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論講稿

民法總論講稿

發布時間: 2024-05-13 07:47:40

A.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5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 網路 全書」。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 範文 5篇,希望你喜歡。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篇一

作為新時代的法典,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得以實現。例如,民法典規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的到來,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有序,讓社會更加和諧。

作為一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先後經過4次修改,歷時五年,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他的出台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需求,它標志著我國私權治理體系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我們相信,作為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民法典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體黨員應順應時代潮流,以更高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篇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

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系方面的法律規范。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私」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說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如被稱為「帝王規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說:「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范健全,說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說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繼承和收養問題,涉及的財產方面的物權以及債權方面的合同問題以及侵權責任問題,都是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四要素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權利意識,還要有義務意識;不僅要有行為的合法性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說是一個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全民的自覺行為,也是政府責任。

4、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的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直接關聯,特別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民法典的實施,會很好地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著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的到來,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要了解民法典的規范,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和責任的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篇三

民法典有多麼大的意義,它的亮點是什麼,這些大家看看新聞就可以心中有數。民法典的亮點在央視新聞的報道中,呈現出來不少亮點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為能力的年齡、延長訴訟時效等等。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他建議,民法典頒布後,普法 教育 要及時跟上,尤其要通過教科書、現代通訊網路進行普及,普法教育要進機關單位、進學校社區,走進千家萬戶。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篇四

千呼萬喚,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終於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高票表決通過。民法,是調整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幾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稱為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人民權利的寶典,每個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企業的設立和運營,都離不開它。這次《民法典》的出台,可以說亮點多多,從第一編的總則編,到第七遍的侵權責任編,都有不少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變化。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加強宣傳教育、加大民法典普及力度。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

加強立法工作、推動民法典完善發展。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 總結 實踐 經驗 ,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推動民法典發展更上一層樓。

加強執法力度、確保民法典落地生根。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篇五

作為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民法典》共七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計1260條。《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後,我們耳熟能詳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將廢止,退出現行有效的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十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 文化 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一個人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台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簡訊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2020民法典普法講座新聞稿範文5篇相關 文章 :

★ 2020民法典宣傳稿大全【匯總】

★ 2020民法典宣傳活動的宣傳稿【匯總】

★ 民法典宣講活動宣傳稿怎麼寫

★ 2020抗擊疫情優秀新聞宣傳稿

★ 2020新型冠狀肺炎500字新聞宣傳稿5篇

★ 2020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通訊稿範文10篇

★ 2020疫情結束開學演講稿範文5篇

★ 疫情期間網課學習感悟例文5篇

★ 以民法典為主題的宣傳手抄報圖片2020

★ 2020五四青年節活動簡報範文5篇

B. 求文檔: 與法同行演講稿 500字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提起法律,同學們都會覺得很神秘、很威嚴、很崇高! 其實,法律與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法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給予了我們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那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作為小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課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從被動的受約束到主動的養成遵紀的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我們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麼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體會到法律制裁的威嚴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從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四月,是我校法制安全教育月。在這一個月中學校德育處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出好一期法制教育專題的黑板報,聆聽一次法制教育講座,設計一張法制宣傳的小報,向父母進行一次法律知識宣傳,參加一次法制教育知識競賽。
同學們,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讓我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長大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

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提起法律,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的有序。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約束不到我們,只要遵守校紀就行。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因為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請問,如果法律作用甚微,為什麼公元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國王漢穆比因他的《石柱法》——即眾所周知的漢穆拉比法典而流芳百世?請問,如果法律只是一紙空文,為什麼拿破倫會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歷史不會說謊。法律,無疑是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的先決條件。它的重要性更是無庸質疑。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的規定和精神。
明確了法律的重要性。也許有些人又會問:法律既然是為了保障我們的權利而存在的,那我們什麼也不用做么?當然不,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報與付出。法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給予了我們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但法律同時具有強制性和義務性,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必然的要履行法律賦予每個人的義務。例如,我們有勞動的權利,同時相應的有勞動的義務。我們中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有9年的受教育義務。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在這個經濟社會,道德的約束在不斷的被人們所淡忘,甚至開始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促使我們更加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紐約,這個世界最繁華的都市,卻也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犯罪,無疑永遠在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的是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完善。也不可否認,有一些人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為的只是金錢,只是一個「利」字。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的健全,完善中。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這也是在捍衛國家的尊嚴,捍衛自己的尊嚴。
而作為中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自習課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從被動的受約束到主動的養成遵紀的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請你快點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體會到法律制裁的威嚴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作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合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C. 法治在身邊的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法治在身邊的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法治在身邊的演講稿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一提到法治,我們一定會想到那可惡的小偷,可恨的騙子。

我們在小區中不可以玩拋擲石塊的游戲,比如一個小區中,五個小朋友玩拋擲石塊的游戲,其中有一個小朋友被迎面飛來的石頭擊中了右眼。花去醫療費二十八萬左右。有些人不應該把垃圾桶的「肚子」給踢扁,這樣坐既不文明,還會把整潔的環境污染。

有一次,我在小區里玩看到兩個小朋友在說什麼東西,一個人突然大吼起來,把我嚇一跳,我扭頭一看,他們兩個人打了起來,還有一個人嘴裡不停的說:叫你上午在牆上寫我的壞話,寫我的壞話。他更加猛烈的拳打腳踢,另一個人被送到了醫院檢查,經法醫 鑒定為輕微傷,法院一審便判決那個拳打腳踢的監護人賠償各種損失五千餘元,對拳打腳踢的那個人被學校開除,他的父母懇求學校再給孩子一次機會。我們不能幹那些違法的事情。我們要和同學友好相處。

我從法治中學到了無數的道理,我愛法治,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法治就在我們身邊。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法治在身邊的演講稿2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聽到「法治」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吧,沒錯,主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中就有「法治」二字。但是你知道法治是什麼嗎?其實,法治很簡單,法治就是在學校時遵守校規,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作業;法治就是人人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紅燈停綠燈行;法治就是比賽時遵守比賽規則,輸就輸贏就贏;法治就是社會有秩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法治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我們身邊的`法治。

接下來,就讓我來 給大家講講我身邊關於法治的小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張先生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有一次,他為了搶一筆生意而闖了紅燈,結果生意搶到了,但是根據最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闖紅燈應記6分,罰100元,可是因為當時交警不在,所以當時沒有實行相應處罰。過了幾天,王先生接到了一個從公安局打來的電話,原來,當地的警察通過附近的攝像頭發現了王先生闖了紅燈,要求王先生拿出罰款金100元,並記了王先生6分。王先生辯解了一番,但最後還是無奈地拿出了100元罰款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亂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就算有再急的事也不能。如果違法了交通規則,但警察沒有看見,我們應該自己去告訴警察。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誠信這兩條。

第二個故事:一名男子因家裡沒有錢,又沒有工作,所以吃不起飯,經常被人瞧不起。時間長了,那名男子受不了了,心中便有了惡念頭:決定去超市偷菜。但他第一次偷就被當場抓獲了,超市的營業員打了110,警察不僅罰了他很多錢,而且還把他帶到警察局拘留了一個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取我們應得的東西,不能偷偷摸摸,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亞當·斯密曾經說過: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沒錯,只要我們遵紀守法,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自由。

謝謝大家!

