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徐丹丹人民法院報
① 法官枉法判決到什麼部門舉報
【法律分析】
對於法官的枉法裁判行為,如果當事人不服的,可向紀委投訴,也可向人民檢察院舉報,如果是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判的,當事人是可以提起上訴的。如何認定法官枉法裁判:故意違背事實的行為。故意違背法律的行為。
在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的行為,必然導致枉法裁判。對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確有錯誤的,如果案件是依照第一審程序審判的,同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② 法院違法怎麼找媒體曝光
法院違法不用找媒體曝光,可以直接舉報。
為更好地接受人民法院幹警和社會各界對任命法官工作的監督,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的隊伍建設,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進程,嚴肅查處違法任命法官行為,現將最高人民法院及各高級人民法院違法任命法官舉報電話公布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010-65299123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010-65290465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022-27388104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0311-7937082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0351-6016701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0471-6986429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024-22696036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 ,0431-8556406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0451-82392151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021-63211952
(2)陳沙徐丹丹人民法院報擴展閱讀
法院工作人員必須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恪盡職守,嚴肅執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法院工作人員不準有下列行為:
(一)主觀臆斷;
(二)徇私枉法;
(三)貪污受賄;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
(九)無故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對告狀求助群眾採取冷漠、生硬、蠻橫、推諉等態度。
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第二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
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第二批)
(1996年12月31日法發[1996]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
我院公布第一批予以廢止的司法解釋目錄之後,即著手對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司法解釋進行了全面清理。現將經我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廢止的第二批司法解釋目錄印發給你們。這批廢止的司法解釋共69件,包括刑事審判方面16件,民事審判方面34件,經濟審判方面19件。其中,有個別文件是以「函」、「復函」等形式發出的,考慮到這些文件具有司法解釋的性質,而且在當時也起到了指導審判工作的作用,本著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的原則,這次也將其作為司法解釋一並予以清理。廢止的司法解釋從即日起不再適用(有的早已自行失效)。但過去適用上述司法解釋對有關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仍然有效。清理司法解釋工作將繼續進行。最高人民法院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的司法解釋性文件需要廢止的,我院將與有關部門聯合發文予以廢止。對一些司法解釋中只有部分內容不適應當前審判實踐需要的,不在這次清理之列,我院將在全面清理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研究修改。各地有何意見請及時報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1979年至1989年間
發布的司法解釋目錄(第二批)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869次會議討論通過)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管轄區劃變更後復查案件審批程序問題的批復
1979年3月21日(79)法辦研字第7號
該批復是對個案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報送死刑復核案件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1979年12月12日(79)法辦字第9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幾類現行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若干具體規定的通知
1980年3月18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3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代替。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揭批「四人幫」斗爭中清查出來的犯罪分子在逮捕前被隔離審查的日期可否折抵刑期的批復
1980年4月17日(80)法研字第13號
該批復是對特定歷史時期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緩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1981年6月10日(81)法研字第1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逮捕前交「群眾監督勞動」的日期可否折抵刑期問題的批復
1982年9月8日〔1982〕法研字第7號
該批復是對個案問題的處理意見,現已不再適用。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審理過程中患精神病應否中止審理的批復
1983年2月4日(83)法研字第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個人非法製造、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而構成犯罪的應按假冒商標罪懲處的批復
1985年5月9日法(研)復(1985)28號
1993年2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該批復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播放淫穢錄像、影片、電視片、幻燈片等犯罪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
1985年7月8日法(研)復(1985)40號//1990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懲治走私製造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犯罪分子的決定》,該批復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罪犯減刑時應將判決前羈押的日期折抵為已執行的刑期的批復
1985年11月14日
該批復是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79年10月10日《關於死緩犯和無期徒刑犯減刑問題的聯合通知》有關問題的解釋,該《聯合通知》已廢除,該批復不再適用。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嚴懲獵殺大熊貓、倒賣走私大熊貓皮的犯罪活動的通知
1987年7月24日
該批復已被1988年11月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代替。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罪犯減刑的管轄和處理程序的批復
1988年1月5日法(研)復〔1988〕1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害人對刑事案件中附帶的民事訴訟部分提出的上訴應全案審查並就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作出終審裁判的批復
1988年5月11日法(研)發〔1988〕23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案件取保候審的被告人在法院審理期間潛逃應宣告中止審理的批復
1988年7月6日法(研)復〔1988〕29號
該批復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代替。
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假冒商標案件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8年12月26日法(研)復〔1988〕73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2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代替。
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拐賣人口案件中嬰兒、幼兒、兒童年齡界限如何劃分問題的批復
1989年7月7日法(研)復〔1989〕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答》代替。
民事
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
1979年2月2日//該司法解釋已被1986年4月1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所代替。
1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規定(試行)
1979年2月2日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1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復員、轉業軍人的復員費、轉業費、醫療費能否按家庭共同財產處理問題的批復
1979年3月21日(79)法辦研字第9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代替。
2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給我國旅居加拿大的公民寄遞離婚訴訟文書問題的批復
1980年8月25日(80)民他字第26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日本國詢問有關繼承的幾個問題的答復
1980年10月25日
1985年4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該司法解釋有關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外流男方要求離婚的案件仍應由原告(男方)戶口所在地法院管轄的函
1982年9月21日(82)民他字第3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3、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和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款的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2年12月17日(82)法研字第18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2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公告送達起訴書而不應訴的居住在國外的民事被告缺席判決後仍應公告送達判決書的批復
1983年2月7日(83)法研字第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能否受理當事人因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而提起的訴訟的批復
1983年3月19日(83)法研字第8號
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2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告在外地就醫的離婚案件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4年3月26日(84)法民字第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雙方當事人在戶籍所在地結婚後去外地居住的離婚案件應由何地法院管轄的函
1984年5月11日(84)民他字第5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8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29、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
1984年9月15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9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辦法》代替。
30、最高人民法院就吉林省渾江市衛生防疫站的來信給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通知
1984年9月11日(84)法民字第10號
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3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威與徐保俊離婚一案中幾個問題的批復
