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政策影響司法

政策影響司法

發布時間: 2024-02-23 10:40:37

⑴ 珠海限購限售政策司法拍賣影響過戶嗎

不影響。
珠海市司法拍賣房屋所有權自法院裁定送達買家時轉移,不受限購政策影響,產權過戶協助執行單位必須配合辦理相關手續。
珠海市限購政策是指中央政府可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指定的40個重點城市統一實施基本限購令:各城市本地戶籍與持人才居住證家庭,最多限擁有兩套住房;外地戶籍和境外人士最多限擁有一套;兩次購房時間需相隔兩年以上;禁止公司購房。

⑵ 2022法考放寬政策有哪些司法考試放寬政策是怎樣的

2022年對法考及司法考試的放寬地區具體政策有哪些?相信有很多考生都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問題的答案吧!下面是整理的文章,本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考閱讀本文。

2022法考放寬地區政策

放寬政策的范圍

根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為解決艱苦邊遠和民族地區基層法律職業人才短缺問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對25個省(區、市)的1000餘個縣(縣級市、區)實施考試放寬政策,具體范圍和名單詳見司法部網站。

報考條件政策放寬

《公告》明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放寬地區可以將報名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學校本科學歷,這是一項特殊政策,在-定時期內適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取得高等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即可,不論是否為法學專業,也不論是否為全日制學歷,也不要求具有三年法律工作經歷。(即:非法本可以報考,無論是否為2018年4月28日前入學)

二是如法律大專人員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在放寬政策適用地區和適用期限內,不受其取得學籍(考籍)的時間和取得畢業證書時間限制,都可以報考。(即:法律專科取得本科以上學歷,不受2018年4月28日前入學的限制都可報考)

放寬政策A證與C證

法考改革之前證書類別有A證、B證、C證,改革後原法律職業資格B證已經取消,只有A、C兩類證書,但原已考過司法考試的考生,證書不受影響。

法考改革後,國家國家統- -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行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兩部分考試分別通過的方式。對於客觀題考試來說,兩張試卷合計總分劃定合格分數線,不實行單科合格。主觀題考試也實行單獨通過方式,客觀題考試成績和主觀題考試成績不合並計算。客觀題、主觀題兩部分考試成績均達到全國合格分線的(客觀題180+ ,主觀題108+) ,可以申請授予A類法律職業資格。

符合放寬政策的考生客觀題或者主觀題考試成績中有一個只達到放寬合格分數線的只能申請授予C類法律職業資格。取得C證,不影響A證的取得。對於客觀題考試成績達到全國合格分數線,主觀題成績未達到全國合格分數線的,在申請授予C類法律職業資格後,還可以繼續參加第二年的主觀題考試,達到統一合格分數線的,可申領A類法律職業資格。

對於參加司法考試取得C類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若客觀題成績達到全國合格分數線的,可以參加主觀題考試,但如主觀題考試成績未達到全國合格分數線的,不能再次申請授予C類法律職業資格。

客觀題考試階段已經申請享受考試放寬政策,且客觀題考試成績達到放寬合格分數線的,主觀題考試繼續享受放寬政策。

對於客觀題考試報名結束後才將戶籍遷入放寬地方以及未在客觀題考試報名時申請享受放寬政策的,不能在主觀題考試階段申請享受放寬政策。

為鼓勵法律職業人才到艱苦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落戶執業,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對原戶籍在放寬條件地方因.上大學將戶口遷至非放寬地方消宴(院校)的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考生,客觀題考試成績達到原戶籍地放寬合格分數的,在承諾畢業後能夠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將戶口遷回至原籍(放寬條件地方)地的,允許其參加下一階段的主觀題考試,享受原戶籍地放寬政策。

司法考試放寬地區政策

合格分數線放寬政策

(1)法考客觀題合格分數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 試客觀題全國合格分數線為180分。

放寬地區客觀題合格分數線分為三檔:

①西藏自治區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40分。

②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等「三區三州」的放寬合格分數慎頃線為150分。

③其他放寬地方合格分數線為160分。

(2)法考主觀題合格分數線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全國合格分數線為108分。

放寬地方合格分數線分為三檔:

①西藏自治區放寬合格分數線為85分;

