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民法課
⑴ 《民法課堂筆記》精選之訴訟時效
第一節 訴訟時效
一、訴訟時效的概念
(一)時效與訴訟時效
1.時效。時效是因法律的規定而產生的一種時間上的效力。時間是一種事實狀態,由於法律的規定,時間具有了法律意義。時效是一種法律事實。法律對時效的規定是強制性規定。
7—1 甲借給乙2萬元,約定:若乙到期不償還,甲必須在3個月內起訴。丙欠丁3萬元,戊替丙償還,但與丙約定,丙不得起訴戊。請問:上述約定是否有效?
——無效。(1)甲與乙的約定違反了強行性規定。(2)丙與戊的約定剝奪了丙的訴權。
2.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請求保護民事權利,就喪失勝訴權的法律制度。通俗地說,訴訟時效是一種產生法律後果的時間。
訴訟時效中的「時」,不是時間點,是時間的長度,可以稱為時間段,是可以中斷、中止的時間段。
訴訟時效是權利消滅的一種法定原因。在我國,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當事人喪失的是勝訴權,而不是起訴權。
訴訟時效是對請求權的限制。請求權有:
(1)債權請求權。債權請求權均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如合同履行請求權、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請求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等均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2)物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又稱物上請求權,是指物權被他人侵害時,以請求恢復物權圓滿狀態為目的的請求權。
從法理上看,排除妨礙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所有權確認請求權不應當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物權是物權請求權的權源,物權因為是狀態(靜態)權,其本身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7—2 甲方將一批貨物交給乙方保管。提取貨物的期限已經超過兩年,請問:返還貨物是否受兩年訴訟時效的限制?
——返還貨物是主張物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3)基於身份關系產生的請求權。人為權利主體,為維護人身利益,基於身份關系產生的人身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如離婚、解除收養關系、對子女的探望等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與身份有關的財產請求權,如贍養費的各期請求權,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7—3下列哪些權利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A.所有權B.形成權
C.抗辯權D.人身權
——答案:ABCD。 所有權的本身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所有權是永久權。形成權受除斥期間的限制。抗辯權是對抗請求權的,訴訟時效限制請求權,不限制對抗權。人身權按其性質不能受時間的限制。
3.訴訟時效的意義悔蠢。一般認為,訴訟時效制度對於穩定經濟秩序、促使當事人及時行使權利以及便於法院審理案件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訴訟時效的特徵
1.訴訟時效是一種法律事實。法律事實包括事件和行為。訴訟時效是法律事實中的事件。
2.訴訟時效結束,並不消滅實體權利,只是消滅勝訴權。
3.訴訟時效屬於強行性規定,當事人不能通過約定來改變它。
《訴訟時效規定》第2條:「當事人違反法律規定,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
7—4(2008延/三/3)2000年4月,甲得知乙出版社非法出版發行甲的小說,但未予理會。由於乙一直未停止上述侵權行為,甲遂於2003年5月向法院提起訴訟。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法院應當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不予受理
B.法院應當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訴訟碧歷陪請求
C.法院應當判決乙停止侵害行為
D.本案應適用特殊訴訟時效
———答案:C。超過訴訟時效的案件應當受理,被告可能不行使「訴訟時效已經超過的抗辯」。排除A。責令停止侵害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排除B。侵權行為在繼續,當然要判決停止侵害行為,否則法院就成吃干飯的了。選擇C。侵害著作權的賠償,適用二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排除D。
(三)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
1.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除斥期間是權利預定存續(實體權利存廢)的期間,因而又稱為預定爛稿期間。除斥期間是「學名」,立法上並未採用。
關於實體權利的存廢,如:
(1)撤銷權經過除斥期間消滅。
(2)解除權經過除斥期間消滅(如《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釋》第15條)。
(3)追認權經過除斥期間消滅。
(4)提存財產受領權經過除斥期間消滅。
(5)其他。
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都是為了結束某些法律關系不確定的狀態,但是二者又有很大區別:
(1)立法的意圖不同。訴訟時效是為了維護新的事實狀態(新的法律關系);除斥期間是為了維護原有的法律關系。超過訴訟時效後,勝訴權消滅了,訴訟時效維護了這個狀態。一份可撤銷的合同經過1年的除斥期間未被撤銷,該合同有效的狀態就被維持下來了。
(2)消滅的權利不同。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客體不同。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訴訟時效限制請求權);除斥期間的客體為形成權(除斥期間限制形成權)。以債權為例,訴訟時效完成後,當事人的債權不消滅。但是,當事人的債權喪失了強制執行力,成為不完全債權。為了體現這一點,法律規定,訴訟時效完成後,債權人喪失勝訴權。債權人喪失勝訴權,說明債務人依法具有時效利益。時效利益可以主張,也可以拋棄。
除斥期間屆滿後,當事人的權利消滅,這種權利的消滅,是指形成權的消滅。形成權是依照一方的意志就可以形成的權利,因此需要除斥期間的限制。當事人的權利消滅,並不存在拋棄利益的問題。