1984年9月18日(84)民他第1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3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女方外流重婚後原夫起訴要求人民法院受理的復函1984年10月27日(84)法民字第12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33、關於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應向何地法院提出的批復
1985年1月17日法(研)復(1985)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3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案件受理費如何計算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1月24日法(民)復(1985)6號
《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已於1989年9月1日廢止,該司法解釋是對《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中有關問題的解釋,不再適用。
3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盧偉明與盧偉范繼承案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5年2月24日法民復〔1985〕14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36、關於民事案件上訴後,第二審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問題作了改判後,可否變更第一審法院關於訴訟費用負擔的決定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1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7、關於勝訴一方當事人提起上訴第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第二審的訴訟費用應由誰負擔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2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一方提起上訴如何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問題的批復
1985年5月30日法(民)復(1985)33號
該批復已被1989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代替。
39、關於一方當事人在國內居住另一方當事人在國外居住的涉外民事案件的上訴期應如何確定的批復
1985年6月11日法(研)復〔1985〕34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案件受理費如何計算等問題的批復
1985年7月24日法(民)復(1985)6號
《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已於1989年6月30日廢止,依據《民事訴訟收費辦法(試行)》作出的批復不再適用。
41、關於一、二兩審人民法院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應如何予以糾正的批復
1985年10月28日法(民)復(1985)52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佔有與王言林贍養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6年1月7日(1985)法民字第24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繼承案件中可以將實際佔有遺產的其他人列為被告並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批復
1986年4月3日(1983)民他字第12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意將馬本師房產按歸僑政策處理的批復
1986年5月9日法(民)復(1985)字第9號
1985年4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付桂芬與李興凱離婚案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7年7月29日(1987)民他字第3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6、最高人民法院對生效多年的判決逾期申請執行的依法不予支持的批復
1987年8月25日(1987)民他字第20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4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侵害名譽權案件有關報刊社應否列為被告和如何適用管轄問題的批復
1988年1月15日法民復(1988)11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問答》代替。
4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委託執行工作中兩個問題的批復
1988年6月20日法(研)復〔1988〕25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49、關於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書是否適用民事訴訟法(試行)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申請執行期限等問題的批復
1988年8月15日法(研)復〔1988〕35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甘秀珍與李福高離婚是否需要通過再審程序撤銷原調解書問題的函
1989年9月7日(1989)民他字第36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經濟
5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1984年9月17日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司法解釋有關內容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與銀行系統的營業所、信用社聯系查詢、凍結或者扣劃企事業等單位存款的批復
1985年1月17日法(研)復〔1985〕4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於查詢、凍結、扣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代替。
5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內工礦產品購銷合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中的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的批復
1985年7月4日法(經)復〔1985〕39號
該批復已被199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代替。
5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糾紛當事人一方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仲裁機關已立案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
1985年8月3日法(經)復〔1985〕42號
1993年9月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決定》,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經濟行政案件不應進行調解的通知
1985年11月6日法(經)發〔1985〕25號
該司法解釋已被1989年4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代替。
5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原告向某人民法院起訴後撤訴又向另一個人民法院起訴該法院是否受理的批復
1985年12月14日法(經)復〔1985〕58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5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合同簽訂地問題的批復
1986年4月11日法(經)復〔1986〕15號
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該批復與之抵觸,不再適用。
5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需要再審而發現遺漏了訴訟第三人的案件應指令哪一級法院按什麼程序再審問題的批復
1986年5月21日法(研)復〔1986〕18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5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專業銀行信用社擔保的經濟合同被確認無效後保證人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問題的批復
1987年2月5日法(經)復〔1987〕5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糾紛案件具體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的若干問題的解答
1987年7月21日
該司法解釋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決定採取民事拘留措施的法院能否委託被拘留人所在地法院代為執行的批復
1987年10月15日法(經)復〔1987〕43號//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人民法院裁定凍結的當事人銀行存款其他人民法院不應就同一筆款額重復凍結問題的批復
1987年12月14日法(經)復〔1987〕49號
該批復已被1993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於查詢、凍結、扣劃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代替。
6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借款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未經保證人同意達成延期還款協議後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擔保責任的批復
1988年1月9日法(經)復〔1988〕4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一審判決後的上訴期限內原審法院能否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批復
1988年1月13日法(研)復〔1988〕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分支機構作為經濟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其保證合同是否有效及發生糾紛時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1988年3月24日法(研)復〔1988〕17號
該批復已被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代替。
6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
1988年4月22日法(經)復〔1988〕20號
該批復已被1996年9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管轄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代替。
6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合同糾紛案件復查期間執行問題的批復
1989年8月8日法(經)復〔1989〕6號
該批復已被1991年4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代替。
6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雖表示上訴但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交上訴狀是否作為上訴案件受理問題的批復
1989年8月21日法(經)復〔1989〕7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6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糾紛案件執行過程中當事人自願達成和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翻悔可否按原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問題的批復
1989年9月16日法(經)復〔1989〕8號
該批復已被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代替。
④ 《關於切實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通知》
中央政法委關於切實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通知
政法 [2005]5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黨委政法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 .黨委政法委,中央政法各部門黨組(黨委):
《 中共中央關於轉發〈中共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關於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的報告〉的通知》(中發[1999]11號,簡稱中央11號文件)下發後,各級黨 委、人大、政府加大對人民法院工作的領導、監督和支持的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加強對執行工作的指導監督;各地人民法院加大執行工作力度,推進執行工作改革, 執行難題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是,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強制執行率明顯上升,當事人自動履行率下降,阻撓執行現象比較普遍,非法干 預和地方、部門保護主義依然存在,有些法院存在執行行為不規范、怠於執行和違法亂執行問題。為確保人民法院依法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 威,切實加大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力度,力爭使執行難問題有根本性好轉,特作如下通知:
一、 各級黨委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領導力度,支持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問題。 各 級黨委要從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和尊嚴,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維護司法權威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地方戰略高度出發,充分重視人 民法院執行工作。一是各級黨委政法委結合正在進行的「規范執行行為、促進執行公正」專項整改活動,認真開展一次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專項檢查活動。按照中央關 於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檢查本地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的情況、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為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創造良好的執行環 境。組織有關部門認真清理、撤消地區、部門制定的與法律相悖、給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造成障礙的規定和文件。支持司法機關依法公正行使權利,遵守司法活動程 序,堅決防止批條子、打招呼、定調子,違法干預司法機關正常的司法活動。明年 7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 委政法委向同級黨委和中央政法委報送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專項檢查的專題報告。二是建立典型案例通報制度。對非法干預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甚至煽動群眾暴力抗拒 法院執行情節嚴重的,人民法院商紀檢監查部門依法進行處理,並選擇典型案例予以通報,切實排除地方、部門保護主義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干擾。三是加大人民 法院執行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典論氛圍。各級政法部門會同黨委宣傳部門作好典論宣傳工作,教育引導社會各界及群眾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提高自 動履行和協助履行的自覺性,增強防範意識,正確對待和避免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有關新聞媒體在徵得債務人同意的情況下,可適時對自動履行的債務人給 予正面宣傳以樹立自覺執行、協助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良好社會風風尚。對拒不執行生效裁判文書,威懾的作用。四是將法院執行工作納入縣(市、區)、鄉鎮(街 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建立基層協助工作網路,配合人民法院作為執行工作。
二、 人民法院要加大解決執行積案的工作力度,積極推進人民法院執行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工作。 一 是請最高人民法院結合「規范執行行為,促進執行公正」專項整改活動,認真開展一次清理解決執行積案的專項活動。各級人民法院要在同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進 行認真調研分析,提出解決積案的工作方案,安排得力執行人員,依法運用各種執行措施,依照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限時解決執行積案。為加大解決執行積案的工 作力度,人民法院要認真執行法律規定的各種執行措施,防止消極執行。建立執行財產線索的舉報懸賞制度,以動員社會力量及時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明年 6 月底前,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向同級黨委政法專題報告清理、解決執行積案的情況。二是積極推進人民法院執行體制和工作體制改革工作,建立 統一管理、統一協調、高效運行的執行工作體制,加強上下級執行協作工作,有效抵制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加大解決執行難的工作力度。三是實行執行公開,建立 執行告知制度。各級人民法院可通過人民法院網站、新聞媒體等方式,公開執行案件查封、扣押、凍結、劃撥、拍賣、變賣等強制措施,公開中止執行、終結執行、 暫緩執行的理由和依據,公開案件的執行情況。雙方當事人有爭議的執行案件,應進行公開聽證,以維護當事人的知情權,提高社會公信度。
三、 建立健全國家執行威懾機制,暢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信息渠。一是建立國家執行威懾機制 。 由最高人民法院將正在建立的「人民法院執行案例信息管理系統」有關被執行人的基本信息,與人民銀行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資料庫系統及工商行政管理、房地產管 理、工程招投標管理、出入境管理、車輛管理等部門信息管理系統鏈接形成聯動機制,建立國家執行威懾機制,通過限制或禁止被執行人融資、置產、出境、日常消 費等手段,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義務。同時,應一發加強對信息資料庫的管理,防止濫用。二是建立債務人公示制度。適時通過新聞媒體等方式,將拒不履行小、 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被執行向社會公布,通過輿論監督促使其履行法律義務。
四、 加強協作配合,完善法律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違法犯罪行為。 一是運用法律嚴厲打擊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的違法犯罪行為。公、檢、法機關要統一執法思想,充分運用刑法第 313 條「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及其立法解釋的懲戒、威懾作用,做好制服協作配合工作,加大對拒執罪案例的辦理力度。對於人民法院移交的構成拒不執行 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偵查,檢察機關應當及時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抗拒執行的違法犯罪行為。二是探 索建立特困群體案例執行的救助辦法。各地可積極探索建立特困群體案件執行的救助基金,對於雙方當事人均為特困群體的案件,如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按一定程序 給予申請執行人適當救助,解決其生活困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 加強執行隊伍建設,加大執行監督力度,規范執行工作。進一步提高執行工作人員素質。 各 級人民法院應進一步加強對執行人員的業務培訓與考核,嚴肅執行工作紀律,建立健全執行工作程序,強化執行的觀念,做到公正與效率相統一,法律效果與社會效 果相統一,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相統一。各級人民法院要建立和完善查處執行工作人員違法違紀問題的制度規定和責任追究制度 , 紀檢、監察部門要認真受理執行當事人的檢舉和控告,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各級檢察機關要加大對 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制度。進一步充實執行力量,解決經費保障問題。各地要認真落實中央11號文件精神,確保按不少於全體幹警現有編制總數15%的比例 配備執行人員,切實解決一些執行力量不足、對於重大、疑難執行案件,應建立執行措施、執行安全等預案制度,以避免可能發生的各種執法風險,防止暴力抗法事 件的發生。
六、 建立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從源頭上化解執行難問題。多元化糾紛機制是解決機制是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治本之策 。 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非訴訟糾紛解決工作機制。各地要在基層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部門組織協調,各部門各司其職,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共同參與下,建立多 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工作制度,積極探索非訴訟糾紛解決方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 態,緩解人民法院的訴訟壓力。二是加大庭前和解和訴訟調解工作,人民法院要進一步提高調解當場履行率,以減少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 件,要加大執行和解的力度。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工商管理部門要繼續完善企業注冊登記事項變更的公告制度,防止被執行人通過變更工商登記的 手段逃避債務。對被吊銷營業執照或申請注銷登記的企業,嚴格執行制度,防止被執行人將企業資產轉移。開戶銀行要嚴格按照帳戶實名制和《人民銀行結算管理辦 法》等有關規定開立企業存款帳戶,加強帳戶管理,禁止多處設立帳戶,積極配合人民法院依法作好對企業存款帳戶是查詢、凍結、或扣劃工作。銀行在發放抵押貸 款時應規范對抵押物的評估,防止低值高估,防止國有資產遭到損失,防止給人民法院造成執行難。四是對有關部門未履行管理職責,干擾、影響人民法院執行工作 的,人民法院應及時發出司法建議函,敦促有關部門予以解決。對拘私舞弊或有嚴重失職,致使國有資產遭到重大損失、執行工作無法開展的,紀檢、監察、司法機 關應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人的黨紀、政紀直至法律責任。
⑤ 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2)
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篇2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馬新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全省法院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領導、省人大監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按照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要求,堅持「三個至上」,落實「四求先行」,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歷屆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加強法院各項工作,為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法院工作持續發展
面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國內外形勢的新考驗,從去年3月起,全省法院系統深入開展了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及「高舉旗幟、忠誠履職,樹立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形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9月開始,省法院按照省委統一部署,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學習培訓、深入調研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扎實開展分析檢查、群眾評議和整改落實等,切實在人民法院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如何服務科學發展、怎樣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統一思想、認識和行動。
一年來,省法院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政治方向,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堅定自覺地在執法思想、執法實踐、執法作風等方面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牢牢把握法院工作指導思想,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堅定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一,堅持辦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牢牢把握法院工作目標任務,認真謀劃和落實服務海西、司法為民、公平正義等「七個著力、七個更好」的工作思路,堅定自覺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海西建設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牢牢把握「四求先行」的實踐要求,以「堅持『三個至上』、公正高效司法、服務海西先行」為實踐載體,積極推動司法工作在海西建設中求先行。
全省各級法院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記政治使命,全面加強審判、執行工作和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全省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66217件,辦結355272件,分別比上年上升17.15%和16.98%。其中,省法院受理各類案件3695件,辦結3260件,分別上升19.27%和18.93%。先後有「全國模範法院」晉江市法院、「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省法院民一庭第一合議庭等160個集體,「全國模範法官」張嶸、龔一海等384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涉訴信訪、學術討論等16項工作受到表彰或在全國會議交流經驗。福州、廈門法院的涉台及知識產權審判,漳州法院的「維護台商合法權益合議庭」,泉州法院的邀請人大代表等協助調解,三明法院的少年審判,莆田法院的調解銜接機制,南平法院的林業審判,龍岩法院的「紅土地法院文化」,寧德法院的巡迴審判,以及廈門海事法院的海事海商審判等,各具品牌特色,在全省、全國有較好反響。