法治在身邊的演講稿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法治是什麼?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是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是「依法辦事」的原則。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法治的話,就沒有 評價人們行為是否正確合法有效的准繩。法治是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

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還有保護我們兒童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

法治具有保護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法治是我們生活中的衛士,是國家生活的屏障。

其實法制是有兩個規矩,一是道德,二是法律。道德告訴大家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法律告訴大家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這兩個規矩一設好,我們才能繼續往前走。才能走得正。才能走得遠。

但是為什麼我們身邊查出三無作坊,地溝油,問題奶粉事情還這么多呢?難道那些廠家不知道嗎?他們是被利益沖昏了頭,只想著金錢沒有顧及到買東西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法治的只是沒有普及。所以才會干這樣的事情。我認為應該從小就該普及法治的知識讓人們做到心中有法,做每件事錢都想想是否觸犯了法律。這樣犯法的人才會少。

還有司法不公的問題,法就是為公正而生的,公正要靠法來實現所以,司法不公就成為最大的不公,司法腐敗就成為最大的腐敗。所以解決

這類問題就要進一步加強司法體制改革,從根本上實現法的公平正義

還有前些天的新疆喀什巴楚的嚴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了15人死亡、2人受傷。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真面目。所以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是很重要的。

法治是現代社會正義的代表,而我們作為祖國新一代的花朵。我們跟要學會懂法、用法、守法、護法。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為祖國的明天繪下美好的藍圖!

謝謝大家!

D. 講憲法演講稿範文

憲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怎麼了解它,但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話:「無規矩不成方圓」。下面是新勵成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憲法 演講稿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憲法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憲法它就是這裡面的「規矩」,就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有著很大的作用,它與我們每一個家庭、是每一個個體,都有千絲萬縷著關系,還是我們的親戚呢。這位憲法親戚,她可厲害了,我們中華母親都要聽她的。憲法,她規定了國家的政治、經濟、 文化 、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發展方向,讓他們都乖乖地聽話,不讓他們肆意妄為,囂張跋扈。憲法會給祖國母親畫上一條又長又復雜的線,至於裡面那一條條細膩的小線就是我們的民法、刑法等等。同時,憲法還很具有宣傳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識,特別是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因為它特別有影響力,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團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憲法會保護我們,讓那些想打倒我們的人更加艱難。所以,我們應該讓它更加強大,而不是變得沒有人去遵守憲法。

我們已經了解了憲法,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該怎麼做呢?第一,我們應該讀一讀與憲法相關的書,深刻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那麼這時,就會有人說:「憲法這么難理解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到高中才學呢,現在沒關系,不用了解它,就算現在不了解也沒有關系呀,反正對我又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了解過,很多國外的小朋友,他們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習法律,他們對法律的認識和學習,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如果我們現在不努把力,可能以後就會被淘汰掉。那時你再去學,可就晚了。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學習憲法,了解憲法,讓它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不可抹掉的記憶,刻在我們心中。

第二,我們就應該遵守憲法。憲法,就像是一位神聖而不可冒犯的一位女皇。這位女皇她名氣可不小,她在國際上也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所以我們應該告訴身邊的每一位家人、朋友。我們應該遵守憲法,並把它傳給每一個人,把它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傳下去,每一個人都會知道憲法,我們就可以生活地更舒適了、更和諧了。

最後一點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一定要把我國的憲法發揚光大,讓每一位公民都知道它的存在,好好推廣它、珍惜它。

雖然每個國家都有法律,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我們中國的憲法變成別人學習的榜樣,讓每個國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所以,從現在開始開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遵守它,不管出於哪方面,我們都應該恪守不渝。

憲法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憲法是我國家的根本大法。同學們也許會覺得憲法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我們是沒滿十八歲的公民,法律和社會稱我們為未成年人,賦予我們特殊的權益,並加以保護。比如我們的義務 教育 ,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益。也就是說,我們來學校上課,保證我們正常的學習、系統的接受教育,都是憲法規定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憲法的約束,我們的成長與憲法息息相關!

說起憲法總會給人以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憲法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多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人類社會才變的有序;正是由於憲法的存在人們的權益才得到了保障。作為當代的小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憲法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已不在是美好的夢想,而是被寫進了憲法,是多麼的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如何做到與憲法同行?可能會有人說,我們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吸毒,憲法就約束不了我們。這是多麼的無知啊!其實憲法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憲法的人是沒有認識到憲法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人們在不斷淡化法律意識,甚至有人在討論一些傳統美德是否已經過時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多麼可悲呀!

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的現象不斷上升,據來自公安部門的一則數據表明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犯罪無疑是永遠威脅著我們的安定生活,但是我堅信憲法永遠維護正義,當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制而言,的確存在著一些漏洞。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 離職 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然要說我們的法制正在不斷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制的正義性並捍衛它!

而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常常講到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應該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學校的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以後不違法就行」這是錯誤之極的觀點!那就請你盡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對自己小小的放鬆將來很可能會釀成大錯。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起,將來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集體後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遵守法律是憲法規定的基本義務。我們小學生在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要從小牢記一份責任:為了國家和社會秩序,我們應自覺遵守法律。因為憲法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地伴隨我們成長!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憲法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只有一個國家制定好了憲法,才值得人們去遵守,人們都去遵守了,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和諧安定。但它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很近,它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必然需要為人們適用,中心始終圍繞著「人民」二字,而這尊貴而平實的憲法,也離我很近。

那時,我還沒有接觸憲法,不明白憲法是什麼東西,只是偶爾從老師的嘴裡聽見這個陌生的詞彙,覺得它離我是多麼的遙遠,不知道它早已進入我的生活。

那天,我約好要和朋友出去玩。我本帶著興奮和期待的心情出去,剛要走出去時,卻被爸爸叫住,他用那不可抗拒的語氣,對我說:「你是不是又要出去玩?玩什麼玩,整天就知道玩,作業寫完了嗎?功課復習完了嗎?復習完了,也要反復復習!懂嗎?快回去復習!」

這些話猶如一盆冷水,將我原本的熱情通通澆散。在爸爸的威壓下,我只好乖乖的走回課桌。父親看了我的模樣,走出門去,將門給鎖上了。屋子裡空無一人,門又被鎖上,我徹徹底底的「與世隔絕」!

從門口到課桌的位置只有短短的幾步路,而我卻走的非常慢,腳上像掛了鉛似的,每一步都非常沉重。「我明明都已經把功課做完和復習完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對我?爸爸,難道您不知道這樣會害我失約的嗎?」我「仰天長嘯」。可惜沒有一個人會聽得到。懷著對朋友的愧疚,我慢慢地走掉了課桌前。我翻出課本,看著課本上的文字,獃獃地思考著,一個字都讀不進去。腦子里,閃過一個又一個的畫面,卻都是爸爸媽媽控制我自由的畫面。有的是他們決定為我報的補習班,可卻沒有一個我想學的;有的是他們讓我做的事,可卻沒有一件是我真心想做的;有的是他們讓我想看的啥,可卻沒有一本是我喜歡看的。還有這次……想著想著,我就哭了出來。為什麼你們要限制我的自由啊!我已經長大了,我不再是一個小孩子啊!我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不應該什麼事都由你們替我決定啊!你們應該給我一個自我的空間!我在心裡對爸爸媽媽咆哮著。我哭的更厲害了,眼淚一滴滴的留到地板上,我積累的不滿在這一刻通通都爆發了出來。哭到最後,已經沒有了聲音,眼淚也停下來了。哭完之後,我覺得我應該將我的意見告訴他們,讓他們給我一點空間。可一想到爸爸那嚴肅的臉和威嚴的語氣,這個想法就又退縮了。「不行不行,你一定要鼓起勇氣!」