②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等「三區三州」放寬合格分數線為90分;

③其他放寬地方合格分數線為95分。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試卷參加考試的,單獨確定合格分數標准。

寬橋陸 享有放寬地區政策的省份

司法部法考放寬地區名單除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 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沒有外,其他地區均有享受放寬地方政策區域。其中河北省(48個)、山西省(36個)、內蒙古自治區(70個)、遼寧省(8個)、吉林省(11個)、 黑龍江省(58個)、浙江省(1個)、安徽省(20個)、江西省(24個)、河南省(38個)、湖北省(28個)、湖南省(40個)、廣東省(3個)、廣西壯族自治區(65個)、海南省(8個)、 重慶市(4個)、四川省(72個)、 貴州省(66個)、 雲南省(96個)、 西藏自治區(全區共74個)、陝西省(56個)甘肅省(61個)、青海省(41個)、 寧夏回族自治區(12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8個)。

拓展閱讀】

客觀題備考階段訓練主觀題思維

對於今年參加客觀題考試的考生,建議在備考客觀題的同時捎帶為主觀題考試作準備。當然,主觀題的考試題型與客觀題不同,主觀題中主體和行為更多,人物法律關系更為復雜,涉及的考點知識更多、更綜合,要求考生快速理清人物關系並與相關考點匹配對應,從而得出結論。但法考的客觀題和主觀題考試並不是完全割裂的,主觀題的考點也是客觀題考查的內容,客觀題備考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主觀題考試也就胸有成竹可從容應對;而在備考客觀題時,也應當有意識地訓練主觀題做題思維。對此,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是在知識點復習時融會貫通。距離客觀題考試還有1個半月左右時間,絕大多數考生應該是至少完成了第一輪基礎知識的學習,進入熟悉考點、提高做題准確率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考生需要牢記常考知識點、理清易錯易混淆考點,此時也是可以融匯各學科知識,跳出某個學科之外以全局的視角思考法律問題的階段。由於主觀題題目存在學科融合趨勢,比如近幾年的主觀題考試中民法商法、民訴融合出題,在一對或者幾對人物關系中存在民法、商法、民事訴訟上的多個具體權利義務關系,看似復雜,實際上拆解開來仍然是一個個具體的民法考點、商法考點、民事訴訟法考點,但如果考生不經過特別的練習,或許就會一葉障目,分析法律關系時考慮不周全有遺漏。其實,考生在復習知識點時是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訓練這種思維的,比如,遇到商事合同的知識,聯想一下可能涉及到哪些民法合同的知識?公司法、企業破產法中有許多涉及訴訟的知識,能否關聯到民事訴訟的相關內容?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在量刑、減刑、假釋等內容方面也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法理學在主觀題論述題、其他部門法中的特殊疑難問題中則可作為學理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當然,知識的融會貫通建立在扎實的學科知識基礎之上,考生首先應當熟練理解掌握各學科的考點知識,然後再有意識地進行融合。

二是做題時訓練分析法律關系的思維。刷題無疑是應試的不二法寶,在客觀題復習時,有的考生可能會二輪、三輪的刷題,把歷年試題反反復復做好幾遍,甚至有的一看到題目的開頭不用繼續看選項就知道選哪個,因為已經做過多次,題目已經深深印在腦海中。刷到這種程度再繼續刷題實際上是在做無用功,換一種表述(如考試時)就很可能做不對。還有的考生,客觀題准確率較高,能夠通過考試,但主觀題考試卻得分率低,導致落敗,這是因為客觀題畢竟有4個選項,在選項的提示下,能夠很好地匹配所學知識,做對題目,但主觀題是問答形式,沒有提示所以做不對,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學會獨立分析法律關系。主觀題和案例化的客觀題沒有本質區別,法考改革後,客觀題案例化明顯,考生們在刷客觀題時也是可以鍛煉主觀題做題思維和能力的:建議考生在做題時可以不著急看選項,通過題乾的信息,先嘗試能否分析出人物之間的法律關系,存在哪些法律問題,當事人有什麼救濟方式,等等,然後再看選項一一驗證。這樣做不僅是鍛煉分析案情的能力,有利於主觀題考試,也能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是否掌握到位,思考問題是否周全等。