正因為消滅的權利不同,請求權罹於訴訟時效時,若權利人主張請求權,義務人得主張訴訟時效已經經過的抗辯,訴訟時效非經義務人援用,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作為裁判的依據;而除斥期間經過時,當事人權利的本體已經消滅,即使當事人不主張,法院亦應依照職權進行裁判。
(3)起算時間不同。訴訟時效,從權利被侵害或者應當知道被侵害時起算,即自當事人可行使請求權時開始計算(20年的訴訟時效除外),即訴訟時效的起算標準是主觀標准《國家賠償法》第32條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這是一種客觀標准。。除斥期間的起算,既有客觀標准,也有主觀標准。所謂客觀標准,是從一定的事實發生時起計算的標准;所謂主觀標准,是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時開始計算。
(4)時間的變化(彈性)不同。除斥期間是預定權利存續的期間,是不變期間,不存在中止、中斷、延長的問題。訴訟時效則可中止、中斷。
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的課程介紹
商法學(Commercial Law)
本課程共分四編:第一編總論,講授商法的概念、商事主體、商事行為、商業名稱、商業經營口者和雇員的概念和制度、商業管理制度。第二編為商事主體法,介紹不同的商事組織,包括個體經營者、獨資企業、公司、合營、聯營和企業集團的概念和相互關系。第三編為商事中介制度,講授商事代理、經紀制度、信託、寄託、居間和特許經營權。第四編為商品流通,講授商品銷售的不同方式(經營、代銷、直銷、傳銷等),介紹流通證券(股票、債券、提單、倉單等)、期貨交易、房地產交易、運輸和倉儲制度。
公司法(Law of Corporations)
介紹各國公司制度及有關吸引外資的法律。內容主要包括:公司的產生與發展;工商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重點介紹合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各自的法律地位、特徵和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介紹各國有關吸收外國投資的法律和有關保護外國投資的國際條約。教師主要採用課堂討論的方式,組織學生分析中、美等國主要判例,歸納和比較不同國家公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徵,幫助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把握我國公司法的主要特點、發展趨勢和利弊取向。
海商法(Maritime Law)
本課程主要介紹我國的《海商法》和其他國家有關航海貿易的法律制度及有關的國際公約、國際慣例以及法律實踐的判例。其內容主要包括:緒論介紹海商法的概念、調整對象、歷史沿革及海商法的淵源;船舶與船員介紹船舶所有權、船舶抵押權、船舶優先權;海上貨物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及海上保險合同_這部分內容為講授重點;船舶碰撞、船舶拖航、海上救助、共同海損、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海事訴訟時效、涉外海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適用及海商、海事糾紛的處理等法律問題_這部分內容作一般介紹。
票據法(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主要介紹中國票據法,同時,將從比較角度介紹英、美票據法(重點是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三章)以及國際統一票據法的有關內容。在不同票據(包括匯票、本標、支票)中,本課重點講授匯票與支票,包括出票、背書、提示、付款、拒付、追索等票據行為,分析票據行為中各方當事人的關系與相關訴權與抗辯權。在支票章節,還將介紹銀行與客戶的法律關系。
國際經濟法(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本課程主要講授五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國際經濟法概述及WTO的法律框架;二部分主要講授國際貨物貿易救濟法;第三部分主要講授國際服務貿易法;第四部分主要講授國際稅收法律制度;第五部分講授國際經濟糾紛爭端的解決。具體介紹國際經濟法的概念、特徵、主體與相關學科的關系,WTO的基本職能以及法律文件框架,WTO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的法律救濟手段及調查程序,國際服務貿易的基本法律原則及規則體系,國際稅收管轄權的理論和實踐,雙邊稅收條約的主要內容,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國際投資爭端解決制度及其他國際經濟爭端解決手段及基本程序。通過教師講授相關法律、介紹案例,理論聯系實際,大量課外閱讀、課堂重點講授和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理、規則及操作程序,為學生在國際貿易、投資、稅收等領域的進一步理論研究和法律實務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國際私法學(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包括三大部分內容:(1)沖突規則,即當不同國家就某一民商事爭議的解決作出不同的規定時,規定應適用其中哪一國的民商法解決這一爭議的規則;(2)國際民事訴訟程序,主要涉及:各國法院對國際民商事案件的管轄權、為他國法院提供的司法協助、對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的承認和執行;(3)國際私法上的一般制度,如識別、反致、政策與善良風俗、法律規避、外國法內容的查明等。本課程將採用理論講述與經典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加深對抽象的法學概念、范疇的理解。本課程還將隨著法律教學改革的深入,對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及調整。
經濟法學(Economic Law)
概要介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對經濟實現宏觀調控及對市場進行規制的主要法律。課程內容包括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及財政法、稅法、銀行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單行法規。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法律與經濟體制的相互關系及法律在經濟管理及市場規制方面的作用與影響。
知識產權法(Intel lectual Property)
介紹知識產權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重點在應用理論,同時也介紹相關的國際公約及其與內國法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知識產權的概念、基本原理、發展歷史和發展的趨勢、在理論上存在產問題和主要的爭議;具體介紹專利、版權、商標、計算機程序、商業秘密的基本內容和中國的立法、司法等基本情況;從理論性,系統性和科學性三個方面把握教學的情況,並做及時調整。
