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解釋39條

司法解釋39條

發布時間: 2024-04-04 06:01:07

A. 應訴管轄能不能對抗協議管轄

您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有的法律規定,當時搞得比較原則,實施一段時間後,經驗不斷積累,認識不斷深化,有條件修改的更明確一些、操作性更強一些。」為了妥善解決民事訴訟中的一系列問題和難題,在充分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修改後實施。
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的范圍之大和內容之多,以及一系列民事訴訟制度的創新,在此不予贅述。衛東區法院法官在本文中僅就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權異議和應訴管轄之間銜接適用問題進行淺析,並對電子送達中關於「受送達人同意」以期最高人民法院進行配套司法解釋修訂時引起注意,僅表拙見。
一、管轄權異議與應訴管轄在司法實踐中的銜接適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並應訴答辯的,視為受訴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但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本條共兩款,分別是關於管轄權異議與應訴管轄制度的規定。管轄權異議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當事人依法提出該人民法院對本案無管轄權的主張和意見。管轄權異議是當事人的一項重要訴訟權利,提出期間受到民事訴訟法的嚴格限制。而應訴管轄又稱默示協議管轄,是指本不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管轄權異議且應訴答辯的,人民法院即有權對該案進行審理。
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以文本解釋意即人民法院只要發現管轄錯誤的,無論在何訴訟階段——但限定在裁判前無異——都應當移送管轄權,未予承認受訴法院依當事人應訴答辯而取得管轄權,似與第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相矛盾,但其實該二條規定有內在淵源及適用條件。
從法理層面上講,無論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與否,人民法院對管轄權進行審查是一項強制性義務,因為管轄權屬於訴訟要件之一,是人民法院做出實體判決的前提條件。對管轄權進行審查既是人民法院須主動履行的職權職責,另一方面,提出管轄權異議也是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在受訴法院未主動審查或雖經審查但卻未發現管轄錯誤的,若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可視為其對自己法定訴訟權利的放棄;如其另就案件實體法律問題應訴答辯的,可視為當事人之間達成了由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協議(即默示管轄協議),受訴法院便藉此取得了所謂的應訴管轄權。當事人在期間屆滿後再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受訴法院有權裁定駁回;當事人如以受訴法院無管轄權為由進行抗辯的,受訴法院不予支持,也不得再行移送管轄。這也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一款關於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即在民事訴訟活動中,人民法院和訴訟參加人都應當同等地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從訴訟程序操作層面講,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應具備以下兩個要件:一是司法實踐中提出異議主體主要為被告,雖《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是「當事人」,但因訴訟程序的啟動人是原告,法院「不告不理」,原告向其認為有管轄權的法院主動提起訴訟,被告不能決定受訴法院,故若被告認為受訴法院沒有管轄權的,只能以此形式提出主張,這也是法律賦予被告該訴訟權利的出發點與法理基礎。二是應在法定期間內提出,「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該項規定應為強制性條款,且屬於效力性條款,如不在此法定期間提出異議,即喪失該項訴訟權利,受訴法院依法取得管轄權。默示協議管轄則需在此二要件基礎上增加一個要件,即是要求被告「應訴答辯」,即被告在答辯期限內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同時,還要求其按照受訴法院依法確定的日期時間到庭參加訴訟,並就案件實體法律問題進行辯論陳述的,方可視為被告默認受訴法院具有管轄權。
