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最初

民法典最初

發布時間: 2024-03-26 22:21:17

⑴ 最早的資本主義的法律是什麼

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法典》 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伍簡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高讓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1800年,法國執政府任命J.E.M.波塔利斯、F.D.特龍謝、F.J.J.比戈德普雷阿梅訥和J.馬爾維爾四位法學家起草民法典。第二年,他們完成了全部民法典的初稿。 拿破崙非常關心法典,甚至親自參與了法典的制定工作。法典草案經過法國樞密院的仔細審查,還送交各法院廣泛徵求意見,最後在議後獲得通過。帝國成立以後,民法典在1804年3月21日通過,並予以頒布。這部法典的立法原則是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和契約原則。充分反戚橘局映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拿破崙法典》的內容除總則以外,共有3編2281條。第一編是人法,是關於個人和親屬法的規定,實際上關於民事權利主體的規定;第2編是物法,規定了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第3編是關於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這一編規定了繼承、贈與、遺囑和夫妻財產制,還規定了債法。這部法典至今仍在使用,但100多年來,隨著法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法典也進行了一百多次的修改。

⑵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是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是:《拿破崙法典》。

1789年法國大革命推版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權階級共和回國。取得革命勝利的答資產階級著手制定統一的符合自己階級意志的新民法來鞏固勝利成果,並發展資本主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草案四度擬定都未有成果。

帝國成立後,《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3月21日在議會最後通過,1807年改稱為《拿破崙法典》,1816年又改稱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稱為《拿破崙法典》。從1870年後,習慣上一直沿用《民法典》的名稱。

(2)民法典最初擴展閱讀:

這部法典確認了資產階級和農民佔有貴族和教會土地財產的合法性,保證不受封建勢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權,確立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原則,規定每個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法典對於家庭、婚姻、繼承等社會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

這部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則,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⑶ 民法典從哪年開始實施

民法典是從2021年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民法典取代那些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除。
民法典編纂的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⑷ 從2021年1月1日生效實行的《民法典》從提出到制定有哪些過程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2016年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2020年5月28日,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民法典出台前共經歷了幾次立法

法律分析:自1949年至2002年,前後僅五十餘年間,我國就已歷經四次民法造典運動,分別於1954年、1962年、1979年、1998年,但囿於經濟、政治、社會和學術等條件的約束,均未成功。2020年民法典最後階段提請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編纂進入最後階段。我國的民法制度也終將迎來民法典時代。

法律依據:《關於的說明》第一條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

⑹ 民法典從第一條開始,按照哪四個

總則編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對《民法典》其他各編起統領作用。

總則編共10章,包括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共204條。

其中,總則編第一章為基本規定,共12條。第一章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及依據(第1條)和民法的調整范圍及對象(第2條);第二部分,民法的基本原則(第3條至第9條);第三部分,民法的法源(第10條)、法律適用(第11條)及效力范圍(第12條)。

一、關於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的理解(第2條)

【條文】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學習總結】

基於上述規定,第二條涉及民法的調整主體及調整范圍,調整主體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調整范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一)就調整主體而言

1.自然人

這一概念區別於《民法通則》中「公民」的概念,自然人的概念更為廣泛,也更符合現實需要。自然人是與法人相對應的民事主體,包括本國人、外國人和無國籍人,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藉助人體胚胎、生殖輔助技術出生的人,同樣屬於自然人。

按照《民法典》總則編中的第16條規定,胎兒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雖然沒有出生,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自然人需要法律承認。機器人不具有自然生物屬性,在現階段法律不承認其為自然人。

2.法人(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法人作為一種組織,其既可以是人的結合團體,也可以是依特殊目的所組織的財產。與自然人相較而言,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自然人的集合體。

《民法典》將法人分為三類:(1)營利法人。是指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2)非營利法人。是指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3)特別法人。是指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

3.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律人格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亦稱非法人團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非法人組織的主要特徵是:(1)從性質來看,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擬制的法人資格,是介於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2)從是否具有營利性來看,個人獨資企業、部分合夥企業具有營利性特徵,大部分專業服務機構屬於非營利性質組織。(3)從承擔法律責任來看,非法人組織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其出資人或設立人承擔無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二)就調整范圍而言

1.人身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包括三類:(1)基於民事主體人格產生的人身關系。主要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的人格權,包括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2)基於民事主體一定身份產生的人身關系。如自然人基於親屬關系產生的親權(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身份權),基於監護關系產生的監護權;民事主體基於知識產權獲得的權利(如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中的人身權)。(3)基於其他社會關系產生的身份權,如榮譽權。

2.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主要表現為兩種:一種是財產所有關系,另一種是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所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表明財產的歸屬關系,體現財產歸誰所有,以及其他人就該財產與財產權利人之間的利用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民事主體在轉移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包括物的流轉關系、遺產流轉關系以及其他財產流轉關系,其中物(商品)的流轉關系是最主要的財產流轉關系。

財產所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享有,是享有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的物權制度來保障。財產流轉關系著眼於利益的獲得,是交易的自由和安全,主要由民法中債和合同制度來保障。民法調整財產所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歸屬秩序,以保護財產的靜態的安全;調整財產的流轉關系的目的在於維護財產的交易安全和秩序,以保護財產的動態的安全。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以所有權為核心的物權制度和以合同為核心的債法制度,是一個國家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支撐市場經濟的兩大法律基石。

二、關於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第3條至第9條)

(一)私權神聖原則(第3條)

【條文】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⑺ 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啟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鎮高弊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內容共計一千二百六十條,分為七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御族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念橡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⑻ 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民法典是什麼,具有什麼意義

作為1789年法蘭西大革命的產物,《法國民法典》的最初名稱為「法蘭西人的民法典」,先後在1807年和年兩次被命名為《拿破崙法典》,它的頒布實施,結束了法國南部受羅馬法影響的成文法地區和北部習慣法地區之間的法律沖突,更為重要的是,其在立法原則、編制體例乃至法律語言上的傑出成就,堪稱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



概言之,《法國民法典》之所以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原因有三個:

其一,《法國民法典》體現的自由平等、契約自由、人權思想被譽為人權宣言,「意思自治」原則貫徹始終;

其二,《法國民法典》在編制體例上承襲並突破《法學階梯》,採取羅馬編制,並將訴訟分離出原先的三編內容;

其三,《法國民法典》在語言上完美明晰,生活生動,淺顯易懂,堪稱語言上的傑作,為後世民法典編纂依據。

熱點內容
法官任職步驟 發布:2025-01-06 04:15:55 瀏覽:143
2013年執業葯師葯事管理與法規答案 發布:2025-01-06 04:15:00 瀏覽:665
合同法對國有公司的重要性 發布:2025-01-06 04:07:52 瀏覽:929
河沖法規 發布:2025-01-06 03:46:59 瀏覽:919
西北大法學 發布:2025-01-06 03:26:40 瀏覽:249
7人女律師 發布:2025-01-06 02:56:23 瀏覽:309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變遷 發布:2025-01-06 02:56:21 瀏覽:236
廈門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1-06 02:51:47 瀏覽:335
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 發布:2025-01-06 02:41:35 瀏覽:120
虛假訴訟刑法修正案九 發布:2025-01-06 02:36:41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