二、充分履行司法職責,依法保障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
全省法院緊緊抓住執法辦案這個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務,更加註重服務發展,更加註重促進和諧,更加註重保障民生,更加註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加強刑事審判,確保安定穩定。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刑事案件33978件,判決生效39677人。其中,省法院審結683件。突出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嚴重破壞群眾安全感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多發性侵財犯罪,從嚴懲處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堅決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審結殺人、搶劫、綁架、毒品等犯罪案件22327件,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958件,走私、集資詐騙、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犯罪案件1144件,挽回經濟損失6504.77萬元。准確把握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確保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嚴適度,罰當其罪,效果良好。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6098人。加強對刑事被害人的權益保障,審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1867件,盡力幫助被害方獲得物質賠償。重視對被告人的人權保障,依法宣告無罪10人。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福建」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司法建議工作;依法辦理減刑、假釋案件20659件;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加強少年審判,使4215名失足青少年及時得到矯治,我省法院探索建立的「寓教於審、懲教結合、法情相融、多策並用」少年審判機制,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
調節經濟關系,保障改革發展。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合同、公司、海事海商等糾紛案件125272件,涉及標的金額180.36億元。其中,省法院審結636件,標的總額26.41億元。緊緊圍繞海西發展戰略,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和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及時出台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我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意見》。突出抓好金融、外貿、房地產和中小企業等糾紛案件審理,穩妥採取訴訟保全、強制執行措施,多做互利雙贏的調解工作,既維護金融債權、化解金融風險,又積極扶持和促進企業生產發展。審結金融、融資、企業債務、房地產等糾紛案件54466件。制定下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意見》,加強涉農及林業審判工作,審結農村承包、農副產品購銷、林權糾紛等案件3204件。著眼於保護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強化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主導作用,開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動月活動,審結各類知識產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案件1504件。著眼於促進閩台交流合作,堅持把涉台審判作為我省法院的一大特色,積極探索解決涉台案件文書送達難、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難問題,創新涉台審判機制和司法服務工作,受到台商和有關部門好評。審結涉台案件1719件。
辦好民生案件,維護群眾利益。全省各級法院審結婚姻家庭、損害賠償、勞動爭議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民事案件80038件。其中,省法院審結595件。及時妥善處理涉及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糾紛案件,涉及產品質量、食品葯品安全等糾紛案件,涉及地震、台風、雨雪等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的糾紛案件,認真執行 勞動合同 法審理勞動合同糾紛及農民工案件,維護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強化對婦女兒童、老人等合法權益的司法保護,在全省法院設立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合議庭。依法辦理涉及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案件,組織開展「百名法官送法進軍營」活動。我省法院涉軍維權工作受到中央政法委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等的充分肯定,作為「福建經驗」向全國推廣。
化解行政爭議,促進依法行政。全省各級法院審結行政案件3365件,其中,省法院審結46件。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妥善審理涉及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勞動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行政案件,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訴權保護,倡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探索建立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機制。加強行政非訴案件的審查與執行工作,執結徵收社會撫養費等非訴案件8506件。認真貫徹國家賠償法,審結國家賠償案件27件,決定賠償12.54萬元,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強化執行工作,實現合法權益。全省各級法院執結各類案件93657件,標的總額115.84億元。其中省法院執結272件,標的總額22.78億元。制定全省法院執行工作考核辦法等,強化統一管理、統一協調。認真實施修訂後民事訴訟法賦予的各項執行措施,加大執行力度。規范執行異議復議和督促執行等執行救濟制度,保護當事人權益。充分運用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當事人組織機構代碼信息查詢、採集工作機制,推進執行威懾機制建設。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全省法院從去年11月起開展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力爭把2007年底前受理的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基本執結,因案件未能執行引發的信訪數量大幅減少,初步建立起黨委政法委組織協調、人民法院主辦、有關部門聯動、社會各界參與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
三、著力維護公平正義,落實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
全省法院始終把嚴格公正文明司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不斷創新和完善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堅持公開公正,提升審判質效。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加強訴訟指導和判前說理、判後答疑等法律釋明工作,實行知識產權、涉外民商事等案件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以讓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保障司法公正。繼續實施審判質量效率評估考核制度,我省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開展案件質量評估體系試點單位。強化案件繁簡分流和速裁工作,基層法院一審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佔73.14%。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開展量刑規范化試點工作,並就刑事案件緩刑適用、減刑假釋、行政案件立案管轄以及審理農村土地承包、商品房買賣等民商事案件,提出指導性意見,統一司法尺度。調整省法院和各中級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管轄標准,實施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申請再審向上一級法院提出、由上一級法院審查的新規定,加強審判監督。全省法院審結一審案件207946件,審限內審結率達99.99%,當事人服判的佔89.62%;審結二審案件21397件及當事人申請、檢察機關抗訴等再審案件525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的佔16.83%。
堅持調解優先,注重案結事了。確立「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多元並舉、案結事了」的原則,完善訴訟調解、行政協調、執行和解工作機制,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堅持全面調解、全程調解、全員調解,把調解貫穿於案件立案、受理、審判和執行的全過程,不輕易放過可能調解的機會,實行院長、庭長、審判長、合議庭成員、承辦法官多級聯調,「一盤棋」運作。全省一審民商事案件調解、撤訴率達64.47%,比上年提升4.67個百分點;行政案件協調解決的達30.61%,執行案件當事人和解及自動履行率達59.96%。其中,省法院以調解、協調方式化解各類重大糾紛案件239件。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效力,完善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銜接互動的工作機制。去年7月,以「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為議題的第三屆中英司法研討會在福州召開,我省法院探索創新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做法,引起了較大關注。
堅持理訴疏訪,力促息訴息訪。探索建立「訴訪分離、訴訪相濟,法院理訴、多元疏訪,依靠當地、息訴息訪」的「理訴疏訪」工作機制,著力解除涉訴信訪難題。省法院多次研究部署涉訴信訪工作,對每一起重信重訪案件進行梳理、分工。去年3月起,全省法院以領導包案為龍頭,落實「定時間、定人員、定領導、定責任,包案處理」工作責任制,健全下訪約談、督查督導、責任倒查等制度,開展涉訴重信重訪大清理專項工作,努力做到案結事了,息訴息訪。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沒有發生進京非正常訪。在中央政法委召開的集中排查化解重信重訪案件會上,我院就「創新機制、注重實效、突破難題」作了經驗介紹。同時,進一步做好日常信訪申訴工作,共接待來訪3.62萬人次、處理來信1.74萬件,不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堅持群眾路線,落實司法為民。不斷拓寬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監督司法的渠道和方式。認真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全省1609名陪審員參與審判25081人次、參審案件17550件。在各地培訓的基礎上,省法院首次舉辦了全省人民陪審員培訓班。選任基層幹部群眾擔任法院特邀調解員、聘任調解員,或委託基層組織調解、邀請群眾協助調解等,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司法調解工作。推廣建立執行聯絡員制度,已有80個法院在鄉鎮、村居聘請7000多名執行聯絡員,協助提供執行線索、尋找被執行人、開展執行和解等,促進案件執行。繼承和發揚「依靠群眾,調查研究,調解為主,就地解決」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開展司法進社區、到農村、上海島等巡迴審判活動,全省193個人民法庭設立586個巡迴審判點,巡迴審判案件9858件。加強司法救助工作,為6198件案件的困難當事人減緩免交訴訟費1093.37萬元。推進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和執行救助制度建設,為603名刑事被害人和執行案件特困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款420.93萬元。
堅持重心下移,夯實基層基礎。按照「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建設基層、強化基層」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建成服務群眾、司法為民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第一防線」。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見》,深化省級優秀人民法庭創建活動,開展跨地區基層法院「結 對子 」幫扶活動。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對基層法院經費保障力度,將新增人員編制更多安排給基層,將集中選調的54名法律專業 畢業 生分配給基層,將集中采購的111輛警車配備給人民法庭,做到力量向基層加強、政策向基層傾斜、工作向基層貼近。同時,加強司法技術工作,加快科技法庭、電子簽章系統等信息化建設,在全國首次開展對死刑案件被告人的遠程提訊工作,提高審判工作的現代科技含量。
四、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塑造人民法院的良好司法形象
