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和改革

民法和改革

發布時間: 2023-12-06 16:14:36

A. 我們國家目前現行的民事法律體系主要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民法通則》主要內容有:基本原則、公民、法人、民事行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民事關系、民法通則解釋部分條款的廢止等。

(1)民法和改革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於1954年和1979年兩次作過具有法律清理性質的決議。198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新中國成立以來至1978年底制定的134件法律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宣布已經失效的有111件,繼續有效或者繼續有效正在研究修改的有23件。

法律層次之外,國務院也先後11次對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其中全面清理5次、專項清理6次;改革開放以來的佔了10次。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立法進程不斷加快。我國有效的法律有229件,行政法規近600件,地方性法規7000多件。

B. 我國為什麼需要制定民法典

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民法典的必要性又顯現出來,制定民法典的條件更加充分。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為鞏固改革開放成果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制定民法典是實現民法科學化的需要。

2、制定民法典是實現民法科學化的需要。

3、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強國的需要。

4、民事立法不僅描述社會,更應引領社會發展。

(2)民法和改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12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

C. 中國民法典發展歷史。

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兩度進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開始於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計525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主要參考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
另一次開始於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試擬稿,計262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和財產流轉三編。不過這兩次民法典的起草,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改革開放以後,新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開帷幕。197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民法起草小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編,43章,465條。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民法典的編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起草《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3月15日審議通過,同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可謂呼之欲出。

