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思路圖

刑法思路圖

發布時間: 2024-04-05 18:51:32

Ⅰ 專科學法律,但是專科階段老師只講了刑法的總則部分,請問分則要怎麼學還有專插本的刑法要怎麼復習准備

關於復習方法,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節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系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輪番復習,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進而產生倦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一門科目,應該使它們輪番上陣,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在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3、糾錯整理: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4、思維導圖復習:思維導圖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將知識用思維導圖畫出來進行整理記憶,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識的脈絡和重點,並且記得牢固。

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Ⅱ 2019法考備考考點【分則概述】刑法分則的條文結構

一、刑法分則的條文結構

1.罪狀

(1)罪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具體犯罪基本特徵(成立要件)的描述(基本罪狀),另一類是對加重或減輕法定刑的適用條件的描述(加重、減輕罪狀)。刑法分則對任何犯罪都規定了基本罪狀,但並非任何犯罪都有加重、減輕罪狀。

(2)分則條文對基本罪狀的描述方式,可以分為四種情況,即簡單罪狀、敘明罪狀、引證罪狀、空白罪狀(參見罪狀)。

簡單罪狀:僅寫出犯罪名稱,沒有具體描述犯罪特徵。特點是:簡單概括,避免繁瑣。例如《刑法》第232條的“故意殺人的”,第233條的“過失致人死亡的”等,都是簡單罪狀。

敘明罪狀:對犯罪的具體特徵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特點是:要件明確,避免歧義。例如《刑法》第305條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引證罪狀:引用其他條款。特點是:條文簡練,避免重復。如《刑法》第124條第1款規定了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與法定刑,其第2款規定: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該款便是引用第1款的罪狀,來說明和確定過失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

空白罪狀:沒有具體說明某一犯罪的具體特徵,但指明了必須參照其他法律、法令。特點是:參照其他法規,避免復雜表述。我國的刑法分則中,沒有典型的空白罪狀。

(3)刑法分則有些條文規定了兩種以上的行為,其中有的是一個犯罪有供選擇的幾個基本罪狀,如第347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有的則是幾個犯罪的基本罪狀,如第247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加重、減輕罪狀分為加重罪狀與減輕罪狀。

刑法分則對加重罪狀的規定有三種情況:

①一是設專條規定加重罪狀與法定刑,如第119條:

第117條【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19條【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破壞電力設備罪、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施、電力設備、燃氣設備、易燃易爆設備,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②二是設專款規定加重罪狀與法定刑,如第257條第2款: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③三是在基本罪狀與法定刑之後,緊接著在同款內規定加重罪狀與法定刑,如第254條。

【報復陷害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分則對減輕罪狀的規定,一般設立在規定基本罪狀與法定刑的同一條款內,沒有設專條或專款規定減輕罪狀。減輕罪狀的內容都是“情節較輕”。

2.罪名

(1)類罪名與具體罪名。類罪名是某類犯罪的總名稱。共有十個類罪名;具體罪名是各種具體犯罪的名稱。每個具體罪名都有其定義、犯罪構成與法定刑。

(2)單一罪名與選擇罪名,概括罪名

單一罪名,是指所包含的犯罪構成的具體內容單一,只能反映一個犯罪行為,不能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例如,故意殺人罪、盜伐林木罪等。

選擇罪名,是指所包含的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復雜,反映出多種犯罪行為,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罪。選擇罪名的特點是可以包括許多具體犯罪,又避免具體罪名繁雜。

概括罪名,是指其包含的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復雜,反映出多種犯罪行為,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如信用卡詐騙罪,包括了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使用作廢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惡意透支四種行為。概括罪名是介於單一罪名與選擇罪名之間的一種罪名。從罪名本身沒有選擇餘地的角度來看,它具有單一罪名的特點;但從其包含了多種行為,只實施其中之一就構成犯罪而言,它具有選擇罪名的特點。

3.法定刑

法定刑與刑種不是等同概念,一個法定刑中既可能只有一個刑種,也可能包括幾個刑種。例如故意殺人罪共有兩檔法定刑,前一檔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中包含了三個刑種,但應認為只是一個法定刑。因此當適用這一法定刑減輕處罰時,只能判處低於10年有期徒刑的刑罰。

(1)絕對確定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121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立法者認為對劫持航空器並發生上述結果的犯罪,應當而且只能判處死刑。