民法總論(General Principles to Civil law)
本課程的目的是向學生介紹民法總論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與基本制度,是整個民法學課程體系的第一部分。本課程包括以下內容:1、民法概述,講述民法的含義、調整對象、發展歷史、淵源、適用范圍等;2、民法的基本原則,講述我國民法所確立的指導原則;3、民事法律關系,講述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徵、構成要件、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權利、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4、自然人,講述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監護等;5、法人、講述法人的民事權利力與民事行為能力、法人機關、法人成立、變更與終止;6、民事法律行為,講述民事法律行為的含義、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附條件與附期限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與效力待定民事行為等;7、代事,講述代理的概念和特徵、代理的分類、代理權、無權代理的類型等;8、訴訟時效,講述時效的類型、訴訟時效的期間、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與延長等。
民法物權(Property Law)
本課程的目的是向學生介紹民法物權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與基本制度,是整個民法學課程體系的第二部分。本課程包括以下內容:1、物權概述,講述物權的概念和效力、物權的類型、物權的變動;2、所有權,講述所有權概述、不動產所有權和動產所有權;3、共有,講述共有的概念與特徵、按份共有、共同共有;4、用益物權,講述用益物權的概念瓦特生、地上權、地土地承包經營權、典權、地役權;5、擔保物權,講述擔保物權概述、抵押權、質權、留置權;6、佔有,講述佔有概述、佔有的效力和保護、佔有的取得和消滅。
民法債權(Obligation)
本課程的目的是向學生介紹民法債權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與基本制度,是整個民法學課程體系的第三部分。本課程包括以下內容:1、債權概述,講述債的概念、特徵和構成要件、債的發生原因、債的分類;2、債的履行,講述債的概念和原則;3、債的保全和擔保,講述債的保全和擔保的具體方式;4、債的轉移和消滅,講述債權的轉讓、債務的轉移、債權債務的轉讓、債的消滅;5、合同,講述合同的概念和特徵、合同的分類、合同的訂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變更與解除、違約責任;6、侵權行為,講述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徵、侵權行為的分類、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一般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各種特殊侵權行為侵權責任;7、不當得利,講述不當得利概述、成立要件、類型和不當得利之債內容;8、無因管理之債,講述無因、無因管理的成立要件、無因管理之債的內容。 國際法學專業(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三個方向)設立於1984年1月3日,是我校第一批設立的兩個博士點之一,並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其專業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堅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廣博的涉外經貿知識,同時能熟練進行外語的聽說讀寫,成為國際法學領域的高層次法律人才。
一、國家級重點學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自成立以來,在國際經濟法的教學和研究方面一直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我院的國際法專業是教育部批準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國際法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經過馮大同、沈四寶、王軍三任院長和全體教師的建設,國際法專業匯聚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並形成了一個具有雄厚實力雄厚的教學和科研梯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5年,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依託我院成立,該研究會凝聚了全國國際經濟法專業的眾多著名學者,已經成為該領域最重要的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2013年更名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國際法系在國家「十五」「211工程」的資助下,成立了WTO法律研究中心等專業學術研究機構,並完成或即將完成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經被實踐部門用做決策的參考;國際法系的教師還主持承擔了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局和商務部等部委資助的研究項目,在國內法學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並出版了數十部專著。
二、博士點專業、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水平
國際法專業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可以授予博士學位的十四個專業之一,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
國際法系開設的《國際商法》課程,被教育部評審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該課程的教科書《國際商法》暢銷幾十萬冊,培養和影響了幾代經貿法律人才。
國際法系開設的其他課程,如國際投資法等,也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我系教師長期以來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在很多課程的講授上都使用案例教學和雙語教學,增強了學生應用中國法律和理解外國法律的能力。為了配合案例教學和雙語教學,我系教師編寫了《國際商法教學案例(英文)選編》、《英美商事組織法》、《國際法》、《揭開公司面紗》等英文案例教學參考書,極大地促進了 「三會」人才(掌握法學專業知識,同時又懂外語和經貿知識)的培養。