全省法院堅持「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人才興院」,著力建設一支「靠得住、信得過、有本事、高素質」的法院隊伍,為法院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切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法院幹警頭腦,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政治觀點、法學思潮的影響。先後組織宣講團巡迴全省法院宣講,舉辦全省法院院長專題研討班,運用三級視頻網路進行學習輔導,深化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強化司法人民性教育和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全省法院幹警進一步增強了高舉旗幟、把握方向的堅定性,服從大局、科學發展的責任心,依法履職、司法為民的使命感,永葆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全省法院及廣大幹警踴躍捐款830多萬元,自願交納「特殊黨費」220多萬元。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把好政治方向、抓好執法為民、守好公正底線、帶好法官隊伍」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加強法院領導班子建設。堅持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省法院黨組完善了《黨組工作規則》,黨組成員作出了廉潔自律「十項承諾」,建立對下級法院領導班子和成員的巡視制度。舉辦全省法院新任領導幹部培訓班,全省三級法院院長、庭長擔任審判長參與審理案件84089件,不斷增強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加強法院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和「奉獻海西先鋒行動」,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
加強司法能力建設。以認識和把握大局、認識和把握社會矛盾、認識和把握社情民意、認識和把握法律精神以及善於做群眾工作為重點,加強法院隊伍能力建設。全省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84期,培訓9107人次,並選派295人到國家法官學院進修學習。其中,省法院舉辦全省性培訓班19期2365人次。組織開展審判技能競賽、案件質量評查、精品案例評析、經驗總結交流等活動,提高判斷事實、適用法律、駕馭庭審、調解案件、判決說理的本領。發揮資深法官傳幫帶作用,開展學術討論、法官講壇、 社會實踐 、民俗調研等,使廣大法官既懂法律又懂民俗、既會說法言法語又會說群眾語言。全省法院幹警現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佔78.4%。2002年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實行以來,共有1261人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其中去年通過296人。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開展司法大檢查活動,從理想信念、法治意識、群眾觀念、紀律作風、司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查五看」,並組織自查、抽查案件21036件。建立健全院長接訪、投訴舉報、法院網站等民意表達和溝通機制,多方聽取群眾意見。有針對性地開展「好作風、好績效、好形象」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樹立「零差錯」、「問責制」等崗位履職理念。整肅機關作風,規范各項管理。從按時開庭、庭審規范、法官儀態、保障當事人訴權等方面改進庭審作風,營造「莊重、規范、公正、文明」的法庭形象。組織先進典型評選表彰,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弘揚法院隊伍的良好風氣。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落實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和省委、最高人民法院「實施意見」,制定「實施方案」,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龍頭,重點抓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突出抓好對審判權和執行權的監督。堅持每周廉政例會制度,完善向當事人及律師發監督卡制度,出台廉政承諾制度、重要事項報告制度等。開展反腐倡廉書畫展等廉政文化建設活動。著力建立健全符合司法審判規律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對隊伍中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全省法院共立案查處29起31人,已結案處理13人。
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全省法院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領導,堅持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改革措施、重要工作事項向黨委請示報告,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黨性觀念和堅定的政治立場,確保司法權在黨的領導下正確行使。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認真貫徹監督法,嚴格執行法院工作報告、執法檢查、法官任免等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後,省法院專門梳理匯總出6大項33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制定辦理方案,逐條分解落實。先後就加強訴訟調解、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等向省人大會作了專項報告,並按會審議意見認真抓好整改與落實。不斷完善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的工作機制,省法院辦復省人大代表建議8件、來信33件;全省法院辦復各級人大代表建議129件、來信216件。繼續加強人大代表聯絡工作,主動邀請人大代表視察法院工作、旁聽案件審理、參與調解案件,通過走訪代表、發放徵求意見函、寄送工作簡報等,接受監督,改進工作。及時把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作為領導決策和指導工作的依據,省法院根據省人大代表建議,專門發文要求全省法院在裁判文書後附註引用的主要法律條文及執行申請提示。全省法院還十分重視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向政協通報工作情況,按期辦復政協委員提案45件,其中省法院辦復4件,促進了公正司法。
2008年全省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績,得益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於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社會各界的關心重視和理解支持。在此,我代表全省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黨和人民的新要求,法院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法院的改革、建設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差距,司法觀念、能力素質、體制機制、基層基礎等與日益繁重的司法審判任務、日益增長的群眾司法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二是審判質量效率效果與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有差距,有的法院工作人員司法水平不高,執法方式簡單,不注意化解與案件相關的矛盾,不善於做群眾工作,影響執法效果。三是解決長期困擾法院的執行難、涉訴信訪等難題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和要求有差距,一些勝訴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及時有效保障,化解涉訴信訪問題難度較大。四是隊伍整體素質與嚴格公正文明廉潔司法的要求有差距,有的幹警宗旨意識薄弱、作風不正,個別人員違法違紀、貪贓受賄,損害了法院隊伍形象。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9年的主要任務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全面推進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法院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三次、五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三個至上」、「四求先行」、「四個重在」,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更好地實現人民法院自身科學發展。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全省法院學習實踐活動,鞏固擴大活動成果,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的思想觀念,全面提高各級法院和全體幹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和水平,夯實服務科學發展和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基礎。
(二)全力服務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緊緊圍繞省委關於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決策部署開展審判執行工作,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創造良好法治環境。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保障農村改革發展。強化涉台、涉僑、知識產權、林業、少年審判和海事海商等特色審判工作,增創具有海西特色的司法品牌。堅決懲治各類嚴重犯罪,推進平安建設,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
(三)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法形象,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切實解決好法院工作中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 熱點 問題。扎實開展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構建執行工作長效機制。完善「理訴疏訪」工作機制,努力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涉訴信訪案件的發生。堅持調解優先,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妥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加強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設,有效落實司法便民利民措施。
(四)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統一部署,積極依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支持,在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法院隊伍建設、加強司法經費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堅持公平正義的目標要求,進一步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堅持依法依規持續運作,不斷健全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司法求先行」等服務海西先行的體制機制。
(五)進一步加大隊伍建設力度。繼續抓好思想政治、領導班子、司法能力、紀律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全面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和形象。加強理想信念、法治理念和職業道德教育,確保做到「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義在心中」。以提高把握全局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化解矛盾糾紛能力為重點,提升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水平。加大重點部位反腐敗力度和權力制約監督,推進全省法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升司法公信力。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決心在省委領導、省人大及其會監督下,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振奮精神,依法履職,勇於先行,扎實完成本次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服務保障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下一頁更多關於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
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已於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決定
(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釋〔2020〕16號)
為切實實施民法典,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現決定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等116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目錄附後)。
本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的目錄
序號標題發文日期及文號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司法統計工作的若干規定1985年11月21日2最高人民法院印發《處理涉台刑事申訴、民事案件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附一:處理涉台刑事申訴、民事案件座談會紀要(節錄)附二:關於人民法院處理涉台民事案件的幾個法律問題1988年8月5日法〔辦〕發〔1988〕18號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與港方簽訂有關法律事務協議的須先報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查批準的通知1988年8月25日高法明電〔1988〕62號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通知1991年12月24日法〔研〕發〔1991〕44號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法官考評委員會暫行組織辦法》和《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考試暫行辦法》的通知