客觀題和主觀題是可以做到一體化備考的,畢竟主觀題專門的備考時間也就1個月多點,在客觀題備考階段有意識地融進主觀題做題思維,到備考主觀題的時候就能更篤定,不會慌亂。不過,客觀題備考階段的首要目標肯定是通過客觀題考試,因此,考生不需要過多地把精力用於主觀題復習,上述建議考生在知識點復習和做題時在大腦中有意識的過一過即可,不必在紙上或者電腦上形成連貫的文字。

⑶ 如何把握好政策與法律的關系

把握好政策與法律的關系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政策與法律的含義與特徵
(一)政策的概念與特徵
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目標任務而確定的行動指導原則與准則。[1]通過制定政策,以確定行動的目的、方針和措施。政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階級社會的產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作為社會權力和倫理政治的應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普遍性。政策的普遍性指的是其調整社會關系內容的廣泛性。政黨政治在現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基於社會權力的政策影響力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方便與法律的比較,我們簡單地將社會關系內容分為思想和行為兩類。不同的利益要求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行為,「如果一個社會不在政治取向上獲得最低限度的一致,那麼它的良性運作與正常發展便是根本不可能的」。[2]這就是政策對思想的統一與整合的過程。政策對行為的調整則相當廣泛,無論是涉己的還是涉他的,都受它指導,這里不再贅述。
(2)指導性。政策是社會權力的應用,具有指導性。首先,它表現為內容的原則性與宏觀性,較為概括與凝練;其次,它表現為一種號召性與期盼性,明確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最後,政策的指導性就其效力而言,不具國家強制力,僅是一種社會影響力,它代表的是政黨意志而非國家意志,其效力只及於黨組和黨員,而且這種效力也只是一種紀律約束力,沒有法律約束力。違反紀律規定,可受黨紀處分,但不受法律制裁(違法除外)。其效力不能自然及於其它組織及黨外人士,只能通過民眾的信賴來自覺實現。[3]當然,如果某方面的政策經過法定途徑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法律,則具有法律效力,這是政策向法律轉化的問題。政策能夠宏觀指導,但相伴而生的則是其微觀操作的缺乏,這就為其因人性的多重道德而被善意或惡意歪曲提供了可能,也為人治的隨意性提供了可能(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3)靈活性。政策的靈活性是就其環境適應能力而言的。政策最大的優點就是環境適應能力強,易隨環境的變化而作相應的調整。其對環境的適應與相關調整有兩種情況:一是已有的政策調整關系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二是新發現的社會關系還沒有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在這兩種情況下,政策都可能作出較為靈活的反應。與政策的靈活性相伴生的則是其隨意性。因缺少應有的規范,政策隨意性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建國以來的經歷已足以證實這一點。
(二)法律的含義與特徵
法律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為規范體系。其目的在於維護、鞏固和發展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法律作為國家權力及法理政治的應用,其特徵相對於政策而言,體現在:
(1)普適性。法律的普適性是就其在特定的調整關系下,適用范圍的廣泛程度而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了法的正義性追求,各國憲法對這一點都給予了確認。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黨章中也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說明了法律適用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體現了司法適用性,而黨的政策如果沒有上升為國家法律,則不具司法適用性,這也是我們依法治國的起點。
(2)規范性。法律的規范性是法律區別於政策的最主要特徵。首先,表現為內容規定的具體性,對權利與義務,法律都進行了相對詳盡的說明;其次,表現為程序的規定性,它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在於,無論是制定政策還是制定法律,都有必要加以程序上的規定;最後,也是規范性最具實質性意義的,無論是內容還是程序的規定,都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違法行為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法律的規范性有其范圍,它對思想意識及私領域行為則無能為力,譬如不能用法律手段強行統一人們的思想與信仰。
(3)穩定性。法律的穩定性是基於法律「保守性及側重過去的特點,保證了某種程度的連續性、可預見性」。法律的穩定性主要側重社會影響和社會秩序方面,如果法律朝令夕改,就會影響它作為行為參照座標的權威性,喪失了權威地位,也就喪失了人們對法律的認同感,沒有了認同感,也就意味著法律的無效。當然,這種穩定也是一種相對穩定,法律必須隨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且這種調整必須依法定程序去辦,這也是保證其權威性與嚴肅性的必要前提。法律的規范性與穩定性又產生了相關的「時滯」性與僵化性,柏拉圖在其政治作品中對法律觀點所表達的反感,就植根於法律的規范性特性。
二、政策與法律的區別
政策與法律作為兩種不同的社會政治現象,雖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在制定主體和程序、表現形式、調整和適用范圍以及穩定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它們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意志屬性不同。法律是由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加以制定的,它是國家意志和公共意志,是全體公民之間的契約性文件。而政策有所不同,黨的政策是黨的領導機關依黨章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是全黨意志的集中,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