國際法系在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培養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我系除了為中國大陸培養博士研究生外,近幾年還為港澳台地區和英國、韓國等國家培養了近十名博士研究生。
國際法系在開展對外教學方面也成績斐然。2003年,我院承擔了一個培養十餘名歐盟律師的項目,我系教師承擔了其中大部分的教學任務。
三、高水平的對外交流
國際法系的中青年教師大多有在歐美等國家學習或做訪問學者的經歷,有豐富的對外交流資源。每年的對外交流,特別是與國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互訪非常頻繁。國際法系與一些國外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長期的合作關系,定期舉辦暑期講座、教師和學生的交換等,與時俱進的對外交流和合作使得國際法系的教師能夠追蹤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發展,並把相關的信息應用到自己的科研和教學中。部分教師還被國外邀請做高級訪問學者或課題研究人員,並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學院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國家級二級重點學科——國際法學。北京市法學一級重點學科。
教學科研學系
國際法學系
經濟法學系
民商法學系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系
訴訟法學系
法學理論學系
刑法學系 本科:
法學專業
科學學位碩士:
法學理論、國際法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訴訟法學、刑法學
專業學位碩士:
法律碩士J.M.(法學)和法律碩士J.M.(非法學)
博士: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商法學
博士後流動站
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的授課對象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的本科生以及校內國際貿易、國際企業管理、外貿英語等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學生應在修完《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等外貿課程的基礎上,才進入本課程的學習。
國際商法的主要內容有:(1) 緒論;(2) 代理法;(3)合夥法;(4)公司法;(5)外商投資企業法;(6) 合同法;(7) 買賣法;(8) 產品責任法;(9) 票據法;(10)國際商事仲裁。應該說上述內容是國際商事法的核心部分,但不等於全部內容。其中,合同法、買賣法和公司法是本課程的重點,因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合同尤其是貨物買賣合同是基本的法律文件,而公司是從事國際商事活動的最主要的主體。票據法是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受課時限制,對外貿、管理、外語等專業的學生可暫不講授,但對國際經濟法專業的學生則必須講授。至於運輸及保險方面的法律問題,鑒於學生在學習《國際貿易實務》、《海商法》和《保險學》等課程中已獲得必要的知識,因此,在《國際商法》課程中不擬列入。
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案例討論或模擬仲裁庭或模擬、法庭。其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法律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懂得如何將所學的法律原理用來解決實際商務糾紛。
國際商法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十五門重點建設核心課程之一,其特點是其專業性、實踐性強,與市場經濟的需求特別是中國入世後社會對國際經貿人材的需求聯系緊密。該課程對全校開放,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先掌握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進出口業務等基本知識。講授的對象為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的本科生以及校內國際貿易、國際企業管理、外貿英語等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
從 1980 年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即開設國際商法課程,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這25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第一時期為 1980 年至 1993 年。這一時期是國際商法課程的創建和體系確立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國際經濟法教研室從國際經濟貿易系分立出來,並成立國際經濟法系,由馮大同 教授任系主任,國際商法課程的帶頭人主要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沈達明、馮大同兩位教授。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是:
(1) 建立了一套適應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事業發展需要的國際商法體系;
(2) 沈達明、馮大同教授於 1980 年編寫的《國際商法》教材,後來被定為原外貿部統編教材,曾獲原外經貿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和北京市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馮大同教授於1992 年主編出版了《國際商法》 ( 修訂版 ) 教材,後被定為原外經貿部統編教材,曾被評為外經貿部優秀教材。
第二時期為 1994 年至今。這一時期是國際商法作為一門品牌課程的確立時期。 1994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國際經濟法系改建為法學院,由沈四寶教授任院長。在這一時期,國際商法課程的主要帶頭人是法學院院長沈四寶教授和副院長王軍教授。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為:
1、國際商法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以國際商法課程為核心的國際法專業在 2002年獲得國家重點學科的稱號。