在晚飯的時候,我鼓起勇氣,將我的想法告訴了他們,當我看到他們的臉,我又打起了退堂鼓,但一想到他們限制我的場景,我就鼓起了勇氣。說完之後,我就後悔了,覺得不該這樣對他們,我應該聽他們的話才對。出乎意料的,他們竟然同意了,而且為他們的行為道了歉。

有一天,我了解到了憲法,其中有一條,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我知道後,欣喜若狂,自己的做法得到了肯定,而且為我國擁有這樣親民的憲法感動高興。

憲法不是離人們非常遙遠的,相反,它離人們非常的近,為人們的方方面面都思考到了,包括最底層人們的想法也思考到了。它是供所有的人使用的。

E. 如何做一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老師

努力做一個愛崗敬業的老師

人的一生總是伴隨著很多可能性,而專注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在面臨諸多選擇時,不擾於心、不亂於形,遵從內心。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劉心穩教授用三十二年的從教生涯,向他放在心尖珍視的教學工作,獻上了不可替代的專注。今年年底他就要退休了,校報記者采訪了他,於是有了這個訪記。他說:「不貪心,專心做好一件事,就是努力作一個愛崗敬業的老師。」傾心於民法教學的他,對法大民法研究所這個團隊有著深厚的情感,與二十幾位同仁一起,讓「愛崗、敬業、愛學生」的思想得以傳承。——題記

走進劉心穩老師的民法課堂,就會被融洽且活潑的氣氛感染,他豐富詳實的講解、鞭辟入裡的分析、間或穿插的幽默、時不時引發的同學們的歡笑,總是在呼喚著同學們學習民法的興趣、激發著同學們認識和維護私權的民法思維,錘煉著同學們的法律關系方法論。任教治學,講究厚積薄發,多年的教學經驗使得劉心穩能夠准確把握同學們的聽課狀態,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幫助同學們提升學習效率。從1983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這方三尺講台見證了他走過的每一步。與學生互動、與民法研究所團隊交流學術、進行教學科研,這些都讓他樂在其中。他不欣羨名利場上的淘金者和逐權成功者,只求「身心自由」。他選擇專心做一個大學教師,即使桃李不言,也終有花香滿蹊徑。
想要做一個很努力的人
青年時期的劉心穩曾經歷過一段非常艱苦的求學歷程。因為遭遇文革,1968年,他被迫在初中階段終止了學業,直到1979年才考進法大。十多年間,他當過農民、農村基層幹部、鐵路工人、鄉鎮企業業務員、初中民辦教師。無論生存環境如何變換,不變的是,他從未中斷學習。文學、語言、歷史、經濟、地理、哲學,他求知若渴地認真閱讀每一本能夠拿到手的書籍。哪怕是在農村辛苦勞作的日子裡,他也用白紙自製成巴掌大的小本子,堅持記一些學習筆記、思想心得,並學慣用詩詞寄寓自己的情懷。別人都是把詞典當成工具書,需要用時才翻看,他卻把偶然借到的一本簡明哲學辭典手抄了十多萬字,「一元論」、「二元論」、「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等詞條的內容成為他哲學上開蒙和思考的基礎知識。刻苦的學習態度奠定了他日後在法大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當代學子或許很難想像,一位1968年老初一畢業、1979年已經二十多歲,在貧窮困頓的生存環境中啃窩頭就鹹菜,有時候連窩頭都吃不上、一日三餐靠白薯度日的青年人,自學幾何、三角函數、地理、政治等,連續三年的參加高考,終圓大學夢。
久旱逢甘霖,欣喜不必言明。進入法大後,劉心穩酣暢地徜徉於知識的海洋。他從不覺得教室、食堂、宿舍之間三點一線的生活是枯燥的,各種娛樂活動對他絲毫不構成誘惑,一是囊中羞澀、二是興趣不在。對他而言,專心讀書治學,就是最大的樂趣。劉心穩為人熱心真誠,大學期間八個學期,他七個多學期都堅持為七九級全年級同學義務領取和分發報紙和信件。七個多學期的每個上午和下午,他日復一日地每天兩次奔走於教學樓一樓收發室和四樓十二個班的教室之間,將本應由各班同學分別輪流完成的工作一肩挑起,讓同學們能夠更及時的收到報紙和信件。若從當今的視角來看,劉心穩不僅熱心,還是個真正的「學霸」,大學期間三十幾門課,他有一大半的成績是優秀。四年中,他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一年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1983年畢業季,他和全班同學共同努力,所在的七九級一班被評為「北京市先進班集體」,集體參觀了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盡管如此,他對自己在大學四年中有許多事「應當做好而沒做好是一種遺憾」。劉心穩評價自己「也就算中等智商和學力吧」。就他的經歷客觀地看,他有一種堅守的韌勁,有一種認准了道路就努力的勁頭,「讓自己做一個很努力的人」他自己這樣說。
大學讀書期間他喜歡民法,課堂之外的閱讀,最初是國內最早的民法教材「蘇維埃民法」、文革前的民法論文,此外,十分幸運的是,江平老師、張佩霖老師等組織七九級少量喜歡民法的同學成立「民法學習小組」,他自始至終積極參加了小組的學習、討論,受到這些老師在民法專業方面的栽培和抬舉。1983年,他撰寫的論文「試論精神損害賠償」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
畢業後留校,他在法大本科生院勞資科工作一年,1984年進入當時的法律系民法教研室,在張佩霖老師的指導下從事民法教學工作。1985年,他撰寫了民法學術論文「試論個體戶所有權」,以「華夫」的筆名發表在《政法論壇》1985年第5期。在教學方面,起初作為助教,是帶小班案例研討課,1985年為82級的同學大班講授所有權理論,1987年被破格聘任為講師。同年,法大昌平校區正式投入使用,他被任命為87級新生的年級辦公室主任,在昌平校區最艱苦的歲月里從事了一年的年級管理工作,1988年,他辭去副處級待遇的年級主任工作回到了民法教研室,此後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至今。在教學科研工作中,他先是精讀了豎排版的史尚寬的《民法總論》、《物權法論》、《債法總論》,後來則是王澤鑒的「天龍八部」,以及大量的民商法專業論文,以民商法學理論和法律為核心建構著自己的知識體系。「喜歡教書,也喜歡民法專業,行政級別和職務不是我的選擇,在民法教學崗位上工作才是我的第一選擇」,他如是坦陳心聲。民法教學是劉心穩的真心喜好、興趣所在、職業理想的重中之重,「一上講台開講民法我就興奮,就開心」,「看著同學們專心聽課的那種神態,我內心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他這樣述說。他對這個喜好的職業,用了三十多年的平靜、專一、堅守,詮釋了「熱愛」二字。