(2)規范形式不同。法律必須具有高度的明確性,每一部法典或單行法律和法規,都必須以規則為主,而不能僅限於原則性的規定,否則就難以對權利義務關系加以有效的調整。而政策則不同,有些政策文件主要或完全由原則性規定組成,只規定行為方向而不規定具體的行為規則。
(3)實施方式不同。法律具有鮮明的強制性和懲罰性,它依靠其強制力使人們普遍遵從。政策不一定都以強制力為後盾,政黨的政策主要靠宣傳教育、勸導,靠人民對政策的信任、支持而貫徹執行,雖然國家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強制力,但這種強制力較弱,政府對違反政策的人只能通過行政手段予以處分。
(4)穩定程度不同。法律一般是對試行和檢驗為正確的政策定型化,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政策則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解決新出現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相對於法律而言,政策靈活多變,穩定性不強。
三、政策與法律的一致性
政策與法律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它們都是以統治階級的政治權利為基礎,服務於政治權利的要求,實現維護、鞏固階級統治的目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具體而言:
⑴功能的共同性。政策和法律都是國家進行社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共同調整、控制和規范社會關系。政策與法律在社會調控上具有同樣性質的功能。國家通過頒布法律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規范,同樣,國家也通過實施政策對社會生活進行調節和管理。政策和法律共同構成了社會管理的手段。
⑵內容的一致性。在我國,作為國家的基本政策的國家的大政方針,它往往體現在憲法和法律之中,具有明顯的法律效力,是憲法和法律的核心內容,因此,國家政策往往成為法律的指導原則或法律本身。同樣,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黨的政策(除了黨務方面)一般都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上升為國家和政府的政策,它不僅對我國法律的制定和執行具有指導作用,這些政策在實踐中成熟之後大都上升為法律,因此,黨的政策和國家政策之間具有一致性,政策與法律之間在內容上也具有一致性。
⑶適用的互補性。政策與法律雖然在功能的性質上相同,但是二者的適用范圍並不完全相同,只在自己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領域內發生作用。政策比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更加廣泛,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政策的調整和規范,而法律則並不可能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宗教、道德、民族等領域的許多問題就只能適用政策調整,而不能用法律進行硬性約束。
四、正確處理政策與法律關系的對策建議
當前重政策輕法律的現象,反映出政府官員法治觀念淡薄,人治影響仍存在,計劃經濟的傳統仍然發揮不良的影響。同時,它也是權力腐敗的源泉之一,政府權力迴避司法審查,攫取利益,無視法律要求。改變這一局面,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法律建設,通過高質量的法律來壓倒政策優勢。首先,注重完善立法。要從提高立法質量上下功夫,不能僅僅只是依靠增加立法數量。要拋開「先以政策積累經驗,後以法律推行」的舊的立法思想,盡快使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法可依。在立法技術上要注意明確、簡潔、邏輯嚴密、便於操作和執行。其次,要注意加強訴訟程序法的制定。「歷史上法制的實質性進步往往是通過程序體系的發達和合理化才落實的。」從訴訟程序方面保證實體法的正確實施,保證實體權利、義務的實現。嚴格懲處違法行為,強化公民法律意識。特別是通過程序控制來保障行政權合法、正確行使,使行政權力運作程序化、規范化,防止濫用行政權力制定政策的現象出現。最後,保證司法獨立。落實法院的憲法地位,嚴格執法,把司法審查作為監控行政權力運作的重要手段。「對政府行為是否合法的爭議應當由完全獨立於行政之外的法官裁決。」保證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使司法獨立於行政系統,才能充分發揮法律對行政機關政策制定的監督作用,真正實現依法治國。
(二)對政策運作進行規范,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合法化。在法治體系中,政策與法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應迴避這一事實。我們應著力於在政策制定與執行時,有意識減除其對抗色彩,使政策主動支持與配合法律,在法治原則的指導下健康運作。法律也可以從不良政策的危害中吸取教訓,加強法律建設的步驟,促進法律體系更新與完善。從而使政策與法律得以良性互動,加快「法治」進程。另一方面,要注重規范政策制定與執行,使之既合法又合理。「法治意味著政府的全部行為必須有規則依據,必須有法律授權。」政府制定政策必須有規則依據並限於法律授權范圍內。對於同一問題,如果已有法律的規定,就不必制定政策來重復調節,除非它是為落實法律的。法治與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密切聯系,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行為都要受到立法、行政、司法的監督以及社會監督,從而確保政策不違反規則,不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總之,要辯證地認識和處理法律與政策的關系,既不能把二者簡單等同,又不能將二者完全割裂、對立起來。在處理兩者實踐上的矛盾,我們既要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又要依據新的政策精神適時地修訂法律,最終使二者在內容和原則上達成協調一致,相輔相成。
綜上所述,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做到把執行黨的政策和遵守我國法律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又要依據新的政策精神適時修訂法律,確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沿著民主與法制政策指導、法律保駕的軌道前進,確保黨的十六大精神得到全面地貫徹落實。