因此,從法學理論與實踐操作中均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被告作為被動參與民事訴訟程序的一方主體,未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即已放棄了法律賦予其處於被動訴訟地位的訴訟權利,這既是管轄權異議程序的「胎亡」,卻又是默示協議管轄程序的「萌生」。如被告在放棄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訴訟權利後,到庭參加訴訟並就案件實體法律問題進行辯論陳述,則既是民事訴訟程序法問題,也是實體法律問題的肇始。而對於受訴法院來講,其因此合法取得對案件的管轄權,不得再以《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為據移送管轄,且得依法行使對案件實體法律問題進行審理裁判的權力。
二、管轄權異議與默示協議管轄銜接適用問題的建議
但是,對於受訴法院可能存在這樣幾個法律問題:在被告應訴答辯前,受訴法院發現其不享有管轄權,是否可以主動移送至有管轄權的法院呢?這樣是否會剝奪被告同意原受訴法院對案件實體法律問題審理的訴訟權利呢?因此,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應當明確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期間的法律性質。「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這是《民事訴訟法》對於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訴訟權利行使期間的限制,這一期間的法律性質應為除斥期間?還是時效期間?也即要明確答辯期間的法律性質,《民事訴訟法》未對此予以明確,但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關於被告答辯期間的規定為「應當在受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與修改前相比較,增加了「應當」二字,筆者認為這二字是對「十五日」的限定,而非對被告是否必須提出答辯狀的限定,因為該條第二款明確規定「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與涉外民事訴訟提出答辯狀期間可以申請延期的規定不同,該條(即國內民事訴訟)強制性地規定被告提出答辯狀這一訴訟權利的行使期間為法定的十五日,未明確是否可以延期,應嚴格依照法律文本操作,被告不得申請延期、人民法院也不準延期。
因此,被告提出答辯狀的期間是固定的,不以任何事由而變更,被告如未在此期間提出答辯狀,則喪失了提出答辯狀的訴訟權利,故該期間的法律性質應為除斥期間。如當事人未能在此法定期間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便也喪失了提出管轄權異議這一訴訟權利。該規定條款應為強制性條款,而非倡導性條款,且屬於效力性條款,如不在此法定期間提出,即喪失該項訴訟權利,受訴法院依法取得管轄權。但是,若當事人在答辯期間未提出管轄權異議,其後也未應訴答辯的,即便其在法定期間屆滿後再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民法院雖無義務進行審查,但卻仍可依職權決定是否採納——對管轄權的審查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責——可在最終裁判前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其次,應當借鑒協議管轄制度,明確默示協議管轄適用的案件類型,並保護被告「默示」的訴訟權利。《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是關於協議管轄的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可看出協議管轄的法定要件有:一是適用案件為「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二是應采書面約定形式;三是協議約定管轄法院范圍法定;四是必須選擇確定的、單一的受案管轄的人民法院;五是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默示協議管轄顯然不要求書面約定,相反是以被告「應訴答辯」的作為方式為要件的,也不要求確定單一的管轄法院,但在不得違反級別管轄與專屬管轄的要求是相同的。然,默示協議管轄是否應明確或限定適用的案件類型呢?在被告應訴答辯前,受訴法院發現其不享有管轄權,是否可以徑行移送至有管轄權的法院呢?
