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王寵惠
㈠ 著名法學家王寵惠,為何專愛在朋友家白吃白喝
民國著名法學家王寵惠,生性吝嗇,據他的好友表示,王寵惠雖然是司法總長,但家裡還是不聘廚師,經常到朋友家去吃飯,特別是晚飯時間經常去朋友家。他為了委婉的留在朋友家吃飯也是想了一些辦法的,他在朋友家待到要用餐的時間,他就會看他朋友若是未開口留他吃飯的話,他就開口邀請朋友出去上館子里吃,並說請客,在這種時候,他的朋友就會覺得不太好,明明就是來自己家做客,還要他請客吃飯,於是就會做好吃的招待,這樣他就能很自然的留下來吃飯。其實我覺得除了他摳的原因可能也還因為他覺得在自己家吃飯不香吧,因為很多時候都是感覺別人家的東西好,反到讓我覺得有些可愛,和關系要好的朋友,去家裡面蹭飯我覺得挺正常的。
㈡ 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是誰獲得的,後來如何了
1900年1月,天津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向第一屆畢業生頒發了一批大學文憑。其中,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親自將「欽字第一號考憑」頒發給法科第一名學生王寵惠。
「欽字第一號考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大學文憑。它的正上方寫著「考憑」兩個字,右邊書有「欽字第壹號」字樣。文憑正文開頭書有「欽差大臣辦理北洋通商事務直隸總督部堂裕(祿)為……」等字樣。文憑里介紹了北洋大學堂的簡介,王寵惠的介紹和鑒定,以及王寵惠所學課程。甚至還提到了王寵惠曾祖父、祖父、父親的姓名。
民國成立後,王寵惠做過外交總長、司法總長、教育總長,成為一名風雲人物。
1912年,當中華民國成立後,消息傳到海外,令無數華僑為之振奮。2月19日,荷屬爪哇島泗水市華僑,走上街頭,升起五色旗,鳴放爆竹,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可是,荷蘭殖民當局派軍警武力干涉,開槍打死了3名華僑,擊傷10餘人,逮捕100餘人。這就是著名的「泗水慘案」。
王寵惠時任外交總長。他多次致電民國政府,要求與荷蘭進行交涉,不能像清朝那樣,漠視華僑性命,任由列強欺負宰割,「民國初立,豈尚忍辱滿清政府放棄責任,漠視僑民」。最終,在王寵惠等人的奔走下,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迫使荷蘭釋放了所有逮捕華僑,承諾懲治兇手,賠償和撫恤傷亡的華僑。荷蘭政府還表態,以後將對華僑和荷蘭人同等對待,絕不歧視。
1、王寵惠
王寵惠(1881.10.10.-1958.3.5),字亮疇,祖籍廣東省東莞市,出生於香港荷李活道75 號的道濟會堂。王寵惠是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的獲得者,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並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
2、鄭天錫
鄭天錫(1884-1970,Cheng Tien-Hsi),字雲程,號茀庭,廣東香山縣人(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 。中國著名法學家、外交家。 倫敦大學法學系畢業,曾任大理院大法官,多所大學法學教授,司法官次長,國際聯盟法官,民國最後一任駐英大使。
3、徐謨
徐謨(1893-1956),字叔謨,筆名平章,江蘇蘇州人,原籍江蘇吳縣人,曾任國際法院法官,是首位出任國際法院法官的中國人。
4、顧維鈞
顧維鈞(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漢族,江蘇省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史外交家。
1912年回國後,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內閣秘書、外務部顧問和憲法起草委員等職。後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國民政府駐法、英大使,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
5、倪征燠
倪征燠[yù](1906年7月—2003年9月2日),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1984年,倪老以他高尚的品格和資深的閱歷當選為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享受到國際司法界最高榮譽的國際法官。
6、史久鏞
史久鏞,男,著名國際法學家。1926年10月9日生於浙江寧波。早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政治學學士學位,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法學,獲國際法學碩士學位,1951年畢業後留校從事國際法學研究。