⑷ 黨的政策與法律的關系

在政治實踐和政治意識形態中,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政策高於法律;
在對經濟發展促進的作用上,法治處於強勢話語,政策處於有效實踐的主導地位;
作為治國策略,政策是主導性的,法律是輔助性的。

⑸ 司法實踐中如何處理法律和政策的關系

如何處理法律與司法政策的關系,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個重要問題。實踐中總有一種傾向,要麼以司法政策代替法律,搞法律虛無主義,要麼認為在司法領域只能依據法律,絕不能靠政策,將二者視為相互排斥、相互對立或相互替代的關系。事實上,司法政策的作用和功能並不是法律所能替代的,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統一。二者的統一性主要表現在追求目的的一致,基本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的一致,以及基本內容的一致。如果只強調法律,舍棄司法政策,那麼司法活動的進行就會受到影響,許多司法工作中出現的復雜問題包括司法標准、界限等方面的問題,就不能得到正確、合理的解決,法律也不會得到很好的適用。而且從各國的治國經驗看,由於司法政策能夠根據社會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有利於國家對犯罪的控制和打擊,因此世界各國的司法活動中幾乎都存在著「鍾擺式」的司法政策,不斷調整打擊犯罪的重點和力度。我國根據社會治安狀況而展開的「嚴打」實際上也就是這種司法政策。

雖然司法政策對司法活動起到價值導向作用、具體指導作用和彌補法律缺失的作用,但是司法政策畢竟不是法律,不能作為司法機關定罪處刑的直接依據。因此,在貫徹司法政策、充分發揮其價值功能時,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和限度內進行,不能以實施司法政策為借口而超越法律的規定。在司法活動中,對法律有明確禁止性規定的案件,絕不能有什麼「敢闖法律禁區」的思想,不能離開法律另立標准或者擅自更改法律,以所謂政策作為依據來辦案。在法律對有罪判決的證明程度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司法機關不能以政策為借口,對不符合定罪條件的公民追究司法責任。

熱點內容
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 發布:2024-09-08 10:24:06 瀏覽:498
手工社團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4-09-08 10:21:00 瀏覽:654
12周歲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4-09-08 08:51:11 瀏覽:183
課堂360品法與社會四年級下 發布:2024-09-08 08:09:45 瀏覽:79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課件 發布:2024-09-08 08:06:26 瀏覽:603
勞動法女人四期 發布:2024-09-08 08:06:02 瀏覽:53
司法女頭像 發布:2024-09-08 06:29:11 瀏覽:924
2017法院選調 發布:2024-09-08 06:19:34 瀏覽:581
2017全國司法改革推進會 發布:2024-09-08 05:39:40 瀏覽:665
吳建峰律師 發布:2024-09-08 05:39:34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