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與法制
⑴ 民法與法律的關系
民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法律包括民法。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民法(Civil law),是規定並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間、法人間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法律: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⑵ 民法與法律的區別與聯系。
民法是法律的一個體類,是民事之間的糾紛,而法律范指很廣,他們的區別是一門是專項的,一個是廣范的。
⑶ 民法與法制的關系
如果從法制角度來講,民法作為一個龐大的部門法,佔了相當大的份額,這一點可以從民法的調整對象上得出。
如果從法治角度來講,首先對法治做一個定義,就是法是良法,並且得到人們的認可。民法是私法、是權利法、是調整市民社會的法,它關繫到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民法的法律規范出現了大的紕漏,對法治將可能是毀滅性打擊,比如誠實信用原則的變遷(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狀況說明了這一點),如果功利一點看法律的信仰,就是人們選擇法律作為追求公平正義的最佳方式。假如法律成本過高,或根本就是惡法,何談對法律的信仰,何談法治。
一點淺薄的想法,不足之處望指教。
⑷ 法制與法律有什麼區別
法制:
1、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
2、是指動態意義上的法制,即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
3、是指「依法辦事」的原則,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嚴格依法辦事的一種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專制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局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法制。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法治與法制既有聯系也有區別。聯系在於實行法治需要有完備的法律制度。區別在於: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方法。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包括憲法、法律(就狹義而言)、法令、行政法規(新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條例、規章、判例、習慣法等各種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並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法」拉丁文jus,法文droit,德文Recht,俄文право,都兼有「公平」、「正義」的含義。從「法」的詞源看,雖都喻意公平和正義,但在階級社會里,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公平、正義觀,法所體現的,只能是不同統治階級的公平、正義觀。
⑸ 民法和法律的關系
民法只是法律中的一個細分、子類。
1、人在社會上組成不同的法律關系,按照所要內調整和規范的法律關系容就規范了不同的類別,民法是調整民事 法律關系的一個法學類別。
2、目前按照法律調整的不同法律關系類別,常見的分類如下: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和社會保險法、婚姻法、行政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社會組織法、交通運輸法、金融法、國土資源法、稅務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非訴訟程序法(如仲裁法等)。
總之,不同的事情會適用不同的法律來規范,比如犯罪行為就會適用刑法,而不會拿民法中的規定去套用,他們都屬於大的法律范疇里。
⑹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制社會建設的意義什麼?民法典,我的文化淺,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麼?是民間法律嗎?
⑺ 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民法提供了社會活動最普遍、最常用、最活躍的法律規范群體,它們構成我國法律體系的基礎,也構成我國社會最一般的法律保障。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部重要的部門法律,其內容博大精深,是萬法之基礎。
中國民法的現代化作為一系列復雜社會因素促成的產物,具有其深刻依據,且不可逆轉。實現法律的現代化,以現代化的法律促成並維護社會的現代轉型,已成為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歸選擇。
「在全球現代化甚囂塵上的今天,無論我們給出什麼樣的理由來解釋中國人對民法典的想像和渴望,其本質仍然沒有逃離現代化編織的普遍主義的功利羅網。」囿於大陸法系的法治傳統,中國民法的現代化必然要以現代化、體系化的成文民法典為載體。
但「自從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各個國家都毫無例外地面臨現代性的挑戰,尤其是那些傳統深厚的文明古國」。中國正是如此。中國民法學者在向著既定目標奮勇前行的步伐中,卻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特殊的來自民法現代性問題的羈絆,斬不斷、理還亂,使他們經常產生壯志難酬的感慨。
(7)民法與法制擴展閱讀
所謂民法的體系定位,是指人們對民法在國家整體的法律體系中應發揮作用的基本認識。關於民法的體系如何定位,最重要的是國家治理者對民法基本功能的看法,在大陸法系國家,民法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律的制定工作。
關於民法的體系定位這個問題,法學界的認識存在不足。一些人學習的民法知識源於蘇聯法學,至今也沒有更新。蘇聯法學認為,民法在法律體系中處於部門法的地位,只能在指定的狹小范圍內發揮有限作用。
這種功能定位的原因是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社會的人、財、物、供、產、銷這些領域受計劃支配,民事權利主體被當作勞動力資源,主體意思自治的范圍受到限制,而且社會主要財產的支配和流通制度也不由民法規范,甚至婚姻法也不被當作民法。
在這種情況下,民法能夠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法學把民法定義為部門法。這種做法以及法學理論與市場經濟體製法學完全不同,因為市場經濟體製法學都是把民法定位為基本法。
蘇聯法學的這個民法觀,不但壓縮了民法的作用范圍,也損害了民法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制度,使得民法應有的基本內容無法充分展現,在社會需要民法的時候,民法也難以順利成長。關於民法體系定位的錯誤認識得不到糾正,民法典編纂工作、我國法律制度整體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大阻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⑻ 刑法和民法有什麼區別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民法和刑法都屬於我國法律體系之內的一部分,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法律部門。民法和刑法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調整對象的不同: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財產和人身關系,刑法調整的是犯罪行為;
2、任務的不同:民法的任務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穩定,刑法的任務是為了維護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安全;
3、違法責任的不同: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刑事責任主要是限制人身自由;
4、適用法律的不同:民法主要適用民事法律規范,刑法適用刑事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