筆者認為,第一,默示協議管轄適用的案件類型應予限定,可以借鑒協議管轄制度要件,將默示協議管轄適用的案件類型也限定為「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排除人身權益及身份權益糾紛類型的案件,抑或以屬地為依據概括性地限定為「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排除與爭議糾紛毫無關聯的法院的管轄權。這既是民事訴訟法基本法理的應有之義,也可以防止當事人通過虛假訴訟方式來行違法違規行為之實,如婚姻關系當事人借默示協議管轄在與夫妻雙方均無人身、身份或財產權益關聯之地的人民法院訴訟離婚並分割財產,以此來逃避夫妻債務或規避國家強制性義務。第二,被告在法定期間未提出管轄權異議,也未應訴或答辯的,其後受訴法院發現其不享有管轄權,依職權將案件移送至有管轄權的法院應無異議。但是,如果在答辯期屆滿前或屆滿後應訴答辯前,受訴法院依職權審查而發現其不具有管轄權,如在此任何一個期間徑行移送案件之管轄權,是否會侵害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尤其是剝奪被告默示同意的訴訟權利——默示協議管轄的本質即是被告以應訴答辯的作為方式同意受訴法院對案件實體法律問題進行審理裁判——從而使得被告喪失了要求或同意受訴法院對案件實體法律問題進行審理裁判的訴訟權利?筆者認為,在解決了默示協議管轄適用的案件類型問題後,如不屬於適用的案件類型,主動移送應無法律障礙與現實障礙;如屬於可以默示協議方式管轄的,為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建議可以在移送前徵求雙方當事人的意見,或考慮在期間屆滿後再行移送。
最後,建議增設受訴法院就默示協議管轄法律後果向被告釋明的義務。默示協議管轄制度是大陸法系國家(地區)民事訴訟法均有規定的一項制度,但大陸法系國家(地區)民事訴訟法一方面均無管轄權異議期間的限制,即當事人可以在民事訴訟活動的任何階段提出管轄權異議,以充分保護被告的管轄利益;同時,又通過應訴管轄制度以維護原告的信賴利益、程序安定和訴訟利益,二者互為補充適用。而設置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法定期間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創新,原因與目的均是為了敦促當事人及時行使訴訟權利和節約有限的司法資源。但是,在我國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訴訟能力相對不足的現狀下,被告不提出或者不能在法定期間內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抗辯,可能是由於不了解這種訴訟不作為的法律後果造成的,如果機械地適用該項規定,則可能會使得與其設立的目的相悖,影響民事訴訟效率和效果。因此,應當借鑒有關國家(地區)的立法例,如古羅馬法中就要求被告應當明知法院無管轄權但同意接受其審判的才能產生應訴管轄的法律後果,「如果他們誤認為自己處於某一審判員的司法管轄之下,則不產生這一司法管轄」;《德國民事訴訟法》第504條規定:「初級法院在事務管轄或土地管轄兩方面都沒有管轄權時,應在本案辯論之前將此點向被告指出,並告以不責問而進行本案辯論的結果。」對人民法院課以就默示協議管轄的法律後果向被告釋明的義務,可以口頭釋明,也可以在立案送達時書面釋明。
三、兼議電子送達之受送達人同意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七條是關於電子送達制度的規定,「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其中,關於電子媒介載體范圍、送達法律文書范圍、送達確認方式及送達日期等,許多專家學者與司法工作者均有論作,相關爭議分歧不大,但是關於「經受送達人同意」的問題鮮有論述,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予以明確。
為何必須「受送達人同意」?根據規定,受送達人同意是電子送達的前提條件,如果受送達人不同意則不能採取此種方式,即使送達也無效。這是由電子送達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送達法律文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直接送達、留置送達、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委託送達、公告送達和電子送達。其中,除了電子送達外,其他六種送達方式均是「人對人」進行送達的,且送達結果即受送達人是否接收到法律文書,均會以某種特定形式確定,而只有電子送達是「人對物」進行的,向被送達人的傳真機或電子郵箱等通過電子物理渠道實施的,送達結果即受送達人是否接收到法律文書難以確定,這直接關繫到人民法院的訴訟程序是否合法和受送達人訴訟權利能否得到實現的問題,因此,必須取得受送達人的同意。
如何確定「受送達人同意」?受送達人同意是電子送達的前提條件,而送達結果直接關繫到人民法院訴訟程序的合法性,也與受送達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緊密相關,因此必須將受送達人同意的意思表示通過某種載體形式予以固定。對於原告來說,固定其同意的意思表示的載體較為容易,因為其作為民事訴訟程序的發起人和實體權利的請求人,相對會配合法院的送達工作,完全可以在受理後以書面形式將其同意電子送達的意見予以固定。
但是,對於被動參與民事訴訟程序的被告來說,其實體利益可能會因訴訟裁判而被限制、減損或被課以訴訟義務和實體義務,一般是不願意被動參與訴訟的,故不管是初次送達還是再次送達,被告不予配合的情形是普遍的,如不採取可靠可信的方式對其同意電子送達的意見予以固定,其在訴訟中或裁判後以送達不合法為由「翻供翻案」的法律風險是完全存在的。對此,建議採取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固定:一是電話錄音或製作電話詢問筆錄,並由合議庭成員或其他在場人員簽字確認;二是被送達人書面同意電子送達,並說明選擇何種電子方式進行送達;三是案件承辦人或合議庭成員可以其他方式方法通知,但必須有其他在場人書面確認或被送達人其後到庭補簽送達回證。