因為熱愛民法教學,劉心穩能夠將教學中的心得融入到著書立言之中。他參與合著的《民法學原理》曾創造了「一本書獲得四個大獎」的佳績(兩個國家級二等獎、兩個市、部級一等獎),個人撰寫的《票據法》先是司法部部級規劃教材、榮獲「部級優秀教材」,後來經過修訂,又和他撰寫的《債權法總論》成為國家級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這種一人獨立撰寫兩本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現象,在我校並不多見。早在1988年,他就獲評為司法部「部級優秀教師」,多年來多次獲得院級先進教師榮譽,2011年榮獲校級「優秀教師特別獎」。
他始終堅持「需要做的事情就去好好做」,不過分看重名譽。他堅信,為人師者,對自己的教職首要的是愛崗、敬業,同時,作為法學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要獨立思考,「思想盛開,清風自來」。
工作在一個愛崗、敬業、和諧、努力上進的學術團隊中
劉心穩說,「民法研究所是一個愛崗、敬業、和諧、上進的學術團隊」,形容詞可以有許多,他最終用這樣的描述來勾勒自己心中的民法研究所。他還說,「我有幸工作在這個團隊中,幾十年來一直非常快樂」。得一位同道中人,悅哉;得一隊同道中人,幸哉。對於劉心穩而言,民法研究所這個向上的團隊是他心中的珍寶。民法研究所的前身是我校法律系民法教研室。在法大2002年6月進行院系調整改革之前,江平老師、張佩霖老師、田建華老師、楊振山老師等專業能力強、師德高尚的學者帶領著民法教研室的各位教師潛心鑽研教學,認真合力育人。民法研究所成立之後,繼承了前輩教師「愛崗、敬業、愛學生」的傳統,為今日團隊內的優良風氣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及諸位民法教研室的前輩,劉心穩說,「一個團隊的風氣是上升的還是下沉的,與前人有很大關系。在向上的背景下,後來人進入團隊的人就會順著軌道自然而然隨之上升。」前輩們的敬業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記憶中,楊振山老師除了愛崗、敬業、愛學生,還對法大有著極深的感情。江平老師講課充滿著個人魅力,聲音洪亮、普通話清晰標准,將對國家和法治的熱愛融入每一節課堂。張佩霖老師的課堂在那個時代則充滿著創造性色彩,在案例教學並未形成體系的八十年代,他的每節課必定是以精心篩選的案例進行導入,鮮活生動,讓學生學以致用。江平曾評價張佩霖「他幾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田建華老師和李慧君老師的課程講授正規而系統,邏輯推演的體系嚴謹、完備,板書設計清晰,能完整反映授課思路,講課時重點突出、顧及全面,讓人聽後心裡很舒展。而為人低調、獻身中國婚姻法學幾十年的巫昌禎老師,「在中國民法學界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學家群體中,無愧為一個旗手!」劉心穩這樣贊美巫老師。這些老一輩教師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凡是學生學業上的求教和求助,無不熱情幫助。劉心穩回憶,1982年他大三時創作民法學術論文「試論精神損害賠償」,由於課題前沿、資料稀缺、難度很大,先後求教於張佩霖、楊振山、江平三位老師,均得到他們的悉心指導,江平老師主動把他手頭的翻譯稿借給自己參考,楊振山老師把他參加民法立法會議的信息講給自己聽,張佩霖老師則手把手地指導自己寫作。有個沈姓的本科生,經常不事先聯系就去張佩霖老師家裡求教,張老師從不拒絕。江平老師對學生更是有求必應,劉心穩清楚地記得,1983年夏天的一天中午,他到江老師家,江老師正圍著圍裙作午飯,一看他來了,關掉煤氣就和他說話,說話之間,有個學生來家請江老師寫個推薦信,江老師寫完後還對那個學生說了一些鼓勵的話語。劉心穩說,前輩們的言傳身教一直激勵著自己也要努力做到:凡是學生學業上的求教和求助,都要無條件地給予幫助。多年來,他也這樣做了,學生求教的、求助寫出國推薦信的、參加學生活動的,只要他做得來,都給予幫助;法大BBS上時常有同學提出民法上的問題,即使提問者沒有艾特他,他看到後也會也主動予以解答。
在談論民法前輩老師時,劉心穩感嘆不止的是,他初上講台時,張佩霖老師親自聽他講課,課後耳提面命:講課時要注意內容充實還要防止課堂沉悶;要抬頭面對同學講不要低頭念稿,要時常用眼神和學生交流;板書時因為背對學生就不能同時講話,板書要注意條理、不能隨意書寫;不要孤立地講法條和法理,必須和案例結合;教學一定要有課內課外的結合,等等。這些貼心的傳教,已經成為劉心穩教學生涯中的珍寶、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法寶,而且也是他堅守的信條。
「傳,幫,帶」三個字,在民法研究所的教學科研活動中,有著真真切切的體現。在老一輩教師的言傳身教下,民法研究所繼受好經驗、傳承好作風,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如鄢一美老師繼受了李慧君老師的授課風格,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費安玲老師師承江平老先生,以飽滿、高亢的授課狀態獲得同學們的歡迎;李顯冬老師或多或少受到了張佩霖老師案例教學的影響;朱慶育老師將楊振山老師重視理論研究的風格加以繼承,寫出的學術論文可讀性很高,經得起琢磨和推敲;李永軍、劉家安、易軍、於飛等老師的課細致、嚴謹、邏輯性強、信息量適當,都有大量的「粉絲」。談及自身,劉心穩說,自己的課,缺點是進度慢一些,有時散發的太開,如果說特點,就是內容上注意了細致性和系統性,方法上注意了課堂氣氛避免沉悶,適當的課外練習和課堂講授結合。此外,學習了江平、張佩霖等老師的作法,在2010級同學中組織了11位同學成立了民法學習小組,每兩個星期集中一次,進行民法相關問題的討論和交流。這些同學中不少人已經從民法一到民法三都聽他的課,民法三結課之後又有三個學期的民法學習小組的活動,對民法有了更多的學習心得和研討收獲。
民法研究所的團結向上還來自於整個團隊的密切學術交流和教學研討。長期以來,民法研究所在李永軍、劉家安、劉智慧等負責人的組織下,每兩個星期進行一次學術探討活動,事先安排一兩位老師做准備,集中活動時提出問題、發表意見,同事們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在學術見解有分歧的情況下,對不同見解進行深入研討,力爭做到在教學中闡明通說、包容非主流觀點。通過多年的堅持,民法研究所已經超越一般教學基層單位的定位,成為團結、向上的學術團隊。