2、國際商法課程被評為 2003 年北京市精品課程。
3、由沈四寶、王軍、焦津洪三位教授編著的國際商法課程教科書《國際商法》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國際商法》教材現已被各大專院校採用,至今已發行幾十多萬冊,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對統一國際商法教材體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在國際商法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其中包括:案例教學法、雙語教學法等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並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這些方法的採用在國內產生較大的影響。經貿大學法學院曾先後召開過多次全國性的國際商法案例教學研討會,與國內同行共同研究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方法。
5、編寫了多部國際商法案例教學和雙語教學系列教材 , 除了《國際商法》教材之外,具有代表性的還有:
(1)沈四寶、王軍、焦津洪:《國際商法教學案例 ( 英文 ) 選編》,法律出版社 1999 年出版,該教材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研究生推薦教材;
(2)王軍:《美國合同法案例選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3)王軍:《美國合同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4)丁丁編著:《英美商事組織法》(案例精粹系列叢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年出版。
⑶ 請簡要概述醫療服務法規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
一、醫療法的概念
醫療法(醫療保健法):調整醫療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醫療法的體系
目前我國醫療法還沒有形成以某個法律為核心的體系
醫療法主要包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服務、醫療技術、醫|學教育網整理醫療事故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護士條例》、《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母嬰保健法》、《獻血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
供參考。
⑷ 民法應該怎麼學啊
民法吧,特點就是東西特別多,但你要把大的框架抓住,那就是民法都是以民事法回律關系為中心答的,你看一開始說主體,自然人,法人,合夥,再說客體,物,行為,知識產權等等,後來又說權利,義務,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把這些弄明白了,再進一步學習就是要不斷豐富其中的內容。主要就是物權法,債權法,親屬法三大部分,民法總論也就這些了,不用看法條,看書理解就行了。
⑸ 大學的法學專業都包括什麼
法律類專業有: 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商法、刑事司法、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軍事法學、商務法律、法制學、民法學、環境法、勞動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⑹ 普法課堂|民法典實施後,哪些財產可以抵押,哪些不得抵押
抵押,也就是擔保物權,以物擔保債權,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抵押最重要的是抵押物,哪些財產可以設定抵押,對抵押權的實現很重要。民法典實施後,哪些財產可以抵押,哪些財產不得抵押?民法典從「可以抵押」與「不得抵押」兩方面進行規定。
01.可抵押的財產范圍
1.可抵押財產應具備要件:抵押人對該財產應有權處分,抵押財產可以流通、轉讓,且具有獨立性。
2.可抵押的財產包括:不動產、動產、不動產權利三類。
不動產:1.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2. 在建物,指正在建設的建築物。
動產:1.生產設備和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2.交通運輸工具;3.在建船舶、航空器。
不動產權利:1.建設用地使用權;2.農村土地經營權;3.海域使用權。
其他財產:民法典採用兜底條款,「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也就是賦予了抵押財產很寬泛的定義,只要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的財產,均可進行抵押。
3.增加了「海域使用權」。
根據《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海域使用權可以抵押登記。
4.「農村土地經營權」可以抵押。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海域使用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山轎(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民法典第三百四十二條: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權屬證書的,可以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
02.不得抵押的財產范圍
1.不得抵押的財產范圍:
(一)土地所有權,我國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不得處分。
(二)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三)公益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被依法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查封、扣押財產,意在限制被查封人、被扣押人對財產權利的行使,權利受限。
(六)其他不得抵押財產。兜底條款,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財產。
2.物權法規定耕地不得抵押,民法典予以了刪除,主要是為了適用「三權分置」後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需要。
3.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能此晌否抵押?不得抵押如何理解?
