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解釋三
A. 《公司法解釋三》第十九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受讓人對此知道
受讓人為善意,債權人無權請求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若為惡意,受讓人和讓與人承擔連帶責任。
B.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三款是無限連帶嗎
是無限連帶責任,這個時候已經突破了公司股東有限責任。
C.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條的原理是什麼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條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內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容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對於股東是否履行了出資義務,是否由提出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
事實上,要求提出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訴訟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是很不合理的,但如果完全要求股東承擔舉證責任也容易導致一方當事人濫用訴權。此時,人民法院應該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的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根據司法解釋,當事人之間對是否已履行出資義務發生爭議,原告提供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產生合理懷疑證據的,被告股東應當就其已履行出資義務承擔舉證責任。
D.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與第四條
根據公司法第九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專
(一)公司不能成立屬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答案是肯定的。
E. 如何理解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
《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前款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理解: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投資權益糾紛,屬於內部糾紛,在處理公司內部關系引發的糾紛時應依契約自由、意思自治原則來解決。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所達成的合約與一般民事法律行為所達成的合約並沒有本質區別,只要該合約建立在雙方合意和合法的基礎上,其權利義務的分配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完全可以以一般契約原則加以調整,應當依據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認定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如果雙方出資協議就權利義務分配達成一致約定且該約定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應當承認其投資權益。在確定了以上原則後,本司法解釋第25條第1款承認了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的合同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的效力,並在第2款規定了當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因投資權益歸屬發生糾紛時,以實際出資為主張權利的標准,而不以股東名冊、公司登記等外部公示否認實際出資人的權利。需要注意的是,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間因投資權益發生糾紛,法院以實際出資為標准來判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的前提是必須符合該條解釋第1款的規定,即必須是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有關於實際出資的合同約定。如果沒有此約定,則無從看出實際出資人真實的意思目的,出資行為的意圖無法明確,則其實際出資行為更容易出現債權債務關系或者不當得利的外觀。此外,為了充分保護在承認實際投資人的前提下公司的人合性,在本條第3款中規定對於公司實際出資人的顯名化,即由實際出資人取代名義股東而成為顯名股東須要得到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條件。
F. 公司法解釋三
主要是分清民事主體問題。公司本身享有獨立的民事權利。不管發起人以什麼目的對外簽訂版合同,只權要以自己的名義,則合同相對人就可以請發起人承擔責任。同理,如果發起人利用自己控制公司設立的條件,以設立中的公司名義(主要看簽章,如果是代章,公司和發起人均可承擔責任)簽訂合同,公司正常設立後,公司(而不是發起人)就必須認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