附:法官考評委員會暫行組織辦法
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考試暫行辦法1996年6月26日法發〔1996〕20號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2018年7月18日法釋〔2018〕12號7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法(辦)發〔1988〕6號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16年2月22日法釋〔2016〕5號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2月8日法釋〔2000〕44號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工業企業以機器設備等財產為抵押物與債權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批復2002年6月18日法釋〔2002〕14號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出口退稅託管賬戶質押貸款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2004年11月22日法釋〔2004〕18號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幾個涉及房屋典當問題的函1985年2月24日法〔民〕函〔1985〕8號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典當房屋被視為絕賣以後確認產權程序問題的批復1989年7月24日〔1989〕法民字第17號 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私房改造中典當雙方都是被改造戶的回贖案件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90年7月25日法民〔1990〕6號1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會計師事務所為企業出具虛假驗資證明應如何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1998年6月26日 法釋〔1998〕13號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年12月29日法釋〔1999〕19號1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年4月24日法釋〔2009〕5號1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單位負責人被追究刑事責任後單位應否承擔返還其預收貨款的責任問題的批復1989年1月3日法(經)復〔1989〕1號 1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1999年2月12日法釋〔1999〕8號2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的批復2000年11月15日法釋〔2000〕34號2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鄭立本與青島市建築安裝工程公司追索賠償金糾紛一案的復函附: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鄭立本與青島市建築安裝工程公司追索賠償金糾紛一案的請示1993年7月13日〔1993〕民他字第14號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年6月20日法釋〔2002〕16號2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4年10月25日法釋〔2004〕14號2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2018年12月29日法釋〔2018〕20號2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銀行、信用社扣劃預付貨款收貸應否退還問題的批復1994年3月9日法復〔1994〕1號2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鄉政府與其他單位簽訂的聯營協議效力問題的批復1988年1月9日法(經)復〔1988〕3號 2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通知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0年11月12日法(經)發〔1990〕27號2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作為保證人的合夥組織被撤銷後自行公告期限清理債權債務的,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有權要求合夥人承擔保證責任問題的批復1988年10月18日法(經)復〔1988〕46號2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1994年4月15日法發〔1994〕8號3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2000年8月8日法釋〔2000〕24號3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及擔保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的適用和保證責任方式認定問題的批復2002年11月23日法釋〔2002〕38號3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年11月23日法釋〔2002〕37號3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2004年4月14日法釋〔2004〕4號3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8月7日法發〔1993〕15號3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8月31日法釋〔1998〕26號36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1989年12月13日法〔民〕發〔1989〕38號3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1993年11月3日法發〔1993〕32號3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1993年11月3日法發〔1993〕30號39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的通知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1996年2月5日法發〔1996〕4號4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01年12月24日法釋〔2001〕30號4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3年12月25日法釋〔2003〕19號4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2011年8月9日法釋〔2011〕18號4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2017年2月28日法釋〔2017〕6號4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2018年1月16日法釋〔2018〕2號4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超生子女可否列為職工的供養直系親屬等問題的復函附:勞動部保險福利司關於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超生子女可否列為職工的供養直系親屬等問題的徵求意見函1990年8月13日〔1990〕法民字第17號4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離婚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 附: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離婚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請示1991年7月8日〔1991〕民他字第12號4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繼承法的通知1985年6月12日法(民)發〔1985〕13號4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5年9月11日法(民)發〔1985〕22號4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保險金能否作為被保險人遺產的批復1988年3月24日〔1987〕民他字第52號5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繼承人死亡後沒有法定繼承人分享遺產人能否分得全部遺產的復函1992年10月11日〔1992〕民他字第25號 5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處理農村五保對象遺產問題的批復2000年7月25日法釋〔2000〕23號5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刊登侵害他人名譽權小說的出版單位在作者已被判刑後還應否承擔民事責任的復函1992年8月14日〔1992〕民他字第1號5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中外合資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如何清算合資企業問題的批復1998年1月15日法釋〔1998〕1號5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計(師)事務所執業審計師可以接受清算組的聘任參與企業破產清算的通知1993年8月28日法〔1993〕72號5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終結的裁定的抗訴應否受理問題的批復1997年7月31日法釋〔1997〕2號5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清算組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約或侵權等民事糾紛案件訴訟管轄問題的批復2004年6月21日法釋〔2004〕5號5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信用社違反規定手續退匯給他人造成損失應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1988年10月18日法(經)復〔1988〕45號5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出借銀行賬戶的當事人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1991年9月27日法(經)復〔1991〕5號59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代理發行企業債券的金融機構應否承擔企業債券發行人債務責任問題的復函1994年4月29日法經〔1994〕103號6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01年4月11日法釋〔2001〕12號6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證券回購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復1996年7月4日法復〔1996〕9號6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4月16日法釋〔2001〕14號6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6年8月14日法釋〔2006〕6號6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2010年9月13日法釋〔2010〕12號6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2013年1月18日法釋〔2013〕4號6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銀行工作人員未按規定辦理儲戶掛失造成儲戶損失銀行是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批復1990年9月11日法(民)復〔1990〕13號6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合夥型聯營體和個人合夥對外債務糾紛案件應否一並確定合夥內部各方的債務份額的復函1992年3月18日法函〔1992〕34號6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私營客車保險期滿後發生的車禍事故保險公司應否承擔保險責任問題的請示的復函1993年8月4日 