B. 閬楀槺閲屾墍璇寸殑浜嬪疄涓庣幇瀹炰笉闄勬庝箞鍔

銆銆閬楀槺鎵璇寸殑浜嬪疄涓庣幇瀹炰笉絎︼紝鍒欎竴鑸涓嶇﹂儴鍒嗘棤鏁堬紝涔熷彲璇磋ラ仐鍢辨挙閿鎴栭儴鍒嗘挙閿銆傛瘮濡傦紝閬楀槺涓鐨勯儴鍒嗚儲浜э紝鍥犳煇縐嶅師鍥犵伃澶辨垨鎵鏈夋潈杞縐諱簡絳夈


  • 娉曞緥渚濇嵁錛

銆銆銆<緇ф壙娉>鍙告硶瑙i噴銆嬬39鏉★細閬楀槺浜虹敓鍓嶇殑琛屼負涓庨仐鍢辯殑鎰忔濊〃紺虹浉鍙嶏紝鑰屼嬌閬楀槺澶勫垎鐨勮儲浜у湪緇ф壙寮濮嬪墠鐏澶便侀儴鍒嗙伃澶辨垨鎵鏈夋潈杞縐匯侀儴鍒嗚漿縐葷殑錛岄仐鍢辮嗕負琚鎾ら攢鎴栭儴鍒嗚鎾ら攢銆

C. 2022年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

法律主觀:

在實踐當中,維護公民的權益不僅僅針對的對象為普通大眾,其實有時候執法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也會因為職權的原因,做出以權謀私的行為讓公民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一、2022行政訴訟時效司法解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顫棗滾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岩攔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二、行政訴訟時效分為哪些1、普通訴訟時效(1)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3個月。(《行政訴訟法》第39條)(2)經復議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為15日。(《行政訴訟法》第38條第2款)2、特殊訴訟時效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特殊訴訟時效,比如30日(森林法)。3、最長訴訟時效(1)是行政相對人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但未被告知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為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1條)(2)是行政相對人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涉及不動產的為20年,其他的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2條)三、行政訴訟時效的效力1、行政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2、行政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茄余,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9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後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因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後才能查明訴訟時效是否屆滿。當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後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並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但是,權利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自願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而且基於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存在,義務人在自願履行義務後,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體權利本身已因其他原因而消滅的,則履行義務的義務人可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