(2)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我國刑法分則通常規定的是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有利於實踐罪刑相適應的原則。①規定最高限度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433條第1款:戰時造謠惑眾,動搖軍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②規定最低限度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317條規定:組織越獄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③規定最高限度與最低限度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118條規定:“破壞電力、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三種相對確定的法定刑主要是針對有期徒刑而言,因為死刑與無期徒刑沒有刑度問題,拘役、管制以及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幅度較小,無須在分則條文中詳細規定,直接根據刑法總則規定的期限進行裁量即可。④規定兩種以上主刑或者規定兩種以上主刑並規定附加刑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275條前段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該條規定了兩種主刑和一種附加刑,法院在量刑時可以在這三種刑罰中選擇其一。

(3)浮動法定刑:如《刑法》第227條規定,對犯倒賣車票、船票罪的,並處或單處票證價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浮動法定刑具有以下特點:①只見之於罰金刑,這顯然是因為罰金刑的數額可以根據刑法規定的某種事實標准予以確定的緣故。②只適用於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對其他犯罪難以甚至不可能規定浮動法定刑。③刑罰(罰金)的具體幅度(數量)要根據案件的一定事實確定。

浮動法定刑與相對確定法定刑的區別:在刑法規定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時,不管案件發生與否,人們可以事先得知刑罰的具體幅度;而刑法規定浮動法定刑時,只有查清了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才能得知刑罰的具體幅度。

法定刑與宣告刑的區別:法定刑是立法機關在制定刑法時確定的,宣告刑是司法機關在審理具體案件時確定的;法定刑有可供選擇的刑種與刑度,宣告刑只能是特定的刑種與刑度。但宣告刑必須以法定刑為依據,即使從輕、從重、減輕處罰時,也要以法定刑為依據。可見,法定刑是立法上的規定,著眼於該罪的共性。宣告刑是司法中的適用,著眼於具體犯罪案件以及犯罪的特殊性。

Ⅲ 一招搞定刑法兩階層、三階層和四要件的理論對比|厚大教學

刑法是什麼?刑法便是犯罪論和刑罰論,犯罪論解決「什麼樣的行為構成犯罪」,刑罰論解決「構成犯罪後應如何處置」。漢高祖劉邦入咸陽後,約法三章,其一即「殺人者死」,這便是刑法,前者「殺人」屬於犯罪論,後者「死」屬於刑罰論
法考中刑法這門學科是一門比較重要,相對來說也比較有難度的這么一個學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刑法中涉及很多不同的理論學說,犯罪論就是其中一個。刑法關於犯罪論的理論學說大概有這么三種:四要件說、兩階層說和三階層說。
厚大的刑法導學已經開始了一周了,今天簡單地從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角度談一下這幾種學說觀點之間的特點和差別,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搭建刑法的思維體系,有哪裡說的有瑕疵的,也歡迎各位指正
四要件說傳統的犯罪論,學習蘇聯而來,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更夠犯罪的標准即看該行為是否符合四個要件:1犯罪客體,2犯罪客觀方面,3犯罪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如果同時滿足這四個方面,即構成犯罪,四者缺其一就不構成犯罪(這一點使得四要件在形式上簡單明了,但同時在認定某些情形下的定罪,如有未成年人參與的共同犯罪時,所得出的結論不甚合理,因此四要件說遭到很多的詬病)
四要件說所主張的構成犯罪所需要的四個要件1犯罪客體,2犯罪客觀方面,3犯罪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是沒有順序之分的,也就是說只要同時滿足1234即可,沒有邏輯判斷上的先後之分(這是四要件說與兩階層說和三階層說之間比較明顯的一個區別),但隨著四要件的發展,當下有的學者提出四要件應遵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的邏輯判斷順序,有的學者則主張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的邏輯順序,以此來彌補本身的缺陷
三階層說比較新的犯罪論學說,學習德日而來,一個行為構成犯罪,要依次經過三個層級的判斷,第一、構成要件符合性;第二、違法阻卻事由;第三責任阻卻事由,只有依次滿足三個層級的判斷,才能最終判定某行為是否被認為屬於刑法上的「犯罪」
構成要件符合性。構成要件包括客觀構成要件和主觀構成要件,客觀構成要件包含主體、行為、結果、因果關系,主觀構成要件包含故意、過失
違法阻卻事由。主要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責任阻卻事由。主要就是判斷犯罪人的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少量會涉及期待可能性
三階層說的邏輯是這樣的:一個事實發生後,第一步判斷,這個事實符不符合刑法條文中所規定的某罪的構成要件([客觀構成要件]有沒有犯罪行為?有沒有危害結果?行為和結果有沒有因果關系? [主觀構成要件]行為人主觀上有沒有犯罪故意或者犯罪過失);滿足第一步後,還不能斷定行為人就構成犯罪,接著進行第二步的判斷,有沒有違法阻卻事由(在滿足第一步的前提下,就推定該行為具有「違法性」,所以第二步主要從消極方面進行判斷,即有無違法阻卻事由,即是否滿足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滿足第二步後,仍然不能斷定行為人就構成犯罪,還要進行第三步的判斷,有沒有責任阻卻事由(同樣,在滿足第二步的前提下,就推定該行為具有「責任性」,所以第三步亦主要從消極方面進行判斷,即有無責任阻卻事由,即是否缺乏刑事責任能力)
兩階層說兩階層說與三階層說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實際上,兩階層在形式嫌陵氏上,是將三階層中的第二步的判斷與第一階段的判斷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不法」(即三階層中的構成要件符合性[兩階層說中稱為「積極的不法」]和違法阻卻事由[兩階層說中稱為「消極的不法」])和「有責」(即三階層中的第三步的判斷)的兩階層的判斷邏輯
綜上,四要件說、三階層說和兩階層說之間的差別如圖所示:
三階層的體系圖
兩階層的體系圖
三階層與四要件的對比圖
採取不芹散同的犯罪論會有何種不同的結汪茄果?
假定犯罪事實如下:13歲的張三和30歲的李四共同強奸了小紅
四要件說:13歲的張三不構成犯罪,30歲的李四構成強奸罪,最終以強奸罪對李四定罪量刑(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導致罪刑不相適應)
三階層說/兩階層說:13歲的張三雖然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仍滿足「構成要件符合性(對於三階層來說)」或「客觀的不法(對於兩階層來說)」,所以可以認定張三和李四成立共同犯罪,構成強奸罪,但因為張三具有「責任阻卻事由(對於三階層來說)」或缺乏「有責性(對於兩階層來說)」,所以最終張三不承擔刑事責任,而對於李四來說,不僅構成強奸罪的基本犯,還同時滿足了「輪奸」的法定刑升格條件,量刑直接提高了一個檔次
以上,即為採取不同的觀點所可能造成的處斷上的不同。
想要強調的是,這種差別只是在很少的領域表現得突出(如共同犯罪),大部分情況下結論並沒有顯著的差別。而隨著四要件本身的完善,這種差別正在越來越小。所以我們在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中的備考中,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在這一方面。在私下的學習交流中,也不要動不動就以理論劃分立場,不負責任地認為「凡是四要件的都是錯的」「凡是三階層/兩階層的都是錯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好地理解刑法的邏輯和它的思維體系,能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不同理論學說之間的分歧