D. 中國的《民法》都包括哪些內容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內得利、侵權行容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E. 《民法典》之合同編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修改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民法典》第3編「合同在《合同法》的基礎上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堅持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合同制度。本次《民法典》編纂,對於合同制度主要在如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充實和完善:
一、關於通則部分的主要修訂內容
二、關於典型合同部分的主要修改內容
三、關於第3分編-准合同部分的修改內容
具體內容:
一、關於通則部分的主要修訂內容
第1分編為通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一般性規則,並在《合同法》的基礎上,主要從十個方面完善了合同通則制度:
1、完善法的一般性規則,增加了非合同之債、多數人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
2、完善了合同成立制度,增加規定了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成立方面的制度。
3、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4、進一步完善合同效力制度。
5、完善了合同履行制度。
6、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
7、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
8、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
9、完善了合同解除規則,新增確認解除效力之訴制度。
10、通過吸收《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
具體內容:
1、完善法的一般性規則,增加了非合同之債、多數人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對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規仿好則,《民法典》第468條規定,對非因合同關系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適用有關該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除根據其性質不能適用的外,適用合同編通則的有關規定。對多數人之債的履行規則,《民法典》第517條至第521條作出了具體備行鉛規定,將多數人之債分為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
按份之債和連帶之債的份額由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難以確定的,視為份額相同方面,對連帶之債,債權人可以請求部分或者全部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實際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連帶債務人,有權就超出部分在其他連帶債務人未履行的份額范圍內向其追償,並相應地享有債權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其他連帶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該債務人主張。被追償的連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應分擔份額的,其他連帶債務人應當在相應范圍內按比例分擔。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抵銷債務或者提存標的物的,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該債務人可以依據上述規定向其他債務人追償。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被債權人免除的,在該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范圍內,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於一人的,在扣除該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後,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繼續存在。債權人對部分連帶債務人的給付受領遲延的,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發生效力。另一方面,在連帶債權人內部,實際受領債權的連帶債權人,應當按比例向其他連帶債權人返還。
2、完善了合同成立制度,增加規定了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成立方面的制度。對電子合同的訂立,《民法典》第491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對預約合同,《民法典》第49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對格式條款,《民法典》第496條在《合同法》原有制度的基礎上規定了提供格式條款的當事人應當承擔的義務方面,格式條款提供者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格式條帶冊款提供者負有提示和說明義務,即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在法律後果方面,格式條款提供者未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這一新增制度,極大地豐富了契約正義的內涵,對處於弱勢締約地位的合同當事人提供了法律救濟,使合同真正成為當事人的自主決定,將意思自治原則真正落到實處。
3、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民法典》第494條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任務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為維護國家訂貨合同內容的公平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發出要約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及時發出合理的要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作出承諾義務的當事人不得拒絕對方合理的訂立合同要求。
4、進一步完善合同效力制度。針對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違反義務不辦理報批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問題,《法典》第502條新增了違反批義務一方當事人的責任,規定未辦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5、完善了合同履行制度。為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原則,《民法典》第509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民法典》第558條還規定了債權債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等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舊物回收等義務。同時,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情勢變更制度。《民法典》第533條規定,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6、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在代位權的行使條件方面,《民法典》第535條規定,因債務人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行使代位權與《合同法》第73條規定的「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條件相比,在司法實踐中更容易掌握。在代位權的行使時機方面,《民法典》第536條規定,債權人的債權到期前,債務人的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存在訴訟時效期間即將屆滿者未及時申報破產債權等情形,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代位向債務人的相對人請求其向債務人履行、向破產管理人申報或者作出其他必要的行為。在代位權的實現方式方面,《民法典》第537條規定,人民法院認定代位權成立的,由債務人的相對人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接受履行後,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相應的權利義務終止。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被採取保全、執行措施,或者債務人破產的,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處理。在撤銷權的行使方面,《民法典》第538條和第539條增加規定了債務人放棄債權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債務人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以及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受讓他人財產或者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且債務人的相對人知道或者當知道該情形等三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行為,進一步強化了對債權人權利的保護。在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方面,《民法典》第542條規定,債務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行為被撤銷的,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7、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關於禁止轉讓債權約定的效力,《民法典》第545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約定非金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這一新增制度,為保理業務等新商業形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關於從權利的轉移,《民法典》第547條第2款規定,受讓人取得從權利不因該從權利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或者未轉移佔有而受到影響。這一新增制度澄清了困擾學界和實務界多年的問題。關於債務加入,《民法典》第552條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並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債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願意承擔的債務范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關於債務轉移情形下新債務人的抗辯權,《民法典》第553條規定,債務人轉移債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原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債權的,新債務人不得向債權人主張抵銷這一新增規定,有利於維護商業誠信,使得債務轉移制度更為完善
8、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民法典》第560條規定,債務人對同一債權人負擔的數項債務種類相同,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由債務人在清償時指定其履行的債務。債務人未作指定的,應當優先履行已經到期的債務;數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履行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最少的債務:均無擔保或者擔保相等的,優先履行債務人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履行;到期時間相同的,按照債務比例履行。《民法典》第561條規定,債務人在履行主債務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其給付不足以償全部債務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當按照下列順序履行:(1)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2)利息;(3)主債務。
9、完善了合同解除規則,新增確認解除效力之訴制度。《民法典》第565條規定,當事人解除合同的通知中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關於合同解除後的責任,《民法典》第566條第、3款增加規定,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10、通過吸收《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民法典》第586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合同自實際交付定金時成立。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分之二十,超過部分不產生定金的效力。實際交付的定金數額多於或者少於約定數額的,視為變更約定的定金數額。第587條規定,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收受定的一方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第588條進一步規定,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對方可以請求賠償超過定金數額的損失。此外,《民法典》第581條、第592條還就替代履行與有過失等規則進行了規定,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違約責任制度
二、關於典型合同部分的主要修改內容
(一)主要修改
為適應現實需要,《民法典》在《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十五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四種新的典型合同:
1、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
2、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
3、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
4、增加規定合夥合同
具體內容
1、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第2分編第13章)。應當注意的是,《民法典》第686條第2款改變了《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方式的認定規則,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這一制度變化,是我國保證法律制度立法的最為重大的變革。
2、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第2分編第16章),就保理合同的概念、保理人的信賴利益保護、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中理人的權利以及債權多重讓與情形下保理人之間的權利順位等問題作出了規定。
3、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第2分編第24章),在總結行政管理和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人和業主之間的法律關系作出了系統規定。
4、增加規定合夥合同,將《民法通則》中有關個人合夥的規定納入其中(第2分編第27章)
(二)主要完善內容
除了上述增加規定的章節之外,第2分編還在總結《合同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其他典型合同,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1、著力完善買賣合同法律制度。
2、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
3、在租賃合同一章,完善了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買賣不破租賃。
4、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
具體內容
1、著力完善買賣合同法律制度。買賣合同作為最重要的有償合同《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以較大的篇幅對《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對無權處分合同,《民法典》第597條第1款在區分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基礎上規定,因出賣人未取得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對檢驗期限、檢驗內容和檢驗標准等審判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民法典》第622條、第623條、第624條在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在試用買賣方面,增加了「出賣人承擔風險」的風險負擔規則,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所有權保留制度方面增加了所有權保留的登記對抗效力擔保效力物權化、出賣人取回權、買受人回贖權等相關規定,平衡保護出賣人、買受人、買受人的其他債權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此外,為進一步落實綠色原則,《民法典》第625條新增規定了出賣人負有自行或者委託第三人對標的物予以回收的義務。
2、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第680條第1款)為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審判工作中依法打擊「高利貸」「套路貸」等違法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3、在租賃合同一章,完善了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買賣不破租賃。新增了租賃合同不因未辦理登記備案手續而無效、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等制度,這是《民法典》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等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更好地保護了承租人利益。
4、針對近年來客運合同領域出現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運人採取安全運輸措施等嚴重干擾運輸秩序和危害運輸安全的問題,為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民法典》細化了客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於第815條第2款規定,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第819條第1款規定,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助和配合。第820條規定,承運人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運輸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和提醒旅客,採取必要的安置措施,並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由此造成旅客損失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不可歸責於承運人的除外。五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總結司法經驗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了贈與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技術合同等典型合同,將一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釋規則上升為法律規定。
三、關於第3分編准合同部分的修改內容
准合同的概念起源於羅馬法,指非因合同、侵權行為引起的債權。
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既與合同規則同屬債法性質的內容,又與合同規則有所區別,第3分編「准合同」分別對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一般性規則作了規定。第3分編第28章關於無因管理制度的規定,在《民法通則》規定的基礎上,細化了無因管理行為的構成要件及法律後果,豐富了無因管理的類型,對於第28章沒有規定的事項,明確可以准用委託合同的規定。第3分編第29章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在總則編第122條規定的基礎上,明確了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法律後果以及排除不當得利返還義務的情形。
進一步規定了善意不當得利人、惡意不當得利人以及第三人的不當得返還義務及返還范圍: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第986條);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並依法賠償損失(第987條);得利人已經將取得的利益無償轉讓給第三人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相應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第988條)
更多法律知識請訪問京律苑府 - 京律苑府了解

熱點內容
關於軟體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09 16:30:27 瀏覽:625
反恐主義立法目的 發布:2025-01-09 16:24:34 瀏覽:459
中國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 發布:2025-01-09 16:11:02 瀏覽:862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