以公益為目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不得逗扒肆抵押,民法典改為了以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 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不得抵押。
(一)主體公益性:根據民法典規定,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因此主體表述發生了變化,而且注意,這里的非營利法人以公益目的成立的,不包括營利法人以及其他非公益的非營利法人。《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亦規定,登記為營利法人的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當事人以其不具有擔保資格為由主張擔保合同無效。
(二)設施公益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所有的設施包括公益設施與非公益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等公益設施不得抵押,不包括非公益設施。
(三) 無效的兩個例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規定了公益設施抵押的兩個有效例外:
1、在購入或者以融資租賃方式承租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時,出賣人、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者租金實現而在該公益設施上保留所有權;
2、公益設施以外的不動產、動產或者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物權,也就是非公益設施設定抵押有效。
(四)自然資源部不動產抵押新規——不動產抵押范圍
最新頒布的《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不動產抵押權登記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1]54號)中對依法確定不動產抵押范圍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不動產,不得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
與民法典比較,增加了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增加了養老機構,公益設施增加了養老設施。並明確不得抵押的不動產,不得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但是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六條: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性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等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擔保合同無效,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在購入或者以融資租賃方式承租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時,出賣人、出租人為擔保價款或者租金實現而在該公益設施上保留所有權;
(二)以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服務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以外的不動產、動產或者財產權利設立擔保物權。
⑺ 自學考試<民法學>的學習重點是什麼
民法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的必考課程之一,也是法學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好民法學課程,對於學習憲法、行政法、刑法、法理等法學課程將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學習、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民法原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利通過民法課程的考試,現依據民法學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和教學大綱,結合本人十餘年民法學教學、研究、命題和評卷的經驗,談談民法學學習中應理解和掌握的重點問題。考生依此重點學習和復習,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編 民法總論
本編為民法總論,共有八章,152頁的內容。相對於後七編的民法分論而言,本編雖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高度抽象,後七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過是本編的細化和演繹。民法總論學不好,民法分論就很難學好。在民法自學考試卷中,直接考核民法總論的分值一般佔全卷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本紀在整個民法學體系和民法試卷中的重要地位。本編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一、理解形式民法與實質民法、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民事普通法與民事特別法、規范民法與學科民法的含義與相互關系。
二、理解羅馬法、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蘇俄民法典、大清民律草案、中華民國民法典、民法通則在民事立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及民法與行政法、勞動法、婚姻法、經濟法、商法的關系。
四、理解民法基本原則的涵義、內容及意義。
五、理解民法淵源的種類、層次。
六、理解民法的效力,特別是溯及力問題。
七、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徵、要素。
八、理解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結合、種類。
九、理解民事權利的概念與分類。
十、理解民事主體的概念、分類,掌握民事權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特點、區別及法律規定。
十一、理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十二、掌握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的概念、要件、法律後果及撤消失蹤宣告與死亡宜告的法律規定。
十三、理解監護的概念、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權利與義務。
十四、了解住所的概念、意義及確定方法。
十五、了解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特徵、責任及法律地位。
十六、掌握個人合夥的概念、特徵及合理組織的財產關系與法律地位。
十七、理解和掌握法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及其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十八、了解法人變更、清算、終止的事由及程序,理解法定代表人的性質與規定。
十九,理解物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十、掌握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理解民事法律行為與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消民事行為及效力不定的民事行為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代理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分類、終止,理解代理權行使的原則,理解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及無權代理與表見代表的關系;掌握代理關系中的連帶責任。
二十二、了解時效的概念、條件、種類、理解訴訟時效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起算、中止、中斷、延長;理解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第二篇 物權與所有權