為達到優質的教學目標而共同努力,成為民法研究所全體教師的共識和志向,民法研究所不乏愛崗敬業的典範。法大民法教學的任務量極其龐大,每學期要面對「兩個1800人」:1800名新生的民法總論課程和1800名學生的民法二、民法三課程,還有案例研修課、民法實務課等多門名為選修、實為學生搶課的所謂選修課,超工作量帶課是多年來的一種常態。難能可貴的是,所內的老師往往以團隊的專業工作為優先,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來完成教學工作,敬業奉獻的事例不勝枚舉。劉智慧老師長期擔任教學副所長,需要管理大量的教學事務,同時兼任本科生學術班主任。她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中,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常一人身兼兩三門課程,更會在所里同事突發疾病的情況下站出來代課。陳冬青老師曾有一段時間因病短暫休假,而她在身體狀況稍有起色時,便第一時間回歸講台。李韻秋老師甚至會每學期帶專業主幹課200節左右,極大地緩解了民法研究所承擔的課時壓力。除了保證法大民法學科的正常授課,民法研究所還在江平獎學金評定和學術十星論文大賽評審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天道酬勤,全所上下的耕耘之工有目共睹,在歷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評選中,民法研究所都會占據二到三個席位。劉心穩說,對於學生而言,我們當老師的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常懷謙和之心,民法研究所已經成為法大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
飽含期望的師者,努力不止的學人
書山取徑,學海泛舟,每位法科學子都應找到適合自己的民法學習方法。劉心穩總結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向同學們由衷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個方面,是希望大家能牢牢把握書本知識。「把教科書看明白、把課上好,掌握民法學習最基本的『三基』: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基本知識,三是基本原理。」劉心穩提到的這「三基」正是民法學習者構建自己學識上層建築的必要奠基。為了幫助同學們打好基礎,他在自己每學期的課堂上都會督促大家看書,撰寫心得、案例分析、論文和讀書筆記。十八周的課程內容是有限的,他試圖通過以這些課外訓練作為引導,幫助同學們找到民法學習的方法。
「頭腦不是單純的復印機」,打好基礎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構建自身對相關課程的知識結構,他經常希望同學們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也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他舉例說,要像《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向張三豐學習太極劍,張三豐將劍法演示完畢後,問張無忌是否已經記住,張無忌答到「都忘了」,事實上卻是化有形劍法為己所用,看似「都忘了」,實為已經完全吸收。劉心穩希望同學們對民法的學習也能做到這樣,不是單單重復書本內容,而是在理解運用的基礎上能有自己的見解。
第二個方面,是希望同學們能適當得法地進行練習。這里的練習不是指備戰司考時做的大量題,而是針對所學內容體驗性的運用。既可以在練習題中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通過與同學的討論研習來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人的一生很長,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學四年卻很短,讀書要有選擇性。劉心穩認為,在大學學習階段不要盲目追求「量」的積累,而應看重「質」的提升。針對每門課程,真正看好一本教科書、看懂一本專業著作,已經足矣。然而,有選擇地讀書不代表過早將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固定與局限,他不贊成當代青年人以「實用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標准。事實上,每個人的未來發展都有諸多可能,藝多不壓身。
「該學的要多學一點,分數不是最重要的,營養吸收了遲早幫得上忙,年輕時不要太實用主義」,他認為生命沿途或許會有無心插柳的機遇。1997年,在劉心穩從事票據法教學的第十一個年頭,他收到了來自法大出版社的約稿邀請,希望他能撰寫票據法教材。實際上,一向嚴肅認真對待教學工作的劉心穩早已為票據法積累下大量的手寫講稿。他接受了邀稿,於當年暑假在研究生院窄小的筒子樓房間里開始了整理撰寫工作。連續40多天,他不舍晝夜,筆耕不輟。小屋裡每天「西曬」時會特別熱,他在破風扇旁准備著一盆涼水,熱得受不了時就用涼水洗臉,以保持清醒。在整理了三遍之後,他終於向出版社交上了定稿的票據法教材。這部教材,先是被評為司法部部級優秀教材三等獎,數年間多次再版,後來又成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是他教學研究道路上的成就之一。這個小小的成就,也時刻提醒著他,生命不息,鑽研不止。
在迎來生命的第六十個年頭,劉心穩回顧自己站在講台上的三十餘載,有幸福、有欣慰,也有遺憾、有期待。他熱愛教學,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實現人生價值;他熱愛法大,從25歲開始,他在這里安身立命、成家立業。他熱愛學生,堅守師者應有的原則,他說,最近幾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作為老師在教師節等節日接受學生的禮物很不合適,因此,他近些年對自己的研究生「哪怕是教師節的一朵鮮花也不會收,因為求學階段的同學自身沒有經濟來源,禮物的開銷都要從生活費中出。」他還希望高校中能形成一種師生間用學術來交流心意的高尚風氣,避免師生關系被「送禮」的風氣裹挾。他也期待著高校能從領導層和各部門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管理機構應當消除「權力意識」和「行使權力的作風」,真正從方便師生、服務同學的角度出發制定製度,增強人性化管理。
作為一名教師,他用粉筆書寫青春,堅守崗位,不懈耕耘;作為一名學者,他不以名利為風向標,踏實治學,專心致志。他在教學工作中實踐人生理想,在民法研究所里找到歸屬感。退休不是他學術生涯的休止符,而是另一個起點。在法大學子心中,他永遠是那個和藹風趣、師德高尚的「穩爺」。
懷揣感恩之心,讓我們由衷祝願:心穩老師,退休快樂,我們愛您。
(劉心穩)