1994年2月6日,任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任國際法院副院長,2004年2月6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這也是自聯合國國際法院1946年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法官擔任院長。
7、薛捍勤
薛捍勤,女,中國山東省人,資深外交官和國際法專家,2010年5月12日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2010年6月29日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㈣ 誰知道中國最早的第一女律師是哪位
傑原是寶安人——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的傳奇人生
2007年11月30日 深圳商報
鄭毓秀是中國最早的女博士。她的專業是法學,她還是中國最早的女律師。而這樣一位女傑就出自寶安,也就是現在的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的樂群社區。
法制是公民社會的基礎與保證,也是近代化的顯著標志。近代嶺南人物輩出,其中不乏中國法學界的先驅。留學生之父容閎取得美國耶魯大學學士學位後,於1854年返國,曾在香港任見習律師。伍廷芳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入倫敦學院攻讀法學,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
鄭毓秀生活的時代較晚,相比於兩位前輩,她只能是後學,但是在女性中,她又是先驅人物。1924年,鄭毓秀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女性第一位獲此殊榮者。回國後,她突破重重阻隔,在上海開辦「魏鄭聯合律師事務所」,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此後,她又先後出任過上海地方審判廳廳長、監察廳廳長、上海法政學院院長、教育部次長等職。1928年,鄭毓秀被推舉為「民法起草委員會」五委員之一,她將婦女婚姻自主權利第一次寫進了法律條文之中。
鄭毓秀是寶安的驕傲,也是深圳的驕傲。1996年,綺雲書室成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鄭毓秀的成就。鄭毓秀的事跡不應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叛逆讓她成了「大腳女人」
鄭毓秀1891年出生於新安縣西鄉鎮屋下村,如今依然留存的綺雲書室就是她童年生活和學習過的地方。她的父親鄭文治,在清廷戶部任職,長年留居北京,母親出身大家閨秀,但長期受父親冷落,婚姻可謂不幸。母親的遭遇和性格影響了鄭毓秀,使她漸漸形成叛逆和正直的品質。她小時候喜歡聽母親講故事,最喜歡聽花木蘭替父充軍的故事。
鄭毓秀7歲那年隨祖母及全家遷徙到廣州,他們住在廣州西關一座寬敞豪華的宅院里。在當時,女孩子尤其是大家族的女孩子都得裹腳。祖母按規矩也讓鄭毓秀裹腳,但是第一天裹腳讓她無法忍受,她當晚就將裹腳布解開,第二天腳又被傭人裹上了。第三天早上,鄭毓秀扶著牆慢慢走進學堂,當私塾先生講課時,她突然尖叫起來,躺在地上,亂蹬亂踢,大叫大喊。當祖母出現時,鄭毓秀勇敢地對她說:「我絕不裹腳,嫁不出去也不裹!」
鄭毓秀就這樣成了「大腳女人」。多年之後,回想起幼時反抗「纏足」的情景,她都會開心地笑起來:「那個小姑娘真的是又勇敢又機智啊!否則,那一雙『三寸金蓮』如何在平津鐵路線上自由地穿梭行走?如何東渡扶桑西去法國呢?」
鄭毓秀後來用英文寫過一本自傳,叫《我的革命生涯》(MyRevolu
㈤ 王寵惠和王寵佑是什麼關系
兄弟關系。
王寵惠(1881.10.10.-1958.3.5),字亮疇,祖籍廣東省東莞市,出生於香港荷李活道75號的道濟會堂。王寵惠是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的獲得者,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代總理、國務總理,並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他是民國時期著名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曾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被聘為國立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王寵惠對近代中國法制的影響可謂巨大。他曾留學美國、德國、法國、英國,飲譽歐美比較法學界,民國初期的學者評價王氏稱:「國人對於世界法學實際方面之貢獻,至王氏而登峰造極,不能復加。」王氏學成回國之後,以法律之學致力於國內法制之完備、司法之改革,以嫻熟之外文和廣博之法律知識,在國際上維護國家弊襪之權益,他曾出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長,民國北京政府修訂法律館總裁、大理租磨激院院長。並在游虧1922年9月至11月,曾短暫出任民國北京政府總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曾任司法部長、司法院院長、外交部長、教育總長、最高國防委員會秘書長等要職,堪稱中國法律近代事業的擘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