D.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司法解釋

沒有專門針對此條的司法解釋,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 )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適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二)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解除合同,應當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一、規章制度的內容和訂立程序合法;
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訂立中經過全體職工或者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且經過公示。
二、達到嚴重程度
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客觀存在,並且是屬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何為「嚴重」,一般應根據勞動法規所規定的限度和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規定的具體界限為准。
三、程序合法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處理是按照本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辦理的,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1〕14號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E.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司法條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25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1〕18號
為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適用婚姻法的有關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第一條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一條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第十五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
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第十七條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第十九條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江蘇省律師協會《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適用講座筆記最高人民法院 吳曉芳法官
時間:2011年9月3日,地點:南京金陵晶元大酒店第一條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吳:1、重申婚姻法第十條的規定;2、對主張撤銷的,因為婚姻法明確只有一種可撤銷的情形,即脅迫,民政部後來的《婚姻登記工作暫行規范》中也是強調只有受脅迫的婚姻才撤銷,除此之外,均不屬於可撤銷的情形,而現實中,有的當事人對於結婚登記過程中的瑕疵,如一方未親自到場提出異議,主張撤銷,行政程序顯然不好走,怎麼辦?從行政法的相關規定來看,只能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後面如何操作,是行政庭的事情,提醒注意5年的訴訟時效(行訴法解釋42條);3、總的原則,維護婚姻穩定,不輕易撤銷。第二條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吳:1、之前的審判中,可依據證據規則75條,持有不提供不利推定原則;2、第一款的主體是婚內夫或妻,第二款的主體包括子女,近親屬;3、只有提供了必要證據才可以推定,具體實務中要掌握必要證據的尺度,私下做的親子鑒定能否成為必要證據?吳法官認為不可以,因為私下做的無法保證標本的確切性;4、一方死亡的,另一方要求兄弟姐妹之間做鑒定不同意的,也不可以推定,因為兄弟姐妹之間的准確率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第三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吳:1、以往這類問題,沒有離婚,主張撫養費的,有的法院不予受理,現實中,比如一方常年在外,錢不歸家,另一方辛苦帶孩子,無法維持生活,起訴到法院,要求支付撫養費,如果不支持,顯然不公平,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是法定義務,離婚不是必要條件;2、關於「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2001年的司法解釋一限定為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現實生活中,大學里學生能自食其力的很少,對這部分子女,如果主張撫養費,應不應支持?目前法院的做法是盡量調解,調解不了的,也只能按照解釋一的規定,現在來看,解釋一這一條有點超前,期望將來立法解決。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吳:婚姻期間,分是例外,現實生活中,第一次沒離掉,等第二次再起訴中間有六個月時間,這個時侯,如果對方隱藏、轉移,怎麼救濟?因此,規定可以起訴分割共同財產,《物權法》第99條也規定共同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吳:1、婚姻法17條確定,生產經營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司法解釋二明確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為共同財產,此處進一步補充;2、房子的升值視為自然增值,如果婚前個人房產,婚後升值變現,再用於購房,再升值,對再升值的部分,可作為投資收益,屬於夫妻共有;3、個人房屋租金,傾向於共同財產,出租房需要對房屋修繕管理,可認為是經營管理,舉北京例子,男的依靠祖上幾間房屋租金過活,不上班,女的上班,工資作為共同財產,租金不作為共同財產,顯然不公平。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吳:現實中,對這一問題有不同判決,有法院認為,根據合同法,未經登記的可以撤銷,但也有法院認為,根據婚姻法19條,「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主張贈與有效,不能撤銷。最高院研究認為,贈與本來就主要發生在親屬之間,合同法對贈與的規定當然應當適用於夫妻關系,為了同案同判,維護法律尊嚴,作此統一規定。賈:對於小產權房,雖然未經合法登記,但如果也履行了相關的證明手續,也可按照本條處理。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吳:1、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老年人的利益,現實中贈與一方還是雙方之爭時,產權登記就說明了問題,登記在誰名下,就是贈與誰;2、該條的出資僅限於全額出資,對婚後父母付首付,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僅視為對子女的個人贈與;3、登記在雙方名下,當然屬於共有,未做份額約定的,視為共同共有;4、其他近親屬贈與的,參照執行。第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吳:先要走一個特別程序。