法經〔1993〕161號6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復函1993年11月4日7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開辦的其他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後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1994年3月30日法復〔1994〕4號7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市政府經濟技術協作委員會能否作為訴訟主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1996年1月8日法函〔1996〕9號7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銀行以折角核對方法核對印鑒應否承擔客戶存款被騙取的民事責任問題的復函1996年3月21日法函〔1996〕65號7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融機構為行政機關批准開辦的公司提供注冊資金驗資報告不實應當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1996年3月27日法復〔1996〕3號7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城市街道辦事處是否應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1997年7月14日法釋〔1997〕1號7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驗資單位對多個案件債權人損失應如何承擔責任的批復1997年12月31日法釋〔1997〕10號7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是否包括被損車輛停運損失問題的批復1999年2月11日法釋〔1999〕5號7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1999年6月25日法釋〔1999〕13號7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托運人主張貨損貨差而拒付運費應否支付滯納金的答復1992年2月12日法函〔1992〕16號79最高人民法院對在審判工作中有關適用民法通則時效的幾個問題的批復1987年5月22日法(研)復〔1987〕18號8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或個人欠國家銀行貸款逾期兩年未還應當適用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問題的批復1993年2月22日法復〔1993〕1號8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的還款協議是否應當受法律保護問題的批復1997年4月16日法復〔1997〕4號8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第一審專利案件聘請專家擔任陪審員的復函1991年6月6日法(經)函〔1991〕64號8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當事人均擁有專利權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93年8月16日〔93〕經他字第20號8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01年6月7日法釋〔2001〕20號8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2年1月9日法釋〔2002〕2號8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2008年12月16日法釋〔2008〕18號8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機關對土地爭議的處理決定生效後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應以民事侵權向法院起訴的批復1991年7月24日〔90〕法民字第2號8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應否受理財政、扶貧辦等非金融行政機構借款合同糾紛的批復1993年8月28日法復〔1993〕7號8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勞動仲裁委員會逾期不作出仲裁裁決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1998年9月2日法釋〔1998〕24號9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案件級別管轄幾個問題的批復1996年5月7日法復〔1996〕5號9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合同的名稱與內容不一致時如何確定管轄權問題的批復1996年11月13日法復〔1996〕16號92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交貨地點,但部分貨物沒有在約定的交貨地點交付,如何確定管轄權問題的復函1995年7月11日法經〔1995〕206號9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定委託貸款協議糾紛訴訟主體資格的批復1996年5月16日法復〔1996〕6號9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一審離婚判決生效後應出具證明書的通知1991年10月24日法〔民〕發〔1991〕33號9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二審法院裁定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的案件第一審法院能否再審問題的批復1998年8月10日法釋〔1998〕19號9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級人民法院能否適用督促程序的復函1993年11月9日〔1993〕法民字第29號9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2001年1月8日法釋〔2001〕2號9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發現已經受理的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或不服仲裁裁決而起訴的案件不屬本院管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88年1月13日法(研)復〔1988〕8號99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信用合作社責任財產范圍問題的答復1991年6月17日法經〔1991〕67號10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因妨害民事訴訟被罰款拘留的人不服決定申請復議的期間如何確定問題的批復1993年2月23日〔93〕法民字第7號10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採取訴前保全措施的法院可否超越其級別管轄許可權受理訴前保全申請人提起的訴訟問題的復函1995年3月7日法經〔1995〕64號10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貫徹仲裁法依法執行仲裁裁決的通知1995年10月4日法發〔1995〕21號10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因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裁定不服而申請再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批復1996年6月26日法復〔1996〕8號10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稅務機關是否有義務協助人民法院直接劃撥退稅款問題的批復1996年7月21日法復〔1996〕11號10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1條第2款的批復1998年4月17日法釋〔1998〕5號10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案外人的財產能否進行保全問題的批復1998年5月19日法釋〔1998〕10號10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設定抵押的房屋的規定2005年12月14日法釋〔2005〕14號10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向外國公司送達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問題的批復2002年6月18日法釋〔2002〕15號10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由哪一級人民法院管轄問題的批復2000年8月8日法釋〔2000〕25號1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期限應當如何起算問題的批復2004年7月26日法釋〔2004〕8號1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持台灣地區有關行政或公證部門確認的離婚協議書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復函2000年12月26日〔2000〕民他字第29號1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國家統計局《關於對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問題的復函》的通知1996年2月13日〔1996〕法賠字第1號1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9月16日法釋〔2000〕27號11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馬原副院長在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1993年11月24日法發〔1993〕37號115最高人民法院對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一司關於僧人遺產處理意見的復函1994年10月13日11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公開審判非涉外案件是否准許外國人旁聽或采訪問題的批復1982年7月5日〔1982〕法研究字第5號
⑦ 最高法院副院長是怎麼產生的
由最高院院長提名全國人大常委會認命,眾多副院長中,有的是正省部級,有的是副省部級。
⑧ 最高院·關於表見代理的裁判規則匯總
《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文章轉自: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銷售分公司與十堰車都大洋石化有限公司、十堰市南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租賃合同效力確認糾紛再審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裁判要旨: 代理人沒有忠實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盡到善良代理人的代理義務,該代理行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背離民法代理制度的基本宗旨。第三人亦明知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存在重大瑕疵,在代理人和第三人催告被代理人履行代理人與第三人所簽訂的合同後,被代理人明確表示對該合同不予認可的情況下,該代理行為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認為, 本案各方當事人所爭執的焦點問題是,代理人南海石化公司以被代理人中石油湖北公司的名義與車都公司簽訂的崗河村加油站
《租賃合同》,對中石油湖北公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略)南海石化公司作為代理人沒有忠實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盡到善良代理人的代理義務,該代理行為違背基本的誠實信用原則,背離民法代理制度的基本宗旨。第三人車都公司應明知南海石化公司的代理行為所存在的重大瑕疵。在車都公司和南海石化公司催告中石油湖北公司履行《租賃合同》後,中石油湖北公司明確表示對該合同不予認可,並在訴訟中以南海石化公司與車都公司隱瞞事實損害其利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南海石化公司代理中石油湖北公司與車都公司簽訂的《租賃合同》不是被代理人中石油湖北公司的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對中石油湖北公司不發生法律效力。原審判決認定合同有效不當,予以糾正。一審判決認定合同無效正確,予以維持。
——《審判監督指導》2011年第4輯(總第38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91~202。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證券部武勝營業處與瓦房店市農村信用合作聯合社證券回購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200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要旨: 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被代理人在代理人實施代理行為後,僅對產生的權利予以認可而對相應的義務予以拒絕的主張,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略)最高人民法院認為, 上述事實也再次表明武勝營業處、涪陵國債部及信用聯社三方已就800萬元本息債權移轉達成了協議。對於信用聯社關於武勝營業處未將800萬元本息債權的原始資料進行轉交並否認債權已經轉讓的抗辯主張,最高人民法院認為,800萬元本息債權的原始資料是否交接給信用聯社,是協議的履行行為;不能以此協議後續是否履行而否認已經達成協議的真實意思表示及協議的效力。此外,信用聯社認為武勝營業處與涪陵國債部簽訂的上述和解協議存在惡意,損害了信用聯社的利益,應屬無效合同。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信用聯社同意受讓武勝營業處對涪陵國債部的債權是其權衡了利弊之後的結果,故對信用聯社的該項抗辯主張,本院亦不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7.公司與金融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613~630頁。
常州長江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組與上海巴士永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協議效力確認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提字第172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要旨: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122條「管理人於辦理注銷登記完畢的次日終止執行任務。但是,存在訴訟或者仲裁未決情況的除外」的規定,在破產程序終結、破產企業注銷的情況下,管理人仍然可以依法代表債務人處理訴訟或仲裁未決的事宜。此處的「訴訟」,應包括申請再審的情形。因為申請再審的結果可能產生財產利益,並提高債權人的分配比例。在法律沒有明確限制的情況下,管理人此時申請再審的權利應當予以支持。
