察權運作效果顯著優化,司法公信力明顯提升,分類標准、員額比例的科學性、有效性才能得到檢驗,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的成效才能得以體現,提高檢察人員待遇的措施方能得到社會認同。可以說,沒有人財物改革作支撐,司法責任制改革難以為繼;而不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目標,人財物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也將遭受質疑。因此,檢察機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需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前承分類管理,後啟職業保障和人財物統管的「牛鼻子」,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維護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這個中心目標聚集靠攏。
第三,檢察機關完善司法責任制,應當實行綜合配套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的內容豐富,涉及檢察機關組織體系和基本辦案組織、檢察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等多個方面,不能單兵推進,而應當形成改革的「雁陣」。根據中央及最高檢改革要求,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改革應當包括健全基本辦案組織、建立檢察機關領導人員直接參與辦案制度,建立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制度,實行基層院內部整合改革,優化審批審核、指揮指令,健全監督制約制度,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完善司法責任體系等方面。在注重各項改革措施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同時,司法責任制改革自身也需要圍繞以上方面,完善配套政策,推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系統性措施,形成綜合配套改革體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熱點內容
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 發布:2025-01-10 02:31:50 瀏覽:270
忠誠協議與婚姻法 發布:2025-01-10 00:24:42 瀏覽:996
新監理工程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00:05:32 瀏覽:402
天元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09 23:40:10 瀏覽:997
勞動法五險之生育險 發布:2025-01-09 22:54:14 瀏覽:700
台灣公益募捐條例 發布:2025-01-09 22:49:24 瀏覽:735
合肥市瑤海區法院 發布:2025-01-09 21:43:56 瀏覽:933
腳部刑法圖 發布:2025-01-09 21:23:15 瀏覽:339
法律援助辯護發生在那一階段 發布:2025-01-09 21:19:49 瀏覽:56
律師微信簽名 發布:2025-01-09 19:42:17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