第九條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吳:生育要尊重女方的意見,對男方的訴求,給的出路是,可以找別人生。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吳:1、相對應增值部分,未做具體規定,審判實踐中,還是要按照婚姻法第39條「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處理;2、如果房價跌了,是否也要另一方承擔,傾向性意見,無需承擔,至少應補償還貸的一半,因為,跌應該是暫時的,總體還是升。第十一條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吳:徵求意見稿中有一個除外,即「但該房屋屬於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的除外」,後來還是去掉了,主要考慮,加上除外與《物權法》106條沖突,也易為那些因房價上漲而惡意毀約的人提供違約的途徑。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吳:1、有人提出來,作為債權不公平,我們錯過了最好的買房機會,返還時應考慮增殖因素,最高院的意見還是不考慮增殖因素,畢竟房子的性質福利色彩濃;2、要不要考慮利息,如果子女沒有住,可以考慮利息,如果一直居住,,則不考慮利息,不問你要租金就算便宜了。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吳:司法解釋二11條,養老保險金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參照上海高院的做法,只分割個人繳納的保險費,不涉及統籌部分。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吳:1、法律依據,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條件為離婚;其他教授的觀點,離婚是主訴,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是附帶,主訴不成就,附訴當然無效;證據規則67條「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後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2、如果協議中明確約定,不以離婚成功為條件,如果登記離婚或協議離婚不成,訴訟離婚時,仍按協議辦理,則屬於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可按協議處理。第十五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吳:如果一方明放棄暗繼承,你也沒轍,不可以主張放棄無效,因為按照繼承法46條,只有「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才可認定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沒有絕對的公平,任何一方均不應企望從婚姻中獲利。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吳:以前,有的法院對這類案件不予受理,認為左口袋借到右口袋,現在統一尺度。第十七條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吳:當前實踐中,一方有家庭暴力,另一方包二爺,都不能主張賠償,婚姻法46條明確規定,必須是無過錯方。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吳:主要針對現實中,假離婚不分割後來真離了,或者離婚時為了少交訴訟費,未要求分割,後來又要分割,或者離婚後作為商業合作夥伴共同經營,後來再要求分割的情形。賈:不受解釋一31條2年時效的限制,因為之前是一種共有的持續狀態,隨時可以主張分割。第十九條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吳:目前一審、二審案件都適用,司法解釋是解釋法律的,應當與法律同步,現行婚姻法2001年就頒布實施了,不過再審案件不適用。幾 點 補 充1、司法解釋二和三其實不沖突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子女購置房屋出資的,產權登記在一人名下,就是贈與一方的明確意思表示,登記在雙方名下,就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是在不同層面闡述同一個問題。2、關於買斷工齡款買斷工齡款是一個不規范用詞,所以沒有就此專門規定,實踐中可參照司法解釋二軍人名下復員費處理。3、關於夫妻債務原徵求意見稿第18條「離婚時,夫妻一方主張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由雙方共同償還的,舉債一方應證明所負債務基於夫妻合意或用於夫妻共同生活、經營」顛覆了解釋二24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是保護債權人利益,還是保護離婚訴訟中一方當事人利益,平衡的結果,最終使該條沒有通過,為了平衡離婚訴訟中一方當事人利益,法院可以援引婚姻法41條,考察是否用於家庭共同生活?是否有共同舉債的合意?4、關於探望權現實中,一方去世,另一方帶走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思孫心切,要求行使探望權,有法院判支持。但根據目前法律,不應當支持,因為婚姻法第38條只把探望許可權定在「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雖然不支持不近人情,雖然看孫子天經地義,但是有違法律規定,寄望於立法修改。5、事實婚能否判不離?最高院89年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第6條「審理事實婚姻關系的離婚案件,應當先進行調解。經調解和好或撤訴的,確認婚姻關系有效,發給調解書或裁定書;經調解不能和好的,應調解或判決准予離婚」,有法院問,能否判不離,回答不可以!因為事實婚畢竟不是合法的婚姻,只能判離不能判不離。6、法院對判離的判決有權再審民訴法183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不得申請再審」,雖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但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以依職權再審,如「被離婚」案件,對方找人冒名頂替,把婚離掉了,自己毫不知情,之後才發現,法院可依職權再審。7、關於忠誠協議爭議太大,不宜統一規定,各級法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8、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繼父母有的意見提出按撫養時間定性,後來反對很大,最後還是各級法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房產拍賣程序 發布:2024-12-28 18:41:29 瀏覽:593
美國移民法214b條款b 發布:2024-12-28 18:25:21 瀏覽:348
合同法民事責任 發布:2024-12-28 17:58:49 瀏覽:647
彭陽縣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4-12-28 17:25:08 瀏覽:811
勞動仲裁律師費標准 發布:2024-12-28 17:07:07 瀏覽:919
司法局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務 發布:2024-12-28 17:02:21 瀏覽:458
經濟法二審模擬法庭 發布:2024-12-28 16:11:23 瀏覽:704
新婚姻法排斥同性嗎 發布:2024-12-28 15:41:52 瀏覽:784
婚姻法保戶男性 發布:2024-12-28 15:33:41 瀏覽:144
違婚姻法的研究 發布:2024-12-28 15:01:21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