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思政化

民法思政化

發布時間: 2024-03-26 04:47:27

Ⅰ 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思想政治課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強烈的愛國情感、較強的法制觀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 我們的教育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這些素質中德育是關鍵。一個人有德無才固然不可取,但有才無德則更為可怕,對社會的危害也就更大。有些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對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比較模糊。還有些學生學習不求上進,思想上不求進取,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幫助他們澄清思想,提高知識,明辨是非,提高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政治覺悟,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熱愛生活和積極向上的情操。
2. 思想政治課是增強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推進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課題。從小學到大學,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深入。一個人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國外,熱愛自己的祖國是衡量其思想政治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准。政治課教學始終以愛國主義教育帶動思想品德教育,它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可愛,增強其強烈的愛國感情,從而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3.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法制觀念的最好陣地 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也是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和對法律的理解,成為遵法守法和維護法律的模範。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向學生講授《憲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常識,明確法律的強制性,明白什麼是違法行為及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在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同時,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識和文化也侵入到我國,對公民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也必然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真正按法律要求去做,從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使其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課雖然重要,但抽象理論比較多,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1)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在傳統和常規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憑借語言傳授知識,這種單一授課法容易使學生厭倦,出現上課走神,甚至睡覺的現象。所以,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多樣手段,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收到好的結果。例如講《關於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殊性》時,利用圖片數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對比分析,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理解和掌握,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也容易接受。
(2)要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感到了需要才願學,感到迫切需要才認真學、主動學,才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在講課中使他們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逐步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人際關系」、「友誼和愛情」都是學生平時思考的熱點,怎樣建立起崇高的友誼,如何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面臨和即將面臨的問題。在講課中,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和愛情觀。正因為教師的分析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學生感到學了有用,所以願意學。
(3)要與學生增強感情。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感情好了,學生喜愛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老師傳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常在課後和學生聊天,使學生無所顧忌地談自己,把自己在上學時學習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講給他們,希望他們以後加以借鑒,老師對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這樣的授課,才能取得成功。

Ⅱ 民法典與師范生的關系

民法典與師范生的關系:

民法典與師范生的關系是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要找准教學契合點,把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有機統一起來,以法安天下,以德潤人心。

民法典第一條就旗幟鮮明地表明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講好道德與法律、德治與法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

民法典的制定涉及其內部和外部關系,其外部關系包括民法典與公法,憲法,商法等的關系。正確處理民法典與它們之間的關系要秉持民主化,開放性和辯證法的立場。

Ⅲ 思想政治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內容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1.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法的本質、特點

①法的本質:
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是統治階級所承認的公平、正義。法是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體系。
A、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所以,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歸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不可能永恆不變。
B、經濟以外的其他因素對法的產生和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對於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還要聯系經濟以外的其他社會因素去理解。
C、我國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的體現。在我國,法所體現的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是絕大多數人公認的公平、正義,是真正體現社會進步的公平、正義。
②法和特點:
A、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製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
B、法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1
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①「有法可依」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立法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活動。形成符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比較科學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
②「有法必依」要求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都嚴格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
③「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公正地執法和司法,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盡職盡責地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

2.民事權利和義務

(1)人身權

①尊重人格和尊嚴: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和尊嚴,屬於民法中人身權的主要部分。
②生命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
③姓名權與肖像權:
A、姓名權,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法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一般來說,在未成年之前,個人的姓名是由父母決定的;在成年之後,每個人有權繼續使用或者改變自己的名字,但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姓名戶籍管理的規定。此外,公民有權使用筆名或者其他別名。
B、肖像權,公民有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現、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民法通則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進一步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的肖像權的行為。
④名譽權與隱私:
A、名譽權:含義:社會或他人對自己正面的、好的評價,在法律上稱為名譽。民法通則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名譽權)
B、隱私權是自然人控制個人生活私域,不受他人干擾的權利,其屬於人格權的一種。其內容包括:個人信息保密權;個人生活安寧權;個人通訊秘密權;個人隱私利用權。我國民法對於公民的隱私,是與名譽權一並保護的。最高人民法院在相關司法解釋中進上步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2)財產權

物權的三種類別:

①所有權:所有權是權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願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並享有其利益的權利。我國的所有權按主體劃分為三類:國有(全民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對於動產,一般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權。即所有人按照轉讓其財產所有權的意圖,直接把財產交給對方佔有,對方就取得了該財產的所有權。對於不動產,則必須到相關部門辦理產權登記,才能取得所有權。
②用益物權:就是以財產的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物權。在我國,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國有自然資源使用權、地役權等。
建設用地使用權,對於公民個人來說,往往與商品房的所有權相聯系。人們從房地產開發商那裡購買商品房,並且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取得《房屋所有權證》之後,就擁有該商品的所有權。但是,開發商應當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才能保證商品房用地的合法性。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村村民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房及其他附著物的權利。它是農民個人的重要財產權,關繫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按照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農村村民有權長期佔有和使用宅基地。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另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2002年通過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宅基地以及承包土地被徵用的,農民有權獲得合理補償。
③擔保物權:以擔保債權的實現為目的而產生的一類財產權,就是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法律規定,三種擔保物權的優先順序為:留置權、質權、抵押權)

(3)知識產權

①著作權的內容及保護: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前者包括了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後者則按照作品的使用方式,相應地分為復制權、發行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表演權、出租權、展覽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電影權、放映權等。著作權人對上述權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許可他人行使並獲得報酬。著作權人還可以將著作財產權轉讓他人。除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外,著作權的其餘權利是有保護期限的。保護期一般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如果著作權屬於法人,則保護期為作品發表後50年;電影作品的攝影作品的保護期是作品發表後50年。保護期一旦屆滿,則該作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
②專利的種類: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
其中,前兩種專利權是針對技術創新的,但程度要求不同,發明專利的創造性要求高於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與實用技術無關,僅涉及工業產品的美觀效果。
我國專利法規定了專利的保護期:發明專利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10年,均從申請日開始起算。保護期滿後,這些發明創造就進入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
③注冊商標專用權:
A、我國商標法規定,可以用於注冊商標的有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以及這些要素的組合。申請注冊商標必須具有顯著性,能夠把利用該商標的商品和服務與他人的商品或服務區別開來。有一些則不能用作商標,比如國名、國旗、國徽、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名稱、產品的通用名稱等。
B、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未經許可,他人不得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也不得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如果該注冊商標為馳名商標,則將獲得更大范圍的法律保護。
C、注冊商標有效期為10年,有效期屆滿,注冊人可以申請續展注冊。每次續展有效期也是10年,續展的次數不受限制。

(4)民事權利的行使與界限

1.民事活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①民事活動要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既是道德要求,也是一項法律原則。它要求人們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
②民事活動要合法、遵守國家政策、尊重社會公德。
③民事活動不得濫用權利。
即人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
2.民事權利的法律限制:
①對人身權保護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在就自然人、法人名譽權糾紛案件所作的司法解釋中指出,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提出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②法律對知識產權也規定了一定的限制。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比如:出於個人學習、研究、欣賞之目的而使用他人作品;為介紹、評論而在自己的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的作品;為報道時事新聞而在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某一作品;為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他人作品,供教學科研人員使用;等等。
著作權法還規定,在某些情形下可以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其作品,但應當按規定支付使用費。這屬於用品的法定許可使用。這些情形包括:報刊轉載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某一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攝影作品,等等。

(5)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為了切實保障民事權利,法律對於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民法通則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這些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註:訴訟時效一般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合同與違約

(1)合同

口頭的形式:
是當事人通過口頭語言表達意思一致的合同,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合同形式,它可以用在一些標的額比較小、權利義務關系相對簡單的民事法律關系中,例如商店中的零售、熟人之間的小額借貸等。口頭形式充分適應了現代社會對簽訂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書面合同的意義:
①書面合同通常權責明確,有據可查,有助於避免和減少糾紛。對於權利義務關系復雜、標的額大、履行期限較長的或重要的合同,法律規定必須採取書面形式。
②簽訂書面合同有助於督促當事人履行義務。
③書面合同還可以作為仲裁機構、司法機關仲裁、調解、處理合同糾紛的有力憑證。有利於作出公正的裁決。
可見,「空口無憑」未必正確,「立字為據」卻實屬必要。我們在生活中應當樹立合同的意識,學會利用這個白紙黑字的工具。

(2)訂立合同

訂立合同的過程——要約與承諾
①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項要約中,發出要約的一方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為受要約人或者受約人。如,去商店購物,商店為要約人,顧客就是受要約人。要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了保護受要約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穩定的交易秩序,要約人一旦發出有效要約,就不應隨意撤銷或者變更。
②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一種意思表示,應該由受要約人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及時向要約人作出,其內容必須與要約的內容一致。例如,顧客了解商品的品質和價格後表示購買,就屬於承諾。承諾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告成立,訂立合同的過程隨之結束。