本編為物權編,著重介紹物權制度。由於物權制度是整個財產權制度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編對學習債權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編的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一般佔15分以上。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掌握和理解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掌握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理解佔有的概念及非法佔有與合法佔有、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有償佔有與無償佔有、自主佔有與他主佔有、直接佔有與間接佔有的關系。
三、理解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繼受取得的概念與原因,理解添附的概念、性質、形式與法律後果;了解財產所有權消滅的原因;了解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了解國家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及產生。
四、理解用益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及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的概念、特徵。
五、理解擔保物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理解和掌握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的概念、特徵、效力。
六、理解財產共有的概念、特徵及其與公有的關系;理解按份共有的概念、特徵及按份共有權行使的原則;理解共同共有的概念、特徵、發生及共同共有財產的分割與爭議的處理。
七、理解相鄰關系的概念、特徵、種類及處理原則。
第三編 債、合同總論
本編為債法總論,主要介紹債法的基本原理,債權關系是物權運動的反映,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債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編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債的概念、特徵、要素、發生根據、分類。
二、理解和掌握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概念、本質、要件及效力。
三、理解合同的概念。特徵,分類。
四、理解要約、承諾的概念、條件與效力;理解招標、拍賣的概念、階段、特徵;理解合同的主要條款和普通條款。
五、理解債履行的概念、含義、原則、具體要求;理解份的擔保與債權保全的關系。們的擔保的特徵與方式;理解和掌握保證合同、定金的基本內容。
六、理解們的變更、解除的概念、條件、程序及法律後果。
七、理解債權轉讓、債務轉移、債權債務概括轉移的含義、程序、條件及法律後果。
八、了解債終止的原因;掌握抵用。提存的概念、條件與法律後果;理解合同更新、債務免除、混同的概念。
第四編 合同分論
本編為合同分論,詳盡介紹各類合同的基本內容,淺顯易懂。在民法自學考試試卷中,本編考試的試題多為選擇題,當然有時也考名詞和簡答題,本編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了解轉移財物所有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法律後果。
二、理解買賣合同的概念、特徵、賣方的義務。
三、理解贈與合同、互易合同、購銷結合合同的特徵。
四、了解轉移財物使用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與法律後果。
五、理解財產租賃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轉租賃問題。
六、了解承包經營合同的特徵及轉讓與轉包的關系。
七、了解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轉讓合同的概念、特徵。
八、了解借用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
九、理解借貸合同與借用合同的關系,與信貸合同的關系。
十、了解儲蓄合同、結算合同的特徵。
十一、了解完成工作交付成果類合同的種類與特徵。
十二、理解承攬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內容。
十三、了解提供勞務類合同的特徵與種類。
十四、理解運送合同的概念、特徵與內容。
十五、了解保管合同的概念、特徵。
十六、理解委託合同、信託合同、房間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相互關系。
十七、了解技術合同的特徵、分類。
十八、理解人伙、退夥、散夥的概念、程序、原因及後果。
十九、理解保險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基本內容。
第五編 知識產權
本編為知識產權,相對於物權、債權等有形產權而言,知識產權為無形產權。知識產權制度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內容在民法學試卷中約佔10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知識產權的概念、特徵、分類,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和范圍。
二、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概念,了解著作權與版權、作者權的關系。
三、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內容。
四、理解著作權的主體與條件。
五、了解著作權取得的原則、著作權保護的期限及著作的許可使用。
六、了解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表現,理解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准法定許可。
七、了解版權鄰接權的種類及其與著作權的關系。
八、理解發明權、發現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的概念、特徵及取得原則。
九、理解專利權的概念、主體、客體。
十、理解專利權的取得、期限;了解專利權的終止與無效。
十一、理解和掌握專利權人的權利與義務。
十二、了解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十三、理解商標權的概念、特徵;了解商標權的主體和客體;理解商標權的取得與期限。十四、理解商標權人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及商標侵權行為的表現。
第六編 財產繼承權
本編系統介紹了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內容,在自學考試中,本編考試的題型除了常見的選擇題、案例分析題外,還有簡答題、論述題和名詞解釋。本編考試的分數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了解繼承製度的歷史類型。
二、理解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原則。
三、理解遺產的概念;了解遺產的范圍;正確區分遺產與共有財產、公有財產、他人財產、基於特定身份所享有的財產或財產權的關系。
四、理解法定繼承的概念、適用范圍,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
五、理解代位繼承的概念、特徵。
六、理解轉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七、理解和掌握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八、理解遺產的分配原則與具體規定。
九、理解遺囑繼承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十、理解和掌握遺囑的有效條件。
十一、了解遺囑的形式,理解口頭遺囑的適用條件及效力;理解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公正遺囑、自書遺囑的具體要求。
十二、理解遺矚的設立效力與執行效力的關系。
十三、理解遺囑的變更、撤銷和執行的具體法律規定。
十四、理解遺贈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五、理解和掌握遺贈與遺囑繼承的異同。