F. 法學研究生三年應該如何度過過來人給個建議吧。感激不盡。

一個學長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法十年
自1998年入河南大學成為一名法科生,我習法已整整十載。從還充滿好奇的 「小青年」,到已近而立之年;從一名中學生,到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從對法的近乎無知,到後來的系統研習;從走出河大園,到再次步入明倫街85號,我人生的十年過去了----也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十年了,每憶往昔,總不免感慨頗多;十年了,該有一個總結了。
真的好感謝老師們給的機會和教誨----正是這份機會和教誨,使我十年中的最後一年幸運地獲得了無比豐富的意義,阻止了我因多年來的碌碌無為而欲對自己的痛罵。就讀研究生的第一年,是我人生思考最多和認識提高最快的一年,就專業來說,尤其如此。小學生只學習知識和生活的基礎,中學生則僅僅是建立了對事物 「對或錯」的簡單二元判斷(這或許與他們平時的考試訓練有關----題答對了就得分,否則就不得分),即使大學本科生也不過是藉助於概念、命題較為系統的掌握了一門知識框架----他們掌握的概念、原則、命題往往是沒有語境的,生硬、孤立、抽象、形式化而又程式化,這種知識框架充其量只是「教科書」的知識體系。依賴教科書,每天看得也是教科書,甚至把專業學習理解成是對教科書的掌握----教科書掌握住了,專業就學成了,到工作崗位上就可以大展宏圖了。他們認為教科書,尤其是知名教授編著的教科書,講得就是對的----頂多有一點對「來自其他學者或任課教師的批評」的認可;他們也同樣迷信老師,認為老師講的也都是對的,殊不知,老師講的僅是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結果他們往往欠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也無法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和素養。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事物是復雜的,有時無法通過下確切定義的方法來理解;事物有許多側面,掌握這些不同的側面也許就是對事物的正確理解;非要下個定義,看似准確,實則謬誤。結果,他們不知不覺養成了一種「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或許,從許多學生遞交的論文中「概念+特徵+作用+歷史+意義」的套路和將近80%的篇幅佔有量就可以發現這一點。不幸的是,我曾經就是「他們」的一員;但幸運的是,通過任瑞興老師的指導和一年來的學習和思悟,自己意識到了這些,並著力進行了矯正。
一、一年來的收獲
第一年的收獲之一是,補充了法哲學和法律史知識。法理學其實無非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各部門法的共性東西抽出,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一個合理的體系,並成為各部門法均可以找到指導原理的基礎學科,但這還是從法律自身認識出發去解釋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而法哲學是一種用外在於法的哲學視角和高度來審視法,給我們提供了更廣泛的遐想空間和參照系,並帶來了抽象的概括能力和勇於探求深度的決心及習慣。立法規定的是條文,課堂學的是規范,而我們卻要理解法的精神----法哲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對法進行哲學分析進而找到法之精神的方法。研究法,不僅需要共時性的思維還需要歷時性思維,去比較不同概念、原則、制度,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找出一定的規律,進而獲取對問題的通透理解,提出有價值的觀點,豐富對法的認識,所以,法律史知識很重要。並且,法律史學習中強烈的史料意識,對提高我們的資料收集能力、訓練掌握較好的整理方法和獲取較多的研究資料和相關信息都大有幫助。
收獲之二是,確立了明確的學術興趣和方向----民法法典化。法典化相關理論可謂是最為宏觀且最具哲學思維和高度的民法理論,就中國的語境而言,它還是立法和民法理論界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關注的中心點。法典理論提綱挈領式的高度,使我們可以去俯視鳥瞰民法體系的整體面貌,明晰各具體制度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聯系,進而獲取對民法的體系化認知,領略民法作為私法之理念和精神。法典化程度是一個社會法律制度是否成熟的標志。中國正式的民法法典化從1998年(民法起草小組的成立)就開始啟動工作。當下的法典論戰持續激烈,從「綁聯」、「現實」、「浪漫」三種思路,到「梁慧星版」、「 王利明版」、「徐國棟版---《綠色民法典》」 三個學者建議稿;從「物文主義」、「舊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三種精神,到「法國」、「德國」、「國產」 三個模式;從「九編」、「七編」、「五編」 等編數設計,到「人格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法」 等內容的位置安排,等等。以往的經驗證明:論戰越激烈,民法典越先進;分歧越多,法典越科學。在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出現的這種爭吵,真可謂是我國法學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難能可貴的一種法學上的進步。不管未來的民法典有多少「徐國棟成分」,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感謝他所盪起的「學術漣漪」、善意的「鄙視」和理性而又歇斯底里般的「叫囂」。自己原本就比較關注法典化問題,又受到魏磊傑師弟的啟發,所以我現在的研究路向首先選擇了法典理論,而且我覺得作為民法方向的研究生應當置身、跟進和融入到民法法典化----目前最主流也最富時代意義的民法理論潮流中。
收獲之三是,從「學習英語」到「利用英語」思想意識的轉變。這個假期,有幸跟著魏磊傑翻譯了篇文章,並榮幸能得到了魏磊傑的充分肯定。這是我第一次去系統的翻譯一篇文章,英語算不上好,再加上專業英語知識的欠缺,說真的,自己最初的心態可謂是如履薄冰,生怕有負所託。但經過一個月以來的嘗試,我感覺到:外文的譯介實屬不易,然大膽去做,「則難者亦易乎」!外文的譯介對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社科院渠濤教授在其《最新日本民法》的後記中提到中國人在學習外語問題上的一個共同認識是「英語是哭著進取,笑著出來;而日語是笑著進取,哭著出來」。這一個月以來的經歷使我非常認同此言。而且,對我來說,努力的結果不僅僅是把英語文本譯成了中文文本,更是掌握了一種研讀、翻譯、利用外文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彭小龍師弟說現在北京的學者都不屑於搞翻譯----太浪費時間,而且外文的翻譯已不再看成是科研成果,不如搞文章或寫專著,象王軼等青年才俊都不去搞翻譯。我本人並不認同他的觀點。我國絕大多數法律都是 「西方舶來品」,因此,對西方語言的良好認知應為法律人的基本素養。翻譯外文可以提高外語水平和運用能力,而且也只有先熟練掌握翻譯----這種准確理解外文的能力之後,才可以在直接引用外文時做到准確和得心應手。實際上,日本大村敦志所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就是由王軼校對的。當然我也深知,不是靠翻譯一篇短文就可以掌握一種外語能力的。我給自己制定了今後的訓練計劃:我已通讀了《民法通則》、《法國民法典》的英文版,基本把民法中的概念、術語和用語習慣給掌握住了,接下來爭取在一至兩年的時間里,與他人合作去翻譯3、4篇文章和一本書,學會如何去選擇所要翻譯的文本、如何組織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怎樣去聯系文本的原作者並爭取他的翻譯授權和如何把這些辛苦的工作轉換為成果。最後一年,自己開始去翻譯德文文本。
收獲之四是,跳出了教材的包圍圈,學會了讀書,尤其是讀好書。就像不能老覺得英語還沒學好就一直去「學」英語,而應學習如何使用、利用英語,我們也不能把專業沒學好當成是教材還沒掌握的足夠牢,其實專業沒學好,也許反而是我們教材看得太多了。認識到這點之後,我決定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再去看教材,要看好書。何謂好書呢?我覺得教授們寫作時經常引用的往往就是好書、好文章。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個假期,專程去了兩趟鄭州,又委託北京的同學選購了一批,還通過當當網、卓越網買了多本。好書的確不一般,象勒內•達維德的《當代主要法律體系》、茨威格特、克茨著的《比較法總論》、約翰•亨利•梅里曼的《大陸法系》、穗積陳重的《法律進化論》、梅因的《古代法》、大木雅夫的《比較法》、弗朗茨•維亞克爾的《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為觀察重點》、艾倫.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紀坡民的《商品社會的世界性法律》和《產權與法》、謝懷栻的《外國民商法精要》、我妻榮的《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蘇永欽的《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星野英一的《私法中的人》、埃爾曼的《比較法律文化》等等,這些好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收獲之五是,搜集和整理了許多資料。學會整理和收集資料,是為學的基本功,除了購置多本書籍外,還通過互聯網收集了許多好資料。首先,找了幾個同學,進行分工,把民商法學界還包括許多法理法史專業的大家的文章,都從不同的網站上找到了,然後分門歸類,大家資源共享。其次,找到了幾個非常有用的網站,從中下載了許多好資料,如:史尚寬、王澤鑒的所有力著;法學家茶座全集;民商法論叢大部;法律出版社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梅迪庫斯德《德國民法總論》)系列全部;德國、法國、日本、台灣的民法典中文版、多個國家民法典的英文版和幾乎全部的其他國家的西班牙、葡萄牙等語言版;還有德、法、美、英、日、意等國家的多本也已翻譯過來的名著;關於民法典專題的所有在網上能夠找到的文章。
收獲之六是,學習了第二門外語----德語。德語(Deutsch)是德國、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也是瑞士的4種官方語言之一。德語是1億多人使用的母語(總計約為1.1億)。它最初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義大利南提洛爾,比利時的一小部分地區,部分波蘭地區和部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內使用。另外,在這些國家的殖民地內,例如納米比亞擁有大量的說德語的人口,在東歐的一些國家中,仍有少量的說德語的少數民族。此外,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的德國移民區、以及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等地也有少數人使用德語。所以,德語是歐洲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三個典型的民法典,其中兩個都是德文的。況且加上中國的德國民法血統,我覺得學習德語非常必要。上個學期,跟著學校的博士生聽了一個學期的課程,現在繼續學習中。現今的德文著作和文章相對還很少,學好了肯定很有幫助的。再者,王老師說推薦我考中國社科院孫憲忠老師的博士,他是一個德國通,我覺得,學好德語,考他的博士應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收獲之七是,也是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研究生三年的學習,不應當是本科之後的簡單的時間累進,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去學習、去發現和研究一些問題的方法。除了發現並努力糾正「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外,我還拓展了利用外語創造科研成果的能力。自己翻譯的文章將作為「轉型時期的私法發展與法典編纂」一書中的一部分將由魏磊傑聯系清華大學的高鴻均老師出版。我覺得,研究生階段了,決不應該是再悶頭苦讀、自我封閉,應該多與他人和外界交流,看看其他同學,瞧瞧其他學校尤其是重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人家在做些什麼。其實,經驗證明,與他人進行交流總能獲得或多或少的知識,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只是被大多數人忽略了。我還認識到,一年級打了基礎之後,從二年級就應該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了。民法理論太廣博了,不可能每一個內容都學的很精深,而且,學術成長的一般規律和道路也往往是抓住較小的范圍和方向,做大、做強、做精,然後再從面上向其他范圍拓展。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之後,應該圍繞主題寫一些相關的文章。學習,不僅向老師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學習。上課是學習,交流是學習,自己看專著和文章是學習,寫讀書筆記是學習,撰寫文章是學習,翻譯外文是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也是學習。其實,只要用心,我們可以經常進入到一種學習的狀態中去,即使看電視、逛街,只要帶著一種理性和思考的心,我們會發現許多有意義的問題,特別是與專業有關的課題,這也是在學習。通過思考和學習,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一個個知識點得以串連,並按照某種規律和邏輯形成體系。我認為,對於一名碩士生,於本科的基點上,再打一下基礎,學會如何獨立學習,找到自己的學術方向並進而作出些成果,寫一篇不錯的學位論文,就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學生,帶著這些進入到博士階段的學習就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學習民法,兩種思維應並進。一是微觀思維。民法的概念、制度等知識點很多,也很瑣碎,要把所有這些知識點都要搞清楚,不僅需要功夫、耐心,而且需要我們養成一種細心、善於具體分析、從細微處著手的思維習慣。二是宏觀思維。民法不僅廣博而且最富體系性,同樣的內容給予不同的順序安排,可能背後體現的立法意圖、民法精神、價值取向就大不相同;民法制定和修改時往往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 的緣由變得十分困難;王澤鑒先生把「無權處分」喻為「法學上的精靈」,對該問題的處理,反映出立法者的立法水平。這是因為「無權處分」攸關物權法與債權法的體系,與所有權、合同效力、不當得利、侵權等制度和問題也密切相連----這充分說明了民法強烈的體系性。王軼教授還專門撰文研究了民法的體系強制問題。學習民法,尤其要注意對民法的這種體系化認知。郭明瑞教師在其主編的《民法學》教材中也指出:學習民法,要使用體系化的方法。我們要了解民法的體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就需要有一種不光停留在某一細節的宏觀思維方法和習慣。當然,二者決不是截然對立的,相反卻是相輔相成的:研究宏觀問題往往需要具體制度的支撐;而對具體問題的關注則需要用宏觀的、抽象的概括捕捉其共性、發現其中的症結所在、進而得出准確的結論。所以,我也要求自己不僅要去寫一些關於民法法典化的文章,也要具體研究民法中的具體制度,兩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學習要有方法。星野英一教授在《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的中文版序中指出:我妻榮教授之所以取得那樣巨大的成就,同先生先在青年時即以寫就了方法論的論文和確立了方法論、然後一生一世追求這種方法,有密切關聯。好的學習方法可使我們受到事半功倍之效。看了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黃茂榮的《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胡玉鴻的《法學方法論導論》、楊仁壽的《法學方法論》、任成印的《民法方法論》、王澤鑒先生的《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林立的《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以及賀衛方、梁彗星、季衛東、王利明等關於如何學習法律的講演稿。基本了解了研究民法的方法問題,大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相信這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努力的方向
以前覺得自己啥都敢寫,來讀研究生之後,又覺得啥都不敢寫了,可能是因為發現自己其實很無知。看得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所以,這一年來我一直處在一種因自己淺薄而心虛的意識當中,我對自己的能力深深懷疑,內心愧疚。盡管比磊傑高一個年級,但卻發現自己的巨大差距。反省是為了使自我獲取進步,自己深知自己是一個愚鈍的人,沒有磊傑的聰慧,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減少這種差距。
成果意識也很重要。付出努力和勞動的工作,盡可能把它變成有說服力的成果。對於要考博者,尤為重要。通過這將近半年的潛心讀書,已掌握了一定的素材、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下面就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寫上幾篇文章了。我也已把商法課的作業《淺論公司法與合同法的關系----以一個對公司解讀的合同路徑為視角》(現在題目是《公司的合同解讀》)進行了修改投了出去,期待好的結果。《論民法典總則的技術構造》也已完成,修改之後,也准備投出去。磊傑這次回來,給我帶來了珍貴的、從台灣復印的《奧地利民法》。這部法典大陸好像還沒有公開出版的書籍,幾部好的《比較法》談到的也不多,我手頭的近20本有關民法典的專著和論文集也都對此毫無專門談及,網上查到的相關文章也極少。我想好好研讀之後,寫一篇關於奧地利民法典的文章。這些都是較為宏觀的內容,還要寫一些較為微觀的,如特許經營合同、物上請求權與債權、侵權行為的關系等,我總共列了10個題目,爭取在二年級全部完成。我覺得,經過一個較為充備的積累期後,已經有了許多的想法,「專業嗅覺」也增加了。之後,在寫文章時,選定題目之後,看兩周與之相關的書和文章,第三周開始動筆寫,邊寫邊看,第四周完成並修改。這樣,如果全身心投入的話,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
我對自己專業興趣的思考是:首先,近期的目標是:通過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個國家的民法典和相應的資料,去研究茨威格特、克茨「法樣式論」中的德意志法系。其次,長遠的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個以「查士丁尼皇帝羅馬法法典編纂時期----中世紀----《法國民法典》編纂前啟蒙時期----近現代」為時間緯度、以羅馬法的建立、變種、繼受、沉淪、發展為連線的知識脈絡。這可以使自己建立起一個以羅馬法為源頭、以當代的普遍民法典編制為結果的呈縱向的私法知識系統,以期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課題。我只是關注了近現代從1804年《法國民法典》到晚近的1992年的《荷蘭民法典》,羅馬法的知識還很薄弱,中世紀時期羅馬法的狀況如何知之甚少,而且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也不很多,增加了學習和研究的困難。今後更需要努力。