(3)履行合同

合同履行的原則:
①誠實信用原則,是履行合同的重要原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合同時應該恪守信用,言行一致,既不能濫用自己的權利,也不應規避自己的義務,而應該盡最大的善意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實現對方的合同權利。當合同規定不明確或發生爭議時,雙方也應該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合同義務。在訂立合同時,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合同無效;在履行合同時,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②全面履行原則,又稱正確履行原則或適當履行原則。它要求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約定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報酬、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要求正確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保證合同義務得到全面履行。
③協作履行原則,是履行合同的又一項重要原則。它要求當事人不僅要全面嚴格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而且要積極配合對方,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4)違約責任

違約行為的免責情形:違約行為的免責有法定和約定兩種情形。
法定的免責情形最常見的就是不可抗力。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例如地震、洪水、火災、戰爭等情況。當客觀上已經發生不可抗力,而且合同的當事人未能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是由這一不可抗力所導致時,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可以免責。
約定的免責情形是雙方在訂立合同時經協商一致的免責情形,只要這種約定符合法律規定,屆時就可以對違約行為免責。
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
①繼續履行。是當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時,如果另一方仍然認為有必要履行合同義務,可以訴諸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只要該合同義務是可以強制履行的,則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判決、裁定違約一方在一定期限內履行合同義務。
②賠償損失。如果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而給對方造成損失,違約方應當賠償損失。賠償損失的方式為違約方向守約方支付一定數額的賠償金。
③採取補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如果一方履行的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要求,另上方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補救措施,作為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④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是當事人一方違約時,根據合同規定或法律規定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

4.勞動就業

(1)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必備條款是任何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2)勞動者的維權途徑

1.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也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
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後,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就爭議的解決進行友好協商。如果協商一致,可以達成和解協議;但是和解協議不具有必須履行的法律效力。當事人也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互諒互讓的前提下,按照自願、合法的原則達成調解協議,簽訂調解協議書。
3.協商解決和調解都不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如果勞動者根本不打算與單位協商和調解,可以直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仲裁是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第三人的身份居中進行調解和裁決的活動。如果勞動者不願意協商和調解,或者對協商和調解的結果不滿意,都可以從發生勞動爭議當天起60天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由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
4.勞動爭議仲裁的裁決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當事人沒有異議就必須履行。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5.勞動爭議仲裁是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不能越過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5.家庭與婚姻

(1)家庭

1)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與義務:
①根據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最重要的義務是撫養和教育義務。
撫養,是父母為子女的生活、學習等提供物質條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
教育,是父母從思想文化、科學知識上給予子女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我國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父母必須讓適齡子女按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對子女只撫養不教育,讓適齡子女棄學從商或務工務農的做法是違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婚姻法規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
②父母還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
父母要保護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護子女的財產權益;由於未成年子女懵懂無知,父母要對子女的行為加以約束和引導,對子女的錯誤進行批評和管教。在未成年子女給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也是父母的權利。
③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贍養父母,為父母提供物質上、經濟上的幫助是子女不可推卸的義務。所有具有贍養能力的子女都應當贍養父母,給付一定的贍養費用。扶助,是指子女應該在精神上、生活上給予父母關心和照料。子女應當尊重、體貼父母,使父母愉快地安度晚年。
④我國婚姻法和繼承法還規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且互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
2)侵犯家庭成員、破壞家庭和睦的主要行為——遺棄、家庭暴力、虐待等:
家庭暴力是對家庭成員進行身體、精神上的暴力侵犯的行為,向來是破壞家庭關系的禍首。遺棄是指一個人拒絕扶(撫)養其有義務扶(撫)養的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的行為。虐待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凍餓、禁閉、有病不治、強迫過度勞動或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從身體或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的行為。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家長不得遺棄未成年人;遺棄未成年人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婚姻法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2)婚姻

①結婚的具體條件:
1.首先,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是否結婚、與誰結婚,完全由當事人自主決定。(這里的「自願」要求雙方完全、真正的自願。一廂情願不是自願,受到脅迫和暴力干涉也不是自願。)
2.其次,男女雙方必須達到法定婚齡。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3.再次,結婚必須符合一夫一妻制。男女雙方在結婚時必須均無配偶,違反一夫一妻制的結合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4.最後,禁止男女雙方在兩種情況下結婚:一是直系血親或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這是基於優生學規律和社會倫理道德的要求所作的規定;二是如果一方或雙方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也不能結婚。
②結婚的程序——結婚登記:
結婚登記程序分申請、審查和批准三個步驟。
1.申請,指自願要求結婚的兩個人必須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之所以這樣規定,一是為了防止包辦婚姻,二是為了方便在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審查過程中回答詢問。
2.審查,指婚姻登記機關對申請人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進行審查,看是否真實、合法、齊全,申請人是否具備了結婚的條件。對審查中隨時進行的補充詢問,申請人要如實回答。
3.批准,即審查結束後,如果符合結婚條件,婚姻登記機關就會當場登記,並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