陳曉華與浙江省東陽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西寧華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欠款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二終字第100號民事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 已經成立的合同中加蓋了單位的公章和個人的名章,並且還有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簽字,現還款人主張加蓋的單位公章和個人名章系被擅自加蓋,要求依法撤銷該合同,人民法院將依法不予支持。因為即使單位公章和個人名章系被擅自加蓋,但是法定代表人在還款協議上簽字,構成法定代錶行為,也能滿足合同成立的法定要件,故可以認定該合同依法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合同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65~71頁。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河南邦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周口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周口市食品總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二終字第2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要旨: 公司財務負責人在涉案《抵押財產清單》上簽字,當視為公司行為,抵押擔保屬食品公司與邦傑集團公司共同實施完成的,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應認定該抵押權合法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 關於信達公司鄭州辦事處在該案中對約定的抵押物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問題。從本院查明的事實看,邦傑集團公司自願以其價值4913萬元的設備為抵押物,為食品公司向周口中行所借涉案爭議貸款提供抵押和擔保,同時授權黃德懷代表公司在相關的抵押和保證合同上簽字。邦傑集團公司向周口中行出具的《董事會決議》《董事會決議、授權書》的內容與該案爭議的《借款合同》《最高額抵押合同》《最高額保證合同》以及《抵押財產清單》等所涉被擔保主債權的種類、金額、貸款期間,抵押物的名稱、數量、價值、擔保范圍,以及合同簽訂日期、簽字人等均一一對應,而邦傑集團公司對此並未提出反駁證據。況且在當事人簽訂《最高額抵押合同》的2001年,食品公司仍為邦傑集團公司的控股股東和核心企業,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至今仍同為一人,公司地址亦相同(即周口市邦傑路9號),因此,作為邦傑集團公司總會計師的黃德懷在涉案《最高額保證合同》《最高額抵押合同》以及《企業抵押物登記證》所附的《抵押財產清單》上簽字,應當視為黃德懷代表邦傑集團公司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故該案的抵押擔保實際上是食品公司與邦傑集團公司共同實施完成的,系包括邦傑集團公司在內的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並非食品公司的無權處分行為,且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故應當認定該抵押權合法有效。原審判決以食品公司無權處分涉案抵押物、《最高額抵押合同》對邦傑集團公司無效為由,駁回信達公司鄭州辦事處有關行使該合同項下財產優先受償權之請求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信達公司鄭州辦事處上訴主張其在該案中對上述抵押財產享有優先受償權,具有合同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借款擔保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567-575頁。
表見代理中舉證責任的分配與代表人責任不盡相同。依照《合同法》第49條關於「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要求,在涉及表見代理的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是:首先,由被代理人承擔對行為人確系無權代理的舉證責任。比如,行為人不是本單位工作人員、公章系盜用或私刻,或者行為人違反公司章程關於授許可權制的明確規定等。其次,由相對人承擔證明信賴行為人有代理權且信賴是有理由的舉證責任。比如,行為人所持公章、介紹信、合同書系真實的,或者行為人確曾做過被代理人的代理人等。再次,再由被代理人承擔對相對入主觀上是否為惡意或在締約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過失進行舉證。舉證是遞進的,即僅當前一個舉證充分後,再遞進到下一個環節的舉證。比如,被代理人如果無法舉證證明行為人越權,則不能進行下一個環節的舉證,行為人的行為將被認為是授權行為。再如,被代理人舉出充分證據證明了行為人越權,則相對人必須舉證證明「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如果舉證不充分,則無須進行下一環節的舉證,表見代理即被否認。在法院認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時,還要允許被代理人進行反駁舉證,對相對人主觀惡意或重大過失進行證明。通常,相對人為自己「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進行舉證和被代理人反駁舉證是交叉進行的,是一個舉證和質證的交叉進行的過程,法院則根據雙方舉證情況綜合判斷,系統認證。一旦相對人證明了自己「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則其主觀上也就當然屬於善意,反之亦然,一旦被代理人證明了相對人主觀存在惡意或重大過失,則相對人就「沒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表見代理不成立。
相比代表人責任制度中的舉證責任分配,表見代理中相對人的舉證義務明顯沉重,這也是構成表見代理比成立代表人責任更加困難的關鍵所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103頁。
興業銀行廣州分行與深圳市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糾紛上訴案(最高人民法院[2008]民二終字第124號民事判決書)
裁判摘要: 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以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而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被代理人應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其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責任。但如果合同系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則合同依法為無效合同,在此情況下不應適用《合同法》關於表見代理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終審認為, 本案二審的焦點問題為:深圳機場公司和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簽訂的基本授信合同和相關借款合同的效力,崔紹先的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及深圳機場公司和興業銀行廣州分行的民事責任承擔問題。
關於興業銀行廣州分行上訴所稱本案崔紹先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本案授信合同和與之相關的一系列貸款合同為有效合同,深圳機場公司應依貸款合同返還貸款本息(包括罰息)的上訴請求。本院認為,表見代理是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繼續以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而善意相對人客觀上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則該代理行為有效,被代理人應按合同約定承擔其與相對人之間的民事責任。但是,在相對方有過錯的場合,不論該種過錯是故意還是過失,無表見代理適用之餘地。因本案基本授信合同及相關貸款合同,均為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且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在本案所涉貸款過程中具有過錯,故本案不適用《合同法》關於表見代理的規定,深圳機場公司和興業銀行廣州分行應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年第11期(總157期)。
劉治淮與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分行民間借貸糾紛申請再審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312號民事裁定書)
裁判要旨: 商業銀行向個人借款並支付高額利潤不屬於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出借人出借巨款既未通過銀行轉賬支付,也未要求出具任何銀行單據,其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在主觀上具有過失,銀行部門經理的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 1.石勝林的行為是否屬於蚌埠交行的經營活動。(略)
2.石勝林的行為是否構成表見代理。劉治淮主張石勝林的行為已經構成表見代理,本案應適用《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本院認為,表見代理制度應當符合以下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行為人無權代理;二是合同的相對人在主觀上必須是善意的、無過失的。本案中,首先,如前所述,石勝林的行為不屬於其職權范圍內的經營活動,系無權代理行為。其次,雖然劉治淮稱本案借款行為發生在石勝林在蚌埠交行的辦公室內,借款時間發生在蚌埠交行的工作時間,且石勝林當時具有蚌埠交行營銷二部經理的身份,並在借條上蓋有營銷二部的印章,但是劉治淮作為具有完全民事?%
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民商事案件時,向住所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芹凱、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適用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司法文書,是指起訴狀副本、上訴狀副本、反訴狀副本、答辯狀副本、傳票、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支付令、決定書、通知書、證明書、送達回證等與訴訟相關的文書。第三條作為受送達人的自然人或者企業、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在內地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向該自然人或者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送達。第四條除受送達人在授權委託書中明確表明其訴訟代理人無權代為接收有關司法文書外,其委託的訴訟代理人為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人民法院可以向該訴訟代理人送達。第五條受送達人在內地設立有代表機構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向該代表機構送達。
受送達人在內地設立有分支機構或者業務代辦人並授權其接受送達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向該分支機構或者業務代辦人送達。第六條人民法院向在內地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或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送達。
按照前款規定方式送達的,自內地的高級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將有關司法文書遞送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或者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之日起滿三個月,如果未能收到送達與否的證明文件且不存在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情形的,視為不能適用上述安排中規定的方式送達。第七條人民法院向受送達人送達司法文書,可以郵寄送達。
郵寄送達時應附有送達回證。受送達人未在送達回證上簽收但在郵件回執上簽收的,視為送達,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雖未收到送達與否的證明文件,但存在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情形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如果未能收到送達與否的證明文件,且不存在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情形的,視為未送達。第八條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收悉的其他適當方式向受送達人送達。第九條人民法院不能依照本規定上述方式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公告內容應當在內地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公開發行的報刊上刊登,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第十條除公告送達方式外,人民法院可以同時採取多種法定方式向受送達人送達。
採取多種方式送達的,應當根據最先實現送達的方式確定送達日期。第十一條人民法院向在內地的受送達人或者受送達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訴訟代理人、代表機構以及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司法文書,可以適用留置送達的方式。第十二條受送達人未對人民法院送達的司法文書履行簽收手續,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視為送達:
(一)受送達人向人民法院提及了所送達司法文書的內容;
(二)受送達人已經按照所送達司法文書的內容履行;
(三)其他可以確認已經送達的情形。嫌畝喚第十三條下級耐飢人民法院送達司法文書,根據有關規定需要通過上級人民法院轉遞的,應當附申請轉遞函。
上級人民法院收到下級人民法院申請轉遞的司法文書,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轉遞。
上級人民法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申請轉遞的司法文書不符合有關規定需要補正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退回申請轉遞的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