G. 與法同行演講稿5篇

演講,像表演一樣,是講話的藝術。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與法同行 演講稿 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法同行演講稿篇1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少年 兒童 ,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國家十分關注我們的成長。這些年,黨一直在加強對我們的法制 教育 ,使我們從一群羽毛尚未豐滿的小鳥,逐漸成長為一群正准備騰飛的雛鷹。

提起法律,總是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和我們息息相關,「紅燈停,綠燈行」這就是法律規定的,人人都知道,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我們要從小與法同行,做任何事情必須知法守法。因為法律素質如何,關繫到我們的生活,關繫到我們的人品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

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生社會 經驗 不夠豐富,卻自我感覺已經長大了,喜歡獨來獨往,喜歡拉幫結派。他們重「感情」,講「義氣」,崇尚「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無法無天,強行索取其他同學的個人財產,一句話說不對就拳腳相加。而且當他們在家庭、公共場所遇到難題時,只相信自己,只信任自己的狐朋狗友,而不聽家長、老師的勸阻,遇事不冷靜,行動不計後果,喜歡「先動手」,「後動腦」。事過之後也沒有任何反應,直到發現闖了大禍,才驚慌失措,痛恨不已。也有些人沉迷網路,因為沒錢玩游戲,常常干出讓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來。

為此,機構經常開展法制講座,老師和家長也經常對我們進行法制教育。同學們從中學到了不少 法律知識 ,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守法,如何面對突發事件……我們要用法律來約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錯誤,真正做到與法同行。

在人的一生中,正與邪、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人性的光輝與丑惡總是交織在一起,影響著每一個人。願我們小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與法同行演講稿篇2

法律,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正是因為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有條有理:正是因為由於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法律帶給我們的一切.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我們必須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與法律同行.法律素質如何,就關繫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品道德.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如:賭博,斗毆,偷竊……

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自愛自重,珍惜自己,在一生中對社會有作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與法

同行.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小 故事 教育著我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在南京公安機關的預審室里,17歲嫌疑人小力供述他們的違法犯罪事實:兩年前我帶著錄取 通知書 來到機構報到,同宿舍6個同齡的同學成為好朋友,好「哥們兒」.不久,我們耐不住機構嚴格管理的業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決定溜出去「熱鬧熱鬧」.從此,我們經常是集體翻頭出去喝酒抽煙.