6.法律救濟

(1)非訴訟解決糾紛

非訴訟解決糾紛的主要方式——調解、仲裁和行政復議。
①調解:
含義: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依法自願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
人民調解是我國民間一種非常重要的糾紛解決方式。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受司法助理員的具體指導開展調解工作。
憲法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工作應當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的調解原則有:
A、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公德進行調解;
B、在雙方當事人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調解;
C、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經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②仲裁:
含義: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根據其在爭議發生前後達成的仲裁協議,自願將該爭議提交中立的第三者進行裁判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作用:由於仲裁是由當事人自願選擇的,其程序比訴訟程序更為靈活,而且審理不公開進行,一裁終局,所以,它顯得更加便捷、經濟,影響更小。仲裁裁決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自覺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基本制度:
A、協議仲裁製度,當事人申請仲裁、仲裁庭對案件的審理和裁決都必須依據雙方當事人所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
B、或裁或審制度,當事人在仲裁和訴訟之間只能選擇其一;
C、一裁終局制度,仲裁裁決一經作出,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機構:仲裁委員會,是獨立於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它不是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的,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並按照不同專業設立仲裁員名冊,這些仲裁員一般為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律師法官、教授等。
③行政復議:
A、含義: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由該行政機關對有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這樣的活動,就是行政復議。
B、原則: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C、作用:行政復議屬於行政機關上級對下級行政行為的依法監督,是一種以准司法的方式審理特定行政爭議的行政行為。與訴訟相比,行政復議屬於一種方便、高效率的機制,並且行政復議不收取任何費用。
(注意:公民、法人之間的民事關系,不能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只是公民、法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不服而提出的。)

(2)訴訟解決糾紛

訴訟又稱「打官司」,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糾紛主體的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具體具體糾紛的活動,是解決各種沖突和糾紛的最後途徑。
①訴訟的種類——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種
②三大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與制度:
A、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
B、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C、對一切公民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
D、合議制原則;
E、委託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原則;
F、迴避原則;
G、公開審判原則;
H、兩審終審原則;
I、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J、人民檢察機關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等。
③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
A、公民有委託辯護人或訴訟代理人的權利。
(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幫助被害人、自訴人或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
B、公民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如果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遇到一個可能會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人,當事人有權要求他退出,這就是我國三大訴訟法中規定的迴避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C、公民有上訴的權利。
我國訴訟實行兩審終審原則,當事人和其他相關訴訟主體如果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可以在規定期限內要求上級法院對尚未生效的一審判決或裁定的事項進行重新審理。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同時就是終審判決,對此不能提起上訴。

(3)訴訟的基本程序

上訴——受理——開庭審理——二審程序(只在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時才啟動)
法庭審理的階段:開庭准備、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宣判五個階段。

(4)證據

①訴訟證據的含義和種類:
訴訟證據的含義是指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憑證或根據。
訴訟證據的種類: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鑒定結論和筆錄。
②舉證責任:
A、民事訴訟中的舉證原則:「誰主張,誰舉證」。
B、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其原因在於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不是合法,這種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單方作出的,公民只有被動服從;況且,較之行政機關的物力、財力、人力,普通公民顯然勢單力薄,在舉證能力上無法與之抗衡。因此,法律以這樣的舉證責任分配方式來體現公正。

(5)律師

①刑事訴訟辯護人的職能:
在刑事訴訟中,律師作為辯護人的職能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使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罪輕的人不致重判,從而使法律得以正確實施。
②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包括: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

我高二,前幾天從網路文檔下的提綱,希望有用

熱點內容
合同法探親假 發布:2024-11-02 08:26:53 瀏覽:979
司法部疫情令 發布:2024-11-02 08:26:50 瀏覽:885
立法是誰做的 發布:2024-11-02 06:47:11 瀏覽:354
簡述我國商法的淵源 發布:2024-11-02 06:32:02 瀏覽:948
按勞動法休息日加班12小時怎麼算 發布:2024-11-02 06:21:00 瀏覽:375
初級法院徇私 發布:2024-11-02 06:11:20 瀏覽:83
城建科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5:50:29 瀏覽:601
尋法律顧問上海 發布:2024-11-02 05:46:10 瀏覽:696
勞動法曠工的解釋 發布:2024-11-02 05:41:56 瀏覽:534
湛存道德經 發布:2024-11-02 04:54:19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