十六、理解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七、理解遺贈扶養協議與遺贈的區別。
十八、理解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內容相互抵觸時其各自的效力。
十九、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原因。
二十、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的法律意義。
二十一、理解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次事件中遇難的,又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時,其死亡順序的推定規則。
二十二、理解繼承權接受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三、理解繼承權放棄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四、理解繼承權喪失的概念、原因及後果。
二十五、理解遺產分割的概念與規則。
二十六、理解限定繼承、概括繼承的含義。
二十七、理解無人繼承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歸屬規則。
第七編人身權本
編為人身權,主要介紹人身權制度的基本內容、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人身權都不比財產權制度次要。但由於該編內容不夠豐富,介紹不夠深入,因此,在自學考試試題中所佔份量不大,一般為10分以下,考題的類型也局限於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等題型。本編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人身權的概念、特徵、意義。
二、理解人格權的概念,了解人格權的種類。
三、了解姓名權、名稱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肖像權的基本法律規定,理解和掌握肖像權的概念。
四、理解身份權的概念,了解身份權的種類。
五、理解榮行權與名譽權的區別。
六、理解姓名權與名稱權的區別。
七、理解人格權與身份權的區別。
八、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的方法。
九、理解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十、了解榮譽權保護的法律規定。
第八編民事責任
本編為民事責任,系統介紹民事責任制度的基本內容。民事責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權利實現、促使民事義務厄行的重要制度,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考試試題的類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本編內容在試卷中所佔的分數一般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民事責任的概念、特徵與意義。
二、理解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聯系與區別。
三、理解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聯系與區別。
四、理解和掌握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理解過錯的概念與分類。
六、理解混合過錯、共同過錯、與有過錯的概念與後果。
七、了解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
八、理解不可抗力的概念。
九、理解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概念、要件與法律後果。
十、理解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十一、理解民事責任的分類,特別是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及補充責任的含義。
十二、了解民事責任的方式,理解民事責任方式的分類及適用規則。
十三、理解賠償損失的計算和處理規則。
十四、理解違約行為的概念,了解違約行為的表現。
十五、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十六、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構成要件的特點,了解違約責任的免責事由。
十七、了解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理解違約金的概念,理解違約金的性質、適用及其與賠償金的聯系與區別。
十八、理解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徵。
十九、理解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違約行為的區別。
二十、理解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一般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的概念與分類。
二十二、理解侵權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十三、了解一般侵權責任的概念、特徵、構成及抗辯事由。
二十四、了解民法關於一般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定。
二十五、理解和掌握國家侵權行為的概念、成立要件與責任承擔。
二十六、理解和掌握產品及疵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條件、歸責原則與責任承擔。
二十七、理解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
二十八、了解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規定與歸責原則。
二十九、理解物件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歸責原則、免責事由及責任承擔。
三十、理解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與責任承擔。
三十一、理解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抗辨事由、責任承擔。
三十二、了解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及適用。
⑻ 「普法雲課堂」2022年度民法典宣講第9期——因「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可以徵用財產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市公共法律服務協調指揮中心持續開展民法典微視頻宣講工作,針對一系列與帆鍵激法律相關的社會民生話題及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講解,以促進民法典宣傳,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成為指導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是否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如何處理?
本期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民法典》宣講,由律師為我們講解《民法典》中「因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是否可以徵用財產的相關規定」。
譚雙雙律師:我國《民法典》二百四十五條規定「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態襪不亮慎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也就是說,政府遇到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時,是可以徵用組織和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但是徵用應該符合法律規定,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徵用完成後,應該返還被徵用人。若在搶險救災或者疫情防控中將被徵用的財產毀損、滅失的,政府應當給予被徵用人一定的補償。
面對目前肆虐的新冠疫情,政府若因緊急需要採取了徵用措施,應當在事後按時返還被徵用人並給予其相應補償,這會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