日久天長老是喝酒抽煙,大家都有點煩,再說家裡給的錢老是這樣花也不太夠.一天晚上,幾個哥們在外面喝啤酒,也點不起什麼菜,都覺得很無聊.當時有人說,老是這樣不好玩,咱們不如順便去「拿」點東西.借著酒勁大家都很贊成.

從那以後,他們時常夜裡酒足飯飽後,就一塊到附近一些中小機構行竊.起初,他們盜竊也還算有點節制,只是「拿」些鉛筆、橡皮擦、牙刷、毛巾和書本等,不「拿」太值錢的東西.

後來,經常作案膽子就大了,什麼值錢就「拿」什麼,幾個哥們兒有福同享,作案時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順利,對僅僅到中小學「拿」點東西不感興趣了.最後一次大家商量,快 畢業 了,今後要分配到不同單位,6個人沒機會一起「拿」了,決定干點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機店.

因為他們幾個是「鐵哥們兒」心齊,有事經常能互相「打掩護」,先後盜竊的財物達到將近1萬元,機構和家長都沒能發現.

是呀,那幾位學生因為魯莽和沖動,有僥幸心理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原本是祖國的棟梁變成了社會的負擔.

與法同行,讓我們懂得歲月之短暫,生命之寶貴;與法同行,讓我們擺脫沖動與魯莽,擁有理智與穩重;與法同行,讓我們擁有燦爛輝煌的明天.願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棟梁之材!

與法同行演講稿篇3

張賽 成都市華興小學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學法守法,從我做起》。你們在生活中或電視中見過法院審判的情景嗎?當法官按照法律宣判時,決定了犯法者將受到的處罰。這是犯法者不遵守法律,需要承擔的後果。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學校里既包括國家的各種法令法規,也包括學校的各項 規章制度 、紀律條令。我們要做文明學生、做守法公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校紀校規,規范自己的言談,監督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法律雖然約束了我們的言行,但它也保護著我們。當受到傷害時,可以利用法律來懲罰罪惡。

也許個別小朋友會想:我還小呢,法律會保護我!是的,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而不是保護違法犯罪的!由於一些未成年人沒有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不知法、不懂法,導致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趨勢。

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遵守法律。以下是關於學法守法的幾點建議:

一、學法。學習法律知識,才能知道是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學會分辨是非,識別善惡。

二、守法。懂法守法,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生活中許多細小的事情,也會釀成大錯,所以要學會對自己行為的控制。

三、用法。我們應該合理的運用法律知識來保護我們應該享有的權益。

四、宣傳法。我們應該鼓勵我們身邊的人,讓他們一起來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

少先隊員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與法律同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與法同行演講稿篇4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成長路上與法同行。

提起法律,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的有序。正是由於有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約束不到我們,只要遵守校紀就行。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因為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請問,如果法律作用甚微,為什麼公元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國王漢穆比因他的《石柱法》——即眾所周知的漢穆拉比法典而流芳百世?請問,如果法律只是一紙空文,為什麼拿破倫會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歷史不會說謊。法律,無疑是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的先決條件。它的重要性更是無庸質疑。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的規定和精神。

明確了法律的重要性。也許有些人又會問:法律既然是為了保障我們的權利而存在的,那我們什麼也不用做么?當然不,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回報與付出。法律為我們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給予了我們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但法律同時具有強制性和義務性,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必然的要履行法律賦予每個人的義務。例如,我們有勞動的權利,同時相應的有勞動的義務。我們中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有9年的受教育義務。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在這個經濟社會,道德的約束在不斷的被人們所淡忘,甚至開始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促使我們更加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紐約,這個世界最繁華的都市,卻也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犯罪,無疑永遠在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的是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完善。也不可否認,有一些人背 離職 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為的只是金錢,只是一個「利」字。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的健全,完善中。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這也是在捍衛國家的尊嚴,捍衛自己的尊嚴。

而作為中學生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從認真聽課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自習課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做到嚴格自律。從被動的受約束到主動的養成遵紀的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開始到自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違反一下機構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請你快點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會釀成將來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體會到法律制裁的威嚴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作起,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合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與法同行演講稿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八年七班的劉瑩,今天非常榮幸能夠站在 國旗下講話 ,我的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與法同行》。

一談到「法」,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也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更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

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看看我們的衣食住行,買衣服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吃飯有《食品衛生法》,在外住宿有《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出遊遠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由此可見,法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日益相關。因此,正確對待法律,與法同行,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中國有句古語叫「有理走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講道理,假如我們人人不講道理,那我們的國家該是怎樣一副場面,這個國家怎能還稱為一個國家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需要我們不但好好學習它,還要合理的運用,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維護自身的利益。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做到遵紀守法呢?

首先,要遵守咱們的校紀、校規,它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規矩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只要我們能自覺遵守《守則》和《規范》,就能增強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並且提高分辨是非、區分善惡的能力和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的能力,增強守法、守規、守紀的意識。所以只要我們自覺遵守《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就已經做到了遵紀守法的'第一步。

其次,我們還要自覺遵守和咱們學生有關的一些法律。比如:營業性的舞廳、網吧我們不能進入;不健康的書籍、錄像自覺不看等等,這樣把自己放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既保護了自己,又杜絕了犯罪發生的可能。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發展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不能一味地只看重語文、數學的學習,要多知道一些法律小常識,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讓我們所有的學生從我做起,主動學法,讓我們在充滿法律意識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做個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

遵紀守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在此我倡議,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校紀校規,嚴以律已,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與法同行,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學生。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

與法同行演講稿5篇相關 文章 :

★ 學憲法講憲法最新演講稿5篇

★ 小學生關於遵紀守法優秀演講稿(2)

★ 遵紀守法演講稿5篇精選

★ 最新弘揚法治精神優秀演講稿6篇

★ 關於宣傳國家憲法日的演講稿10篇

★ 安全教育國旗下講話稿五篇範文精選

★ 法制觀念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 國家憲法日國旗下講話發言稿5篇

★ 國家憲法日電視節目講話稿五篇

★ 關於法在我心中演講稿範文

熱點內容
北京法官累死 發布:2024-11-02 01:08:06 瀏覽:782
西周的立法指導思想有 發布:2024-11-02 01:00:46 瀏覽:903
沈陽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02 00:42:40 瀏覽:42
公司法制信訪科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0:27:26 瀏覽:228
國有企業違反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4-11-02 00:12:33 瀏覽:804
信息化管理房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0:11:50 瀏覽:421
銷售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02 00:04:21 瀏覽:725
新津法院 發布:2024-11-01 23:42:10 瀏覽:366
十月聯考法律碩士錄取比例 發布:2024-11-01 23:27:31 瀏覽:667
根據合同法租用規定 發布:2024-11-01 23:21:20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