Ⅳ 求刑法中的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關系圖解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的心理狀態。而在行為人認識的過程中,犯罪故意由兩大因素構成:一是認識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密切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割裂關鍵詞:犯罪故意;認識因素;意志因素正文:在行為人認識的過程中,犯罪故意由兩大因素構成:一是認識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密切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割裂。認識因素的含義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就是對犯罪故意認識因素含義的說明。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所特有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犯罪故意是以認識因素為基礎的,在認識因素基礎上形成的意志因素是決定行為實施、行為方向的內在心理動力。即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包括「明知」和「會」兩個方面。明知的內容包括法律所規定的構成某種故意犯罪所不可缺少的危害事實,也就是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客觀事實。所謂「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某種特定的危害結果,二是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要發生某種危害結果。不知道這個能不能幫到你!

Ⅳ 做一本刑法總論的思維導圖需要多久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二十二天。《刑法總論》是現代刑事法學系列教材之一。《刑法總論》共分三編,二十二章。每章內容作為思維導圖以及對導圖的審核,復查以及細節方面的勾勒,各項操作統計下來,也就是需要一天的時間。總共二十二章也就是需要二十二天。

熱點內容
法院被執行人房產拍賣程序 發布:2024-12-28 18:41:29 瀏覽:593
美國移民法214b條款b 發布:2024-12-28 18:25:21 瀏覽:348
合同法民事責任 發布:2024-12-28 17:58:49 瀏覽:647
彭陽縣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4-12-28 17:25:08 瀏覽:811
勞動仲裁律師費標准 發布:2024-12-28 17:07:07 瀏覽:919
司法局提供一流的法律服務 發布:2024-12-28 17:02:21 瀏覽:458
經濟法二審模擬法庭 發布:2024-12-28 16:11:23 瀏覽:704
新婚姻法排斥同性嗎 發布:2024-12-28 15:41:52 瀏覽:784
婚姻法保戶男性 發布:2024-12-28 15:33:41 瀏覽:144
違婚姻法的研究 發布:2024-12-28 15:01:21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